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全域旅游是打破传统旅游观念的一种旅游发展新理念,是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指导理念,也是适应旅游业新业态的需要。在全域旅游视角下,以武汉市江夏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探究,为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江文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146-147
该文简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意义以及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缺乏统筹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专业化乡村旅游人才缺乏、营销推介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全域旅游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包括全域统筹,开发乡村旅游新业态;错位发展,深挖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创意营销,拓展乡村旅游市场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再只是物质上的享受,开始重视精神上的享受,因此旅游业也变得越来越红火。针对这一国情,国家提出了全域旅游这一概念。用全域旅游的方式带动全域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也因此得到了重大发展。乡村旅游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但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讨论:我国乡村旅游的特色、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希望可以为全域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及时改进自身经营方式,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及提高乡村自身文化的同时,获取更多的外界信息。全域旅游视角下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要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对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四点建议:建立标准科学的管理体系;融合现有乡村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扩大宣传范围;加强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的耦合分析,指出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出现了消费方式从价格敏感到价值敏感、旅游方式从功能式到体验式、度假方式从集中化到分散式的新变化,提出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政府加强政策引领、树立品牌意识、深入挖掘乡村资源文化内涵、开展全域旅游人才培训。  相似文献   

6.
为共享发展成果,在三峡工程旅游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三峡坝区旅游的全面发展,推动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结合三峡坝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度优化三峡坝区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创建全域旅游发展产业链为路径;构建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管理体制、开发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特色亮点、实现全民共享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成果为保障,促进三峡坝区乡村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发展,助力三峡坝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个区域整体当作旅游景区,是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黄山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良好,乡村旅游已经形成特色,但仍存在总体规划控制不够、社区参与度不高、旅游特色不够鲜明、旅游产业规模不大等问题,需要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对黄山市乡村旅游进行整合,从管理体制、旅游业态、旅游服务、文化特色、产业支撑、主题定位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但依然面临很多困境。为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乡村经济有效发展,结合观察法、调查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对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对策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融合政府、文化产业相关资源,拓展旅游项目可以有效提高乡村文化旅游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乡村地区正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研究探索了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全域旅游规划路径,以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围绕区域旅游空间布局、重点体验区旅游产品提升、特色绿道线路设计、"宜南自由行"系统设计等开展深入研究,并有机融入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区域一体化导游团队建设、旅游环境"五化"工程等新思想,从而丰富乡村全域旅游研究内容,并助推宜南山区乡村旅游全域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肖绪信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4):134-136,139
当前全域旅游备受学界和政府推崇,然而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梳理全域旅游的核心要义入手,总结全域旅游在实践领域中遇到的困境,提出乡村是较之城市更适合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空间,并从乡村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和可采取的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1.
从广州市城乡旅游资源方面阐述了广州市构建生态旅游圈的条件优势,并分别以从化市和增城市近年来城乡旅游产业互补共生生态蒯建设为实例,针对未来发展趋势,从项目实施带动、企业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广州市城乡旅游产业构建互补共生生态圈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遵义市汇川区毛石镇为例,通过主要客源市场分析,基于农旅融合范畴分析该地农旅融合发展的应有理念以及反映该理念的农旅融合基本原则,分别从宏观的全域旅游服务供给创新及微观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创新两个层面,系统构想农旅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契机下,北京市怀柔区乡村民宿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乡村民宿现已发展成为该区实施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成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新抓手。然而,怀柔乡村民宿的火热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规划用地审批较为困难、装修设计缺乏创新、文化内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提档升级问题迫在眉睫。今后,怀柔区还应强化政府扶持引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装修设计,构建独特场所精神;立足主题特色,打造主人文化;丰富产品类型,拓展产业链条;拓展营销渠道,打响民宿品牌;重视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民宿品质升级。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义,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乡村旅游带来的机遇,并从做好乡村旅游工作规划工作,探索合理的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和产品优化升级,研究和利用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市场研究和宣传几方面,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条件下的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源数据的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及村庄分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村庄是促进城乡发展的重要单元,厘清村庄发展潜力、合理划分村庄类型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本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并结合潜力评价结果、POI(兴趣点)数据核密度分析、引力模型划分村庄类型。结果表明:从化区村庄发展潜力整体上较好,但发展潜力分布不均衡,呈现西南强、东北弱的空间格局,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圈层结构;从化区村庄可划分为经济核心类村庄、集聚提升类村庄、相对稳定类村庄、规模控制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5类,数量占比分别为14.23%、12.69%、23.08%、25.38%、24.62%。研究表明,基于多源数据进行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具有时效性和普适性,结合发展潜力、POI数据、村庄竞争力划分村庄类型,可为村庄发展规划精细化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孙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26-2127,2320
从网络媒介的视角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探讨,回顾了网络对乡村旅游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利用网络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应用网络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得出乡村旅游对网络继续应用与开拓创新的渠道:加强乡村旅游网站的建设和完善;合理利用乡村元素,开发新的网络游戏;开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实施多元营销。  相似文献   

17.
王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03-16204,16207
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特色旅游开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线。通过对地理位置、资源、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在新农村建设中特色旅游开发的旅游类型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业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以辽宁省鲅鱼圈区为例,在研究鲅鱼圈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优势的基础上,总结了制约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并结合其他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经验,为鲅鱼圈区未来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家界永定区乡村旅游动力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乡村旅游的发展依赖路径,选取张家界永定区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收集该区10个主要乡镇(街道)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张家界乡村旅游的发展依赖的动力规律,提出优化其人地关系中景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27-862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阈下,分析了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指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