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储藏温度、不同时间水晶梨果实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度的变化,从而探讨储藏温度对水晶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储藏条件下,不同时间水晶梨果实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度下降幅度最小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所以4℃储藏条件能较好的保持水晶梨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储藏温度及储藏时间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短时间尺度储藏温度和时间与糙米品质的关系,为稻米安全储藏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两个典型籼稻品种IR110,IR124以及两个典型粳稻品种沈农265和辽粳294,将其糙米于-15,5,25,41℃条件下自然储藏180d,研究短时间尺度储藏温度和时间对糙米品质的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籼稻还是粳稻,脂肪酸在不同温度下均随时间呈倒抛物线变化,但不同温度下波谷出现的早晚和幅度不同,温度越高波谷出现时间越早,波幅越大。表明高温条件下稻米内脂肪酸生化反应剧烈,高温不利于稻米安全储藏。从蛋白质含量上看,各温度条件下变化均不明显,表明稻米在储藏过程中,其品质变化与蛋白质含量关系不大。直链淀粉含量的增长率41℃时最大,5℃时最小。就食味值来说,不同温度下2个粳稻品种均优于2个籼稻品种,而无论籼粳稻品种,在-15℃和5℃低温条件下均表现为食味稳定,在25℃和41℃高温条件下食味变化剧烈。籼稻和粳稻的糙米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品质都会发生改变,其中蛋白质含量随储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较小,脂肪酸值随储藏温度的升高和储藏时间的延长呈倒抛物线趋势,直链淀粉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增加,食味值随储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了解强筋小麦的后熟过程、探明强筋小麦在收获后不同储藏期的品质变化特点,以津强小麦及其衍生系中筛选出的8个强筋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在室温条件下分别储藏10,90 d后进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储藏90 d时,8个品种的稳定时间均超过7 min;储藏10,90 d,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变异幅度均较小,湿面筋含量均有所增加,平均增幅3.69%,面团吸水率均有所下降,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3.41%和56.34%。t测验结果表明,储藏10,90 d的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蒲儿菜贮藏过程中,通过评价其外观品质及测定其失重率、腐烂指数、维生素C含量、纤维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筛选出蒲儿菜最佳贮藏温度。结果表明:蒲儿菜在采后前20 d维生素C含量迅速下降,失重率和纤维素含量上升较快,10 d后腐烂迅速增加,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低→高→低变化。低温能抑制蒲儿菜储藏期间的蒸腾失水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保持较低的纤维素含量和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从而延缓蒲儿菜的衰老与品质下降,延长储藏寿命。  相似文献   

5.
玉米在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1、粮堆温度和水分变化对储粮品质的影响粮温的变化很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总的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以外温的影响为主。有时以粮食呼吸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作用为主。有时以害虫的大量繁育的影响为主。一般情况下,三者的作用不能截然划分开,特别前两个因素总是同时在起作用。只不过在一定情况下某种因素对粮温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贮藏温度下红心火龙果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红心火龙果为试材,探讨不同贮藏温度(0,5,10,20,30℃)下果实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对果实品质影响存在差异,0,5℃贮藏的火龙果22 d没有腐烂,而30℃贮藏的火龙果在9 d时就已完全腐烂;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火龙果生理生化指标呈现明显的变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低温贮藏可明显减缓果实品质的变化,5℃条件下其下降的趋势比较缓慢。综合分析,5℃是火龙果贮藏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储藏温度下猪皮表面细菌多样性,为猪皮品质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猪皮分别在4、25、37℃储藏温度下放置7 d,提取猪皮表面细菌DNA并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多样性指数、韦恩(Venn)图、主坐标分析法(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PCoA)、菌落组成以及热图等分析不同储藏温度下猪皮表面细菌的差异性。【结果】相同储藏时间内,不同储藏温度下猪皮表面细菌物种既有重叠也有特异性;37℃猪皮表面细菌多样性指数与4、2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4、25℃之间仅丰富度估计量(Chao)指数和丰富度观测量(Sobs)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37℃猪皮表面细菌物种数及特有物种数大于4、25℃;4、25和37℃猪皮表面细菌样本距离较远;不同储藏温度下猪皮表面细菌中嗜冷杆菌属相对丰度均较高;4℃优势菌为嗜冷杆菌属(73.2%),25℃优势菌为嗜冷杆菌属(39.5%),37℃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23.8%)和漫游球菌属(23.7%)。【结论】不同储藏温度对猪皮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较大,37℃猪皮表面细菌物种多样性最高。不同储藏温度下猪皮表面优势菌不同,需要采...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的储藏温度来研究储藏时间对大枣硬度和Vc含量的影响,为大枣保鲜技术作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0℃较4℃更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大枣硬度随储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Vc含量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大枣Vc含量与硬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番茄小果型材料10876、中果型材料10869、大果型材料11559为试验材料,在室温(25℃)、4℃、-20℃条件下,采用红墨水染色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储藏时间对番茄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果型材料花粉活力下降最快,以花粉活力50%为下限,小果型和大果型材料在室温下可以保存8 h,中果型可以保存4 h;4℃条件下,小果型和大果型材料可以保存10 d,中果型可以保存8 d;在-20℃环境中,小果型和大果型材料可以保存28 d,中果型可以保存20 d。  相似文献   

10.
