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进行留置胃管、胃管给药、静滴止血药、制酸等综合治疗,积极治疗原发伤及并发症。结果:60例中治愈37例,治愈率61.7%;死亡21例,病死率35.0%。结论: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梁耀携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6,24(6):581-582,586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 og istic回归对215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33.0%;危险因素依次为年龄、留置胃管、抗生素联合应用、手术时间、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结论:年龄、留置胃管、抗生素联合应用、手术时间、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詹桂清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5,23(4):469-469,478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颅脑损伤致急性上消化逆出血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36例.成功32例,4例死亡,死亡原因:脑干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1例.急性出血导致窒息1例。手术治疗7例.治愈5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重视严重颅脑损伤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工作,加强对该病早期、有效的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致出血较为常见,但大多为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极为少见.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有时很凶猛,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1].作为颅脑损伤术后的并发症,治疗上更显困难.我科最近收治了1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收治的2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结果本组死亡4例,其中死于脑出血3例,重症颅脑损伤1例,抢救成功率为81.8%。讨论正确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气道切开后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够缩短带管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25例,占同期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9.1%(25/131)。现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改善重型颅脑榍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间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怍为治疗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细选择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按常规额颞骨瓣开颅术治疗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忠苦,对治疗结果按GOS评分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74%.其死亡率为26.04%.显著低于对照组39.52%(P〈0.05);治疗组术后颅内压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减压充分.从而碱轻继发性脑损伤.能有效改善其顸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颅内减压术和二次脑损伤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恶化型颅内高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传统术和改良术各40例,比较其预后并对发热、低血压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改良组的重残植物状态或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组(35.0%vs57.5%,P<0.05);有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高危因素者的预后明显差于无此高危因素者(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恶化型颅内高压行减压术后二次脑损伤的预后受手术方式、体温、血压等多种因素影响,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改良术及消除二次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去骨瓣减压术在基层医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均采用脱水、降温、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 常规颞顶瓣23例,死亡1例;扩大额颞顶瓣10例,死亡2例.手术共死亡3例,病死率为9.1%.生存者中良好22例,中轻残5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及时抢救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伤致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并总结相应的救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道路交通伤致重型颅脑损伤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本地青年男性为主,致伤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患者从事发到达神经外科住院部所需时间平均(200.96±29.38)min,存活16例,死亡7例。结论道路交通伤所致的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水平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急救水平有关,建立创伤急救中心,加强急救现场人员急救技能学习,完善院前急救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杨秋兴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2,20(3):215-215,216
