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赵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82-17983,17986
解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知识,从初始时期、发展时期、鼎盛时期3个阶段探究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并从不同的划分角度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体系,重点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文化底蕴和具体表现,指出其意境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崇拜之情,也是各种哲学思想和宗教文化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意境的营造方法及其内涵,研究了意境的构成要素及表现手法,指出意境的营造要素包括建筑物、山石、水体、植物4个方面,而在营造手法上则应注重在构景过程中进行形象塑造、将意境融入关键位置的点题中,并将园景与绘画相结合,以画入园。以期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及其意境的一定程度的认识,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扬州个园作为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表达方式。提出了意 境表达可以通过感觉器官和文学艺术形式为线索,诱发游赏者对园林空间景物产生情感激动和理念 联想的观点,进而使园林意境得以顺利、准确的表达。并在此基础得出意境在中国园林中的主要美学 特征,以便对今后的园林造景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的意境美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写意手法,浓缩了自然界的山水情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交通连接体的园路,不仅是园林中各景点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景观游览的脉络,同时,园路本身又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精美的铺装图案,丰富的寓意,都给人以视觉美和意境美的享受。所以文章从古典园林的园路布局形式美;空间变化之美;以及铺地样式美等方面阐述了古典园林园路意境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从美学及园路的功能特征出发,对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的结构要素评价体系,提出了园路形式美、功能美和意境美的具体影响指标,并运用系统工程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对各要素进行排序分析,对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进行了初步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的结构要素与排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美学及园路的功能特征出发,对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的结构要素评价体系,提出了园路形式美、功能美和意境美的具体影响指标,并运用系统工程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对各要素进行排序分析,对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进行了初步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所创造的意境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儒家学说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它所倡导"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了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儒学之外,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也是中国园林的美学渊源之一。道家思想在园林上的最大体现就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而又不单纯模仿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与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学、山水画等艺术紧密相联,不仅更形象地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并再次开拓意境创作的更高领域。分析和讨论中国古典园林内在的文化底蕴及美学价值,对于我国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从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的角度对北海止泊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探求中式园林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邬丛瑜  卢山  陈波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1):2054-2060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对现有的园林意境及其营造途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大致梳理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内涵,归纳总结现存研究中园林意境的营造途径主要集中于诗格、画理、典故、风俗、道德、宗教等方面,指出园林意境营造途径研究局限于文化角度,仅体现了意境营造的外在因素。建议今后园林意境营造途径研究可结合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的需求角度探讨现代园林意境营造途径,以期为园林意境的解读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 在十七世纪前,英国没有自己民族风格的园林,只是仿效欧洲其他国家规则式的造园。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台地园、法国勒诺特式宫苑、荷兰的宫苑和中国的山水园风格,同时还保留着中世纪英国修道院及都铎时代沉床园的园林风格。经过选择和消化,英国的造园家创造了自己的园林风格——自然画意园林。在欧洲文化中,英国人是自然式园林的首创  相似文献   

10.
黎文勤  熊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95-8596,8600
从符号学的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园林,认为园林景观中小到单体构建、构件上的装饰图案,大到自然山水的营造,都可以视为符号。解析了中国传统元素以及传统图案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并从意境、造园手法、景观元素方面,结合留园"小蓬莱"景点、深圳万科"第五园"的实例,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对于现代园林设计的借鉴意义。在挖掘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园林在发生革命性创新的同时,对古典园林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园林中的山石、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江南私家园林等案例的美学布局和营造规律进行详细介绍与总结,从和谐、超然、整体和含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同时又对中国园林做了深入的文化透视。最后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对当代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意义,指出了未来应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内涵融入到我国城市道路景观改造、小区规划、主题公园和乡村改造等景观规划项目中去。  相似文献   

12.
魏胜林  曹虎  杜卉  张重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92-15494
以"避暑山庄"、"清漪园"、"拙政园"、"留园"的水体理景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我国四大名园水体的水面理景处理手法和相关理论。其中"避暑山庄"水体立意为表现江南水乡情调,水面处理手法采用师法江南水乡特点的水网密布,洲岛环水,星罗棋布,以洲、岛、堤、桥为划分水面的手法,来表现江南水乡水面的基本自然特征。"清漪园"水体立意为略师西湖其意而融己所长,水面处理手法采用两断"西堤"及支堤分隔水面,并赋予皇家御苑"仙苑"和"天人感应"的思想内涵。"拙政园"和"留园"水体更注重通过"一勺代水"的水面处理手法达到"一勺则江湖万里"来表现立意,让人联想到的水体空间有"纳千顷之汪洋"的意境。该研究可在风景园林设计师设计处理水面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海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47-5848
以现代生态园林理论为依据,分析了避暑山庄生态园林的构建原则和景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因此,笔者认为避暑山庄是现代生态园林的典范,发挥着巨大的生态作用,进而提出生态园林理论是切实可行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14.
李艳萍  张义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09-6710
从承德避暑山庄园林建筑特色出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避暑山庄园林建筑教学价值与应用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陈展川  侯则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90-6091
分析了园林意境的含义,介绍了园林意境的创造方法,阐明了追求意境是中国园林的审美特性,是现代景观设计所需继承的传统精华。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承德市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2007~2009年笔者对河北省承德市鸟类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记录鸟类186种,隶属于17目49科98属;避暑山庄区具有最高的鸟类物种多样性与科属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表现为避暑山庄区〉农田果园区〉武列河水域区〉居民建筑区,科属多样性变化趋势表现为避暑山庄区〉武列河水域区〉农田果园区〉居民建筑区;城市单纯的居民建筑不利于鸟类群落,而市区园林化建设对丰富鸟类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析棕榈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生态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榈植物是一种广泛生长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具有重要园林价值的植物资源,其品种繁多,姿态万千,应用历史久远。从生态和美学两个视角对棕榈植物在园林造景中构成的景观特色进行了分析,并从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3个方面对棕榈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美学特点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唐莉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10-22511,22663
就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特质,从空间序列、园林布局、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方面,结合古典园林中的各个要素展现了其无处不在的诗情画意。强调了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特性使其与中国传统的诗文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使其与诗文绘画一样讲究写意,追求意境。分析了意境的内涵特征,即互生性、虚实性、关联性,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写实与写意、造景与借景、移情与象征的意境营造手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营造的要点,强调应注重对环境、体验、经验、手法的理解,以通过更广泛的途径来展示空间场所感,营造空间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中式园林中,通过园林植物营造意境,可以使设计师抒发造园的情感,使游人引出融入自然地心态产生不期而遇的共鸣,从而激发和唤起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地审美行为和心理。从园林植物"形、色、香、影、声、文"6种特有气质,阐述中式园林植物景观意境营造途径,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官表达对园林植物意境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