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明桂西北岩溶地区不同植被对土壤理化特性和肥力变化的影响,以便为石漠化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广西宜州城北会仙山先锋种为类芦的次生裸地,以及优势种为阴香、青檀、阴香+青檀混交等4种不同植被类型样地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同样地土壤中氨化细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分析土壤氨化细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与不同植被类型、季节变化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差异比较明显,表现为有树木的样地次生裸地;通常夏季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较多,春季和冬季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不同植被调查样地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表现为阴香阴香+青檀青檀类芦;在各个样地中,不同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表现为氨化细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各种不同植被样地的土壤营养物质均有明显的月际差异,相同季节的不同植被样地土壤养分也有明显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同植被样地土壤的氨化细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之间极显著相关或显著相关。如果从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的差异,及其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来判断,对桂西北岩溶地区土壤环境生态恢复影响效果表现为阴香阴香+青檀青檀类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氮素含量动态变化,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身固氮菌数量及土壤碱解氮、全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根瘤菌处理与对照相比,在大豆的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身固氮菌数量上存在差异,但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根瘤菌有效增加了微生物氮素类群数量。除成熟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根瘤菌处理低于对照,各时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根瘤菌处理均高于对照,施用根瘤菌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增加了土壤全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培养方法,对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不同环境条件下,结皮层和0~20cm土层中的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芽孢型细菌、有芽孢型细菌和细菌总数量为:原生环境区>生态恢复治理区>水土流失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为:原生环境区和生态恢复治理区>水土流失区;在生态恢复治理区中有些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接近或超过原生环境区;原生环境区和生态恢复治理区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反映出草地的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高于水土流失区;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分布的基本特征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百分比的高低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蚯蚓和微生物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蚯蚓和微生物是重要的土壤生物,对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改变土壤养分及重金属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蚯蚓和微生物在改善土壤结构、调控土壤养分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们通过吸附、富集、沉淀、溶解、氧化还原等行为,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产生的影响,目的是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土壤梯度稀释法对转基因毛白杨和非转基因毛白杨根部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毛白杨根际、根表和根皮3个层面的根部细菌数量变化均是春季较少,夏季有不同程度的增多,秋季减少,根内的细菌数量极少;非转基因毛白杨根际细菌数量的变化表现为春季较少,夏季增多,秋季减少;根表和根皮则表现为春季到秋季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转基因毛白杨根部真菌数量变化趋势均为春季较少,夏季有不同程度的增多,秋季减少;非转基因毛白杨根部真菌的数量为从春季到秋季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不同城市绿地类型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郑州市不同绿地类型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其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卉绿地土壤的微生物数量(348×104 cfu/g)、微生物量碳(72 μg/g)、微生物量氮(4.53 μg/g)的含量最高,其次是人工林地、人工草灌地;人工草地、人工灌木地、隔离带绿地、行道绿地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冀北坝上半干旱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小麦和燕麦为例,试验共设免耕、传统、年年深松、年年浅松、浅旋和隔年深松6个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与不同耕作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耕作方式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模式均可提升细菌、真菌、放线茵数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药剂对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药剂施入马铃薯土壤中使微生物的数量发生了变化,4次测定结果显示,以施入微生物制剂(木酶制剂)的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增加值最大,表现最好,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和空白对照相比,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79.06%、106.07%,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114.24%、101.08%,真菌数量分别增加47.47%、36.26%。木霉制剂处理能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抑制有害真菌的繁殖,增强马铃薯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9.
蚯蚓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蚯蚓对土壤重金属活性的影响,综述了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作用、指示作用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蚯蚓粪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骏  黄河  汤薇  朱琳  王冬梅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0):228-233
将蚯蚓粪有机肥以0.0、4.5、9.0、13.5、18.0 g/kg施加到土壤中进行培养,并种植野菜红枸杞,待收获后采集根区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添加了不同量蚯蚓粪有机肥的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的OTU(运算的分类单位)数目随着蚯蚓粪有机肥的添加而增加,添加蚯蚓粪有机肥提高了真菌OTU数,但添加量和提高幅度没有明显趋势.同时,蚯蚓粪有机肥提高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提高幅度较高的处理分别为E20、E10.此外,从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蚯蚓粪有机肥的施加改变了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群落结构.从门水平看,细菌主要菌群的丰度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而真菌优势菌群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从属的水平来看,蚯蚓粪有机肥提高了土壤主要细菌菌群中芽孢杆菌(Bacillus)的相对丰度,真菌主要菌群轮枝菌(除了E10处理外)随着蚯蚓粪有机肥添加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添加蚯蚓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特有物种数目,并提高益生菌丰度,对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于土壤污染生态毒理诊断的蚯蚓生物标志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蚯蚓用于土壤污染生物标志物的主要类型,包括酶活性作为土壤污染的生物标志物、溶酶体中性红染色保持时间、热休克蛋白、金属硫蛋白、组织和超微结构变化、DNA损伤、大分子加合物等;并对几种生物标志物机理、特性、检测实例以及在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诊断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针对毛乌素沙地土壤肥力低下、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问题,以中科羊草为指示作物,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1∶2,即EC-T1、1∶1,即EC-T2和2∶1,即EC-T3)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能有效改善风沙土物理结构。与对照相比,EC-T1、EC-T2和EC-T3处理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7.55%、2.04%和0.93%,容重分别降低4.13%、4.65%和2.46%,孔隙度分别提高6.79%、5.10%和3.95%;②施用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能有效改善土壤化学性质。与对照相比,EC-T1、EC-T2和EC-T3的pH分别降低1.27%、2.51%和2.33%,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98.33%、148.33%和133.33%,速效钾分别提高49.58%、66.73%、41.09%,有效磷分别提升38.92%、64.32%、58.38%,水解氮分别提升148.82%、150.39%、196.20%;③施用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能显著增加中科羊草株高、生物量及叶面积。与对照相比,EC-T1、EC-T2和EC-T3株高分别提高5.36%、11.37%和11.71%,生物量提高9.03%、42.88%和73.86%,叶面积提高54.09%、57.55%和96.86%。④施用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的处理得分均高于CK,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配比2∶1的处理综合改良效果最佳,得分为2.20。  相似文献   

13.
