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格化粪池厕所因价格低廉、运维简便,成为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厕所革命的主要技术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对其功能定位的认识误区,对化粪池后期的正确使用、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及粪肥有效回用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本文通过溯源化粪池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不同卫生模式下的功能定位,并揭示三格化粪池厕所具有卫生性和环保性的历史使命。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部分地区当前农村改厕存在的3个典型误区,即采用普通水冲式便器、“管道收集+(集中型)大化粪池”和“收集+异地脱水干燥制肥”应用模式的问题,指出需重视化粪池正确利用,并结合农村改厕中化粪池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格式户厕是我国农村改厕推荐模式之一,三格化粪池是三格式户厕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厕所革命推进过程中应用最广的粪污处理设备。本文基于三格化粪池在我国农村改厕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三格化粪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明确了当前粪污资源化利用与达标处理技术类型的适应范围和优缺点,最后对农村三格化粪池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三格化粪池模式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为进一步优化粪污利用技术、规范改厕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工作原理三格化粪池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寄生虫卵的比重大于粪尿混合液而产生的沉淀作用及粪便密闭厌氧发酵、液化、氨化、生物拮抗等原理除去和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控制蚊蝇滋生,从而达到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目的。三格化粪池厕所工艺流程为"一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WES项目县中选择90座卫生厕所,进行粪便无害化检测;选择三格式厕所9座、双瓮式厕所7座和旧式单缸厕所6座,分别检测其粪液肥效.结果表明:卫生厕所无害化合格率为84.4%,其中粪大肠菌值合格率为93.2%,蛔虫卵沉降率合格率为91.1%.三格式、双瓮式和旧式单缸厕所氨氮转化率分别为80.04%、63.62%和31.80%.卫生厕所对粪便无害处理有较好的效果;三格式和双瓮式卫生厕所比旧式单缸厕所明显提高了肥效,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九三学社中央及周培源基金会合作,开展了建造生态卫生厕所的项目,并在北京郊区举办了“生态卫生厕所培训班”,并为当地农民修建了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  生态卫生厕所的项目旨在引导农民科学地认识生态卫生与节约保护水资源、建设良好生存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健康防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而达到生态卫生厕所的普及和推广。  一、原理及特点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可以达到粪尿分别收集,不需要大水冲刷(排尿后仅用200毫升水冲排尿口),无污水排放,既不污染地表水,亦不污染地…  相似文献   

6.
农村厕所粪污治理模式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农村"厕所革命"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指出不能只重视厕所内之"改"忽视厕所外之"治",不能忽视农村厕所粪污治理问题。总结当前农村厕所粪污治理的多种技术方案,包括三格式化粪池改造、基于农村水冲厕所的粪污综合治理模式、粪尿分集式厕所粪污资源化处理模式以及太阳能微动力一体化单户处理模式等。基于粪污资源化的理念,针对农村"厕所革命"的趋势和方向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改厕工作中常见的卫生厕所主要有七种,本文对其结构和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各自的适用范围、优缺点、使用方法等。通过本文的分析,使人们能够对这几种卫生厕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能够根据各地的不同条件,合理选择建造适合当地情况的卫生厕所。  相似文献   

8.
基于“厕所+三格化粪池+庭院消纳+菜园经济”模式,根据化粪池尾水在菜园不同距离土壤中的富集量,采集不施尾水处理(CK)、前段0~1.5 m(S1)、中段1.5~3.0 m(S2)和后段3.0~4.5 m(S3)菜园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定,探究农村三格化粪池尾水原位土壤消纳对蔬菜种植土壤环境的影响。相比于不施尾水处理,三格化粪池尾水经原位土壤消纳后,土壤pH值降低0.83~0.91,有机质含量提高29.6%~39.5%,全磷含量提高125.0%~171.4%;蔗糖酶(S-SC)活性提高157.0%~170.0%,过氧化氢酶(S-CAT)活性降低12.7%~19.0%,脲酶(S-UE)活性降低36.0%~43.4%(P<0.05)。土壤环境中真菌和细菌群落多样性(Shannon)及群落丰富度(Ace)显著提高(P<0.05);尾水原位土壤消纳提高了红球菌属(Rhodococc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溶杆菌属(Lysobacter)及微枝形杆菌属(Microvirga)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也提高了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枝孢菌(Cladosporium)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三格化粪池尾水原位土壤消纳方式可提高庭院菜园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实现尾水资源化利用;然而也存在致病性微生物环境风险,因此需加强前端尾水的监测和无害化处理,为厕所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推广该模式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格式化粪池出水水质特征及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摸清三格式化粪池对粪污的处理效果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选择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村,对三格式化粪池第二、三格出水水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集三格式化粪池周边横向及纵向土壤,探究其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从而阐述三格式化粪池产生的环境风险,明确三格式化粪池周边横向土壤与纵向土壤中潜在致病菌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三格式化粪池对粪污中的有机质(TOC)、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77%、61.82%和26.64%,然而,三格式化粪池第三格出水中TOC、TP、TN含量仍高达219.0、32.9、226.0 mg·L~(-1),TOC含量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要求。三格式化粪池周边土壤中的TOC、TN、TP的含量随化粪池距离和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距离化粪池10 m处表层土壤TOC、TN、TP分别为23.2 g·kg~(-1)、131.0 g·kg~(-1)、72.3 mg·kg~(-1);而40 cm深度土壤TOC、TN、TP值分别为22.9 g·kg~(-1)、89.0 g·kg~(-1)、80.3 mg·kg~(-1)。距离化粪池10 m处表层土壤TOC、TP、TN含量均高于背景土壤中TOC(22.3 g·kg~(-1))、TN(79.9 g·kg~(-1))和TP(71.3 mg·kg~(-1))的含量。PLS-DA分析表明,化粪池出水能够影响周边土壤环境微生物结构与分布,且三格式化粪池出水与周边土壤均检出潜在致病菌。通过Spearman与RDA分析可得,横向土壤的TP是影响潜在致病菌分布的关键环境因素(P0.01);纵向土壤中,TOC与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ales)、拟杆菌(Bacteroidales)等个别潜在致病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三格式化粪池可影响周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可能是由于三格式化粪池存在溢漏、渗漏或者在粪污转运过程中的滴漏等,而污染了周边土壤。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厕所改造的区域特征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为促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基于对我国农村厕所污染防治措施及改造类型的梳理,利用《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与区域特征,探讨农村改厕的区域差异来源与提升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卫生厕所主要包括粪尿分集式和水冲式两种类型。截止到2016年,我国卫生厕所普及率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80.40%和60.50%。从区域上来看,东部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于中部和西部,东北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仅有27.86%,约为西部的1/2、东部的1/3。从厕所类型上看,粪尿分集式厕所在各区域的应用比例较小,东部、西部和中部主要选择水冲式厕所,应用比例分别为85.28%、72.47%和65.52%;东北部主要应用其他类型厕所,比例为64.75%。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农村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人文素养、政策落实等因素,是卫生厕所类型、数量、利用程度与功效的区域差异来源,未来农村改厕路径包括提高卫生厕所适用性、普及率、利用率和粪尿资源循环性。  相似文献   

