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洱海鲤是山东省昌乐县为改善当地养殖品种结构而引进的新品种, 经过成鱼养殖证明洱海鲤在当地养殖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解决苗 种问题,我们在县鱼种场进行了洱海鲤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利用 养殖成功的洱海鲤作为亲鱼,再通过亲鱼培育进行人工繁殖,获得苗种 26.5万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草金鱼又名红草,属鲤形目、鲤科、鲫属。近年来,随着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和人工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红草的养殖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推广。为适应市场需求,我所自2013年起开始进行红草的人工繁殖试验,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一、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是人工繁殖苗种的基础,亲鱼培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繁殖的结果,而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亲鱼的发育程度。只有在亲鱼性腺充分成熟的基础上,结合催产剂进行催产,人工繁殖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要尽可能采取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有效地挽救和保护已经陷入严重濒危的洱海特有鲤鱼物种种质资源, 云南省科委于1988年10日批准由云南大学生物系、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和大理州水产工作站,共同完成“洱海特有鲤鱼资源保护与增殖研究”,我站主要承担野生亲鲤塘养驯化、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与放流洱海的任务。经过近5年的努力,已圆满完成野生春鲤、洱海鲤、黄壳型杞麓鲤和幼鱼的驯养、繁殖培育成功,并已建立千余尾的亲鱼群体。3年间放流洱海3-10厘米规格鱼种290万尾。为洱海特有鲤鱼资源的保护和增殖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鲤鱼是主要的经济养殖鱼类之一。长期来都是在池塘中进行亲鱼培育,供次年产卵。我站培育鲤亲鱼占用了20.5亩鱼池,而全站鱼池面积仅62亩,人平鱼池不足0.8亩。实属人多池少的站,为了较好地挖掘苗种生产潜力:开辟一条培育鲤亲鱼的新路子,1988年我们进行了网箱培育鲤亲鱼的试验(仅养殖三班的鲤亲鱼)同时利用空出的亲鱼培育池培育一季草鱼苗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具有较高的经济、营养和药用价值,目前河南省濮阳市养殖泥鳅的苗种,大部分是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大面积养殖泥鳅苗种短缺的问题,我们对苗种繁育进行了系列工作。本文现将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培育苗种技术总结如下。一、泥鳅的人工繁育1、泥鳅亲种的选择及培育(1)亲鱼来源:人工繁育用的亲鱼尽量避免长时间蓄养,因而最好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或人工饲养体质较好的亲鱼,在进行数天的强化培育后,于4月底5月初当水温稳定在20℃左右时,即可进行人工繁殖。(2)亲鱼的选择:体长15cm~20…  相似文献   

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的养殖环境条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苗种运输、苗种质量、食用鱼养殖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光倒刺鲃人工繁、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7.
《海洋与渔业》2009,(8):49-5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倒刺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的养殖环境条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苗种运输、苗种质量、食用鱼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扩大名优水产品养殖比例,我们于1997~1999年进行了异育银鲫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模式等方面的试验,推广养殖异育银鲫1048亩。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亲鱼培育及人工繁殖1.1亲鱼培育300尾方正鲫系1996年5月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引进的, 200尾兴国红鲤系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引进的,均放养在淡水养殖场亲鱼池内专池饲养。亲鱼池3亩,水深2. 0m,放养前10天按每亩150kg生石灰清塘消毒,3天后加注新水。放养前亲鱼在3%的食盐水中浸浴消毒5…  相似文献   

9.
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人工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性腺普遍发育成熟;先后进行了10批600组三角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孵化鱼苗680.9万尾,培育成2.5cm以上规格的鱼种631.7万尾;通过设计实施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受精与孵化、胚胎发育研究、鱼苗不同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效果稳定、可靠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催产率平均达82.3%;产卵受精率平均达85.5%;孵化率平均85.6%;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92.8%。  相似文献   

10.
一、放养全人工繁殖苗种,提前苗种放养时间自1997年起,我们进行了全人工繁殖的攻关,即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将野生暗纹东方繁殖的子一代(F1)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培育2年以上,使其达到性成熟,再进行人工繁殖。采用人工培育亲鱼繁殖苗种,时间可提前到每年的1~3月份。全人工繁殖技术的要点:①亲鱼的选择和培育。亲鱼年龄要在二龄以上,性腺发育有一定基础,提前5~7个月专池培育。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鲜活的蟹、虾、小杂鱼等动物性饲料,同时注意调控水温。②催熟和催产方法。在催产前15~20天采用鱼用促黄体素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