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比重上升,而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下降,金融“脱媒”在我国已逐渐形成。透过我国金融“脱媒”现象,通过分析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因素来解释我国金融“脱媒”的成因,并分析了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对金融“脱媒”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脱媒虽然在本质上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即资金在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发生直接转移,然而互联网技术催生的金融脱媒在形式上的变化却层出不穷,网贷平台、第三方支付和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金融去中介化的速度加快,产品创新的多样性带来了金融格局的重构,但风险也随之而来,也使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变得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处于社会急遽转型时期,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金融脱媒、金融衍生品走入市场、金融深化过程的加快和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商业银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相对降低,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社会融资方式由传统的间接融资逐步向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的方向转化,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降低、经营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财务危机受到极大的挑战。为保证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快速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专门针对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笔者对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务危机及财务危机预警分别做了概念界定,为下一步建立预警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利用,互联网金融随之崛起,以拍拍贷、京东白条、花呗等为代表的P2P网络借贷,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网易宝等网络理财产品,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全面的压力和冲击,从而引发信息脱媒、渠道脱媒、客户关系脱媒以及中介功能的弱化。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商业银行依靠实体经济根基稳定,使得二者都不能撼动对方的地位,实现完全的替代。  相似文献   

5.
从温梦杰到郝建富,再到杨小明、张彦明、徐玲,一个个农业银行高层负责人纷纷落马;从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到邯郸分行再到徐州市分行,一起起令人震惊的内部人盗窃案件频频发生。中国农业银行频频发生的金融大案昭示我们,农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尽管各国的金融体系结构由于各国的发展情况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本国金融的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对银行的管理理论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前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很多银行传统金融服务在市场上逐步出现了替代品,任何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想通过金融创新来增强竞争力以防止“脱媒”现象。我国进入WTO将逐步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我国银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本文将从市场定位角度对我国银行今后的发展战略上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17,(10):39-43
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我国农村扶贫创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人力贫困和知识贫困的角度着手,研究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均衡效应,从而对我国农村扶贫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理论模型表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人均产出受到金融教育的影响,其传导机制是金融教育促进了人力资本的提升,而人力资本又对人均产出产生影响;但金融教育的发展是否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其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临界点,需进一步分析。最后对未来我国农村扶贫创新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对我国农业金融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我国农业金融的起源与发展和 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业金融现状出发,分析了互联网为我国农业金融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 础上探究了我国互联网农业金融发展路径,以期帮助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金融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业务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原有模式与创新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其成效、可取之处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77-3378
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难以承担政策性金融重任;农业银行的功能趋于弱化;农村信用社功能异化、体制不顺;农村金融市场不健全,非银行金融组织发育缓慢.提出了新时期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于服 务“三农”,将承担起“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本文立足于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现状, 利用SWOT 法对邮储银行在农村市场推广的优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透彻分析,结合目标市场的特 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营销发展策略,明确掌握了邮储银行在农村市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阳玉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53-10654,10670
针对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的缺陷,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引导农业银行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机制和规范民间金融组织发展的金融体系创新,同时政府要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13.
从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空间结构看,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仍然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是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保险公司等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农村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农业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成为除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三大主力外的有益补充,金融要素空间上出现“中部塌陷”特征。改进生产函数,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显示,湖南省农村金融规模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机构组成结构的多元化、农村信贷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湖南农村经济增长,而金融要素从集聚向发散的空间结构转变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当前"三农"发展的现状及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发展的政策性要求。以福建省为例,对中国农业银行支农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作简单相关分析,并通过具体数据对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发展作进一步分析,进而提出推动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美玲  王文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55-6356
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运行了10多年时间,但农业政策性银行法尚未出台。从农业政策性银行法产生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其法律性质,立法误区,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农业政策性银行法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目前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认为农发行职能定位主要受到财政政策、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和农发行主观能动性3个方面因素的制约。要完善农发行的职能,使其更好地为“三农”服务。需要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制订农发行可以接受农民土地抵押贷款的政策,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和发挥农发行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台湾农业金库是台湾农渔会信用部的上级主管机关,该金库成立以来,积极改善信用部经营状况,并已取得良好成效.以农业金库成立的背景及功能为出发点,探讨分析其对信用部的支持措施和支持困境,并从制度先行、政策支持、创新模式、构建体系等4个方面为大陆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银行,是根据国内实际发展情况所建设的一个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其 发展与农村经济有直接联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 时代背景下,利息利税也有相对应的调整,这就使得各大银行财务管理有所改变,为了及时避免财务 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紧跟着市场发展的步伐,农商银行的利息利税改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 应对措施,明确发展方向。结合A 农商银行为出发点,分析利息利税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如何开展工作 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对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是一个粮食大省,如果能够将农业大省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于促进吉林省经济大飞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支行为例,对于农业生产提供的资金有限、外部监管不健全等现象,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予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研究结论对于实现吉林省农业健康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动态变化性和资产的多重风险属性,结合Copula函数与不确定性理论,设计风险资产结构不确定的商业银行整合风险的度量模型,运用随机模拟、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求解算法,整合度量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结果表明:模型及求解的方法有效,基于历史数据规律对商业银行整合风险度量,更具优越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