11.
农村厕所革命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实践。本文总结了天津市农村厕所革命管护的基本做法,调研分析了农村厕所管护模式,指出改厕过程中存在管护协调不到位、农户管护意识缺乏及宣传发动欠缺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厕所革命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济南市小龙堂村厕改实施过程进行调研,发现在厕所革命实施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不配套、技术欠缺、观念意识落后、监督与考核缺位、治理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厕改困境,提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的总体思路与协调机制,从完善预算、加强教育、改变观念、强化监督、多元互动等方面提出合理化路径,以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升厕改效能。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厕所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但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在节水防冻技术、技术模式适配性、粪污资源化利用、管护与运维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制约着我国农村卫生厕所的整体提升。本文通过文献和数据调研,分析国外改厕工作的典型技术模式及其优缺点、适用性、运维机制等内容,总结提炼国外改厕技术模式的经验与启示,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从改厕技术模式选择、黑灰水协同治理、指导体系和系统运行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改善我国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工作成效,旨在为我国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厕所革命进程。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改厕成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2010—2017年的中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村改厕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改厕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率能够加强农村改厕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推动作用;农村改厕可以通过降低痢疾发病率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农村改厕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依然显著,说明研究结论可靠。因此,中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加大农村改厕力度,加强农村居民健康意识,推进乡村治理工作,进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厕所革命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卫生旱厕的新建与改建解决了寒旱地区水厕难以推广的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时常碰到粪便黏附于进粪管的尴尬。本研究探讨了无水冲条件下由10种不同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不锈钢板(SS)和水泥板(FS)]制成的滑道在不同角度和粪便类型下对粪便黏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粪便黏附率会随着滑道倾斜角度、粪便类型及材料种类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当滑道角度为75°时,对10种滑道材料进行试验,大部分粪便类型都能较为顺畅通过且无残留,UPE材料抗黏附性最好;在设定滑道角度为50°时,UPE的黏附率最小(17.24%)。综合考虑粪便类型、进粪管设置角度以及现有材料市场价格等因素,UPE是旱厕滑道材料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个体涂肤有效保护时间试验研究了苦杏仁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含HCN和去除HCN的苦杏仁精油对白纹伊蚊都具有很强的驱避活性,涂药8h后,2种苦杏仁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率均在96.76%以上,作为对照的隆力奇花露水的驱避率为58.28%。另外,2种精油对人体的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6h和7h,高于隆力奇花露水4h。可见苦杏仁精油对白纹伊蚊具有很强的驱避效果,且其有效保护时间高于隆力奇花露水,因而有望开发成为新型的蚊虫驱避剂。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指导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实现生活污水资源化,在对资源化厕所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费用效益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分别研究了7种情景下资源化厕所系统的经济与环境效益(A: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厕所; B1~B2:仅对尿液进行资源化处理; C1~C4:对厕所污水(即黑水)同时进行资源化处理)。结果表明:情景B1、情景B2与情景A的经济效益接近,而情景C1~C4的经济净现值相对情景A的经济净现值分别提高了72.96万元(增幅81.74%)、49.65万元(增幅55.62%)、52.28万元(增幅58.57%)、24.05万元(增幅26.94%);相对于情景A,情景C1~C4在除土壤生态毒性之外的所有环境影响类型上均具有更优的环境效益。研究表明,对粪尿同时进行资源化处理的资源回收型厕所系统比传统水冲厕所以及仅对尿液进行资源化处理的厕所系统具有更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焉耆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整治情况的分析,发现村民对人居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部分村庄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厕所、自来水等改建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村民人居环境认知存在不足,主动参与家园建设的意识还不够强。  相似文献   

19.
厕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卫生设施,是反映社会变迁和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快我国农村厕所改革是乡村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农村改厕工作的重视和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