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贵州茶叶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升贵州茶叶质量安全,概述了贵州茶叶质量安全现状,指出了贵州茶叶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倡导茶叶清洁化生产、树立品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可追溯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及搞好科技推广等方面提出构建贵州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带动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闽台茶业合作的基础及新形势下两地茶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下建设闽台茶叶共同市场的构想。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建设要坚持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紧密相连,以科技、文化为切入点,实施项目带动,提倡和谐与健康的理念,注重循序渐进。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通过乌龙茶消费市场体系、区域核心市场体系、品牌支撑体系和利益共享体系等整体建设实现。  相似文献   

3.
从品牌关系视角出发,对中国茶业实施品牌经营所面临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走品牌经营道路,提升中国茶业竞争实力的战略对策:(1)创新技术,坚实茶业品质基础;(2)建设区域品牌,实现品牌阶梯发展战略;(3)充实茶叶经营主体实力,推动品牌战略与资本运营紧密结合;(4)培育品牌意识,提升茶叶企业品牌经营水平;(5)强化政府扶持作用,改善品牌茶业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介绍福建省茶叶的质量安全现状,分析茶叶质量安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指出茶叶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后果,从矫正茶叶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提出提高福建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等级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加强茶叶质量安全宣传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消费意识;加快茶叶信息化建设,完善政府部门的信息传递服务功能;搞好出口达标,加快与国际的接轨;健全茶业配套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冯娟 《现代农业》2008,(4):67-69
湖南省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资源丰富,茶叶是湖南省的重要出口物资,近年来,由于自身和外部原因,湖南省茶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国际竞争力优势下降。根据这一现状,文章运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对湖南省茶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加强茶叶的标准化工作、加大茶叶深加工、加强茶叶品牌建设等发展对策,来提升湖南省茶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结合诏安县茶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2014—2016年诏安县现代茶业项目建设扶持对象、建设内容、资金用途与补助标准、实施情况及建设成效,并提出了诏安县现代茶业发展目标,以期为提升诏安县茶叶质量,促进县域茶产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杨佳 《农技服务》2014,31(9):143-143
陕西省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对陕西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茶叶技术支撑体系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方面强调改良现有茶叶品种结构、加强茶叶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在质量管理方面着重强调完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投入品的监管、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探索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以及发挥行业协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寿宁县茶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名茶之乡寿宁县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很适宜茶树生长,种茶历史悠久,茶叶质优量多,囿于传统思维和具体县情束缚,茶叶种植加工现代化程度不高,茶业总体上仍处于粗放经营层次,提升整体经营水平、提高产出效益、增加涉茶群众收入还有很大空间。除了寿宁县委、政府发展战略定位、扶持政策措施外,人力资源是影响寿宁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茶叶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是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民间组织的出现与发展,并参与广西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乡村的全面发展是农民的强烈愿望和诉求,农村民间组织能够提升边境地区村民文化素养、改善边境地区乡村社会风气,推进边境地区社会治理与民主政治建设,推动边境地区生态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农村民间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应把建立和培育农村民间组织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使村民充分认识到民间组织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并加强政府对农村民间组织治理能力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从而提升农村民间组织参与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叶一直是世界各国人们的日常饮品,我国是产茶大国,同时又是出口大国.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茶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各国对茶业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特别对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以及含铅量问题,纷纷制定或修改相应的标准进行严格限制.本文以浙江省茶叶为例来探讨应如何构建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江苏省茶叶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进行概述,对种植、加工等环节潜在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绿色低碳理念,从种植、加工等方面着手,打造“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江苏茶叶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2.
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是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的集成与提升。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系统平衡稳定为目的,对茶树生长环境进行智能、系统的管控,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广东生态茶园发展的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该技术主要包含茶园土壤生态调控技术、茶园生态位配置与管控技术、茶园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生态防控技术、茶园生境环境信息自动化感知技术、茶园水分智慧管控技术以及茶园生境智慧管控专家服务系统等。根据广东省各茶区的主栽品种、气候环境、土壤和植被的差异特征,合理使用茶园生境智慧管控相关技术,以最大限度发挥地方茶树品种的特色。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茶园种植结构,强化了生物多样性增益控害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广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推动了广东省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现状,基于B/S模式结构下,对建立都匀毛尖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实现对都匀毛尖茶质量的全方位控制。  相似文献   

14.
利用RFID技术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可在非触碰的条件下准确采集茶叶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详细信息,确保消费者购买到的茶叶来源是详实的、可溯源的。所以在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中引入RFID技术,既可为消费者营造放心消费的环境,也可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运用相关分析,研究了茶叶产量和质量与气象因子及土壤因子之间关系的重要程度,对茶地坡度高低与茶叶产量以及茶叶质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广东点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广东点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9个乌龙茶品种中金牡丹、紫牡丹、春兰及瑞香4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除紫牡丹产量稍低于黄棪对照种外,其余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瑞香、黄玫瑰、玉翠达极显著水平,紫玫瑰达显著水平;绿茶品种产量均高于福鼎大白对照种,其中茗科3号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早玫瑰达显著水平,绿茶品质与对照种相当。参试品种在广东区试点发芽期多数表现为早芽种,抗寒、抗旱性强,抗小绿叶蝉能力较强,适宜在广东乌龙茶及绿茶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区块链作为新兴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其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和易于追溯等特征,与茶叶产品溯源具有良好的契合度.运用区块链技术设计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链条贯穿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包装、流通,直到卖场的全过程,从而切实保障消费者对茶叶相关过程信息的知情权,提升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通过对比发现,区块链溯源系统与传统的溯源方式相比,产品数据的安全性和溯源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HACCP管理体系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先汉  朱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01-22603
总结了2005~2009年某著名企业在茶饮料生产过程实施HACCP管理体系的效果。结果表明,只在2006年送样中发现茶叶1个批次农药残留超标,茶叶原料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实施高温杀菌后,茶汤中均未检测出致病菌,茶饮料水质、微生物残留得到有效控管,无安全品质事件发生;近5年来茶饮料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08和2009年该企业茶饮料产品的第1次检验合格率(FTQ)和最终接收率(FR)均在99.5%以上,百万生产瓶安全相关投诉率发生率从2005年的0.057下降到2009年的O。  相似文献   

19.
茶叶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茶叶质量安全进行有效跟踪与追溯,对产地进行快速、准确、简捷地鉴别,探讨利用R.FID技术、铅同位素指纹溯源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X射线荧光技术以及热分析技术,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体系,一旦发现茶叶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可结合茶叶产品信息数据库对茶叶质量进行跟踪与追溯,以查出问题的环节并对茶叶的产地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0.
广东茶园土壤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茶区茶园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广东茶区茶园土壤肥力偏低,60%以上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至极缺乏,70%以上土壤碱解氮偏低至极缺乏,50%以上茶园土壤速效磷含量偏低至极缺乏,80%以上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至极缺乏。根据广东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现状,需要提高茶园土壤肥力,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合理施用氮、磷肥,重视施用钾肥,平衡施肥才能获得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