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雯  黄代民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42-446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连续带,主要分布在以贵州为中心的滇黔桂湘鄂川渝地区。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敏感度高,灾变承受能力低,环境容量小,成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加上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迅速退化,严重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对其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概述了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存在的生态地质环境特征、研究现状、测定方法、时空变异性、土壤水分特征和土壤水分库容特性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寒区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银水牛果幼苗光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给黄土高寒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和水分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本研究在青海大通县试验基地通过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银水牛果气体交换参数因子的光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水牛果的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及土壤含水量(SWC)密切相关。①当PAR为500~2000 μmol/(m2?s)、SWC为14.35%~21.5%时,既能保证银水牛果叶片具有较高的Pn,又能维持较高的WUE。②与其他水分处理相比,在轻度水分胁迫下银水牛果既能在低光强下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能力,又能适应强光辐射,光适应生态幅度较宽。③在适度缺水条件下,银水牛果的光合作用强于供水充足的植株,而且适度水分亏缺并未使产量显著降低,反而使WUE提高。在受到较严重的水分胁迫时,银水牛果的WUE在PAR为500~2000 μmol/(m2?s)时,仍保持较高。说明银水牛果具有高效用水的生理特征,在受到水分胁迫时,能通过自身生理调节来适应外界水分等环境变化,维持较高的WUE。综上所述,银水牛果对逆境(强光、干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作为黄土高寒区的造林树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基于风景园林多学科交叉的性质,以毕节撒拉溪示范区风景园林规划为例,探讨喀斯特洼地景观规划设计与水土保持措施。通过文献法、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分析喀斯特洼地在空间、视觉、文化等方面的特征,从自然条件、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区位交通、资源分析、使用人群以及SWOT分析等方面,对喀斯特洼地进行功能分区、景观空间布局、道路布局、植物配植以及园林建筑营造研究,将景观营造与石漠化治理相结合,探索一种适宜喀斯特洼地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特殊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20年来,人们对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研究日渐深入,在石漠化已成为研究热点的今天,笔者提出应当强调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特殊性这一基本条件。以其特殊性为出发点,才能科学地认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本质和危害性。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特殊的水土流失是诸多因素造成,地质背景是特殊性产生的前提条件,气候背景是特殊性产生的重要原因,自然因素的特殊性是水土流失特殊性产生的直接原因,人文因素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巨大驱动作用。石漠化是这一地区特殊水土流失的结果。其特殊性的研究意义在于获得适用于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评价标准、研究方法和防治手段,最终指导石漠化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浙西地区水稻强化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栏粪有机肥取得了显著和极显著的增产效果,栏粪用量超过500kg/667m2,产量才能达到显著差异,其中以1500kg/667m2为最佳。施用菜饼也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施用有机肥之所以能增产,主要靠增加成穗数和增加总粒数、实粒数即大穗来实现。施用有机肥对有效分蘖期、分蘖高峰期、拔节期、抽穗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成熟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阿克苏地区是一个核桃生产大区,栽培面积约15.7万hm2,年产干核桃约49万t,同时会产生4~5倍干核桃的核桃青皮,青皮中不仅含有多种生物碱(约0.7%)、胶质(约1.7%)、多酪类、黄酬类、单宁类、香豆素、祗类、酱类和有酸物质等多元有机化合物,还含有较高的氮、磷、钾和钙、镁、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加工后的核桃青皮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渠道边或掩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带来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对核桃青皮最佳的处理方式就是采用高温堆肥法生产有机肥,实现废弃的核桃青皮肥料化利用。本技术要点是利用核桃青皮渣混合黑木耳渣(或动物粪便),用尿素、草木灰调节碳氮比(C/N)和pH后接种微生物菌剂,沤制的有机肥无污染、养分全面、有机质和钾含量高,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蓖麻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经济价值高,抗逆性强。为了全面了解蓖麻对逆境胁迫生理响应的研究现状,从蓖麻对温度、干旱、盐碱胁迫以及金属离子毒害的生理响应4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了蓖麻对这4种非生物胁迫因子的响应机理,分析了诸多生理参数(如生长、光合、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等)与胁迫因子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展望,认为应更多的关注蓖麻对碱性盐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对蓖麻适应胁迫环境的功能分析以及蓖麻与内生菌的互作关系,为蓖麻逆境生物学的理论研究以及生产实践中应用与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贵阳地区主要土壤微量元素状况的研究魏成熙,牛爱珍,周焱(贵州农学院)植物正常生长过程中,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但它们的作用很重要,土壤中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多,都会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下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人类和动物的营养和...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核桃雄花源营养液发挥最大肥效的使用方法及其对核桃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对‘温185’核桃叶面喷施不同处理的核桃雄花源营养液,分析其对核桃坐果率、营养生长、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核桃雄花源营养液不同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核桃坐果率,促进新稍生长,增加单株产量,提高单果重、出仁率和果实中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其中,经GB2(生长期喷施300倍稀释的核桃雄花源营养液+3.6 g/L硼酸)、FB2(盛花期喷施300倍稀释的核桃雄花源营养液+3.6 g/L硼酸)处理后核桃坐果率、单果重和出仁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GB2对核桃百叶重、新梢直径和新梢长度、果实中粗脂肪和粗蛋白以及单株产量提升效果最好。