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杏棉间作对棉花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单作棉田、杏棉间作棉田(东西)和杏棉间作棉田(南北)棉花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方法]2008~2009年5月中旬~8月中旬定期系统调查各类棉田节肢动物数量,每7 d调查1次,调查全株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杏棉间作棉田牧草盲蝽和棉叶螨发生量轻于单作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 G)中度发生时(2008年),单作棉田棉蚜发生量显著性高于杏棉间作棉田;棉蚜轻度发生时(2009年),三类田无差异.杏棉间作对棉蓟马(Thrips tabacci L.)发生量影响不大.棉蚜轻度发生年份(2009年),间作田和单作棉田棉蚜发生量无显著差异,但间作田瓢虫和食虫蝽较多;棉蚜中度发生年份(2008年),单作棉田由于棉蚜数量较多,瓢虫和食虫蝽也较多.2 a中间作田棉花上的蜘蛛数量均多于单作棉田.杏树走向对棉叶螨的发生有影响作用,棉间杏田(南北)棉叶螨量高于棉间杏田(东西),但对棉蚜、牧草盲蝽和棉蓟马发生量影响不大.[结论]杏棉间作不利于棉花上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和棉叶螨(Tetrangchus urticae K)的发生.棉田瓢虫和食虫蝽天敌受间作和棉蚜发生量的双重影响.间作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于2016年5月26日至8月23日对肥城春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做了系统调查,并分析了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肥城地区春季大豆田节肢动物种类有39种,属于2纲10目27科;数量较多的害虫有大豆蚜、小绿叶蝉、豆荚螟、烟粉虱等,大豆蚜在6月下旬、7月初和8月底达为害高峰期,小绿叶蝉在大豆生长后期发生减轻,豆荚螟高峰期在8月中旬,烟粉虱从6月下旬开始一直处于发生期;天敌数量较多的有微小花蝽、中华通草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等,微小花蝽发生高峰期为7月上中旬,中华通草蛉从8月份数量开始减少,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在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田埂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条带对棉田内捕食性天敌发生及其控蚜作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中田埂合理保留保育天敌的功能性杂草、促进棉田天敌保育与害虫自然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调查田边苦豆子条带及棉田天敌与害虫种群,罩笼评价天敌控害功能。【结果】 苦豆子与棉花上捕食性天敌种类基本相同、群落结构相似,苦豆子条带上各类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棉田。处理棉田(棉田边有苦豆子条带)中瓢虫、草蛉、蜘蛛密度分别为对照棉田(棉田边无杂草)的1.3、3.4和4.5倍,发生高峰期较对照棉田提前一周左右。6月上旬和8月,处理棉田的捕食性天敌和蚜虫之间的益害比显著高于对照棉田。处理棉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控害指数显著高于对照棉田。【结论】 苦豆子杂草带对有益天敌具有明显保育作用,能促进棉田捕食性天敌的发生与生物控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为扁桃棉花间作模式下棉田害虫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目测法,调查2种扁桃棉花间作棉田和单作棉田棉花的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 扁桃棉花间作(南北向)有利于棉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东西向)则不利于其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棉蓟马和棉铃虫的发生无影响;不同类型棉田烟粉虱的发生与虫源地距离有关。扁桃棉花间作有利于棉田蜘蛛的发生。【结论】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田埂碱蓬带对棉田多异瓢虫种群发生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田埂碱蓬带对棉田多异瓢虫种群发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非棉田生境实施棉蚜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种群系统调查和天敌控害功能罩笼评价。【结果】 田埂碱蓬带是棉田多异瓢虫的重要来源;有碱蓬带的棉田中多异瓢虫种群密度、多异瓢虫与棉蚜的益害比均高于没有碱蓬带的对照棉田,其中多异瓢虫平均密度是对照棉田的1.9倍、益害比是对照棉田的8.8倍;利用罩笼进行天敌隔离处理,第7和14 d处理组(封闭罩笼)棉花上棉蚜种群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开放罩笼的对照组;有碱蓬带的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指数显著高于对照棉田。【结论】 棉田田埂碱蓬带能有效增加棉田中多异瓢虫种群密度并提高益害比,对控制棉田棉蚜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碱蓬在天敌保育与控害中有重要作用,棉田周边予以留种。  相似文献   

6.
