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草原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的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特性,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冷蒿繁殖方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冷蒿在轻牧区和封育区单位面积种子产量较高,重牧条件下不能产生种子。冷蒿营养繁殖的各构件在轻牧区表现最好,轻度放牧能促进冷蒿的营养繁殖更新。放牧增加了冷蒿地下部分的投资而减少了地上部分的,这是其适应环境的对策。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的生殖格局由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并存向单一的营养繁殖转变。 相似文献
2.
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资源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于2004年在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四子王旗实验基地,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Stipa breuiflora desert steppe)主要植物的资源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各部分的资源分配比例在减少;冷蒿根部的投资增加,地上投资降低,生殖分配部分在轻牧区最高,适当放牧可增加冷蒿种子繁殖的机会.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在重牧区根茎叶上的投资同时减少,这是植物改变自己资源分配趋向,适应生境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群落植物种群有性繁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进行了放牧制度对主要植物种群有性繁殖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制度对群落植物种群的有效繁殖能力有影响;与自由放牧相比、轮牧有利于群落种群实生苗的存活和成丛,但不及禁牧的效果好,种群的有效繁殖与水分因子关系密切,降水充沛,有性繁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是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地的主要建群种.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河西走廊的盐渍化草甸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研究放牧压力对芦苇种群繁殖策略的影响,探讨芦苇保持最大生存竞争力和抗逆性的机理,对于维护和利用天然草原,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放牧对芦苇地下根茎的生物量影响不显著(P>0.05),芦苇株高显著矮化(P<0.01),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P<0.01),克隆产生的无性系分株显著增加(P<0.05).连续放牧使得芦苇不能抽穗结实进行有性繁殖.在连续放牧的压力下,芦苇不断产生新的无形系分株,通过无性繁殖成功繁衍自己的后代来延续种群的发展,是对极端生境的一种生态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本地绵羊(母羊)连续2年(2008~2009)的体重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1)在试验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放牧率下的绵羊体重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间隔1个放牧率或以上的处理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2)绵羊的个体增重与放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公顷增重与放牧率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在达到公顷最大增重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之后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减小;(3)单位家畜增重和单位面积增重的交点的生态学意义在于放牧率为1羊/hm2,公顷增重和家畜个体增重相同;单位家畜个体增重对应的畜产品最优放牧率为0.50羊/hm2,单位面积家畜最大增重对应的畜产品最优放牧率为2.38羊/hm2;(4)过高的放牧率导致绵羊出现空怀现象及产羔率下降;羔羊的初生重和个体增重均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减小,但其显著性差异仅表现在较高的放牧率与较低的放牧率之间,而在相邻放牧率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光合特性日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的比较试验,研究3种主要植物种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光合特性日变化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表现为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O2浓度表现为双谷型。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放牧方式的不同对主要植物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无影响,但对双峰值出现的时间有所影响。3)对照禁牧和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提高荒漠草原疏丛型禾草无芒隐子草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内蒙占高原荒漠草原地区不同载畜率对冷蒿构件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蒿生长时期和载畜率是影响冷蒿构件数量的关键因素,相同载畜率水平下,冷蒿的营养枝密度、不定根密度和匍匐茎长度为生长末期>生长盛期>生长初期,生殖枝8月最多,冷蒿生长盛期和末期,轻牧区的营养枝密度、不定根密度和匍匐茎长度显著增加(P<0.05);同一生长季节生殖枝随载畜率的增大显著下降(P<0.05),极度干旱的2005年没有形成生殖枝,说明干旱也是限制冷蒿生殖生长的关键性因子.荒漠草原地区冷蒿的繁殖格局以营养繁殖为主,占到80%以上,随载畜率的增加.冷蒿的营养枝分化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10.
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内蒙古荒漠草原1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分析、反距离权重(IDW)差值法,分析内蒙古荒漠草原50 a不同等级降水贡献率及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内蒙古荒漠草原以日降水量≤5mm的降水事件为主。各级降水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中雨>小雨>小到中雨>大雨>微雨>暴雨>大暴雨;(2)近50年微雨、小雨的贡献率波动中减少,中雨的贡献率增加;(3)微雨、小雨、小到中雨日数均呈弱减少的趋势,仅中雨日数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主要分布在荒漠草原中南部和北部;(4)空间上,微雨、小雨、小到中雨的降水日数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中雨日数最多分布在草原区西南部。小降水事件(≤5mm降水)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8年围封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围封对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的影响,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设计了不同放牧强度的试验,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的设计,一共有3个区组,每个区组有4个处理,分别为围封、轻度放牧、中度放和重度放牧。试验期间采用样方法对样地内的植物进行了调查以及对土壤的全氮、全钾、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和pH进行了测定,我们的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围封显著的增加了植物群落的盖度、密度、生物量和丰富度(P<0.05),同时也显著的增加了香浓熵指数、香浓维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P<0.05)。围封对土壤全氮、全钾、全磷、速效磷和pH都没有显著的影响。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短期围封可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但是对土壤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植被种类组成、植被盖度以及枯枝落叶的积累量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短花针茅草原样地设4个退化梯度,分别为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介于25.32~27.02g/kg、1.40~1.47g/kg之间,2008年分别介于25.22~27.20g/kg、1.55~1.62g/kg之间,2009年分别介于25.44~27.51g/kg、1.64~1.71g/kg之间;土壤表层(0~20cm)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重度放牧区显著低于不放牧区、轻度放牧区和中度放牧区;土壤C/N比逐年降低,不同放牧区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法,研究了控制性增温和氮素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表明:红外辐射加热器在2年间显著提升了试验样地的土壤温度,0~30 cm土壤温度的增幅达0.4~1.0℃;但增温未能显著改变0~30 cm土壤湿度,也未能促进土壤呼吸;施氮、增温+施氮的交互作用都未显著改变试验样地的土壤呼吸值.试验期间,土壤呼吸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化幅度为0.15~3.66 μmol CO2·m-2·s-1.土壤呼吸与降水量和10 cm土壤含水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0.67和0.70.内蒙古荒漠草原存在明显的水分胁迫,这使得土壤湿度取代土壤温度成为控制土壤碳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施加矿质氮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