以焯水香椿芽、新鲜香椿芽为试验材料,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储藏温度条件下香椿芽中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香椿芽用开水焯过后其亚硝酸盐含量大幅降低,且腌渍8 d后,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低温储存有利于亚硝酸盐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贮藏期间团头鲂品质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团头鲂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规律.将团头鲂分别贮藏在20、4和-3℃条件下,通过感官评定、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分析,评价不同温度对团头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贮藏至第2天时,感官品质已不可接受,对应的感官分值为15.00,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质量分数ω(TVB-N)为215.1 mg/kg,菌落总数>107CFU/g,鲜度指标K为42.12%,贮藏至第5天时硫代巴比妥酸(TBA)的质量分数ω(TBA)为0.47 mg/kg;4℃条件下贮藏至第14天时.感官分值为16.67,感官品质不可接受,ω(TVB-N)>200 mg/kg,贮藏至第16天时菌落总数达到2.88×107 CFU/g,鲜度指标K为55.22%,ω(TBA)<2 mg/kg;-3℃务件下,至37 d时,感官分数为17.00,鱼肉失去食用价值,至41 d时ω(TBA)>2 mg/kg.贮藏结束时(第46天),菌落总数<107 CFU/g,ω(TVB-N)<200 mg/kg,鲜度指标K<55%.综合各指标变化,20、4和-3℃条件下,团头鲂的贮藏期分别为1、12和33 d,与20和4℃相比-3℃贮藏能明显延长团头鲂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2.
以福菜薯18为试材,研究其在(4±1)℃、(7±1)℃、(10±1)℃温度贮藏下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条件下,福菜薯18号叶片的Vc、蔗糖、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含量均较对照降低,还原糖在贮藏前期高于对照,后期低于对照水平。在相同贮藏时间内,贮藏前期,菜用甘薯叶片的Vc、蔗糖、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8、20益贮藏温度条件下,不封口聚乙烯保鲜袋包装番石榴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褐变相关酶 活性变化规律以及各个营养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益低温贮藏可有效减少番石榴维生素C 和可溶性总糖 的损失,并能抑制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贮藏前期的呼吸强度和酸度的增加,保持其色泽。并且番石榴呼吸跃变 出现的时间一致,与贮藏温度无关。从相关性分析中得出,在8益贮藏温度下,前期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下降 与原果胶、可溶性果胶和总酸的上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20益的贮藏温度下,其原果胶和可溶性糖的下降与可溶性 果胶、可溶性蛋白和总酸的上升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贮藏温度不同,番石榴的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冷冻干燥草莓果粉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草莓果粉,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果粉的微观结构,并将草莓成品包装后分别贮藏在5,20,35℃条件下,研究其品质和微生物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冷冻干燥草莓粉微观结构呈无定形态,表面疏松多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草莓果粉逐渐结块、褐变;不同温度下贮藏样品的水分含量、褐变指数在贮藏期间呈上升趋势,而可滴定酸、还原糖和Vc含量呈下降趋势;在整个贮藏期内,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对比各温度条件,以5℃贮藏效果最好,表明低温贮藏有利于维持草莓果粉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湘南梨为试材,对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的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乙烯释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可以减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幅度,降低果实失重率,降低果实及各部位的乙烯释放量,改善梨果贮藏保鲜效果,但不改变各指标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贮藏条件下乙烯生成和乙烯峰值出现的先后顺序均依次为果心、果肉、果皮,贮藏中后期果皮的乙烯释放量明显高于果肉和果心。  相似文献   

16.