综合分析得出,生长期对核桃叶面喷施300倍稀释的核桃雄花源营养液+3.6 g/L硼酸可促进‘温185’核桃树体营养生长,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和石漠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08年8月对贵州顶坛、簸箩和石桥等地的土壤动物及部分土壤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土壤动物以节肢动物门的种类占优势,优势种类群是猛蚁亚科、甲螨亚目和奥甲螨科。随着纬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个体数量、类群数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动物群落在水平分布上的差异与人类干预生境的程度和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应差异有关,在垂直分布上,土壤动物呈现表聚现象。在0~5 cm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数、个体数量分别与土壤pH、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喀斯特地区环境较为复杂,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不同植被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其他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及恢复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极为显著。乡土物种在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青檀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原始森林及其他样地,侧柏、任豆、青冈、黄荆等乡土树种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也高于外来物种湿地松及桉树样地。 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恢复50a后的森林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却稍有下降。石漠化治理必须合理配置物种,重视乡土植物,充分考虑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华北地区夏玉米垄沟种植效果和适宜种植方式,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收获后起垄沟播、垄作和平作3种种植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和玉米叶片水势、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播处理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垄作和平作,叶片水势、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也高于垄作和平作,最终产量分别比垄作和平作高3.81%和11.6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恢复黄土高原典型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流域的脆弱的生态环境,本文对六道沟流域不同坡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调查,利用高速离心机测定土样的水分特征曲线,评价了该流域土壤的持水特征和水分有效性。结果表明:A值、S(C(θ)=10-2)值及A*B值适合用于评价六道沟流域内的风沙土的土壤持水性能;在坡上位,土壤持水性能及水分有效性顺序为:农地>柠条、沙蒿地>杨树林地;在坡中位,农地的土壤持水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最高,杨树林地的最差;在坡下位,柠条地的持水性能及土壤水分有效性高于荒草地、杨树地和柠条、沙蒿地。本区域应选择土壤持水性能和水分有效性高的柠条、沙蒿灌木植物进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客观评价云南省不同地区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为不同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采集昆明、宜良、弥勒、建水和文山5个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土样,对其进行土壤粒度、理化性质和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的土壤主要以砂粒、粉粒为主,保水性差,抗旱力弱;石漠化土壤中有机质、N、P、K、速效P、速效K的含量低,土壤肥力差;石漠化土壤矿化严重,矿质元素含量高,土壤风化程度低,可溶性钙镁和不可溶性钙镁含量高,不适于植物生长。云南省昆明、宜良、弥勒、建水、文山5个典型石漠化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差异,但是差异不显著,几个典型石漠化地区可以采取相似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利用不同土壤类型的3个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8~2006年的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选取前一旬气温、降水、蒸发量和土壤水分四个因子,建立了呼伦贝尔市5月上旬~8月下旬0~40cm土壤水分动态预测模型,68.8%的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相对误差小于±10%的为77.8%,小于±15%的为84.3%;利用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表明,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在20%左右,可用于预测呼伦贝尔市植物生长季各旬0~40cm各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根据西畴县近17年(1990 ~ 2006年)的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分析西畴石漠化地区影响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耕地质量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是69.85%,经济投入水平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是20.29%,说明耕地质量因素是西畴石漠化地区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而耕地质量的提高则主要得益于西畴土地整理模式的实施。在西畴石漠化地区后备耕地资源极为缺乏,以及因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耕地减少难以避免的情况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土地整理,切实加强土壤改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良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才能提高耕地产出水平,进而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7.
豫中沙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土壤水分测定结果,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对河南省新郑八千乡沙薄土壤水分季节性和垂直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水分一年内季节性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缓慢消耗期、大量损耗期、恢复期四个阶段。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表现出耕作层水分含量较低,且变化较快;心土层含水量较耕层高,对土壤水分传导快,干湿变化幅度大,且受降水波及大,干旱对其影响程度较重;底土层含水量较耕作层和心土层高,且较稳定,含水量较为丰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