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里骆林区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承彪  朱宏光 《林业科学》1989,25(3):257-262
我们于1984—1986年对广西龙胜县里骆林区不同立地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立地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活性变化与土壤肥力和杉木生产力的关系,为林区营造杉木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样地生态环境龙胜县里骆林区位于北纬25°51′—25°58′,东经110°02′—110°07′之间,属我国东部(湿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南部三江流域山地栲类荷木林区。年平均温度18.1℃,1月均温8℃,7月均温26.7℃,极端最低温度-4.5℃,极端最高温度39.15℃,≥10℃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群落凋落物的能量年归还量及能流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凋落物的能流量达 12 .6 4 8× 10 6J·m-2 ,比纯林的高 4 .2 % ;在各目的树种凋落物组成中 ,落叶能流量均占大部分 ;混交林和纯林群落太阳能进入凋落物的转化效率分别为 0 5 6 %和0 5 4 % .混交林和纯林中杉木凋落物能流一年中分别在 3,8和 12月出现 3个高峰 ,其中落叶、落枝、落花和落果能流的月变化与之相似 ,这与杉木的小枝整体凋落方式有关 ;混交林中观光木凋落物能流在1,5和 8月出现高峰 ,其中落叶和落枝能流月变化与之相似 ,但落花能流仅出现在 3~ 5月 ,而落果仅发生在 1月和 3月 .各群落凋落物能流月变化模式与其中杉木凋落物能流变化模式基本一致 .混交林和纯林凋落物能流的季节变化为春季 >冬季 >夏季 >秋季 ,但混交林凋落物能流量季节间变动小于纯林的 .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建瓯25年生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能量归还量及月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年能量总归还量分别为13 734 KJ.m-2和11 377 KJ.m-2,其中通过落叶归还的能量分别占总凋落物能量归还量的67%和60%,表明凋落叶是凋落物能量归还的主体。马尾松林总凋落物能量归还量月变化动态呈单峰型,在7月出现峰值;而杉木林总凋落物能量归还量1 a中出现3次峰值(5月、8月和11月)。  相似文献   

4.
天峨县林朵林场位于红水河中上游,历史上没有种植杉木的习惯,1958年,开始营造杉木人工林。该场紧密结合生产,开展营造杉木速丰林的试验研究,面积达3944.1公顷。为了总结红水河谷营造大面积杉木速丰林的经验,该场于1990年对速丰林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林朵林场的自然条件林朵林场位于北纬24°56′30″—25°12′,东经107°09′50″—107°11′45″,为凤凰山山脉支系与东风岭山脉的交界处,是天峨县境内较宽的红水河谷地。年平均温度20℃,最冷月均温10.8℃(绝对最低温0℃),最热  相似文献   

5.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在黔东南以杉木不同龄级纯林及中龄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凋落物年产量、月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幼龄(≤10年)、近熟龄(21-25年)、成熟龄(26-35年)和过熟龄(≥36年)杉木纯林的凋落物产量为0.61t/(hm~2·a)、3.38t/(hm~2·a)、4.21t/(hm~2·a)和5.75t/(hm~2·a),中龄期柳杉-杉木林、马尾松-檫木-杉木林、毛竹-杉木林和马尾松-杉木林的凋落物产量为7.55t/(hm~2·a)、4.23t/(hm~2·a)、3.72t/(hm~2·a)和3.25 t/(hm~2·a)。(2)杉木纯林中幼龄林和近熟林、成熟林及过熟林的凋落物月产量差异显著,中龄期混交林中柳杉-杉木林和马尾松-杉木林的凋落物月产量差异也显著。杉木林凋落物月产量动态曲线呈3峰型,峰值出现在2-4月、7-10月和12月间。杉木不同龄级纯林及中龄期不同混交林类型内凋落物月产量动态曲线的X2检验值差异显著,季节性分布格局不同。(3)杉木纯林凋落物年产量和草本层植物生物量及土壤A层pH值的直线相关显著,混交林凋落物年产量和灌木层植物平均地径及高度、土壤A层及B层全磷含量的直线相关也显著。中龄期马尾松-檫木-杉木混交林及成熟龄期杉木纯林凋落物月产量和温度及降雨量相关显著,表明凋落物产量受气候-土壤-植被系统部分要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杉木苦竹混交林生长效应与凋落物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10年生杉木林经间伐后留养苦竹形成的混交复层林的生长效应及凋落物数量及分解状况。结果表明:SJK处理(杉木林进行间伐,保留杉木密度900株·hm-2,留养苦竹,满园后,保留苦竹6000株·hm-2)能够形成层次明显的复层林分,既有利于杉木培育大径材,又可以收获苦竹竹产品,具有较高的生长效应。杉木苦竹混交复层林,不仅苦竹凋落物量大,分解快,而且形成的林分结构,凋落物混合状态,有利于杉木凋落物的分解。SJK处理中凋落物周转期:苦竹2.27 a,杉木3.86 a,苦竹凋落物周转期比杉木短580 d;杉木纯林(杉木林不间伐,现存密度2075~2110株·hm-2)凋落物周转期为4.94 a,比SJK处理中杉木凋落物周转期长394 d。  相似文献   

