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茅松人工林集中分布的西双版纳、思茅地区的 10个县 (市 ) ,按照立地条件、年龄、郁闭度、生长状况等的不同 ,设置 16 6块标准地 ,用以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 ,包括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 (饱和密度 )线、等疏密度线、等自然稀疏线等 5条曲线 ,根据密度控制图可以求算林分蓄积量、疏密度、优势高 ;可以求算林分间伐量、间隔期进行间伐设计 ;可以预测各生长阶段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等。经检验等树高线精度为 96 1% ,等直径线精度为 97 8%。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林分收获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国兴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2,(2):45-48,59
林分收获表是按照龄级序列表示在经营上采取相同措施的同龄单纯林的每公顷株数、材积、生长量等各因子的标准数值的图表。文中详细介绍了杉木人工林林分收获表的编表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二类森林资源小斑调查测树因子,选择优良林分,建立林分生长模型,编制杉木人工林优良林分生长过程表,是简单易行的一种方法,在生产实际中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太行山242块油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编制了林分密度控制图。主要方法是选用非线性迭代法求解曲线编制等树高线,精度达97.33%;等直径线是从三个曲线中选出一个曲线利用非线性迭代法求解精度达98.6%。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出林分密度控制图。经用未编表的标准地检验,精度达93%以上,说明该林分密度控制图符合太行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可在该区使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的观测数据,采用偏度、峰度、直径变动系数、径阶株数分布及累积直径频率等指标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密度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6~20a内,偏度先为负值,后由负值逐渐趋向于正值,表现为先右偏后左偏,偏度绝对值先变小后变大,任何时期,密度高的林分其偏度值越大,由负向正变化的时间越早;(2)峰度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对于高密度的林分,低密度林分的峰度值更大,且不论低密度还是高密度,峰度值都趋向于0;(3)直径变动系数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总体上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而且前期逐渐减小,后期(郁闭后)缓慢增大,高密度林分的直径变动系数较低密度的大,也更早地呈增大趋势;(4)对于任一相同的株数累积频率范围.密度越高的林分所对应的直径区域中值越小;(5)林分径阶株数分布直观地说明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优化密度控制模型──DENTROL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ENTROL模型是根据全国杉木造林密度试验和杉木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的结果,参照新编的全国杉木人工林经营数表,分别杉木分布带,区和地位指数级,编制成的优化密度控制计算机模型。它主要以内部收益率为目标函数,辅以其它指标,实行全局优化判别。优化密度控制包括初值密度,间伐开始期,间伐强度,间伐次数,保留密度,主伐年龄和培育目标的确定,使最终的内中收益率为最大或接近量大。以12块抚育间伐试验标准地的数...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适宜密度表编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收集于三明市梅列区范围内的62块标准地和8123株样木树冠材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选取最佳回归方程式,编制杉木人工林适宜密度表,为杉木林的分类经营和采伐利用实施密度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适宜密度表编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收集于三明市梅列区范围内的 6 2块标准地和 82 5 7株样木树冠材料 ,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 ,选取最佳回归方程式 ,编制杉木人工林经营密度表 ,为杉木林的分类经营和采伐利用实施密度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闽东柳杉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闽东地区的柳杉人工林标准地材料研制林分密度控制图 ,经检验精度满足要求。文中还提出一个新的密度效应模型及估计最大密度线参数的方法 ,在生产上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广南县岩溶森林保护及石漠化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溶洞隙和孔隙、强降雨、土壤流失、较大坡度的地貌以及人为因素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是岩溶石漠化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与其恢复的难度决定了岩溶森林保护的重要性。要限制薪材及薪材树种的消耗,控制用材消耗,以达到保护的效果。以恢复森林植被为主题的岩溶石漠化治理包括半石漠化山地、耕地、工矿地的治理和石漠化土地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13.
