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以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种群趋势指数(Ⅰ)和控制指数评价小菜蛾颗粒体病毒与其他防治措施对小菜蛾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综合防治区的Ⅰ值为0.19,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4,即后代种群数量将下降为对照区的0.04倍;病毒区的Ⅰ值为0.98、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20,即后代种群数量将下降为对照区的0.20倍;B.t区的Ⅰ值为2.40,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48;赤眼蜂区的Ⅰ值为0.82,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7。从这可以看出几种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联合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植物保护剂保卫德(BIOACT—D35)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种群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对幼虫的拒食作用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减少幼虫危害力等方面。10ml/L处理对成虫产卵忌避率为81.43%,对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6.32%和93.17%,幼虫总取食量是对照的67.4%,使种群趋势指数(I值)由对照的18.2840降为1.94贝,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1066。状态空间分析法的模拟结果亦表明,主要控制作用表现在种群发展初期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3.
胜红蓟次生物质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生命表方法评价了胜红蓟次生物质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其对小菜蛾田间种群自然控制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00和1500μg·g-1的胜红蓟挥发油和胜红蓟素通过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产卵忌避和降低成虫生殖能力等作用达到控制的效果.1000和1500μg·g-1的胜红蓟挥发油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4826和0.5084,胜红蓟素的为0.4556和0.3205.但在胜红蓟次生物质的作用下,处理区天敌对小菜蛾的自然控制作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相似文献   

4.
通过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了扑虱灵等4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及防治白背飞虱后对其主要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扑虱灵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1,对白背飞虱的控制作用最明显;甲胺磷、杀虫双、乐果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则分别为1.80、1.19、1.41,下代种群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6种桉叶乙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分对小菜蛾的产卵驱避活性。结果表明:在选择性试验中巨尾桉和柠檬桉的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驱避效果在60%以上,干扰控制指数均低于0.25;非选择性试验中巨尾桉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驱避效果达80.33%,干扰控制指数低于0.2。用4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植物保护剂保卫德对黄曲条跳甲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室内外试验评价了植物保护剂保卫德(BIOACT-T35)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其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的显著忌避和拒食作用。10.00 ml/L的忌避作用为91.42%,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3.54%和85.79%,种群趋势指数(I值)由对照的3.8680降为0.3676,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0950。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的模拟结果表明,其控制作用表现在种群发展初期对成虫的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7.
飞机草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与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飞机草乙醇提取物使用浓度、次数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飞机草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成虫具有较强的产卵驱避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549~0.600;对褐稻虱各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毒杀效果,同时建立了干扰作用与使用次数、使用浓度之间的回归模型:Y=0.252 7-0.046 1X1-0.023 0X2。使用浓度与次数的不同组合,大多可将褐稻虱种群趋势指数I降至1.00以下,使用浓度对防治褐稻虱的干扰作用大于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8.
性信息素对小菜蛾种群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性信息素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性活动规律及种群控制的结果表明,其性活动主要在18:00-24:00时这一时段,18:00-20:00时活动最频繁。性诱有效距离20-25米。在小菜蛾种群密度较低的情况下(4.32头/棵菜心,平均诱蛾115头/天),性信息素对害虫种群有较好的控制作用,14天后诱杀效果达56.62%;而在中等或较高密度下,效果则不理想。性干扰提高诱杀效果17.99%,对雄蛾定向抑制率为68.6%。因此,性信息素的应用是小菜蛾综合防治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及其天敌优姬蜂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总结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农药亚致死剂量对害虫天敌影响的四条通径。在模拟农药—作物—小菜蛾—优姬蜂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地分析了农药—小菜蛾—优姬蜂种群动力学,用生命表技术,以控制效应(CE)来评判系统中农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和优姬蜂种群的影响,以及在农药亚致死剂量影响下,优姬蜂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农梦特亚致死剂量对优姬蜂的控制效应大于对小菜蛾的控制效应,受农梦特亚致死剂量影响的优姬蜂仍能对小菜蛾种群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斯氏线虫对黄曲条跳甲种群系统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斯氏线虫作为一个生物控制因子引入黄曲条跳甲种群系统中,把斯氏线虫对该跳甲各虫期的感染率作为量化指标,应用种群发展趋势指数(I)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析方法,评价斯氏线虫对黄曲条跳甲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十字花科蔬菜田中每hm~2施用7×10~9条斯氏线虫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有明显控制作用,对照区的种群趋势指数为12.9,处理区的种群趋势指数下降为2.39。斯氏线虫对黄曲条跳甲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2,即线虫处理区的下代跳甲种群密度将是对照区的0.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