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处黑龙港地区的吴桥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之一。该县自然条件是早、薄、盐、碱,在棉花生产上常常是晚发迟熟,造成棉花品质劣产量低而不稳,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市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2.
麦棉两熟制是棉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耕作制度。它能充分地利用人力、地力、光、热、水、气和其它自然资源,在人多地少的地区,解决了粮棉争地的问题。但是,麦棉两熟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矛盾,集中反映到种、管、收三个方面。因此,在生产上必须深刻认识和全面掌握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3.
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才斌 《花生学报》1998,(4):10-12,30
本文结合近年来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研究与实践,从山东气候条件、作物对光温需求及反应特点、作物营养特性等几方面简述了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两熟制棉花栽培存在的技术复杂、环节多、工序多、用工多、化肥农药用量大、生育期长、难以实行机械化作业等问题,用“三字经”的形式总结了两熟制下棉花全程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理思路、明路线,改模式、换品种,增密度、精直播,减简肥、一次施,全程调、简管理,减农药、简防控,集中熟、一次收,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归纳为“八个一、四个三”技术,即:一改(改模式)、一换(换品种)、一增(增密度)、一播(一次播)、一肥(一次肥)、一收(一次收)、一调(一直调)、一缩(缩周期),三简(简化施肥、简化防控、简化管理)、三减(减少生产环节和用工、减化肥用量、减化学农药用量)、三机(机播、机管、机采)、三提(提高植棉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机械化率);与两熟制育苗移栽植棉相比,棉花生产周期缩短80 d左右,省工70%,机械替代率达60%,减肥50%,减药40%,增效30%。更好地推广应用该技术体系,对助力两熟复种棉花生产向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方式的变革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棉花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华北、华东等地区的冬小麦收获后,当年即种植甜菊并获得种子、叶双丰收的栽培方法,对影响甜菊经济产出的决定因素-育苗时期、栽培密度等进行了着重研究,提出了适合冬麦区的麦茬甜菊延期育苗,小麦、甜叶菊两熟栽培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棉田多熟制的发展成因及其关键技术陈立昶江苏泗阳棉花原种场223700棉田多熟制是8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主要棉区尤其是人多地少、经济技术比较发达的地区,以提高植棉综合效益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棉田种植体系,是一种集技术、劳动、物资于一体的高度集约化的...  相似文献   

7.
蒜棉两熟制棉花轻简化生产的途径——短季棉蒜后直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蒜棉套种是当前鲁西南棉区普遍采用的高效种植模式,但费工费时,也不适合机械化生产。改蒜棉套种为蒜后直播、改棉花中早熟品种为短季棉品种、改稀植大棵为密植矮化的棉蒜两熟种植模式,在保证棉蒜产量不减的情况下,减少了作业环节和次数,大大减少了用工,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是鲁西南蒜棉两制条件下棉花轻简化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平原麦棉两熟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套复种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光、温、水等因素的转化效率,达到高产多收的一种种植方式,故其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之一。黄淮海平原大多为粮棉兼作区,既产粮,又产棉,要求实现一地双丰收。我所50年代末,进行了棉区耕作制度的研究,70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种粮比较效益持续下降 ,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 ,水田抛荒现象逐年增多 ,使有限的农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为此 ,我们围绕如何提高水田种植效益 ,充分发挥义乌日照充足 ,无霜期长达243天 ,年日平均温度17.1℃ ,≥10℃的年平均活动积温5451℃ ,且入春后雨热同步适宜多  相似文献   

10.
实行粮棉间作套种,由于措施不当,常会导致棉花弱苗迟发,贪青晚熟,影响产量和品质。据1982年在全县间套作棉田词查,属于晚发类型的棉田占56.3%。这类棉田表现为秋末绿茎部分占78.6%,晚秋桃占60%以上,无效铃占27.2%,单铃重下降1.6克,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一、间作套种棉花形成贪青晚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改春耕为秋、冬耕提早秋、冬耕,土壤风化时间长,有利于多接纳雨雪,此外还可减少因春耕带来的水分散失,保墒效果好。具体时间以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为宜,愈早愈好。秋季不能及时早耕,最迟也应在土地封冻前耕完。冻土层超过5 cm时应停止冬耕。结合冬耕,开展冬季灌水和施肥,蓄足底墒水,培肥地力。春季进行浅中耕,耙耱保墒。2采用抗旱播种方法2.1趁墒播种。针对春旱的气候特点,春季要浇水造墒,解决口墒不足的问题。于播前10天用小水进行补墒灌溉,灌后及时耙耱,趁墒播种。2.2抢墒播种。这种方法是针对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干旱和半干旱棉田。就是…  相似文献   

