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香型红(白)茶兼用新品种丹霞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丹霞1号茶,是从广东粤北珍贵茶树资源仁化白毛茶群体中单株选育的高香型红茶和白茶兼用无性新品种。属小乔木,中叶种,具有高产、高香、优质等突出特点,抗逆性强、遗传性状稳定。在红山、英德、梅州三点3年平均每公顷年产一芽三叶初展标准鲜叶分别为5 071.5、5 223、4 980 kg,比英红九号对照种分别增产8.2%、6.2%和6.4%,比当地当家品种——仁化白毛群体对照种增产14.8%。其芽叶内含物丰富,适制高档名优红茶和白茶,产品花香毫韵突出,品质优异,经济价值高,市场应变能力强。品质鉴定结果表明,用丹霞1号茶树的单芽试制成高档白茶,外形挺直肥壮,白毫厚披,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鲜醇回甜,叶底嫩匀,感官综合评分比白毛群体和福鼎大白茶分别高6.1分和3.3分;用其一芽一叶初展春季原料试制成高档红茶,外形紧结、金毫厚披,花香浓郁,滋味浓爽显玫瑰韵,汤色红亮,感官综合评分比白毛群体和英红九号分别高4.83分和3.1分。  相似文献   

2.
基于茶树品种筛选的甜香型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浙江茶区主栽的20个茶树品种,分析茶树品种的理化性状、芽叶品质特征与甜香型红茶适制性的关系。在春季、夏季分别采摘20个茶树品种相同嫩度的1芽1叶鲜叶原料,采用相同的工艺分别加工成甜香型红茶,感官审评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因素,检测春季干茶样内含物质理化成分。综合茶树品种性状、感官审评结果和理化检测数据,结果表明:鸠坑早、铁观音、金观音、翠峰、浙农113、浙农117、迎霜、福鼎大白茶、春雨1号等9个品种适制甜香型红茶。  相似文献   

3.
丹霞系列白毛茶新品种(系)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粤北仁化白毛茶群体中选育出的丹霞1号、2号(CK)、3号、5号、6号、8号、9号10号和13号等9个无性系新品种(系)的芽叶性状及其1芽1叶原料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参试新品种(系)芽叶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可划分为芽头特大、肥大(壮)、细长,叶形长椭圆、椭圆和圆形,叶色深绿、绿、浅绿或黄绿,叶质柔软、硬、硬厚,叶身内折、平、稍背卷等3大类;(2)制茶感官审评显示,6个新品种(系)加工的白茶品质特征各异,但都是适制“甜醇鲜爽、花香毫香凸显”型高级白茶,其中:丹霞1号制作白茶呈现出“蜜韵花香型”感官特征,丹霞3号表现为独特、愉快的“脂粉香带药香”,丹霞5号具有愉快的“松木甜香”,丹霞8号为浓郁、愉快的“芳草气带草果药香”,丹霞6号、9号芽头肥大、茸毛亮白,兰香甜韵浓郁持久;丹霞10号呈现细腻、愉快的“柠檬香(柚叶)香气”,丹霞13号综合品质稍差,表现为“清甜微花香”特点;除丹霞13号综合得分稍低于丹霞2号对照外,其他各个新品种(系)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均达到或超过对照种,综合品质次序表现为:丹霞1号≥丹霞9号≥丹霞8号>丹霞5号≥丹霞10号≥丹霞6号>丹霞3号≥丹霞2号>丹霞13号.  相似文献   

4.
汝城白毛茶白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汝城白毛茶白茶适宜加工工艺,以汝城白毛茶群体单芽为原料,试验设30、36、48、60 h共4种萎凋时间,以及萎凋后堆放0、4、8、12、24、48、72 h共7种处理。样茶感官审评与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白茶较为适合的加工工艺及参数为:鲜叶原料加温萎凋36~48 h,萎凋后堆放8~12 h且50℃初干2 h,80℃足干1 h;产品白毫满披,花香浓郁,具有鲜、爽、甜、厚、甘、醇等高档白茶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汝城白毛茶白茶适宜加工工艺,以汝城白毛茶群体单芽为原料,试验设30、36、48、60 h共4种萎凋时间,以及萎凋后堆放0、4、8、12、24、48、72 h共7种处理。样茶感官审评与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白茶较为适合的加工工艺及参数为:鲜叶原料加温萎凋36~48 h,萎凋后堆放8~12 h且50℃初干2 h,80℃足干1 h;产品白毫满披,花香浓郁,具有鲜、爽、甜、厚、甘、醇等高档白茶特点。  相似文献   

