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井茶机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学文 《中国茶叶》2001,23(3):8-10
一、原料选择 选用适制龙井茶的品种,按标准采摘鲜叶.机制高档茶,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芽与叶的夹角小,芽长于叶,长度2.5~3.0cm;中档茶采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芽与叶长基本相等,长3.0~3.5cm;低档茶采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的鲜叶,叶长于芽,长度3.0~3.9cm.  相似文献   

2.
一、龙井茶的采摘 龙井茶采摘精细,级别不同,采摘标准也不同。从春茶开始,由茶芽萌发到新梢形成的不同时期,对鲜叶有不同的称呼。一般来说,高档茶(特一、特二、特三)应于清明前采摘,只采龙牙(单芽)和雀舌(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长度1.5-2.0cm);中档茶(1级、2级、3级茶)于谷雨前采摘,采下的鲜叶称旗枪(一芽一叶半开展)和糙旗枪(一芽一叶开展和一芽二叶初展,长度2.3-2.7cm);低档茶(4级茶以下)于谷雨后采摘,采下的鲜叶称象大(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长度2.8一3.5cm)。现…  相似文献   

3.
龙虾茶龙虾茶产于湖南省大庸县境内的袁家界、插旗峪等茶场。这里群山环抱,溪谷纵横,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常年多雾,土地肥沃,适宜茶树生长。龙虾茶于“清明”之后、“谷雨”之前采制,芽叶标准必须是一芽一叶初展,芽长3毫米左右,叶与芽等长或略长于芽,芽叶肥嫩完整。严格坚持六不采:雨水露水芽不采、紫红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虫斑病伤芽不采、细长芽不采、蒂把过短的芽不采。龙虾茶属绿茶类,鲜叶采回后  相似文献   

4.
1 品质特征外形肥壮、扁直,色泽翠绿,白毫披覆;内质则是用透明玻璃杯冲泡可见芽头几乎全部竖立,看似雨后春笋,具有高浓持久的毫香。且汤色杏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清爽,叶底整齐,芽头完整。2 鲜叶采摘清明前后开始采摘良种茶树上的鲜叶,采摘标准为1芽1叶初展或1芽1叶,芽叶长度为2~3cm。当茶树新梢长有1芽2叶时,按标准分批采下。采摘不宜过于细嫩,否则成品茶色泽欠绿润而呈黄绿,而且汤色欠绿、滋味欠浓、香气不高。采摘时要求不带鱼叶、鳞片,不采病虫芽叶,不采紫色芽叶、红色芽叶,叶柄不宜采得太长。采下的芽叶…  相似文献   

5.
采摘茶树在年生长周期中,新梢一般生育四次。每轮新梢从萌动展叶至出现对夹叶而趋于成熟的变化过程,人们按所采芽叶的老嫩程度分为不同的级别,我所把鲜叶分为五级。不同级别的鲜叶由于老嫩的差别,內含成分高低不一,所制成茶品质自然有所不同,就是同级的鲜叶,因茶季不同,芽叶的有效成分差別很大,成茶品质差距也很显著。本文对不同茶季原料的品质变化暂不进行探讨,仅对鲜叶的级  相似文献   

