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火红的五月 ,全世界劳动者节日的五月 ,凤庆茶乡山花烂漫 ,茶叶飘香 ,百鸟鸣啭 ,春光无限。马年携来世贸的春风 ,滋润了茶乡的“春交会” :商潮、茶潮、建设潮 ,潮潮涌向茶乡 ;茶人、商人、各界人 ,人人涌来凤庆。小湾敞开胸怀拥抱新世纪的太阳 ,香竹箐茶皇绽放笑容喜迎八方宾客的到来。中华民族西部大开发已在这里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国家重点工程小湾电站建设如火如荼。凤庆建设茶文化大县的宏伟蓝图已开始描绘。底蕴深厚辉煌的凤庆茶业文明 ,世代凤庆茶人“开拓创新、无私拼搏”的茶业精神 ,不断地变成新鲜血液在茶乡人民的血管里翻…  相似文献   

2.
正凤庆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是驰名中外"滇红茶"的故乡,是大叶种茶的发源地,是茶马古道重镇之一,凤庆还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的重要起源中心,境内的古濮人3200多年前种植遗存的世界最粗大最古老的古茶树——锦秀茶祖3733 hm2(56 000亩)的古茶园便是最有力的证明。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滇红集团),前身系当代中国著名茶叶专家、"滇红茶"创始人冯绍裘先生1939年创建的"顺宁实验茶厂",  相似文献   

3.
文县种茶历史悠久,具有发展无公害茶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是甘肃省著名的茶乡。本文从茶叶产业规模、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等6个方面分析了文县茶叶发展现状,同时指出了目前文县茶业发展存在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茶叶资源利用率低、品牌混乱、基础设施脆弱、投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享受佳茗     
李琼华 《农业考古》2003,(2):317-317
澜沦江畔的凤庆县 ,群山起伏 ,森林葱郁 ,云海茫茫 ,清溪潺潺 ,是盛产名茶的故乡。悉心品尝享誉世界的中国凤庆四大名茶———早春绿、太华茶、滇红特级功夫、速溶奶茶 ,那高雅茶文化给予的享受 ,其韵味儿格外地悠长……早春绿 ,绿茶家族中的极品。早春 ,茶乡凤庆细雨飒飒 ,洗透了茶树一身浓绿 ,满眼是一望无际平展展的稚嫩碧绿的小雀嘴儿 ,水淋淋、齐刷刷。制作早春绿的原料 ,是清明前用无性繁殖的特优茶种“凤庆九号”、“清水三号”茶树采摘下来的一芽一叶精制而成的 ,不说一叶千金 ,但实在是茫茫茶海中不可多求的珍品。将早春绿茶放入杯…  相似文献   

5.
一片小小的茶叶,酿造了一个节会品牌,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成就了茶乡富民梦想,打造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名片,扮靓了魅力信阳,孕育了信阳现象……循着茶香,踩着茶韵,中国茶都--信阳第十七届茶文化节-路馨香,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来自广东省文联、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在广州芳村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对报名参加"广东十大茶乡"系列活动的单位进行初评。经评委们评定,云浮市新兴县太平镇(象窝茶场)等24家茶乡入围"广东十大茶乡","象窝红茶"等49家知名茶品牌入围"广东十大名茶"。最终评选结果将于12月底揭晓。云浮市新兴县太平镇种植茶叶历史悠久。茶园地处  相似文献   

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神奇秀美的长江三峡孕育了宜昌名茶之乡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历史,谱写了中国几千年茶文化史的壮丽篇章。为了充分利用长江三峡茶叶优势资源,进一步培植和打造三峡坝库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实现茶叶产业的规模集群效应,致力于弘扬茶文化、营造发展活力、优化产业布局的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茶城应运而生,成为“电都茶乡”的又一颗明珠,中国茶业发展史的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8.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茶叶产量逐年增长,茶园面积迅速扩大,而近年来,茶叶逐渐从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产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方向延伸.同样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旅游业与茶产业有共通之处.我国茶文化旅游是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发展的新模式,以茶带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遵循"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原则.充分利用茶区丰富的茶叶资源,让游客深入茶乡,感受茶文化,提高旅游体验.通过建设休闲茶园,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以让乡村环境美起来,由茶园向公园转变,实现宜游、宜养(养身养心)双收;可以让生态、美丽成为资源,由生产向经营转变,实现宜业(致富)、宜居、共赢.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松阳县茶乡建设情况,系统阐述了松阳县茶乡建设产业基础、市场辐射能力、产业结构转型的现状,列举了存在的几个问题,陈列茶乡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快推进茶乡建设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将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茶叶是夷陵区乃至宜昌市的支柱产业,同夷陵区又是“橘都茶乡”战略中茶乡的主阵地。但是近年来茶产业在稳步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理念落后、茶企缺乏品牌优势、劳动力不足、组织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优势茶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克服阻碍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是推动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此,从夷陵区邓村乡茶产业发展视角,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走访调研,提出了推动农业专业化乡镇转型升级发展的建议,即转变茶产业发展理念,打破茶叶品类单一思维,建立大型茶叶交易集散中心,积极打造一批高价值的本土茶叶品牌,提升茶产业组织化程度,建立全乡电商化平台管理机构,大力打造茶文化的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进一步完善茶旅融合基础服务设施等。  相似文献   

