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作为人类聚落的基本形式广泛分布和存在于土地之上,在漫长历史中保留了大量人类世代传承下来的居住形式、空间脉络以及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研究价值。云南滇中峨山地区作为历史上滇中至滇南茶马古道上重要节点,因茶商贸易而繁荣,出现了众多古村落,至今保留完好。本文以峨山地区为例应用GIS技术从区域层面分析该地区传统村落总体分布情况再到具体村庄环境及内部分析,构建区域—村落环境—村庄主体三级模型,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的传统村落完整格局,并梳理当地文化特色及节庆风俗,提出物质—非物质共同传承的保护理念,探寻传统村落空间演化方向及创新发展的动力,为保护规划及旅游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庐陵地区(今江西吉安市)传统村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以文石村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史料研究,分析村落的空间形态与演变过程,探究其形态背后的影响因素,为庐陵地区的传统村落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传统村落是中国持久农耕文明的产物,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探究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西省省级传统村落——霞山村为例,按照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思路建立生态型重要性、生产型适宜性、生活型适宜性的单空间适宜性评价体系,借助GIS空间分析和二维矩阵空间划分的方法,在多空间评价的基础上遵循最适宜原则和生态-生产-生活优先递减原则,划定"三生空间"功能分区,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结果](1)单空间适宜性分布的规律表明,生产、生活适宜性分布的空间相似性较强;生态重要性与生产、生活适宜性的空间异质性显著.(2)多空间评价结果表明,霞山村三生空间总体融合程度好,毗邻效果佳,以林地为主的生态空间面积为959.0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4.54%,呈片状分布在村域周边地区;以耕地为主的生产空间面积为661.5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7.62%,集中分布在村域中心地带;以农村宅基地为主的生活空间面积为137.7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84%,呈零星状零散分布.(3)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生态空间应注重加强生态脆弱和敏感区域的保护力度,生产空间应注重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生活空间应注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结论]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基于三生空间适宜性与协调性划定三生空间的方法,较好地缓解了生态保育、耕地保护、建设用地扩张对土地资源需求的矛盾冲突,可为其他村域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嘉绒藏区国家级传统村落直波村为例,从空间构成的角度运用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5个要素对村落景观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村落景观空间构成要素和特征,并结合直波村自身空间特征、景观资源优势和现状发展问题提出村落保护策略,以期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地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与乡愁,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故事,研究村落空间叙事性是为了更好地记忆。以河南郏县张店村为例,挖掘其场所空间的主要叙事要素,分析其事件与空间的关联路径,借助空间句法理论和深度地图软件Depthmap对叙事空间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传统村落保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进行民族村寨聚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对于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黔东南州朗德苗寨为例,从村寨的选址、空间布局、路线结构、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民族村落空间形态的特征和构成规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文化视角分析了侗族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山西传统村落的数量结构、空间结构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明确了山西传统村落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明显的凝聚型分布,主要形成了晋东南的泽州-高平-平顺、晋中的太谷-祁县-平遥、晋北的应县-浑源、临汾的洪洞-翼城以及平定5大集聚片区;其中3大片区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较好;山西省传统村落距离中心城市较远,70%以上的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距中心城市20~80 k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传统村落特征的乡村文化景观正在大量退化甚至消失。为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完整性,总结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现状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保护村落文化景观的策略与建议,即加强法制意识建设、完善村落景观保护制度、建立法制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山西传统村落的数量结构、空间结构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明确了山西传统村落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明显的凝聚型分布,主要形成了晋东南的泽州-高平-平顺、晋中的太谷-祁县-平遥、晋北的应县-浑源、临汾的洪洞-翼城以及平定5大集聚片区;其中3大片区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较好;山西省传统村落距离中心城市较远,70%以上的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距中心城市2080 k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的创意性传承性保护是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道路。识别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对于河南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和体制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以河南省5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利用核密度估计、热点探测揭示河南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总体上呈分散分布,小范围内呈集聚分布,且形成了“两核一带”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豫西、豫北为主要核心区,豫南为次核心区,豫西和豫北之间呈带状分布。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的形成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该研究可为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和传承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管理和剖面性状等5大地力要素,12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以始兴县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取了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现实要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日渐深入,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在社会各界均得到了大力重视,相关文献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为了更好地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文化传承,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以玉树地区实际情况为例,研究玉树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情况。玉树虽然在传统村落保护以及文化传承上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共享生态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做好旅游业的适度开发以及发展、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修改维护、强化古民居建筑空间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化进程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村落正面临转型与发展的难题。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对观音殿村的空间生产与冲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权力部门构想的空间表征和实行的一系列空间规训技术主导了观音殿村的空间生产,而原住民和商户也并不是被动接受的客体,他们以能动的方式展现出权力双方的互动不仅形成了空间冲突,还能够生产出新的意涵,由此再生产出新的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浙江湖州地区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研究国内乡村振兴示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耦合机制,探索其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结构组织、耦合机理及机制规律,为欠发展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经验、方法、路径的借鉴。研究发现:(1)湖州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呈现多样性、组织性、创新性耦合的机制特征;(2)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指数是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耦合机制的重要测度指标,但耦合协调度指数反映更客观;(3)2010—2019年湖州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趋势进展明显,两者的发展指数、耦合度指数及协调度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基本从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发展到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已经步入村落文化活化与乡村产业结构更新高耦合阶段,其耦合发展模式具有可挖掘性、可激活性、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通过调研江西竹桥古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案例剖析,竹桥古村在创新进行产权和管理等问题处理后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与规模的旅游景点,以此带动古村的乡村振兴,但也存在如文化原真性逐渐褪色、最大受益群体边缘化、宣传与品牌意识不足以及旅游创新创意不足等问题,提出以传统文化为魂、以村民为本、打造特色品牌和丰富古村旅游业态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此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江西省乐平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乐平市为试点,将GIS技术、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累加法等引入到耕地资源管理中,通过探讨1:50000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建立县域土壤资源的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对县域耕地地力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农业考古》2021,(3):263-271
传统村落作为具有多重价值内涵的活态文化遗产,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生产技艺、精神观念、民俗礼仪等文化信息,是乡村社会悠久历史的见证。价值的认知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起点,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已成为保护的当务之急。本文以钓源村为例,详细分析了钓源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规划的思想和框架,在分级保护规划、高度控制规划、景观风貌规划等层面,对传统村落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建筑保护与更新策略,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