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美香  龙胜兴  支崇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82-14785,14836
[目的]了解红枫湖水库水质富营养现状及浮游植物多样性。[方法]于2008年8~10月对红枫湖水库水文、理化因子及浮游植物进行调查。采用营养盐营养状态指数TSI富营养化及浮游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评价红枫湖水库的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多样性。[结果]红枫湖水库水位变化极其明显,透明度变化与Chl.a有明显的相关性;pH偏碱性;溶解氧水平分布不均,相差值达8.7 mg/L;5次调查共记录浮游植物148种,绿藻门共86种,占总种数的58.10%;蓝藻门42种,占总种数的28.378%;硅藻门,有15种,占总种数的10.13%;此外,隐藻门2种,占总种数的1.35%;甲藻门3种,占总种数的2.02%。[结论]红枫湖水库水质已是富营养化型至重富营养化型,浮游植物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夏品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10-8011
在对红枫湖水库营养状态的时空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红枫湖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的工程措施与科技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开县大中型水库(鲤鱼塘水库、三汇水库、龙安水库)的营养状态。[方法]利用2011~2013年鲤鱼塘水库、三汇水库、龙安水库3个水库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3个水库的营养状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三汇水库和龙安水库部分年份轻度污染,鲤鱼塘水库全年水质均为营养状态良好;龙安水库和三汇水库总氮和总磷均有部分年份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有些年份满足Ⅴ类水质标准。[结论]该研究为政府制定污染物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建水库数量急剧增加,而传统水库渔业却使水质富营养化不断加重,水库渔业与水质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水渔业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并为水库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本文以分水江水库为例,介绍2008-2011年新建水库实施保水渔业的方法、过程及其研究成果,具体阐述通过添加水库水生生态系统中缺失或不足的组成部分,完善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水生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促进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从而快速地消耗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达到改善水质,同时获得大量渔业产品,实现水库渔业与水质保护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倒天河水库和碧阳湖夏秋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倒天河水库和碧阳湖2种不同水体(水库和人工湖)夏秋两季的轮虫群落组成及水质进行调查与评价。[方法]利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并结合富营养化评价指数(Q_(B/T))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检测到轮虫23种,隶属于10个属,其中优势属为臂尾轮虫属和龟甲轮虫属。夏秋季倒天河水库均属于中营养型,夏季倒天河水库的水质属于重污染,秋季倒天河水库的水质为中污染;夏秋季碧阳湖上段和中段属于寡营养或中营养型,而夏季碧阳湖下段则属于富营养型,夏秋季碧阳湖上段和中段处于中度或轻度污染状况,秋季碧阳湖下段处在重污染状况。[结论]依据轮虫群落结构特征来评价水质状况可作为水库和人工湖泊一个较为理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晏妮  陈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848-2850
[目的]探究影响红枫湖水库(支流宽谷型)和乌江渡水库(干流峡谷型)的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其影响强弱顺序,为合理开发利用这2座不同类型水库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年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对上述2座水库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生态调查和水质理化指标测定,应用灰关联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在水温、pH值、透明度、溶解氧等7项环境因素中找出影响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因素。[结果]红枫湖水库和乌江渡水库的关联度均大于0.500,各理化因子对浮游植物密度影响大小的顺序,红枫湖水库为:透明度〉化学耗氧量〉水温〉pH值〉总氮〉溶解氧〉总磷;乌江渡水库为:溶解氧〉水温〉pH值〉总氮〉化学耗氧量〉透明度〉总磷。[结论]该7项环境因子对2座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均有很大影响,但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不同,其中透明度是影响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密度的首要因子,其次为化学耗氧量、水温;乌江渡水库则依次以溶解氧、水温、pH值为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喀斯特深水水库叶绿素a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方法]以阿哈水库为例,研究了2010年1~12月叶绿素a变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并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对阿哈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阿哈水库水体叶绿素a含量在3~5和9月相对较高,6~8月相对较低,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化趋势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叶绿素a含量与透明度、溶解氧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氨氮呈显著相关(P〈0.05);阿哈水库全年营养状态指数较高,除8、10和11月处于中营养化状态外,其他月份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结论]该研究为湖泊富营养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慧  王超  王沛芳  薛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54-1658,1661
[目的]揭示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共同存在时对沉水植物的影响,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手段。[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磷营养水平对Cd、Zn复合污染下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2种沉水植物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MDA含量、GSH含量、POD活性、CAT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培养时间延长,2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GSH呈缓慢上升趋势,当不存在磷水平时CAT活性无明显变化;但是黑藻比伊乐藻对胁迫更敏感,并且耐性优于伊乐藻。[结论]不同磷营养水平对受重金属胁迫植物的影响不一样,其中低磷水平(0.05 mg/L)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金属的毒害,与重金属产生拮抗作用;而高磷水平(5 mg/L)则加重了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促进棋盘山水库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棋盘山水库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采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了棋盘山水库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Ecopath模型,对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传递效率、营养交互关系和系统总体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棋盘山水库食物网中22个功能组的有效营养级数值为1.000~3.419,营养级较高的功能组为肉食性鱼类。能量流动主要有5级,其中来自初级生产者的平均传递效率为3.13%,来自碎屑的平均传递效率为3.39%。系统总生产量为36 268.078 t/(km2·a),总流量为86 057.620 t/(km2·a),联结指数和系统杂食系数分别为0.205、0.142;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总生物量/总周转量分别为2.106和0.003。[结论]该研究解析了该水库营养结构和系统发育状况,可为棋盘山水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城区水库型饮用水源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综合营养指数评价方法对重庆市城区12个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水质调查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饮用水源污染主要表现为营养盐和有机物污染,CODMn范围在1.79~8.13 mg/L;TN范围在0.778~4.12 mg/L;TP范围在0.013~0.067 mg/L;Chla范围在2.99~212 mg/m3。评价认为,已建成使用的6座水库均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拟建6座水库中,2座达轻度富营养化,其余水库达中营养。水体污染来源主要为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1.