11.
<正>前不久召开的湖南省茶叶行业工作会议透露,湖南省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15万亩,2016年茶叶总产量达23.2万吨、综合产值648亿元,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目标。湖南省素称"江南茶乡",自古名茶荟萃。2016年,湖南省各渠道投入茶叶产业的资金总量达14亿元,湘茶产业逆势扩张。在青、红、白、黄、绿、黑六大茶类中,湖南省茶类最齐全。各主产茶  相似文献   

12.
文县具有发展无公害茶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是甘肃省著名的茶乡。发展无公害茶叶既是适应世界绿色食品消费新趋势的需要,也是其产业发展的需要。为此,只有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操作规程发展茶叶生产,茶叶产业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也才能使茶叶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释茶德──解读茶叶大师庄晚芳之“和廉敬美”云南凤庆茶厂杨明柱和中柔美是茶之诗韵,和顺恬淡是茶之神韵。淡泊清心内存真趣,和平善意当推茶为极首,一档清茶和气顿生,和颜悦色,内涵深邃,人类寿福尽可在茶中寻觅。廉耻礼义是茶之灵魂。廉洁自爱是茶之精髓。性存清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谚什么时候最早出现很难确切考证。晋人孙楚《出歌》说“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这是关于茶的产地的谚语。从目前史料记载来看,这可能是我国最早见于记载的茶谚。一般来说,这些都是在民间通过爷爷奶奶亲口传授流传下来,所以从书本上反而见不到。凡是出产茗茶的地方,就有流传不断的茶歌。不信你若来到茶乡西乡县,不管是走马观花,还是细品午子绿茶,都能感受到这浓烈的茶乡风情。古代称茶叶为“不迁”。因此本地及历年饮用午子绿茶的大西北一带的人,多以茶叶作定亲礼品,男女双方恋人谈妥婚事后,除其它聘礼…  相似文献   

15.
茶叶还是那样翠绿,茶味还是那样香浓,但是,谁解30年来茶中味?婺源自有"解茶"人.婺源现在以"中国最美乡村"闻名,而在二三十年前,对外宣传的"口号"是"茶乡婺源".因为,对当年的婺源县来说,这片"绿叶",关系着它的成败与兴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郴州市把茶叶产业作为助农增收和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茶叶产业已成为茶叶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笔者通过对郴州市9个县(市、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总结了郴州市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出该市茶叶产业发展存在茶园建园基础性差、茶企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带动力弱、地方特色茶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并从强化...  相似文献   

17.
勐海县作为中国有名的茶乡,其茶产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由于茶企管理方式不科学、品牌意识淡薄、茶农对古茶树过度采摘、制茶工艺落后等问题,使勐海县的茶产业发展陷入了困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勐海县的政府、茶企和茶农只能从实际出发,保护古树茶资源,加强无公害茶园建设;加强茶叶生产培训,提高茶叶标准化水平;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贵州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家启动茶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从茶树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治理与病毒资源调查与利用、制茶工艺及机具和茶史与茶文化等方面对贵州茶叶产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贵州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在当前国内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茶乡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市场的青睐。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创新业态,是乡村旅游发展改革的一种新模式和新路径。以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为向导,通过对茶乡旅游资源和开发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为茶乡旅游规划提供参考,为新时期茶乡旅游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素有"茶乡"美誉的茶庵铺镇,位于桃源县西南,下辖19个村,总人口3.7万人。茶庵铺以茶得名、以茶立镇,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超4667公顷,总产值8.15亿元。茶庵铺镇采取"三强化"举措,成为2019年湖南省首批特色小镇(茶旅小镇)创建示范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