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汁膜分离浓缩工艺与热蒸发浓缩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采用蒸发 (EC)、超滤 +反渗透 (UF +RO)、超滤 +蒸发 (UF +EC)、反渗透 (RO)浓缩工艺分别进行绿茶、红茶、乌龙茶汁的浓缩试验 ,并对各个样品的主要化学成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四种工艺对三种茶浓缩汁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保留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明显不同。UF +RO和RO浓缩工艺保留主要的化学成分及香味品质最佳 ;UF +RO和UF +EC工艺从茶汁中去除蛋白质和果胶的效果及茶汁的澄清度最佳 ;因此UF +RO浓缩工艺是四种浓缩工艺中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2.
膜技术富集儿茶素渣中茶氨酸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茶叶深加工中提制儿茶素后的废料—儿茶素渣为材料,在筛选出膜分离与富集茶氨酸最适料液pH值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截留分子量为2500 Da、3500 Da、5000 Da的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对茶氨酸得率与纯度的影响,以及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对茶氨酸的效应。结果表明:调节料液体系的pH值至2.8~3.5左右,有利于在超滤过程中分离与富集茶氨酸;选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 Da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茶多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大部分被截留,其截留率分别为89.90%、92.20%,可获得率为54.50%、纯度为8.92%的茶氨酸料液,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在加工茶氨酸中,茶氨酸损失率依次为4.51%、3.62%、0.45%、5.15%。综合考虑,利用3500 Da超滤分离与反渗透浓缩可以分离与富集儿茶素渣中的茶氨酸,综合得率与纯度分别为54.05%和8.53%,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用反渗透法浓缩茶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王华夫 《茶叶科学》1991,11(2):171-172
在速溶茶生产中,以前多采用减压蒸馏或薄膜蒸发等技术对茶汁进行预处理,耗能大,茶汁中的有效成分损失严重,尤其是香气成分几乎损失殆尽。反渗透法是以膜两侧压力差为动力的分离技术,它能在不发生相变的前提下进行溶质的分离,因此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食品、果汁等的浓缩工艺中。  相似文献   

4.
茶浓缩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茶浓缩汁加工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茶汁完成提取后,先行粗滤和细滤,然后应用超滤膜将茶汁中的大分子物质分离和去除,再用反渗透膜进行循环浓缩,可获得优质的茶浓缩汁产品。超滤膜孔径,绿茶、乌龙茶以8~10万分子量为宜,红茶则以10万分子量以上为好,超滤膜的工作压力为0.2~0.3MPa,茶汁温度40℃以下为宜。反渗透膜的工作压力为1.5~3.0 MPa、工作温度控制在50℃以下为好。以此为基础专门设计的茶浓缩汁生产线,生产率可达 100 kg/h(年产500吨),茶浓缩汁浓度可达20%(Brix),并且透光率高,易于溶解,能保持茶叶风味,并可去除中、下档茶苦涩味重等部分不足,品质明显优于传统热浓缩产品。  相似文献   

5.
肖文军  刘仲华 《中国茶叶》2008,30(11):10-11
二、膜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展望 1.纳滤膜将成为茶叶深加工中重要的浓缩手段由于反渗透膜几乎截留所有分子与离子,操作时要求压力较高,膜通量受到限制,相对来说设备投资成本和维修费用较高;而纳滤膜的孔径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可以较好地截留有机物而让无机盐通过,所以纳滤浓缩相对于反渗透浓缩具有投资少、能耗低的优点。在茶饮料、速溶茶以及某些功能性成分提取物的加工中,离子富集大,影响产品色泽、口感与保健功效,用纳滤膜进行浓缩,既可达到浓缩的目的,又可有效去除金属离子;因此,在茶叶深加工中,纳滤膜浓缩较反渗透膜浓缩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08,(3):39-39
本实验以目前工业上生产茶多酚后的废茶水为原料,通过超滤、脱色等预处理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进行吸附分离,探索从其中分离制备茶氨酸的工艺。  相似文献   

