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国际农业交流的日益发展,农业文献翻译正在彰显出愈加重要的作用.在农业文献翻译过程中,通过翻译理论的指导,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不仅能够保证翻译质量,并且可以加强理解沟通.本论文主要对比分析了Peter Newmark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对基本农业文献的形式进行了划分归类,并举例说明.文章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原文形式的正确分析理解和对两种翻译方法特性的灵活掌握,是达到佳翻译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93-294
农业文献的读者也主要是农业科技人员,他们十分关注国际前沿农业科研。由此可见,农业文献翻译在农业科研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农业文献的科技文体特点决定了翻译过程中的理解难度。通过探讨如何提高农业文献翻译的理解能力以帮助农业科技人员准确了解前沿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对当前农业科技对外翻译的根本需求,分析构建农业科技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研究介绍了构建农业科技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目的、构建过程和语料库特色。农业科技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成果的应用必将提高农业科技翻译质量、翻译效率,提升农业外语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翻译目的论及其内涵,并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探讨了农业论文的汉英翻译。通过一些实例分析了我国农业论文的用词用语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地将中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政策传播到国外,实现农业论文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功能,提出了在翻译农业论文时的一些翻译策略:注意译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易于接受;重视汉英句法差异,保证译文的正确性和可读性;关注文化差异,避免造成误解;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并从作者翻译实践中选取实例阐述了以上方法策略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农业外事翻译工作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外事工作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农业跨国投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农业外事翻译提供的技术支持。本文从梳理农业外事翻译的定义、特点和现状入手,剖析农业外事翻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银明  石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829-10830
论述了农业专业英语的特证,并结合这些特征分析了农业术语翻译的难点,最后提出了正确翻译农业英语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技术保障,农业科技成果已经成为全球人类共同的财富。相关的科技知识被英中互译向全世界传播,以适应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需要,然而有些翻译和原文含义相差很远,甚至完全误导读者。分析了目前农业科技英语的翻译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农业合作的发展,无论是农业口译还是农业笔译翻译都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通过分析波斯盖特(J.P.Postgate)的后瞻式(retrospective)和前瞻式(prospective)翻译理论,将其与农业翻译过程相结合,采用理解-表达-校验的手法,充分考虑原作者、原作,译者、读者,力求使用平稳的语言,借用译者和学者的桥梁作用,使原作顺利完成到译作的过渡与翻译。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发言稿的翻译实践,分析出农业文本中常见的多义词的词义翻译不精准、长句句式杂糅、语序和搭配错乱等机器翻译错误,并总结归纳出检查多义词的词义选择、重视长句的断句、运用翻译技巧调整语序和搭配等译后编辑策略.对机器翻译的农业文本进行译后编辑策略的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广大译员和农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农业文本中机器翻译容易出错的地方,更快地进行编辑和加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进入80年代以来,一向以高度集约化、机械化和商品化而著称的美国农业,现在又以Alternative Agriculture的新形象令人刮目相看。在以往的翻译中,都把Alternative Agrioulture直译为“替代农业”,其实,这是不恰当的。在美国有人把它称为“养地农业”、“再生农业”、“有机农业”或“低投入农业”,其实质是在常规农业基础上注重生态效应的农业。考虑到Alternate的生物含义为“互生”,不妨把它译为“互生农业”,即在保持生态良性循环前提下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以色列农业产业化体系现状和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并就此提出了学习和借鉴以色列的旱作农业模式和高度发达的农业产业化运作体系.提出今后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的工作重点是:树立农业风险意识;提高农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强农业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地区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在支持岛内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大陆地区的农业金融体系,因其机构功能错位难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农业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农业金融体系改革迫在眉睫。该文以台湾农业金融机构的设置为出发点,从机构运行、金融监管、政策支农、信用担保及法律法规五个方面对台湾农业金融体系进行剖析,并为深化大陆农业金融体系改革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再界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农业现代化再界定,具有农业自身的内在依据,农业现代化要突破产业局限,进一步拓展内涵,其内涵包含农村现代化与农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地位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提供者,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农业科研单位游离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之外,无法充分发挥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力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以便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有着发展农业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本省农业旅游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产生了诸多矛盾。本文在讨论其不足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吉林省农业旅游未来合理化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也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作物秸秆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立足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对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的分布及资源存量特征,秸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燃料、肥料、饲料、原料的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探索适合贵州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并根据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性分析模式在不同农业结构中的可行性.以实现秸秆的高效充分利用,促进贵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功能农业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金林  徐丽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01-7203
为了改善农业机器人的通用性与适应性,提高其使用效率,本文提出了针对类似作业环境或工作条件、易于操作转换的农业生产作业的多功能农业机器人设计思想,阐述了多功能农业机器人的重要特性与要求,并分析了其设计与开发时的关键技术。多功能农业机器的开发对提高农业机器人的使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机器人的实用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资消费置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附则部分,是立法者不改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整体调整范围满足农民权益特殊保护的技术操作.因为农资消费的生产消费属性及农业生产资料自有规范体系,农资消费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需要论证,这一问题往往被理论界和司法界所忽略.以"参照本法执行"的解释论视角看,农资消费适用惩罚性赔偿具有内在正当性;从农资消费赔偿案例研究看,农资消费适用惩罚性赔偿具有外部正当性.农资消费适用惩罚性赔偿具有农资消费的主体扩张适用和目的限缩解释的误区.必须明确农资消费主体是农民,而非合作社、企业等农业经济组织;农资消费的目的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目的是自用或销售不影响农资消费的定性;农资消费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行是农民可选择的权利,而对公权机关或农资经营者而言具有义务性.  相似文献   

19.
杨林 《北京农业》2008,(9):42-45
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展"一村一品"的大背景下,北京正在积极整合调整其传统的特色精品农业,进一步挖掘其农业的地域特色性和多样性。本文就以农业经济学的观点从北京的地理环境特点对当地农业的影响,京郊特色精品农业的分布格局和发展,以及北京特色精品农业与"一村一品"相结合等几方面,论述"一村一品"对北京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信息化模式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方式,是分散的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最佳模式,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稳定和农村发展.农业合作社的信息化同企业的信息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农业合作社所具有的鲜明特点,决定了其信息化有个性化的一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结合农业合作社的特点,建立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信息化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WTO框架下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同时认为农业合作社的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政府、社会、农民和合作社等环节通力合作,才有实现的可能性.提出了我国农业合作社基本的信息化模式.图1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