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发达地区农村基督教的扩张需要放在阶层分化的背景中理解。村内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呈现出剧烈的对比,在社会竞争中落败的中下阶层在基督教会中找到了抱团取暖的心灵依托,同时,基督教的组织性也满足了在市场社会中能力不足的弱势阶层的互助需求。改善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基层组织发挥社会互助职能,引导农民的社会竞争,并通过农民深度参与的乡村文化活动疏导农民的宗教需求。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现象。本文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阶层的现状出发,把农民分为八个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阶层,并对这一时期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这既有利于政府对农村社会的科学认知与有效整合,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农村.农村现代化诸方面互相关联。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必然导致农民阶层分化.从而影响农村社会的政治;同时,农村社会政治现代化的程度也会反作用于农村经济现代化.固化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不断蓬勃发展,社会阶层分化愈加明显,教育作为促进社会纵向流动的主要途径,在农民阶层向上流动中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农民教育价值观作为教育价值主体中的一类,其教育价值观对于农村教育甚至整个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索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民教育价值观的变迁,为农民阶层参与社会竞争以及向上流动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促进社会阶层的合理化,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后,长期以农为本缺少变化的农村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这一分化虽然为更为紧密的相互依赖提供了基础,但是也打乱了原有的社会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新的社会冲突和社会的失序状态。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社会的整合,将阶层分化导入公正、有序、规范的轨道,不断提升公众对阶层分化趋向的认同意识,防止出现激烈的社会对抗和社会公共秩序的严重侵害。其政策取向为: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农村社会整合的最高准则;以加强依法治国的力度,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作为农村社会整合的根本目标;以建立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共享改革成果,实现社会公正作为农村社会整合的理念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颖  金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42-12543,12546
结合新时期农村地区的现状,对农村阶层的分化标准及农村阶层分化的类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它对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积极影响是主要的。但是,分化后的各个阶层毕竟是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随着农村社会的分化,原来的利益格局和社会秩序被打破,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因此,科学分析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前提。  相似文献   

8.
当代农村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农民阶层分化,新兴的农民阶层为新农村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不稳定性因素,影响到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社会不断产生分化.根据农民与土地关系及收入来源,可将其划分为外出离土阶层、农工双收阶层、在乡兼业阶层、以农为主阶层和农村贫弱阶层,不同阶层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不同,以至于他们对乡村秩序以及社会整合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理解不同阶层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国家才能出台更好的土地政策,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阶层结构分化是一个社会成员结构宏观变动的社会化过程,是由传统农业领域向工业、商业等其他社会活动领域的渗透转化过程.新时期中国农村阶层结构分化呈现其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刚 《河南农业》2005,(5):40-41
近些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来看,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居民的社会分化和阶层结构都出现了新的情况,农村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自身“非农化转移”过程的展开,使得广大农村居民对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使我国居民的整体休闲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休闲文化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也日趋多样和丰富。但具体来说,我国居民的休闲文化生活在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和各阶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表现为:城市休闲的现代性与农村休闲的传统性,东部休闲的多样性与西部休闲的单调性,"有闲"阶层休闲的丰富性与普通阶层休闲的单一性或被剥夺性。  相似文献   

13.
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农村仇富心态的原因、表现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农民仇富心态的形成与群体的强社会关联性、生活的熟人社会及阶层分化后形成的阶层意识等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对农民仇富心态的功能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关中9村农家经济变迁资料显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大旱灾对关中农村的地权转移具有双重影响,即在受灾农村社区内部土地占有的分散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整个社会层面土地占有的集中化。两者从不同侧面加重了小农经济的恶化,以凤翔5村为代表的农村社区内部阶层以下向流动为主说明了这点。在受灾相对较轻的渭南4村,阶层上向流动亦达到一定规模,这表明上述农村社区内部并无固定的社会阶层,阶层分化程度极其之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这些正是以自耕小农为主的农村社区的显要特征。总体而言,此次大旱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关中以自耕小农为主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农村文化景观及其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文化景观是繁荣农村文化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景观被同化、被改变、在消失。本文在理解农村文化景观含义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农村文化景观的特征和类型,进而分柝了我国农村文化景观的建设现状,并提出农村文化景观建设建议,以期对我国农村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旅游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积极作用,同时也容易产生旅游地农民阶层分化、经济发展飞地化、特色民俗文化被同化等不利影响。正确理解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发挥政府职能,消除阶层分化,加强社区参与,保护农民利益等措施是发挥乡村旅游积极作用,抑制其不利影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士人阶层是封建制中国的中枢阶层,他们深受儒家文化侵染,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近代以降,中国士人阶层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实质意义上的分化。这种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分化对近代社会新旧观念的交替与嬗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民的阶层分化,占农村户籍人口大多数的纯农民成为农民中的弱势群体,但其却承担着国家粮食生产的主要职责,决定着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固。因此,适时构建纯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成为我国现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着重对建立纯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展开讨论,进而提出适合纯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中呈现出的新特征:即农村社会结构分化、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农村人口和家庭结构分化、乡村治理方式变化、农村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分化。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既包括城镇化和人口转移,还包括资金、技术、土地、管理等社会物质性要素和心理、意识、文化、制度等社会精神性要素的统筹配置与双向融汇。并以重庆城乡统筹农村发展实践为例,提出了以调整结构为重点,实施集群战略为核心,以中心镇建设为动力,以土地流转为关键,以民族旅游为抓手,发展特色高效现代农业、林下经济和农村文化旅游经济,农村发展实施错位战略与差别化发展模式,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社会转型导致了农村社区制度与模式的剧烈蜕变一人民公社化体制瓦解,乡政村治(村民自治)模式推行.这种社会转型同时也使我国的农村贫困人群问题"浮出水面".所谓贫困人群,即学术界所说的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导致其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农村弱势群体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村反贫困的问题.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生存,维护农村弱势群体的权益,既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反贫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