6.
茶树新品种“桂香22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香22号茶树新品种是广西省级良种,2010年6月获广西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属特早芽中叶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其主要特点是适制绿茶、红茶等茶类,制作的绿茶外形翠绿、紧细显毫,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有花香,滋味醇爽带花香,红茶外形乌润,香气有花香、滋味带花香、浓郁持久。近年来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种植示范面积不断扩大,为尽快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本文针对该品种特征特性及配套种植、管理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福鼎白茶与景谷白茶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选取了福建省福鼎市和云南省景谷县共12个白茶样品,分别进行了感官审评和主要理化分析。感官审评结果显示:两地白茶感官品质有共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以单芽制成的福鼎白毫银针和景谷大白茶外形特征为例,虽都表现为单芽针状、色泽银白、满披白毫,但由于品种的差异,景谷大白茶芽头较白毫银针肥硕,显毫的特点也不相同。内质汤色由于各成品白茶鲜叶嫩度不一,总体表现出浅黄、杏黄、深黄,滋味特点为鲜醇或浓醇,香气以清香或嫩香为主。理化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白茶中,景谷白茶水浸出物含量为40.74%~46.72%,福鼎白茶为33.28%~40.39%,平均含量景谷白茶高出约6.00%,说明景谷白茶水浸出物较福鼎白茶丰富;其他呈味物质如:茶多酚、咖啡因含量也高于福鼎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以福鼎白茶较高,福鼎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18%~4.17%;景谷白茶氨基酸含量为1.13%~3.12%,平均含量相差约1.5倍。两地同一嫩度鲜叶制成的白茶内含成分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方法,评价桂热2号的适制性.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适制性广,加工绿茶条直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加工红茶汤色红亮,甜毫香明显,滋味醇爽;加工白茶形似月芽,滋味清甜醇,香高带毫香.  相似文献   

9.
三花1951新品种是从野生四川中小叶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芽头肥壮重实、满披白毫。三花1951生长势强,百芽重超过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64.80%,鲜叶产量比对照品种产量高29.28%;茶多酚(20.60%)、咖啡碱(4.28%)、可溶性糖(3.91%)、水浸出物(45.37%)和儿茶素(13.21%)含量均比对照高,仅氨基酸含量(2.80%)比对照低;所制烘青绿茶窨制的茉莉花茶具香气鲜浓持久,滋味甘醇、花香明显等突出特点,感官审评总分和各单项得分均高于对照品种,显示出较好的花茶适制性。三花1951是以香、甜为主要品质特色的高质高产芽型新品种,既适制加工芽型绿茶、芽型白茶、芽型红茶和黑茶,又可将其作为高档茉莉花茶茶坯专用茶树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高香乌龙茶新品种鸿雁12号的选育过程、多年品比和区试试验结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结果表明:鸿雁12号属灌木型,中叶早芽,无性系新品种,其生长势强,产量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41.3%,在4个省份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2.22%、10.29%、29.64%和32.76%。适制高香乌龙茶和花香绿茶,品质优异。高香乌龙茶外形绿润,花香高浓持久,滋味浓滑爽口,汤色黄绿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1分,比黄棪高2.55~4.2分;花香绿茶滋味浓爽,香气高长,汤色叶底绿明亮,香气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抗寒旱和抗虫能力强,易扦插,种植成活率高,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娟  潘科  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60-9561,9581
以贵州栽培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黔湄601、黔湄502、黔湄809、黔湄419、湄潭苔茶的一芽一叶茶青为原料,分别制成蒸青样和红茶样,采用理化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分析茶样生化成分及感官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酚氨比最大的为黔湄419茶树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值最大的是黔湄419茶树品种;茶红素/茶黄素值最大的是黔湄809茶树品种.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安徽黄山当地8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进行了探究。采摘‘祁门槠叶种’、‘浙农117’、‘浙农139’、‘皖茶4号’、‘皖茶91’、‘舒茶早’、‘凫早2号’和‘翠绿1号’共8个品种的一芽一叶新梢,采用祁门红茶工艺加工成红茶。在感官审评基础上,对所制红茶的多酚、氨基酸等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GC-MS检测。结果表明:‘祁门槠叶种’红茶审评综合得分最高,茶多酚含量较高,具有最优的色香味形品质;其次是‘浙农139’红茶,其具有甜花香,带蜜香,滋味甜醇的特点。生化成分与感官审评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多酚与红茶干茶滋味、汤色呈中度正相关,与审评总得分呈强正相关。因此,‘祁门槠叶种’和‘浙农139’具有更高的祁门红茶适制性;干茶香气分析表明‘皖茶4号’茶树品种具有仅次于‘祁门槠叶种’的香气表现。  相似文献   