12.
麦盖提1990年棉花单产平均104公斤,居全国县级之首。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坚持抗旱、适期早灌。头水晚、二水赶、三水促、四水看是麦盖提建国以来最基本的植棉经验之二。而1990年拟定的分期灌水计划是头水早、二水赶、三水7月底、四水8月下旬,分次灌量为头水少、二水足、三水饱、四水跑马浇(少浇、快浇)。1990年全县棉花生育期间灌水平均2.8次,比  相似文献   

13.
综观黄河流域棉区 ,棉花晚熟问题尽管过去采取了不同促早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早熟增效的效果 ,但就整体而言 ,仍有不少棉花不同程度地表现晚熟 ,尤其是露地棉、间作套种棉和稀植大棵棉晚熟问题更突出。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降低了植棉经济效益 ,进而影响了棉花种植业的发展。笔者认为 ,黄河流域棉区 ,仍需进一步采取促早措施 ,解决棉花晚熟问题。1 棉花晚熟原因1 .1 光、热、水资源的限制。黄河流域棉区 ,全年≥ 1 0℃的活动积温为 380 0~ 490 0℃ ,无霜期 1 80~2 2 0天 ,年日照 2 1 0 0~ 2 80 0小时 ,降水量 550~ 1 0 0 0 mm,且…  相似文献   

14.
麦棉两熟是熟制演化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萧县是重点产棉县,也是小麦主产县,历年植棉2.1万亩,小麦100万亩。1984年后,广大棉农为了提高棉田总体经济效益,棉油、棉瓜、棉菜两熟面积不断发展。这一势态的出现,客观上限制了农业生产的主体——粮棉的增长。这不仅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粮棉需求相违谬,而且棉田间套其它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江汉平原植棉区棉花直播的一播全苗。通过2015~2018年大型机械直播和人工机具直播两种方式的棉花田间出苗穴率的比较和2019年不同品种种子质量手推式精播器人工播种的棉花田间出苗穴率比较。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种子质量是影响一播全苗的两个关键要素,手推式精播器人工播种是江汉平原植棉区目前最合适的播种方式;种子质量要做到具有种衣剂包衣,发芽率必须在90%以上、且有较强的发芽势。  相似文献   

16.
大田试验表明,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条件下全年施氮水平和分配方式对小麦、花生两作产量影响很大;全年施氮量以450 kg/hm 2 较佳,分配方式则以1/3 作小麦基肥、2/3 作小麦追肥或1/5 作小麦基肥、2/5 作小麦追肥、2/5 作花生基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哈密是新疆东部地区主要产棉区之一。近年来狠抓棉花生产关键技术措施,植棉水平提高,棉花产量稳中有升。2005年哈密植棉8666hm2,每公顷产子棉4450kg。2006年植棉面积扩大为1.07万hm2,每公顷产子棉5325kg。由于产量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棉农人均纯收入近2500元。实践证明,只有落实关键栽培技术,才能确保棉花稳产高产。1整地1.1秋翻施肥。根据气候特点,在上冻之前进行深秋翻,深度30cm。深翻前每公顷施有机肥15t、掺入磷肥105kg、钾肥60kg、氮肥60kg。1.2整地。3月初,用机力整地。选用平地器加磨进行平整,消除地表裂缝,破坏土壤毛细管以减少土…  相似文献   

18.
文中概括了湖南省安乡县棉花生产的现状,从棉种选择、苗床选择、营养钵制作、播种、苗床管理、搬钵蹲苗及追施送嫁肥等方面阐述了棉花营养钵育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自从种子经营退出了计划经济序列 ,进入市场以后 ,质量成为竞争的核心 ,质量检测至关重要。棉花种子的质量检测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与检测手段、仪器设备、检验员的业务素质等都有直接的关系。现对棉花种子质量检测的关键技术简述如下 :1健子率健子率是经净度测定后的净种子样品中除去嫩子、小子、瘦子等成熟度差的棉子后 ,留下的健全种子占样品总粒数的百分数。健子率可对种子发芽率进行快速的估测。1 .1样品的制备。从试验样品中随机数取 1 0 0粒种子 ,将种子纵切为两半。1 .2鉴定标准。根据剖面的形态、颜色及内…  相似文献   

20.
棉花吐絮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吐絮期一般从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历时75d左右.棉花进入吐絮期,营养生长逐渐减弱,以生殖生长为主,棉铃进入充实成熟阶段,是促秋桃,决定铃重和纤维品质优劣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