对淮北棉田节肢动物优势种群组成和时空生态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蚜、烟粉虱、棉叶螨、棉盲蝽、四点亮腹蛛、龟纹瓢虫、T-纹豹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华姬猎蝽、小花蝽和青翅隐翅虫为优势种群;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值都是以龟纹瓢虫最大,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群与棉蚜时间生态位重叠值以八斑球腹蛛最大,空间生态位重叠值以T-纹豹蛛最大。综合分析了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群的数量、与棉蚜发生在时间上同步性和空间上同域性以及捕食量大小,建立了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群对棉蚜控制作用模型,以龟纹瓢虫控制作用指数最大,达19.82%。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棉花对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和2003年通过对新疆库尔勒垦区主栽转Bt基因棉(抗9)和常规棉(20-1-4) 的定点、定株调查,分析转基因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影响.结果表明, 两类棉田主要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存在显著差异性,但发生趋势基本一致.靶标害虫棉铃虫卵期发生量在两类棉田无差异性(P>0.05);在幼虫的发生量上,常规棉田显著大于转Bt基因棉田( P<0.05).非靶标害虫棉蚜、棉叶螨、牧草盲蝽象的发生量转Bt 基因棉田显著高于常规棉田 (P<0.05),两种类型棉田中主要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蝽、蜘蛛在发生期内发生量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8.
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生境条件下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对农田害虫的生态治理和持续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不同类型的棉田,系统调查棉田中棉蚜及其周围生境中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新疆南部棉区非棉田生境中的天敌种类多、数量大、发生期早。在同一地区、同一年份不同类型的棉田棉蚜发生的总趋势大致相同,但其进入棉田的时期、发生量有较大差异。主要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进入棉田的时间最早的是类型I,最晚的是类型Ⅳ。食虫蝽类最早进入类型Ⅱ,类型Ⅳ最晚。调查期内各类天敌的总数,瓢虫数量最多的是类型I,最少的是类型Ⅳ;草蛉、食蚜蝇、食虫蝽和蜘蛛总量最多的是类型Ⅱ,最少的是类型Ⅳ。由此可见,非棉田生境是影响棉田天敌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新疆棉蚜的生态调控理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套种蜜源植物对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杏-麦间作果园分别套种油菜、芜菁和紫花苜蓿三种蜜源植物,并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参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种植蜜源植物的果园天敌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对照果园,而害虫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对照果园.三种蜜源植物均能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种种植了蜜源植物的果园中,捕食性天敌草蛉的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4.8;、34.8;和103.7;;瓢虫类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00;、161.8;和70.9;;并且新增了大眼长蝽、粉蛉和黑缘红瓢虫三种天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98l--1985年,在河南省各不同类型的棉区,对棉蚜的天敌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棉蚜的天敌62种,分属于8个目,20个科。其中以瓢虫、蜘蛛、草蛉、食蚜蝇、蚜茧蜂和姬猎蝽类的发生数量最大,在棉田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在不同类型的棉田,棉蚜天故的种类大致相同,但发生的数量和时问有差异,其抑制棉蚜的效果因棉田环境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因之各地棉田利用棉蚜天敌时也应注意选用适应本地棉田生态条件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亲本棉为对照,研究5组转Gbve1基因棉花株系对棉田生物群落分布以及环境的影响。【方法】 以棉花3叶期为起始日期,采用随机调查法,查看整株棉花所有器官,记录棉株上所见节肢动物的种类及数量。【结果】Gbve1基因棉田主要害虫的相对多度除朱砂叶螨、烟粉虱和棉叶蝉 与对照棉田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余主要害虫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系棉田中刺吸式害虫和咀嚼式害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转Gbve1基因棉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与对照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且转基因棉田与对照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存在较高的相似性(0.681 4 ~ 0.820 9)。【结论】 不同品系棉田中主要昆虫群落消长动态显示,除个别品系在个别生育时期、个别昆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与对照相比消长动态均无显著差异,表明转抗黄萎病基因棉花并不影响棉田动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疆“宽早优”模式下施氮量对棉田碳足迹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设置不同施氮水平(0、120、240、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棉田碳足迹、碳足迹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当氮肥施用量( 360 kg/hm2)减少33.3%( 240 kg/hm2)和66.7%( 120 kg/hm2)时,碳足迹分别下降了8.4%和17.6%。在N360处理下籽棉产量为8 035.4 kg/hm2,在N240处理下籽棉产量为7 797.2 kg/hm2,且N240、N360处理棉花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灌溉用电、农膜及化肥引起温室气体排放对碳足迹贡献最大,分别占47.4%、25.2%和24.