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问题凸显:一是农村土地细碎化程度日益严重,集体经济组织“统”的职能弱化,经营制度的固有缺陷亟待修补;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经营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十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等方面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系统完善。这些举措,有力保障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农地规模经营的改善,从而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2.
许英  吴越 《渔业经济研究》2013,(5):17-22,89
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奠定了制度基础。然而,实践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现象并不普遍。分析表明,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的缺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法律限制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与退社制度的法律冲突构成土地入股合作社的主要法律障碍。因此,只有完善农地确权登记和资产评估制度、构建农地抵押融资制度以及协调农地流转与合作社法律制度,方能排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制度障碍并促使其制度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渔业法律体系的结构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渔业法律体系进行了简要概述,从法律的渊源、效力、形式和内容几方面论述了我国渔业法律体系的结构;并通过与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等主要渔业国家的渔业法律制度比较,总结了我国渔业法律体系的特点,剖析我国渔业法律体系的不足;从渔业权制度、立法、执法、司法方面对我国渔业法律体系的完善作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4.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我国,人工繁育黑斑蛙等野生动物的经营利用有相关政策指导,而合法养殖黑斑蛙企业和合作社,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新型农副产品、为农村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渔业资源的日渐萎缩,捕鱼生产成本上升,渔民失渔的现象愈渐严重,渔民的生活愈发艰难。渔民作为介于城镇居民和农民间的特殊社会群体,不像城镇居民享有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没有农民的土地保障,却被作为准农民仅享有农村新型社会保障,未能充分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通过对相关文献分析,根据社会保障理论和现行相关的法律规定,分析了实践中渔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和完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渔民社会保障是渔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政府的责任,应建立和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助、互保会和商业保险为辅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贫困渔民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6.
渔业是大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和完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是新时期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水产养殖业基本经营制是"以养为主"的我国渔业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产养殖业经济发展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吃大锅饭"和搞平均主义的经营制度,建立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经营制度,即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取得很大的成就.由于农(渔)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唐议  王晓磊  马毅 《水产学报》2011,35(10):1589-1594
《物权法》明确了捕捞权和养殖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并规定其受法律保护。但依据我国现有渔业法律制度,实施《物权法》有关保护捕捞权的法律规定还存在一定困难。通过比较分析《物权法》和《渔业法》及相关法规对捕捞权的规定,考察造成捕捞权损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我国捕捞权保护制度的路径选择:(1) 将近岸海洋渔场和内陆水域渔场按县级或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确定给所属区域内的传统捕捞渔民专属使用,从而明确捕捞权主体和客体,为建立捕捞权保护制度提供基础。(2) 建立捕捞权损害评估体系,制定捕捞权损害赔偿、补偿标准,规范捕捞权损害赔偿、补偿程序,健全和完善捕捞权损害赔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赵祺 《河北渔业》2020,(1):47-50
自1995年起,我国开始正式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伏季休渔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有利于防止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河北省已多年有效实施伏季休渔制度,效果显著,但仍存有一些问题。本文在介绍伏季休渔制度的同时,通过分析制度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论述该制度对渤海湾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为更好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专属经济区内实施限额捕捞制度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海洋渔业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要实施总可捕量制度需具备的条件,并指出:TAC制度是我国渔业管理措施的必然选择,我国新《渔业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实施限额捕捞制度,从而使实施TAC制度在法律上有了依据。同时提出了作者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7,(9)
建设农村畜牧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的应用。新型的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亟需建立,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以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解决措施,为农村加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支出负担重,税务负担不合理,难以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已经成为制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税金融环境中面临的这些问题主要原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模糊,法律主体地位缺失和现行财税体制的内在缺陷。在对广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税金融环境的现状、问题与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税金融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在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公共品供给、农业补贴和支持体系以及农村金融体制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依然遗留着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需要面对农业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高涨的“新圈地运动”、切实的农村金融体系、农产品金融化炒作以及粮食安全等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化是城市产业结构变迁的发展趋势,城镇化对于加速农村结构转型、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拉动投资消费具有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的小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支撑能力薄弱、引发新的结构矛盾、受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受财政体制制约。解决的对策是要实行一元户籍制度模式,实施金融保障城镇化建设体制,有效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和明确小城镇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影响吉林省“三化”统筹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对工业和农业的财政扶持及金融扶持力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文化体育事业因素、投资所有制结构因素,也包括农业的行业特性及农村的区域属性等因素。回归检验表明,投资中的城乡比例和银行贷款中的工农比例对“三化”统筹发展有显著的负影响,提出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注重加大对农村的教育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5.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改革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金融力量。而农村商业银行良好的盈利能力是其发展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影响农商行盈利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产规模、业务结构、成本费用、银行风险和地理环境。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合理控制资产规模、优化业务结构、控制成本费用、合理控制风险和提供特色化服务等增加银行盈利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既需要体制内的动力,也需要体制外的推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建设者、受益者和管理者。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培育新型农民,契合新形势下农村建设的实际,是农村内生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和谐统一的根本保证。新型农民培育必须从应急式管理中摆脱出来,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出实招。  相似文献   

17.
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尽管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已经非常的成熟,但合作金融组织在这些国家尤其是农村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文以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这些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组织架构和运作特点,进行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的逻辑推理,最终提出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路径,即“官退民进”;多元化经营战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土地流转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土地流转为农村规模经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土地流转中仍暴露出不少问题,金融也不能有效服务于土地流转。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土地相关的金融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国家农村土地银行”试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对东北三省十三个县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特殊意义、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且提出了增加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的转移支付、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深化行政审批和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促进东北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