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在贮存期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在开窖后营养品质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期更科学地利用青贮饲料。【方法】选取生长期为89 d的青玉米秆调制青贮饲料,封窖50 d后开窖取用,考察青贮饲料在50~290 d贮存期间,主要营养物质和发酵产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主要营养物质与贮存时间以及纤维类成分与干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一元回归模型。【结果】随贮存期的延长,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和纤维类物质含量上升(P>0.05),蛋白、淀粉、磷含量均下降(P>0.05),钙含量显著下降(P<0.05);pH值和乙酸含量上升(P>0.05),乳酸和丙酸含量下降(P<0.05)。青贮饲料中干物质含量与贮存时间成指数相关关系,粗蛋白、淀粉、钙和磷的含量均与贮存时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均与干物质含量成线性相关关系,其中除磷含量与贮存时间的回归模型外,其余7个模型的拟合效果均较好。【结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在贮存期营养品质呈下降趋势;运用数学模型预测青贮饲料营养品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可行的,可为青贮饲料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海鲈鱼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实时监测物流过程中的货架期,将海鲈鱼贮藏在-3、0、4、10、15℃条件下,测定持水力、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质构、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与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并进行感官评分和观测海鲈鱼背部肌肉微观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随贮藏温度的降低,海鲈鱼品质下降速率越慢,货架期越长,但在-3℃下因微冻造成贮藏前期品质下降明显,在0℃下贮藏的海鲈鱼更能维持其组织纤维结构、品质最佳;在各温度下贮藏的海鲈鱼中的不易流动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不易流动水从细胞内部逐渐迁移到细胞间、肌纤维间,造成流动水含量的升高,海鲈鱼鱼肉水分分布的改变与其品质劣变相对应。采用Arrhenius方程构建的贮藏温度、贮藏时间与TVB-N值和菌落总数之间的动力学模型,可用于-3~15℃范围内海鲈鱼货架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以薄壳山核桃品种莫愁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冷库贮藏5个月后,再分别在自然温度、冷藏(4~8℃)、冷冻(-16 ~-18℃)条件下贮藏6个月后果实抗氧化活性、过氧化值以及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3种贮藏温度下,果实DPPH清除率、FRAP值、总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值持续上升,水分含量持续下降;贮藏6个月后,3组薄壳山核桃果实总多酚含量均高于贮藏前,DPPH清除率和FRAP值无显著变化;常温组的过氧化值显著高于冷藏和冷冻组,常温组水分含量均显著低于冷藏和冷冻组.贮藏期间莫愁果实中总酚含量表现出积累的趋势,表明该品种果实具有一定的耐贮优势.此外,冷藏和冷冻2种贮藏条件对核桃品质(过氧化值和水分)的保持优于常温,但两者之间保鲜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将少花龙葵、野苋菜、薄荷等3种野菜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贮藏,对贮藏后野菜叶片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5℃不利于野菜的贮藏,低温(5℃、10℃)则能抑制野菜叶片中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Vc、叶绿素等含量的降低,同时也会抑制硝酸盐含量的提高;少花龙葵在5℃和10℃低温条件下贮藏,叶片中的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和Vc含量差异显著,且在10℃下贮藏时硝酸盐含量超标,说明少花龙葵应置于5℃温度下贮藏;野苋菜在5℃和10℃低温条件下贮藏,叶片中的水分、可溶性糖、硝酸盐、Vc、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仅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因此选择10℃贮藏更省电;薄荷在5℃和10℃条件下贮藏,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从节能的角度考虑,选择10℃贮藏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0.
以李果实安哥诺为试验材料,探讨-3℃、-5℃和-10℃预冷处理对李果实贮藏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预冷处理达到预冷终温(1℃)的时间最短,可减缓货架期李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显著降低冷藏及货架期李果实的腐烂率;-3℃预冷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李果实贮藏及货架期品质;-5℃预冷处理引发了李果实的冷害症状。综合考虑认为-10℃为李果实采后快速预冷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