水华治理是一项重大水环境问题。水华的研究对生态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红枫湖水华的水质现状,研究红枫湖水华的影响及危害,探讨红枫湖水华的防控措施,为水华的进一步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蓝藻水华暴发至消亡过程中水体无机碳在水体中的变化规律,为制订对蓝藻水华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采样分析滇池福保湾生态恢复区水体中无机碳浓度与浮游藻类浓度,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可溶性无机碳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福保湾水体叶绿素a浓度和CO_3~(2-)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体pH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O_2浓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无机碳浓度和HCO_3~-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蓝藻水华的生消是导致水体无机碳形态与浓度剧烈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其阳  王崇云  彭明春  周睿  罗婷  董磊  杨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96-11000
[目的]研究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控制方案。[方法]以2010年SPOT5卫星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GPS记录为数据源,对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进行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设计,并通过各土地利用类型的N、P输出量变化来评估优化措施对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优化后,水源保护区控制土壤侵蚀和N、P等污染物排放的功能得到提升,优化措施对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的防控具有显著效果。[结论]该研究为促进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绿色小流域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氮磷比对藻类竞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水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氮磷比对浮游藻类和附着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当氮磷比为20:1时,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条件下浮游藻类生长情况均较好,浮游藻类最高浓度差为159×105cells/L。当氮磷比为10:1时,对浮游藻类的影响显著,单独培养最高峰时藻类浓度仅为155×105cells/L。[结论]氮磷比对藻类浓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赤城湖指示藻类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弄清蓬溪县赤城湖指示藻类的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从而为有效保护湖区水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取样分析法分别在2006年8月28日、11月28日、2007年2月2日和3月28日对11个采样点(渡口、库闸、抽水站、湖心①、团结桥、金仙寺、清幽岛、船舫岛、新堰坎、农家乐和湖心②)的藻类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采集,同时对各采样点的pH值、水温、气温和透明度进行测定,并采用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Whittaker多样性指数等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有指示各类水质的藻类73种,但极常出现在各类水体的只有69种,隶属于8门36属。其中,多污带水体指示藻类1种;α-中污带水体中的指示藻类4种;β-中污带的种类28种;微污带水体的种类27种;另有9种可同时指示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分析的结果与指示藻类指示的水环境基本一致。[结论]目前,赤城湖水体为微污与β-中污之间的水质。  相似文献   

16.
徐珊  焦李  郭晟  刘石明  杨琳  肖波  胡智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02-14904,14932
[目的]研究两种生物质原料蓝藻与松木在流化床中的流化特性。[方法]利用流化床冷态试验装置,采用降速法,对蓝藻与松木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布风板开孔率、物料粒径、石英砂粒径和石英砂质量比等因素对蓝藻和松木流化质量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蓝藻和松木流化质量最佳的试验条件组合分别为开孔率为2.597%、蓝藻粒径0.20~0.45 mm、石英砂粒径0.20~0.45mm、石英砂质量比80%;开孔率为3.393%、松木粒径0.20 mm、石英砂粒径0.20~0.45 mm、石英砂质量比60%。[结论]该研究为不同种类生物质原料在流化床中热解液化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苗晓青  宋义辉  李文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99-12901
[目的]探讨影响3个池塘形成不同藻类水华的生态学原因。[方法]2007年7~10月对河南省延津县3个形成不同藻类水华的养殖池塘进行逐月定点水生生物学和水化学调查与检测。[结果]1号塘为绿藻水华,优势种为衣藻、小球藻;2号塘为裸藻水华,优势种为裸藻(Euglena);3号塘为微囊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绿藻水华的发生与低含量的总磷(约0.86mg/L)和高的氮磷比(约13.1)有密切关系,裸藻水华的发生与高的总磷含量(约2.08mg/L)和低的氮磷比(约7.3)有显著关系,而微囊藻水华发生与较高的总磷含量(约1.30mg/L)和较高的氮磷比(约9.2)有密切关系。[结论]池塘藻类水华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重点是调节控制好水质。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万峰湖浮游植物的调查及其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万峰湖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从生物学角度对万峰湖的水质现状作出评价,为探究相关治理对策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在万峰湖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结果]万峰湖样品的绿藻指数值为:冬季为1.8,春季2.2。藻类综合指数值为:冬季为3.3,春季4.2。藻类多样性指数(H值)为:冬季为1.4,春季2.5。样品的均匀度指数值为:冬季为0.32,春季0.48。[结论]将春季和夏季藻类评价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可初步判定万峰湖近期受到了中度污染,水质现状为中度富养型。对万峰湖浮游植物的初步调查及其评价是对万峰湖水体化学指标评价的有力补充,将为可持续开发和保护万峰湖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蓝绿藻暴发问题在我国水体中频频出现,各地已经出现了针对该事件的应急响应预案。澳大利亚及美国在蓝绿藻暴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方面具有多年丰富的经验。以澳大利亚Coliban地区、美国弗吉尼亚州、无锡太湖、安徽巢湖的蓝绿藻暴发应急响应预案为例,分析了国内外应急响应预案的差异,并得到完善我国蓝绿藻应急响应预案的几点启示。并提出在编制蓝绿藻暴发应急响应预案时,要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的内容、重视公众信息的发布、设立专项法规、加强相关科研成果在应急预案中的应用及加强应急预案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