目的 :观察凝血酶胃管注入治疗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4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 (n=2 8)和对照组 (n=2 1 ) ,两组的原发病综合治疗相同 ,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予胃管注入凝血酶作局部治疗。结果 :治疗组 :显效 1 9例(67.9% ) ,有效 8例 (2 8.6% ) ,无效 1例 (3.6% ) ,总有效率 96.4% ,止血时间 (2 8.93± 9.1 1 ) h。对照组 :显效 6例 (2 8.6% ) ,有效 8例(38.1 % ) ,无效 7例 (33.3% ) ,总有效率 66.7% ,止血时间 (75.0 0± 1 7.32 ) h。两组总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和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均 <0 .0 5~ 0 .0 1 )。无 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凝血酶胃管注入治疗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佳 ,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开放性颅脑损伤(Open craniocerebral injury)多数为交通事故伤及坠落伤,伤情严重,病情危急,意识障碍明显,有严重脑挫裂伤,且多伴有严重颅内污染,并常合并全身多发性损伤,死亡率及伤残率高.现就1996年8月至2000年7月期间本科收治的2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23例,女3例.年龄5~62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65.38%),打击伤3例(11.54%),坠落伤6例(23.08%).伤后入院时间:30分钟~3小时21例,3~6小时4例,6小时以上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肿胀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的扩大式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术式 ,治疗 85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肿胀患者。结果 :良好 2 8例占 32 .9% ,中残 8例占 9.4% ,重残 1 0例占 1 1 .5% ,植物生存 3例占 3.5% ,死亡 36例 ,病死率 42 .4% ,其中 GCS>8分的病死率为 1 6.7% ,GCS6~ 8分的病死率为 55.3% ,GCS3~ 5分者为 85.0 % (P<0 .0 1 )。结论 :手术是治疗急性脑肿胀的重要措施之一 ,GCS评分越低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重型颅脑损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本科从1991年3月至1998年10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270例,其中并发肺部感染6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4~87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6例,坠落伤15例,铁棍锄头等击伤5例,爆炸伤2例。受伤部位:枕部28例,额部16例,额顶部12例,枕顶部7例,多部位伤5例。有颅骨骨折3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8例,合并气血胸6例,脑挫伤3例,慢支肺气肿13例。开颅手术(包括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65例.结果:根据GOS标准判断,良好35例(53.8%),中残11例(16.9%),重残4例(6.1%),植物生存1例(1.5%),死亡14例(21.5%),其中延误诊断8例(12.3%),出现并发症23例(35.4%).结论:避免延误诊断关键在于提高医务工作者对醉酒与颅脑损伤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消除对醉酒患者的厌恶情绪,同时使用纳洛酮消除急性酒精中毒对神志判断的影响,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早期气管切开及使用制酸剂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96例,分两组,一组是大骨瓣治疗组(n=50),行单侧或双侧额颞顶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另一组是常规骨瓣对照组(n=46),行单侧或双侧额颞或颞顶瓣开颅术。结果按伤后6个月随访预后结果(GOS),大骨瓣组恢复良好25例,重残植物状态16例,死亡9例;常规骨瓣对照组恢复良好12例,重残植物状态19例,死亡1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具有发病急重、病情变化快、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1],其中以术后消化道并发症比较常见。在1994~1998年期间,我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法(GCS)评分,得分值在6~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并伴有消化道并发症者122例作了回顾性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2例中男75例,女47例,年龄17~66岁,30岁以下36例,~45岁43例,~60岁14例,>60岁9例。均经头颅CT检查或手术证实,其中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67例,颅内血肿23例,广泛性脑挫裂伤20例,均经手术清除血肿和减压等措施治疗。在消化…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几个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有效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方法将发病后2周内有呕血和(或)便血者59例为上消化道出血组,2周内无呕血和(或)便血者188例为对照组.对其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血压、昏迷、脑疝、病理征、血白细胞计数等进行对比,以及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脑出血部位、出血量、GCS评分的关系.结果247例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9例,占23.9%;病死率在上消化道出血组(78.0%)显著高于对照组(36.7%)(P<0.01).在性别、高血压病史方面,上消化道出血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年龄、血压、昏迷、脑疝、双侧病理征、白细胞计数方面,上消化道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丘脑、脑干和小脑出血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高于脑出血者(P<0.05),脑出血量>50 mL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率亦明显高于脑叶出血量<50 mL者.GCS<6分者明显较GCS>6分者上消化道出血率为高;48 h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亦明显高于48 h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结论老年人、血压高、有昏迷、双侧病理征阳性、出现脑疝、白细胞计数升高的脑出血患者容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越严重,出血量越大的基底节、丘脑、脑干或小脑出血者也容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儿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118例中闭合性颅脑损伤10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58例行手术治疗,60例行非手术治疗。恢复良好90例(76.5%),恢复不良13例(10.9%),死亡15例(12.4%)。结论: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且变化快而复杂,癫痫发生率高,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尽早确诊选择及时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创伤患者行急诊剖腹术后早期(24 h)拔除鼻胃管与根据临床上肠功能恢复后拔管,以探讨拔管时机。方法:分析2002年4月至2006年10月共143例因外伤行急诊剖腹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24 h拔除胃管,对照组则当排便以及胃管引流量减少时拔管。结果:胃管拔除的失败率:观察组失败率总计4.7%,对照组6.2%,全部患者的失败率为5.5%;损伤严重度评分、死亡率以及实验室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多数损伤患者在不考虑损伤严重度情况下,24 h内拔除胃管是相对安全的,在钝性损伤中放置更久的胃管尚需要更多外科病例数据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