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4年平罗县种植水稻9.61万亩,其中采用旱育稀植技术栽培1.64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7%。2005年平罗县旱育秧666.8亩,插植4.0万亩,面积的扩大,将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但目前水稻旱育秧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必须加以改进才能使推广工作顺利进行,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贵州省榕江县山区和半山区旱育秧的面积越来越大,为了继续推广和巩固旱育秧的育秧技术,使该技术在半山区得以应用,为了解沼液在水稻生产上的作用及效益,2006年进行了沼液在水稻旱育秧上施用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3.
我县自1994年以来,一直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996年开始推广水稻软盘抛秧技术。目前,水稻旱育稀植推广面积约40万亩,软盘抛秧面积7万亩,由于传统的旱育秧技术操作繁杂,往往因某一环节不到位,便影响秧苗素质,发生黄苗、死苗现象,较大程度延缓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进程。2000年春季,按照省农技推广总站的统一部署,以简化旱育秧操作程序为目的,引进“葵花”牌水稻壮秧剂7吨,在全县10个乡镇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水稻旱育秧在全省有一定的推广面积,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一些地区由于推广旱育秧以后,水稻单产明显提高,但是,还有部分地区由于苗期管理粗糙,技术不到位,导致秧苗素质差,枯黄瘦弱,育而不管,育秧面积和大田实载面积相悖。为此,特提出以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育秧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育秧技术包括塑料软盘旱育秧和无盘旱育秧技术,该技术在我市推广面积大、时间长,已是十分成熟的实用技术,具有简单易学、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劳动力、提高产量等优点,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近年来我市推广率一直在95%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推广面,现把水稻旱育秧的关键技术作一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不同覆盖物对单季稻旱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松源镇于1995年引进水稻旱育秧技术推广项目.几年来。已累计推广2300hm^2.增产稻谷1500t。目前.推广应用面积占全镇水稻播种面积的30%以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从旱育秧推广实践看.农户在选用苗床覆盖物上品种多样,效果不一,不同苗床覆盖物,其秧苗素质不一样.为选择最适苗床覆盖物.培育多蘖矮壮秧.根据山区特点,在本镇大济村特设立单季稻旱育秧苗床采用不同覆盖物对秧苗素质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地处沿海,围垦内的海埭田主种水稻。近年来,在上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我镇试验、示范、推广旱育秧栽培技术,取得很好的效果。旱育秧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占早稻推广面积的80%以上。每年建立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片600亩,简比田4块。示范片亩产加权平均478.5公斤,比同片田一般栽培(铲秧)亩增49公  相似文献   

8.
平昌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2.33万hm~2以上,生产上以旱育秧为主要育秧方式,旱育秧面积超过1333.33hm~2。近年来,全县水稻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多,旱育秧规模成片、面积较大,一旦育秧失败,将会造成巨大损失。为有效提升全县旱育秧水平,切实保护水稻种植户的利益不受损失,推动全县水稻生产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平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多年推广旱育秧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水稻旱育秧规范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已被广泛推广.但由于种种原因.春季育苗时常常出现黄苗,僵苗、死苗、死芽现象。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抓好水稻旱育秧苗床培肥是关键措施之一.现将冬季苗床培肥技术简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岳池县地处川东丘陵区,水稻面积56万多亩(1亩=1/15公顷,下同),系水稻生产大县.自2001年起,在旱育秧上配套旱育保姆物化产品,效果非常显著.至2007年,旱育秧面积已占育秧面积的七成左右,加速了旱育秧技术的推广,为水稻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推广水稻旱育技术引领农民增产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抛秧技术是农村水稻种植的一项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育秧模式。2008年,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镇推广面积3892.61万m^2,实现了穗大粒多,稳产高产,每667m^2平均产稻谷630kg左右,其栽培技术及增产效果,给适合推广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的地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旱育稀植是国家科委在全国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种植技术。由于推广速度慢,农民对旱育秧生产认识不足,出现育出秧不想管、不想栽的被动局面,且出现烧苗、死苗问题。文章通过介绍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促使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完成旱育秧和抛秧及苗床建设。  相似文献   

13.
旱育秧是旱地或稻田进行旱整地、湿播种、早管理的一种节本型、集约化的育秧新技术。目前澜沧县有稻田面积1.97万hm^2,2011年旱育秧推广面积达1.24万hm^2,占全县水稻面积的63%,常年单产4 432.5 kg/hm^2,全县水稻单产难以全面突破6 000 kg/hm^2。据2009年至2012年对全县水稻种植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部分农户对壮秧剂产品的性质不了解,旱育秧技术掌握不当,在旱育秧过程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现象。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旱育秧技术2011年在南部县推广面积达15万亩以上,占水稻总面积的50%左右。该项技术推广的价值高、优点多、效益好、受欢迎。实践证明,旱育秧具有“省工、省力、省时、省水、省肥”等优点。南部县从1993年引进试验,1995年开始在双佛镇回龙宫村示范达100多由。通过多年的努力并对此项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秧技术引进多年,可真正意义的旱育秧在老百姓手上做得很少,原因是太费时、费工,死苗现象普遍.为此,我们在旱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湿润育秧的特点,开创了一项介于旱育与湿润之间的新的育秧方式,定名为半旱式软盘育秧技术.近几年的推广,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本地区推广面积占总播种面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秧已广泛应用于大田生产,早、中稻旱育秧技术的推广对解决湖南省早、中稻烂秧的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有部分旱育秧苗出现瘦弱甚至死亡的现象,从而影响水稻生长,不能达到旱育秧的高产稳产目标,不能发挥旱育秧应有的效力,严重迟滞了旱育秧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旱育秧出现弱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如何利用旱育秧苗的生理特性,制定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培育出多蘖壮秧,增强秧苗的抗逆性,达到高产稳产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秧栽插和塑盘旱育抛栽技术具有省种、省秧田、省劳力、省水。增产等优点。近几年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应用这项技术,水稻均表现出早熟、高产增效的优势。根据我镇丘陵山区的特点,推广旱育稀植、抛秩技术,深受农户的欢迎,经多次示范种植,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自1993年推广水稻旱育秧,至1997年应用面积已达245万亩,旱育抛秧面积达130万亩,若将旱育抛秧增产部分占总产增量的比例视作其技术贡献率,1997年贡献率达82.3%。本文总结了丘陵地区实行水稻旱育抛秧技术,从如何确定基本苗的数量,提高基本苗的质量,抓好大田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及其人防治措施等方面作了有益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育秧是近年来所发展起来的育秧技术,在推广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中分析了水稻旱育秧技术的优势,介绍了水稻旱育秧技术推广应用成效,并分析了当前旱育秧技术推广中的问题。以期可以更好的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为水稻的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三早(早播、早发、早熟)、三省(省工、省水、省秧田)、两高(高产、高效)的突出优点.自1992年以来,此项技术在我省推广应用已经有很大面积,特别是春旱常发区推广很快,在应用推广过程中,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烂秧死苗的现象,导致秧苗不够栽,直接影响了旱育秧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