7.
茶叶高活性天然抗氧化剂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提出了用超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法制备茶叶抗氧化剂的新工艺。考察了膜分离过程中的操作条件如压力、温度、茶汁浓度等对透过流速及茶汁中化学成分的影响。实验表明,经果胶酶预处理和超滤处理后能得到澄清的茶汁,可供反渗透浓缩。再经喷雾干燥便可制得色泽、溶解性及颗粒均匀度俱佳的茶叶抗氧化剂。通过对猪油的油脂氢化抑制率的测定表明,膜分离新工艺制得的茶叶抗氧化剂具有比传统工艺制品更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纳滤膜浓缩乌龙茶提取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纳滤膜技术对乌龙茶提取液进行浓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纳滤可有效实现对乌龙茶提取液的浓缩 ,膜的渗透通量受乌龙茶提取液的性质影响很大 ,并且随操作压力的增大、操作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随浓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茶液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截留率随操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加 ,随操作温度的上升而明显下降。采用多种清洁剂长时间清洗可有效减缓膜面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沙棘叶茶作为风味独特的低咖啡碱代用茶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对速溶沙棘叶茶粉浸提工艺进行研究,探明速溶沙棘叶茶粉工艺生产茶水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最佳参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为40min、茶水比为1:10,添加20%β-环状糊精,制得滋味醇和,香气明显,茶汤透亮,感官品质评价上佳的速溶茶粉,其中总黄酮含量达1.61%,水溶多糖含量为4.02%,咖啡碱含量为O.33%。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金柑汁浓缩过程中温度、浓度与粘度的关系,确定了金柑浓缩汁的流变特性,同时建立浓缩动力学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研究的条件范围内,金柑浓缩汁表现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温度对粘度的影响可用阿利尼乌斯(Arrhenius)方程来表示,表现为随温度的升高,金柑浓缩汁粘度随之下降;浓度对粘度的影响可用指数方程来表示,表现为随浓度升高,金柑浓缩汁粘度随之增大。推导出温度和浓度对金柑浓缩汁粘度综合影响的数学模型方程式,为实现金柑浓缩汁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截留分子量的卷式有机膜对甜菜制糖工艺中的二清汁进行过滤处理并评估其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分子截留率在400Da的S3F27膜在实验体系中对蔗糖的截留率最高,达到99.4%,与非糖成分的分离因子达到21.9,是本体系纯化蔗糖的最优选择;通过纳滤技术的应用,可使二清汁锤度和糖度各提高5~7个百分点,同时纯度提高1~3个百分点。纳滤浓缩比可达0.6,即通过纳滤处理可直接将二清汁中40%的水分除去,对二清汁的蒸发浓缩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纳滤技术在制糖工业中的产业化应用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12.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并日趋成熟,现代茶叶深加工,尤其是速溶茶及茶饮料的生产更是离不开膜技术。本文对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及其集成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肾茶开发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控制肾茶水提取液的投料量,在30min内浓缩至70°Bx膏状物,制固体饮料。肾茶粉和薏仁粉的混合物(1:1)调节到含水量20%,挤压膨化,或添加1-2%β-CD掩蔽肾茶粉的苦味与不良气味,两者用于生产“保健茶”。  相似文献   

14.
茶皂素是从茶饼粕提取的一种五环三萜类混合物,其成分复杂,纯化方法较多,但都存在着成本较高,收率较低,纯度不高的现象。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采用陶瓷膜超滤结合有机膜纳滤浓缩技术对茶皂素进行分离纯化,并在工业上进行小试试验,结果表明,经过0.02μm的超滤陶瓷膜和截留分子量在200~1000Da的有机纳滤膜浓缩后,经喷雾干燥,产品的纯度从51%提高到88.2%,得率为68.2%。  相似文献   

15.
高纯度茶氨酸分离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星海  周晓红  王岳飞 《茶叶》2006,32(4):206-209
本文研究一种从提取茶多酚后的残留液中提纯茶氨酸的制备工艺;首先通过ZTC—型天然澄清剂对茶多酚生产废液絮凝处理,随后应用一种特制的弱极性大孔树脂(JAD-1000)对处理液进行初步分离,制备含量在50%以上的茶氨酸粗品,再通过C18层析柱,按照正交实验技术筛选的分离纯化工艺参数,对茶氨酸粗品溶液进行分离纯化制备高纯度茶氨酸;结果表明用pH值3.0的水按照60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收集11.4min-13.5min段的洗脱馏份,浓缩冻干,检测知茶氨酸的回收率为78.4%,茶氨酸含量达98.2%。  相似文献   

16.
鲜绿茶水工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杀青方式、添加剂种类及浓度为试验因素,对鲜茶汗制备鲜绿茶水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制备鲜绿茶水的杀青方式可根据现有生产条件任行选择;添加剂种类对鲜绿茶水沉淀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性差异。L-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钠的抗氧化作用对茶水护色效果较好,β-环糊精浓度的提高对茶水贮藏黄变有促进作用;L-抗坏血酸对抑制鲜绿茶水絮状沉淀物的产生效果最好,其浓度应低于200mg/l。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长兴千年贡茶—紫笋茶的标准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加工生产成本,稳定产品品质。我们对现行的紫笋茶加工工艺与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机械装备要求,并于2014年10月在长兴大唐贡茶有限公司建设了长兴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1条,2015年对新建生产线的加工技术参数进行测定与调整,对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进行感官鉴定,总结出了一套长兴紫笋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研究表明按照标准工艺参数连续化生产的产品达到并超过单机生产的紫笋茶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MCR301高级流变仪及NDJ-7型旋转粘度计测定了橄榄浓缩汁流变特性值并绘制其流变曲线。结果表明:橄榄浓缩汁为非牛顿流体,拟合的流变特性方程为y=10.234x0.560 8,流变行为指数n<1,因此其在测量范围内为假塑性流体。阿累尼乌斯方程能较好地反映橄榄浓缩汁温度对粘度的影响,数学模型η=Bexp(AC)能较好地反映橄榄浓缩汁浓度对粘度的影响,橄榄汁浓缩过程温度和浓度对粘度的综合影响可用数学模型η=K1exp(Ea/RT+K2C+K3C2)来表示。利用这些回归模型可预测和控制橄榄浓缩汁在实际生产中不同条件下的粘度。  相似文献   

19.
茶面包的研制及其风味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三种倍受消费者青睐的茶叶提取物制作面包的工艺技术,并探讨了不同茶水比对面包理化性质和品质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茶面包均比对照的比容增大、持水量增加,风味各具特色;尤以茶水比为1:10的提取物生产出的茶面包品质最佳,不仅赋予面包天然的色素和茶所特有的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0.
据绍兴日报消息,11月底,经绍兴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后,一批50千克、货值3175美元的茶浓缩汁顺利出口韩国。该局称,作为茶叶深加工产品,这批出口价格达每千克60美元的茶浓缩汁是绍兴地区首次出口的产品。这家出口企业是浙江东方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