邸宁  刘志民  马焕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59-14061,14064
[目的]对PCR-DGGE法的试验条件进行优化,以更好地分析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方法]改良高盐法提取土壤DNA,改进引物设计,改变PCR反应过程中退火温度、扩增体系,比较PCR扩增结果。[结果]经过改良的高盐法提取的土壤微生物DNA效果更好。PCR扩增选择20μl体系条带单一,易于操作。退火温度选择在55℃时无非特异性扩增,35个循环次数易于后续DGGE分析。[结论]已经优化的PCR基因扩增体系特异性高且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判定和评价土壤的环境质量,并做出早期的污染预警指示。[方法]采用蚯蚓回避试验法,通过两室型蚯蚓回避反应装置,研究了蚯蚓对多菌灵污染土壤的回避行为。[结果]当土壤中多菌灵浓度≥0.8 mg/kg时,蚯蚓开始表现出对污染土壤明显的回避行为,而当土壤中多菌灵浓度≤0.2 mg/kg时,蚯蚓没有表现出对污染土壤的回避行为。[结论]蚯蚓可以作为多菌灵污染土壤的早期预警指示动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将蚯蚓放入不同浓度(0、100、300、500、1000mg/kg)铅污染的土壤中,研究蚯蚓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当土壤铅浓度为0~300mg/kg时,加入蚯蚓提高了土壤的pH值。当铅浓度为500mg/kg时,加入蚯蚓降低土壤pH值,有利于植物吸收富集铅。当铅浓度为0、100、300、500mg/kg时,加入蚯蚓能提高土壤CEC,其增幅在无污染土壤中最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加入蚯蚓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铅浓度为1000mg/kg时,加入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结论]在铅浓度为0~1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减少作物对铅的吸收,增加作物的产量;在铅浓度为5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提高植物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试验土壤中进行蚯蚓接种,跟踪测定蚯蚓-土壤交互作用下土壤脲酶活性。[方法]选择2种生活习性不同的毛利环毛蚓和赤子爱胜蚓,在试验土壤中进行接种。[结果]经蚯蚓接种后,土壤脲酶活性发生较大的变化,毛利环毛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比赤子爱胜蚓明显。经组合接种后,土壤脲酶活性增加比较明显。[结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与蚯蚓生活习性和接种蚯蚓后土壤微生物类群发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和不同养殖方式对蚯蚓增重效果的影响,为张家口地区建立和发展奶牛-牛粪-蚯蚓-蛋白饲料-奶牛循环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M菌接种后腐熟鲜牛粪做为基料,在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饲养方式观察蚯蚓增重情况.结果试验表明,在具有代表冀西北特点的张家口地区饲养蚯蚓在1~6月份、10~12月份(第一、二、四季度)采用塑料大棚内地面平养的方式从成本和增重考虑较为理想;7~9月份(第三季度)采用室外地面平养且加盖遮阳物养殖蚯蚓从增重效果上较为理想.结论因此,在张家口地区饲养蚯蚓1~6月份、10~12月份推荐采用塑料大棚内地面平养;7~9月份推荐采用室外地面平养并且基料上加盖遮阳物的方式养殖蚯蚓.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PCR条件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PCR-DGGE法的试验条件进行优化,以更好地分析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方法]改良高盐法提取土壤DNA,改进引物设计,改变PCR反应过程中退火温度、扩增体系,比较PCR扩增结果。[结果]经过改良的高盐法提取的土壤微生物DNA效果更好。PCR扩增选择20μl体系条带单一,易于操作。退火温度选择在55℃时无非特异性扩增,35个循环次数易于后续DGGE分析。[结论]已经优化的PCR基因扩增体系特异性高且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利用类型对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微生物功能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棋盘法取样,测定农耕用地、5年生柳林地、20年以上柳林地、裸露地表及建筑用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结果]细菌和放线菌是各类土壤中最主要的微生物类群,占98%以上,真菌数量在2%以下,5种土样中微生物数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农耕用地>5年柳林地>20年柳林地>建筑用地>裸露地表。土壤各生理类群微生物在5种类型土壤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异,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好氧固氮菌在5种类型土壤中占有的比例相对较大,硫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相对较少。[结论]植被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产生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