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乡贤与"新乡贤"一脉相传,是不同时代村民自治的重要力量。笔者从传统农村自治社会内部视角,综合乡贤对内对外为本社会自治单元所起到的作用,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益五个维度分析乡贤的角色内涵:集体利益代言人、文化活动组织者、内部矛盾调解员、传统秩序维护者、公益事业领导者。通过对传统乡贤的理解,推进"新乡贤"在当代农村村民自治社会中的正确定位和积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刘术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53-7555
在阐述绅士的含义及来源的基础上,剖析了绅士在乡村社会自治中的作用,探讨了绅士自治在我国传统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10-3211
民国时期的乡村自治经历了翟城村开启村治—定县积极实践—山西的村本政治—全国广泛推行—全面收缩,即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最后终结的演变过程。考察这一历史,不但会对当时的乡村自治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来服务当今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4.
小型渔业组织化、规模化管理是小型渔业管理的国际趋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下放对小型渔业的管理权至渔民组织,实现小型渔业渔民组织自治,对发展我国小型渔业自治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在小型渔业管理上出现的绩效低、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对我国小型渔业渔民组织和日本渔业自治组织现状的实地调查,运用自组织理论,并借鉴性分析日本小型渔业自治组织的发展经验以及对我国发展小型渔业渔民自治组织的启示,分析出我国小型渔业渔民组织存在自治机制缺失、组织机构不完善、运作不规范、被动受管制缺乏内生动力、合作社的纽带作用缺失引发信任危机、奖惩机制缺失导致社会激励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发展我国小型渔业自治组织需赋予其渔业管理权力、创新渔业管理制度、完善组织机构、严格按组织章程规范运作、发挥合作社纽带作用以强化信任机制、完善奖惩机制以加强社会激励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履祥是清初著名学者,他一生都在乡村读书治学,并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关心农村的社会稳定和风俗人心。他提出“保聚之法”以促进乡村和谐与稳定;作《丧祭杂说》,意在移风易俗。他的乡村自治和变易风俗思想即使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也有启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乡村自治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总体的趋向是随着时间脉络逐渐弱化。研究乡村自治组织自治性的弱化趋势,考察自治性弱化的逻辑,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促进乡村自治的创新和全面发展,为处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自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清代末年的变法修律过程中,曾历经数年制定了数部乡村自治立法,主要包括《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等,开启了中国乡村自治立法的历史先河.这些法律规定了乡村自治的区域、居民及其选举资格、组织机构及其职权、选举、经费保障、监督与救济等内容,基本确立了乡村地方自治的主要制度.清末乡村地方自治立法虽难免其局限性,但在立法模式、立法规划、立法内容和立法技术方面有不少做法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文化是由村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河南省渑池县的实证分析,发现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大关联,并且存在保护政策不到位、村落主体保护意识不足、基层管理手段不奏效等现实问题。应当从“政策”的维度健全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从“人”的维度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从“管理”的维度创新传统村落文化的赓续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鲁英 《山东农业》2003,(12):25-26
村民自治,这一“草根民主”是农民自发创造的,得到中央肯定之后载入《宪法》的,在这种体制下,乡镇领导是国家行政的末端,对上负责;村委会是农民自治组织,对下负责,从而形成了“乡政村治”的乡村关系新格局,然而,完成这一乡村社会和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实属不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正式实施已有五周年了,取得显著成效。据了解,全国现有68.1万个村委会、528.6万个村民小组、294万多名村委会干部。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有28个制定或修订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有25个制定了村委会…  相似文献   

10.
美国早期(1585~1775)的居民主要是来自欧洲的移民,他们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组建了一个个乡村。乡村的自由居民广泛地获得了北美殖民地当局授予的土地,乡村自治得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乡村自治制度是美国早期民主制度的基础,它的出现表明美国早期社会走出了欧洲封建贵族社会的泥潭,顺利地进入了资本主义民主社会。而美国式的民主,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具有虚伪性和严重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侯宣杰 《古今农业》2006,2(3):82-91
抗战军兴,出于实现抗战建国的战略目标,国民政府中央和广西地方金融机构在广西推行大规模的农贷,对广西农村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主要就战时广西农贷的金融机构、运作方式作了深入的述析,并从农村借贷关系现代化、制度变迁和城乡金融关系变动的视角评析了抗战时期广西农贷之绩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向舒  刘威 《农业网络信息》2016,(12):109-111
中国文学史上的很多作品具有乡土文学、史学、社会学等多元文化形态特征。本文以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库收藏的抗战版小说为例,着重分析了抗战文学作品中乡土文学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3.
从整体和局部2个方面梳理了抗战时期粮食问题研究成果,认为抗战时期粮食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粮食生产、仓储、运输、价格、市场、贸易、供应、贪污、消费,粮食的管理政策,粮食危机产生及其原因、影响、应对措施以及产生的成效等方面.认为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加强其他学科理论的学习、史料的挖掘、思维的创新以及学术的交流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杨天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386-8388
云南木棉是中国特有棉花作物,所产棉花是细纱的原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抗战时期,基于云南省棉布棉纱的自身需要和全国棉纱的需求,中央政府和云南省政府组织各方力量在云南推广木棉种植,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云南木棉推广工作的成功经验对当今农业推广工作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1940年9月中农所编辑的《农报》第六卷的分析,回顾了70年前抗战时期的农林期刊编辑状况和当时艰难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刊中登载的农林期刊互相交换状况介绍,对于了解当时农林期刊出版的困难境地、了解国统区和沦陷区农林期刊的实际情况、了解我们的编辑前辈之工作,以至于对我们今天的编辑出版工作仍有一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图书馆是我国较早成立的省立图书馆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战争危机,为避免战火洗劫,采取应对举措,对馆藏进行迁移、保护。该馆挑选图书装箱,将大量的珍贵图书分存于不同地点,从而减少损失。图书馆迁移到各地后,还开展图书阅览等馆务,对战时的文化起到积极作用。河南省图书馆在战争时期的应对措施是较为成功的,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之效是应予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皖南重镇屯溪的商业繁荣,主要表现为:各种行业比较兴盛、经营类型多元化、商业组织逐渐完善。屯溪商业的繁荣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大量机关难民的迁入和众多的过往人员。  相似文献   

18.
余志君  张黎 《古今农业》2011,(3):101-106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统制经济政策,设立统制机关,推行统制经济措施。湖南茶业管理处即是对茶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产物。它的设立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茶业管理处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统制经济措施,如调查茶业经济,摸清茶业状况,划分管理区域,推进茶业贷款,组织茶叶贸易,促进茶叶外销等等,尽管这一机构仅存在3年多时间,但对...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频发的牛瘟、羊瘟等兽疫对陕甘宁边区畜牧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农民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兽疫的经验,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发展,积蓄抗战力量,吸收了边区群众防治兽疫的经验,采取了多种举措防治兽疫,政府和民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了边区的兽疫防治工作的展开,实现了政府与农民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农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静  崔存岭 《古今农业》2006,429(2):110-120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其农业产出居全国前列。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农业虽受战争影响有所衰落,但江西人民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将战争的破坏降至最低限度。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石,农产品的供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抗战时期江西农业之产出,不仅为江西本省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而且对支撑东南抗战、坚持全国持久抗战直至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