6.
湖南3种特色资源(品种)工夫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汝城白毛茶、保靖黄金茶和槠叶齐茶树鲜叶原料,采用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制作工夫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测定主要品质与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工夫红茶品质各异,其中汝城白毛茶红茶芽头肥壮,金毫满披,花香持久,汤色红浓,滋味浓强回甘;保靖黄金茶红茶棕褐色尚润,金毫多,汤色红亮,香气尚持久带花香,滋味醇和鲜爽;槠叶齐品种红茶紧细,乌黑油润,显金毫,汤色红浓、亮,香气甜香、尚浓,滋味浓强回甘。生化检测表明:保靖黄金茶红茶氨基酸含量最高(6.18%),汝城白毛茶红茶茶多酚含量最高(18.49%),槠叶齐品种红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2.43%);3种红茶香气物质均以醇类、醛类与水杨酸甲酯含量为主,其中保靖黄金茶红茶醇类含量最高(65.92%),汝城白毛茶红茶含量最低(37.62%);基于香气成分分析,建立了3个品种(株系)的鉴别模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茶季的各个阶段,测定分析了正常芽叶、对夹叶的机械组分、叶、梗及整体芽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纤维素等的动态变化;分别制成绿茶和红碎茶,并分析其品质成分。探明优质茶的真正品质是鲜叶原料的自然品质与加工技术的结合,并以叶/梗比值表示鲜叶原料嫩度较为确切;对夹叶大量存在使鲜叶原料的自然品质降低而影响茶叶品质。优质茶原料生产须贯彻成套茶园培管技术,减少对夹叶发生,增加春茶期及夏茶前期这段时间内的正常芽叶。良种茶园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8.
福云6号不同加工工艺试制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福云6号春茶标准一芽二叶、一芽三叶鲜叶原料分别进行炒青、烘青、烘青加团揉三个不同加工工艺的试制。结果表明,同一原料加工成不同形状的茶叶间品质差异较大力 一芽二顺鲜叶原料加工的眉茶型品质最优,毛峰型决之,卷曲型较差;一芽三叶鲜叶原料的眉茶型最优,卷曲型次之,毛峰型较差。分析说明:福云茶区可适当加大炒青名茶制作 ,大宗绿茶生产可推广卷曲型茶加工工艺,改善干茶条索,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茶叶市场开放,不少茶区的茶农由过去加工制作单一种茶逐步改为制作多种茶类,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增加经济收入。笔者为了探索同质鲜叶加工制作不同类型绿茶的经济效益,特地进行了同质鲜叶制作烘青和炒青茶比较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一、试验设计与实施试验设计:取同一块茶园中的高档、中档、低档鲜叶分别加工制作烘青和炒青茶。高档鲜叶即为刚开园采摘的嫩叶,基本以一芽二、三叶为主。中档鲜叶是正值开采高峰期所采的鲜叶,一般以一芽三、四叶和嫩对夹叶为主。低档鲜叶是在立夏以后所采的鲜叶,大  相似文献   

10.
都梁毛尖     
近年来,国营湖南武冈县茶叶示范场积极开发名、优、特、新产品,1988年试制的都梁毛尖已连续两年被评为省优名茶。该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细挺直,白毫满披,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滋味醇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 1.鲜叶采摘选择晴天,露水少的时间开始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一叶。采摘时不准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鲜叶摊放处理对夏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夏秋绿茶鲜叶(单芽、一芽二三叶、单片及对夹叶)采用3种不同的鲜叶处理过程,对加工得到的毛茶进行感官审评比较,并采用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毛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3种处理的夏秋茶鲜叶加工而成的毛茶香气品质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处理后的单芽茶中酯类的数量及种类明显增多,形成具有强烈而令人愉快的花香;一芽二三叶毛茶的香气成分种类和数量都大大高于对照组;单片及对夹叶的毛茶经处理后,粗老味减弱,青气消失,花香显现。通过增加调温调湿摊放、摇青、晒青/摇青等处理过程,可以明显改善夏秋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2.
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标准的20个茶树品种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分析,筛选出了3种PPO活性较高的茶鲜叶原料,然后以其匀浆液以及在匀浆液中添加速溶绿茶的方法,以催化速溶绿茶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效率为标准筛选了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结果表明,各茶树品种茶鲜叶PPO活性以夏季一芽二叶较高,酶活性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政和大白茶、福云6号及桃源大叶;不同品种茶鲜叶的PPO同工酶在谱带数目、迁移率和谱带染色深浅3个方面有差异,20个品种有2条相同的同工酶带,其Rf值分别为0.27和0.53,政和大白茶、桃源大叶、福云6号均有5条明显的同工酶带,且以政和大白茶的谱带染色最深;单位质量的政和大白茶鲜叶匀浆液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高于桃源大叶与福云六号;参加酶促反应合成茶黄素的儿茶素主要为EC、EGCG和ECG;添加速溶绿茶作为底物合成茶黄素的量远高于茶鲜叶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其中政和大白茶反应体系中茶黄素的质量浓度达212.01mg/L,为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质量浓度(39.05mg/L)的5.43倍。  相似文献   

13.
茶鲜叶中键合态橙花醇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正竹  宛晓春  施兆鹏  夏涛 《茶叶科学》2003,23(1):77-78,81
业已证实,茶鲜叶中大量存在以单萜烯醇、芳香族醇和脂肪族醇为配基的b-樱草糖苷和β-葡萄糖苷,这些糖苷类物质水解后释放出的挥发性配基是乌龙茶和红茶花香、果香的重要来源之一[1]。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槠叶种茶树鲜叶中存在键合态的橙花醇[2],橙花醇具有青甜的橙花-玫瑰香,是茶叶香气组分之一。本文对槠叶种茶树鲜叶中键合态橙花醇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 1 研究方法 1.1 茶鲜叶中可能存在的键合态香气的酶解判断方法 槠叶种茶树(Cammellia sinensis var. Sinensis cv. Zhuye)1芽2叶鲜叶,微波炉固定后,干燥磨碎。取25 g茶样用SDE (连续水…  相似文献   

