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分为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0—2020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FA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三者之间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FDI对两阶段农业技术创新效率均存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双重门槛效应。具体来看,随着经济的增长,FDI对科研产出效率的影响先不显著,系数由负变正,后跨过“分化”门槛,变为正向显著,对成果转化效率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双拐点”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
3.
忽略产业集聚外部性的产业集聚环境效应研究得到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形曲线关系的结论。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纳入其环境效应研究之中,借鉴空间计量经济学对线性模型因遗漏具有空间属性的非观测变量引发内生性问题的处理技巧,基于外部性的空间属性构建起包含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外部性对环境影响的空间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构成“∩”形曲线关系,而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之间构成“∪”形曲线关系;由于空间库兹涅茨曲线所涵盖的2条曲线形状相反且曲线“拐点”差异明显,因此无法得到关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环境效应的确定性结论;当集聚程度偏低和偏高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并不明确,仅当集聚程度处适中时,才能得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加重环境污染的确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绿色发展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测算我国2003—2019年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并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重点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地区间的同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集聚对碳效率的影响研究:机理、空间效应与分群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碳效率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基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利用1997—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省域农业碳效率进行考察,并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农业碳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及其与农业产业集聚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效率稳步增长,但受"梯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农业碳效率具有以东部为高值"极核"区和以西部为低值"外围"区的分布结构特征。同时,区域内省份间农业碳效率的依赖性明显。而对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效率关系初探后,发现二者之间整体上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特征,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度的提高,农业碳效率呈现出先得到改善后不断恶化的变化趋势。同时,处于不同集聚度下的群组情况各异,其中农业高集聚度区(中西部农业主产区)的农业碳效率随农业产业集聚度提高表现出"先升后降"的曲线特征,而在农业低集聚度区(东部经济发达区),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对农业碳效率的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7.
为研究县域农业生产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基于县域视角,运用环渤海区域5省市县域农业生产数据,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空间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农业生产空间集聚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邻近县域农业生产集聚对本县集聚具有促进作用;第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对本地区集聚具有促进作用,邻近县域农业资本投入对本县具有抑制作用;第三,市场需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对农业生产集聚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四川省各市(州)2018年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FA回归发展农林水事务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以及工业化水平对投入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后,四川省各市(州)的生产效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环境和随机... 相似文献
9.
《江西农业学报》2022,(9)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四川省各市(州)2018年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FA回归发展农林水事务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以及工业化水平对投入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后,四川省各市(州)的生产效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自贡市、攀枝花市以及绵阳市等地区农业生产未达到生产前沿面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非DEA有效;泸州市、巴中市、广元市等地区农业生产未达到生产前沿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非DEA有效。基于各地区不同的效率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提出了推行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引入先进农业管理理念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农业精准扶贫中,科学技术得到了广
泛应用,为农民群众带来了真正的福利,并逐步成为扶贫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环节。精准扶
贫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到“精准”二字,要对不同地区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扶贫,只有这样才能让扶
贫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本文以甘肃会宁县为例,对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业技术的创新进行探
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甘肃省2000-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研究了甘肃省金融体系和农产品物流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变量为一阶单整变量,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VAR模型是稳定的,其最优的滞后期数为一期;金融体系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都是甘肃省农产品物流效率提升的正向影响因素,且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均为甘肃省农产品物流效率的格兰杰原因,但反之不成立,金融体系和农产品物流之间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郑洁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2):243-244,248
农业科技推广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今天,完善和创新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的目标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规模报酬可变型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近年来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农机作业服务与农业生态效率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分别为0.006、0.017和0.024,间接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5%,表明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将会是系统性的,这对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业高校+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理想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基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农业高校是国家农业人才培养和农业科研的基地。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同创建的"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公司 基地 高校"的校企联盟科技创新范式,解决和突破了温氏在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全面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空间,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林伯德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4-59
在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简要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以科技创新的链环—回路模型作为评价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依据,并根据链环—回路模型理论分析了该理论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启示,构建了把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农业科技示范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产业化能力和科技创新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特别强调了用调节系数来修正瓶颈环节和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构建基于农业技术市场约束下的农户市场诱致性技术创新行为分析框架,揭示农业技术市场中的技术创新及推广供给主体行为对农户市场诱致性技术创新决策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农业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及科技政策诱导下,技术创新及推广供给主体以技术市场信息为载体,对农户在要素价格相对变动和产品市场供求变化诱致下形成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约束,进而影响农业技术市场的有效性及技术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政府应从培育信息不对称校正机制、技术需求反馈机制以及农业技术创新协调联动机制方面,改进农业技术市场有效性,激励农户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下同)2007—2019年面板数据,从农业科研院校和涉农企业两类创新主体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环境治理对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来探求环境治理强度作用于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值。结果表明环境治理显著促进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政府R&D投入、农业生产总值和农业生产力对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治理对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状态。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环境治理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具有非线性特征,但涉农企业的“U型”拐点更早出现。因此,政府应采用合宜的环境治理强度、加大研发投入、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以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研发绿色技术,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