7.
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 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21只,隶属3门11纲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膜翅目、后孔寡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蜱螨目.凋落层的土壤动物以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土壤动物数量在两种林型的1-3月份数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动物类群在杉木纯林1-5月份以及杉木混交林4-7月份呈递增趋势,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别不显著,其个体数和类群数大小均为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在三种类型凋落袋中,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网孔1>5>1/300.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在纯林中呈递减的趋势.两种林型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后孔寡毛目在杉木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鞘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8.42和6.45个月;膜翅目在杉木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弹尾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0和7.91个月.  相似文献   

8.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是我国特有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在我省北纬20°—28°,东经98°—106°之间均有种植。据称滇东北的绥江、永善、威信等县尚有天然杉木林残存。解放以来,我省杉木栽培面积增长较快,据1977年统计,全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杉木生态公益林凋落物及其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浙江省10万km2的区域内,选取32个典型样地调查杉木生态公益林凋落物特征.研究表明:1)幼龄、中龄、成熟林3个年龄级的优势林年均凋落量依次为56.2、121.5和327.2 g·m-2a-1,在浙西北、浙中、浙南及沿海4个地理气候区域间无显著差异(P>0.05);2)叶凋落量占总凋落量的76.0%~96.4%;不同龄级的凋落物组分不同,即杉木在不同发育阶段凋落物存在差异;3)杉木优势林的凋落量小于含杉木的混交林,即乔木种类越多,杉木优势度越小,凋落量越多;4)凋落物对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从凋落物角度分析,杉木优势林的生态效益较低,不利于林地自肥、保水及进一步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0.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热值及灰分含量的季节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凋落物的热值、灰分含量及其季节动态的分析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凋落物各组分的干重热值介于 2 0 6 37~ 2 1 96 0kJ·g-1之间 ,观光木凋落物各组分干重热值介于 19 6 35~ 2 0 0 5 8kJ·g-1之间 ,杉木纯林凋落物各组分的干重热值介于 2 0 70 5~ 2 1 90 8kJ·g-1之间 ,各树种凋落物均以叶、花的热值较高 ,而果、枝的热值较低。观光木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高于杉木。杉木落叶灰分含量季节间变化均较小 ;而观光木落叶灰分含量的变化模式为 :夏季 >秋季 >春季 >冬季。杉木落叶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季节变化模式均为 :冬季 >秋季 >春季 >夏季 ,而观光木落叶则均为 :冬季 >夏季 >秋季 >春季  相似文献   

11.
12.
核桃叶片N,P,K元素营养诊断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赵明范 《林业科学》1991,27(6):652-657
近几十年来,国外树体营养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迅速,先进国家已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因地、因树制宜地指导施肥,使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农业和果树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林业方面尤其是经济林方面的研究更少,核桃尚为空白。核桃栽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单产很低,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所以找出核桃树体N、P、K营养元素的适宜、缺乏和过量的临界值及和产量的关系,从而确定最佳施肥量,以便提高树体产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我国的森林公园建设正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但有关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和功能等一些基本问题仍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本文就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和功能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丙烯海松酸(1)与环氧氯丙烷在弱碱及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丙烯海松酸二缩水甘油酯(2),探索出较佳的反应路线,产物分离纯化后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此反应为基础,从丙烯酸改性松香出发,制备了主要成分为2的丙烯酸改性松香环氧树脂(3).研究了3分别与胺、聚酰胺及酸酐类固化剂的固化反应和固化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此种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及产物性能与E-44环氧树脂相当.  相似文献   

15.
松树DNA的分离和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令海 《林业科学》1994,30(4):364-369
松树DNA的分离和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曾令海(广东林业科学研究所广州510520)CDanaNelson(ForestMoieculorGeneticsLob.Gulfport,USA)关键词DNA,RF,LPDNA分析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起步...  相似文献   

16.
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西台,通过路线调查法研究了该地区夏季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间的相似性,并对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随空间的变化模式及物种生态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排列顺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溪涧>灌丛>亚高山草甸>亚高山灌丛。鸟类的物种多样性随栖位而变化,并在不同的鸟类群落中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生态位重叠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区域生态经济学原理 ,结合晋西石楼县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实践 ,分析了县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进行了土地利用多目标综合规划 ,阐述了生态林业工程土地合理利用的途径 ,并对其战略决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发明于19世纪末的白炽灯泡,一直是照明市场的主角。尽管白炽灯问世至今这100多年内人们对灯丝材质、结构、灯泡内充填气体不断调整、改进,令白炽灯的光效比起早期已有了很大提高。但即便如此,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及其他参数比起节能灯等各种新光源也要差许多。受其发光原理的局限,白炽灯工作时90%以上的电能被转化为热能白白耗掉,只有不到10%的能量转化为光。欧盟委员会早在2007年3月就制订出具体时间表,逐步淘汰这种产品。  相似文献   

19.
《林业研究》2009,(4):I0001-I0003
  相似文献   

20.
《林业研究》2005,16(4):343-3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