14.
黟山雀舌     
黟山雀舌是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1只新创名茶。其品质优异,具有形似雀舌、色泽黄绿、白毫显露、冲泡成朵、滋味鲜醇、回味甜爽、花香扑鼻、香气持久、耐冲泡的品质特点。茶名由安徽农业大学著名茶学教授陈椽命名。该茶1988年被评为省级名茶,1992年复评,确定为安徽省名茶,同年参加首届农业博览会,获优质产品奖。 黟山雀舌的采摘极为讲究,在清明前后,选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芽叶长度标准为2.0~2.5cm,并要求肥瘦长短一致。采摘时做到六不采,即雨水叶、露水叶、对夹叶、短芽叶、紫色叶、病虫叶不采。其加工工艺如…  相似文献   

15.
茶是高洁清雅之物。生活在云南凤庆新华乡的苗族同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邻居便会从山上采摘来带有露水的茶芽,如果生男孩,则送一芽一叶的一斤鲜茶为厚礼,如果是在市场上出售,就是今年茶价这么高,一斤鲜叶也值  相似文献   

16.
名优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进行连续摊放(水分78%~61%)处理,取不同含水率摊放叶,分别进行液氮速冻和冷冻干燥,测定茶多酚、儿茶素各组分、氨基酸及各游离组分、咖啡碱、叶绿素、维生素C及可溶性总糖等含量,研究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增加,茶鲜叶中含水率下降逐渐加快,干物质质量下降;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呈现前期下降后期有所上升的趋势,酯型儿茶素总量逐渐下降,鲜叶和摊放叶中检测不到没食子酸儿茶素(GC);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游离组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咖啡碱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摊放过程中茶鲜叶不同生化成分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为提高名优绿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白霜雾毫     
白霜雾毫 ,是 80年代创制的部级名茶 ,主产于安徽省舒城县西南一带的晓天、平田、河棚、城冲等海拔 5 0 0~ 80 0 m的深山区。这些地方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山腰坞岙常年云雾缭绕 ,而且采制季节正值山野簇簇兰花盛开 ,加上精湛的制茶技艺 ,使得该茶芽叶相连 ,形如春兰初放、色泽翠绿、满身披毫、汤色浅绿明亮、兰花香高持久、滋味鲜醇回甜、叶底嫩绿全芽。笔者依据多年的实践 ,将该茶的采制工艺介绍如下。1 鲜叶的采摘1 .1 鲜叶标准鲜叶标准为 1芽 1叶初展。要求芽叶柔嫩、多茸 ,芽头肥壮且长于叶 ,叶色黄绿匀齐 ,新梢长度 2 .7~ 3 .3 cm…  相似文献   

18.
大叶种芽叶肥壮、持嫩性好、白毫多,用它的芽头制成的扁形茶芽锋壮实挺秀、香味清醇。目前国内对这种扁形茶多采用手工或多功能机或机器配套制作,未曾见到采用振动理条机杀青、整形,制作扁形茶的报道。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试验,探索出全程(除烘干干燥外)用上洋牌6ch-60D型振动理条机,茶不出锅一次性呵成扁形茶的新工艺。采用该工艺制得的扁形茶外形扁直,白毫显露,嫩香持久,滋味鲜爽醇和,汤色绿亮,叶底嫩黄匀整。现将该工艺介绍如下。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理条→压扁做形→理条干燥→烘干干燥。鲜叶摊放 将采摘的大叶种芽头进厂后均匀…  相似文献   

19.
不同形状名茶制茶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云  李春华 《茶叶科学》1997,17(1):59-64
用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制成扁形、毛峰形、针形和卷曲形名绿茶。结果表明,用相同原料制成的不同形状名茶间品质差异较大,其中以扁形名茶品质最好,毛峰形茶次之,其他形状茶品质较差。生化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扁形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酚氨比最小;福鼎种制成的扁形茶和云大种制成的毛峰形茶,其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等4种主要氨基酸组分及维生素含量均相对较高。表明不揉捻或轻揉捻、叶组织破损小、工艺简单、热作用时间短的扁形名茶或毛峰形名茶的制茶工艺更有利于鲜叶原料品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探讨鲜叶原料对红碎茶品质浓、强、鲜特有风格的影响,现仅联系云南省凤庆县实际,对“鲜叶原料是基础”这一意义,谈谈浅见。云南大叶种,芽叶肥硕,得天独厚,鲜叶中组成红碎茶浓、强、鲜的重要物质——茶多酚含量较高,凤庆现有茶园种植的云南大叶群体品种中,茶多酚类物质一般都在32%到34%,特别是国内外公认的主要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