该项试验共分2个部分.(1)造林密度试验,小区面积为600
m2,5个处理,即1 667株.hm-2(A)、3 333株.hm-2(B)、4~983株.hm-2(C)、6 633株.hm-2(D)、9967株.hm-2(E);(2)造林密度调控试验,造林设计方法与造林密度试验相同,但在林分生长过程中,按密度管理图的密管线0.5为标准进行间伐,间伐后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初植密度较稀植的林分密度基本相同,两者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造林密度试验,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优势高9a、平均高6
a、平均胸径5 a,密度间差异已达显著性水平;林分蓄积量则随年龄增加而递增,5~7
a,密度间差异显著,8~18a,只有A密度与E、D密度差异显著;枝下高随密度、年龄的增加而递增,12~a后,C、D、E密度间的差异很小;冠幅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9~10a后,各密度则随年龄增加而缓慢递减.(2)造林密度调控试验,同一指数级,间伐后的林分与其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其优势高、平均高差异不明显;立木蓄积前者小于后者;总蓄积(立木蓄积+间伐蓄积)前者大于后者;同一指数级,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间伐后与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林分的蓄积百分比,初植密度大的大于初植密度小的;指数级不同,而初植密度相同的林分,间伐后与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总蓄积百分比,高指数级的比值大于低指数级的比值.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杉木为例,介绍了由全林整体生长模型推导林分密度控制图的方法。指出由全林整体生长模型推导出的林分密度控制图与由它推导出的多种常用林分表如标准表、正常收获表;不同初植密度林分的自然生长过程表、可变密度收获表等之间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16.
四川杉木混交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纯林耗肥力强,自肥力差,引起地力严重衰退,致使杉木采伐迹地上更新的第2、3代杉木林生长差,不能成林。本研究选择桤木、水杉、漆树、灯台、香樟、柳杉和擦木7个自肥力和适应性强的树种与杉木混支造林。其结果表明:混交林枯落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纯林高0.26~3.92%,水解氮高18.1~36.49mg/100g,速效磷高1.46~2.59ppm,速效钾高0.38~0.60mg/100g,土壤肥力明显提高,6年生时,混交林蓄积量比纯杉木林高23.3~117.4%。这7个树种均可作为杉木混交造林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杉木、柳杉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及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柳杉混交林能够形成稳定协调的林分结构,能改善林分小气候;16年生的杉木、柳杉混交林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比杉木纯林高27.5~50.4%,比柳杉纯林高15.5~36.3%;杉木、柳杉混交可以改造杉木低产林,扩大杉木的栽植范围,具有比纯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林分密度是反映单木林分中林木株树和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构建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一个重要变量。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指标来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提高林分预测精度。 方法 以福建邵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密度长期试验林28 a连续观测数据为依据,基于可变生长率法,建立了含5种林分密度指标的杉木林分蓄积年生长模型。 结果 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979以上,精度高于不含密度指标的对照组模型。在包含密度指标的模型中,精度最高的为每公顷株数N密度模型,其次是相对植距RS密度模型,但是这两个模型参数估计不显著而被舍弃。所有模型的R2数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每公顷株数N林分蓄积量模型(0.979 9)、相对植距模型(0.979 9)、林分密度指数SDI模型(0.979 4)、优势高营养面积比Z模型(0.979 3)、Nilson密度指数模型(0.979 0)以及不含密度指标模型(0.972 8)。 结论 除去N指标和RS指标模型,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中表现最好的是以林分密度指数SDI为密度指标的模型。其次,还发现在低造林密度(1 667~3 333 株·hm−2)林分,蓄积生长量要大于中高造林密度(5 000~10 000 株·hm−2)的林分。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广南县工业人工林发展的必要性和建设条件,提出广南县工业人工林建设的布局方案,包括立地分区、造林树种选择、技术要点、相关问题讨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南县油茶良种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广南县油茶良种化现状及存在的集约经营程度差,良种推广率低,良种繁育规模小等问题.阐述油茶良种化的必要性,据此提出建立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加快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等良种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