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田N2O排放总量随之增加,N360分别比CK、N120和N240显著高221.9%、123.1%和 33.1%。【结论】随着施氮量的减少,棉花单位面积碳足迹也随之减少,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降低氮肥用量可以减少“宽早优”棉田碳足迹,在新疆地区实现以较少的碳足迹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分析适宜冀南棉区机采棉种植的氮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60、120、180、240、300、360和420 kg/hm2共8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高、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和节位、果枝长度、果枝节数、果枝夹角、吐絮率、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叶倾角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用量的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果枝长度和果枝夹角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果枝始节高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棉花吐絮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N3~N8没有显著差异。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可以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降低叶倾角,使冠层有效光截获量显著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单铃重呈增加趋势,棉花籽棉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N6~N8差异不显著。【结论】氮肥用量会显著影响棉花适宜机采农艺性状,影响棉花株型塑造、群体冠层结构和产量,冀南棉区机采棉的氮肥推荐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配肥模式对滴灌棉花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方法】 采用大田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设置4种施肥方式,第1种为1/3时间施肥,1/3时间浇水,1/3时间施肥、第2种为1/2时间施肥,1/4时间浇水,1/4时间施肥、第3种为1/4时间施肥,1/4时间浇水,1/2时间施肥、第4种为1/4时间施肥,1/2时间浇水,1/4时间施肥,分别记为W1、W2、W3、W4。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配肥模式棉花全氮含量以及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积累特征。【结果】 (1)不同配肥模式下滴灌棉花植株平均全氮含量表现为W1>W2>W3>W4;(2)不同器官滴灌棉花全氮含量在表现为叶>花蕾>铃>茎;(3)不同配肥模式下滴灌棉花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都表现为W1>W3>W2>W4【结论】 棉花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最高的N-W-N模式下,最优的配肥时段是W1(1/3时间浇水,1/3时间施肥,1/3时间浇水)处理。  相似文献   

15.
乙烯抑制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2种乙烯抑制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棉花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研究2种不同的乙烯抑制剂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特性以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为叶面喷施α-氨基异丁酸(AIB ,浓度分别为100 mg/L(AIB1)、150 mg/L(AIB2)、200 mg/L(AIB3))、硝酸银(AgNO3,浓度分别为2 mg/L(Ag1)、3 mg/L(Ag2)、4 mg/L(Ag3))。【结果】2种乙烯抑制剂喷施处理均能促进棉花叶面积指数、相对叶绿素含量、果枝数的增加;AIB处理和AgNO3处理均增加了现蕾数和铃数。乙烯抑制剂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相对叶绿素含量提高干物质积累,增加了同化物向生殖器官转化,增加了铃数,保持较高铃重,进而提高了产量。【结论】叶面喷施AIB、AgNO3能有效提高棉花产量。叶面喷施AIB在促进棉株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与分配、氮肥利用率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棉所60号为材料,于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112.5、168.75、225 kg/hm2,分别以CK、N1、N2、N3表示),在吐絮期采集植株茎、叶、生殖器官,测定干物质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计算氮肥利用率和棉花产量等指标。【结果】施氮量在0~225 kg/hm2,棉花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可提高棉花吐絮期氮、磷、钾吸收量,施氮水平在0~168.75 kg/hm2,棉花氮、磷、钾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用氮肥后棉花氮、磷、钾吸收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以112.5 kg/hm2施氮量最高;施氮量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产量、氮肥利用率、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和纤维品质等指标,黄河流域棉区推荐施氮量为112.5~168.75 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氮肥减施对滴灌棉田NH3挥发及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1)对照(不施氮肥,CK),(2)常规化肥(习惯施氮300 kg/hm2,T300),(3)常规化肥减氮20%(240 kg/hm2,T240),(4)酸性液体肥减氮20%(240 kg/hm2,L240),(5)酸性液体肥减氮35%(200 kg/hm2,L200)。【结果】 减氮处理(T240、L240、L200)土壤NH3挥发损失较T300处理分别降低31.1%、73.4%、78.8%。在同一减氮水平下,L240处理NH3挥发累积量较T240处理降低61.4%。T240和L240处理氮素吸收量显著优于T300处理,较T300处理分别增加了9.1%和12.6%。L240处理棉花磷素吸收量最高,较其它处理提高了11.7%~17.7%。T240和L240处理棉花产量显著高于T300处理,分别增加9.6%和12.6%。与T300处理相比,各减氮处理均可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其中氮肥表观利用率增加20.1%~24.9%。【结论】 酸性液体肥减氮20%显著降低滴灌棉田土壤NH3挥发损失,促进棉花氮磷素养分吸收,提高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