13.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生产的白雪毫茶属于高档绿茶类,其茶树品种名称为桂热2号,属于乔木型大叶种,适宜制作绿茶、白茶、黄茶、红茶等,品质优良。该站用桂热2号制成的高档绿茶(白雪毫茶)外形锋苗好,身披白毫似银霜,香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明亮。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稀有茶树品种"紫娟"茶芽叶为原料,通过品质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探讨了用"紫娟"茶芽叶生产名优红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紫娟"茶芽叶中的简单儿茶素、咖啡碱含量较云抗10号芽叶高,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相近,氨基酸含量较低;用"紫娟"茶芽叶加工的"紫云红"茶其感官品质略优于用云抗10号芽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其滋味、汤色表现尤为显著。并阐述了新产品"紫云红"茶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5.
茶叶的品质包括外形和内质2个方面,而茶叶的生化成分是茶叶内质优劣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43份云南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按照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将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设为5项审评因子及权重分,对43份试验材料进行红茶感官审评,根据审评结果确定红茶适制性;分析试验材料的生化成分与加工成的红茶感官品质、茶类适制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云南大叶种茶生化成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多酚含量与红茶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咖啡碱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与红茶的品质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研究茶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对利用好云茶资源及筛选出红茶优异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桂香22号茶树良种的主要特点是适制绿茶、红茶等茶类。该品种制作的绿茶外形翠绿、紧细显毫,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醇爽、带花香;制作的红茶外形乌润、香气显毫,滋味带花香,浓郁持久。近年来,该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进一步规范与提升桂香22号茶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编制了相应的标准化配套加工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的规模化种植和规范化生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将漳州野生茶鲜叶制成4个茶类,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工艺野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野生茶红茶花果蜜香浓郁,白茶清香带花蜜,乌龙茶清香带青花香,绿茶较清香带栗香花香。4个茶类野生茶均带有不同程度的苦感,其中绿茶滋味浓厚、苦涩味最明显;白茶味浓醇、甘爽,稍带苦;红茶的滋味浓醇、厚带甜,回味甘,微苦;乌龙茶滋味浓醇、爽口,微苦涩。审评得分:红茶(90.8分)白茶(87.5分)乌龙茶(86.5分)绿茶(84.8分)。分析认为,采用不同工艺加工而成的野生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品质优,不同茶类间品质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各茶类香味风格特征明显,体现漳州野生茶多茶类适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加工工艺下不同品种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旨在进一步了解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对紫芽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紫芽茶叶加工技术提升及香气品质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乌牛早、南山白毛和紫娟3种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制成的4类茶样[直接烘干茶(对照)、绿茶、白茶、红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其香气成分,结合感官审评,分析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对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乌牛早绿茶感官品质综合表现最佳,总分为90.65分。从12个茶样中共检测出40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和醛类在香气成分含量及种类上占据主导地位,酯类、烯烃类、酮类和其他类的种类及含量均较少。醇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84.37%(乌牛早对照)和13.44%(乌牛早红茶)。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呋喃型)、脱氢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苯甲醛和水杨酸甲酯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β-芳樟醇和氧化芳樟醇在绿茶中相对含量较低,脱氢芳樟醇和烯烃类物质在绿茶中相对含量较高;不同品种紫芽茶叶的β-芳樟醇相对含量排序为乌牛早>紫娟>南山白毛,相对含量最高为54.05%(乌牛早对照),最低为19.10%(南山白毛绿茶);氧化芳樟醇(呋喃型)在南山白毛茶样中相对含量较高,其中在南山白毛白茶与南山白毛红茶中相对含量相差较小;不同品种紫芽茶叶的香叶醇相对含量排序为乌牛早>南山白毛>紫娟,相对含量最高为6.39%(乌牛早红茶),最低为1.76%(紫娟白茶);醛类在紫娟茶样中总含量相对较低。在所有茶样中,检测出26种共有香气成分,且共有香气成分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受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的影响,12个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同种香气成分在不同茶类中含量也有所不同。乌牛早紫芽用于制备绿茶具有一定优势,而南山白毛紫芽与紫娟紫芽均适合用于制备白茶。  相似文献   

19.
白雪毫茶加工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生产的白雪毫茶属于高档绿茶类,其茶树品种名称为桂热2号,是本站1987年从凌云白毫群体种中系统选育出来的茶叶新品种,该品种属于乔木型大叶种,树枝半张开,分枝角度小且分枝多,叶片披针型,芽叶粗壮,适制绿茶、白茶、黄茶、红茶等,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20.
丹霞白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1号和丹霞2号白茶是从粤北白毛茶群体中系统选育出来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由于过去仅局限于加工黄茶类白毛茶,推广应用很慢.为了加快其大面积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的步伐,对以其鲜叶为原料加工丹霞白茶的萎凋和干燥技术参数以及不同萎凋、干燥处理对白茶品种风格的影响,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萎凋和干燥温度对丹霞白茶香味的形成影响极大.无论是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还是干燥温度的提高,丹霞白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量和咖啡碱含量总体上呈现出先减后增再降的趋势,在萎凋25~30 h处理区间,均达到最大值;而在60~70℃2 h的干燥处理区间,与白茶苦涩味密切相关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碱总量处于最低值,而分别对茶汤鲜爽度、浓度和甜度起重要作用的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处于最大值,而且在这一处理区间相应的白茶感官审评品质最好、总分最高.(2)综合评价研究过程中各处理白茶的感官质量及其理化成分的变化趋势,认为加工丹霞白茶最适宜的加工技术参数为:萎凋25~30 h、鲜叶失重率54.0%~54.2%、干燥60~70℃2 h,其次是萎凋20~35 h、鲜叶失重率54.0%~58.0%、干燥60~90℃ 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