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三峡库区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PRA)对重庆市云阳县3个样点镇172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设计了农户土地流转感知测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了三峡库区农户土地流转感知值,分析了土地流转感知特征;并从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和种粮补贴收入6个方面探寻农户土地流转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土地流转感知值为3.21,其中,土地流转参与维度得分最低,土地流转必要性维度得分最高。影响土地流转必要性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和家庭劳动力数量;影响土地流转关注度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影响农地质量维度的因素有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劳动力健康状况;影响土地流转参与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和种粮补贴收入。  相似文献   

2.
以赣州市201 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的特征和土地流转行为,通过建立 Logistic 模型,从户主特征、农户资源禀赋、承包地流转特征、政策认知4 个方面对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被调查的201 户农户按职业、收入分为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占比分别为 5%、60.2%、34.8%;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影响纯农户转入土地的主要因素;家庭人均收入是兼业户转 出土地考虑的关键因素;非农户流转土地受家庭劳动力数量、承包地距中心城镇距离、流转费用和流转年限等 综合因素影响。根据不同类型农户特征和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差异,制定不同政策引导农户土地流转 是保障农户土地权益和发展权益,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的非农业收入受土地流转的影响非常显著,具体表现为土地转出后非农业收入增加,其非农业收入所带来的福利水平随之上升;(2)农户家庭的农业收入受土地流转的影响极为显著,表现为土地转出后农业收入下降,其农业收入所带来的福利水平下降;(3)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有着显著影响,土地流转后其经济状况总体呈上升趋势,有更充足的资金购买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福利水平上升;(4)农户家庭的失业保障、住房性质、房屋现值、生活设备及娱乐设备的福利水平受土地流转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南疆四地州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现状,了解了当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找出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基本特征方面,农户是否接受农业技术培训、是否参加农村医疗保险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在农户家庭特征方面,家庭总人口数、非农就业人数、家庭非农收入占比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农户家庭资源禀赋方面,家庭承包土地面积、土地块数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居住地到县城的距离对其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外部环境特征方面,当地农户享受农业综合补贴力度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推进南疆四地州土地流转工作有序推进,应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户非农就业培训,以农户就业促进土地流转;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转变农户对土地的过分依赖意识;建立纠纷调解机制,保障农户利益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河北省盐山县14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对农地的流转意愿总体上比较强烈,愿意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在调查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受家庭收入来源、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对土地的认知、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河北省盐山县14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对农地的流转意愿总体上比较强烈,愿意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在调查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受家庭收入来源、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对土地的认知、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科学》2019,(24):250-253
[目的]以农户是否参与土地流转为研究对象,抽取新疆386份农户为样本获取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新疆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因素。[方法]从户主基本特征、家庭基本特征、土地流转基本特征和农户自身特征4个方面选取了10个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选取因素的显著性。[结果]影响农户土地转入的显著性因素有户主年龄、对农业风险的感知、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流转年限和对土地流转政策的满意程度;影响农户土地转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农业风险的感知、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年流转租金和流转年限。[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在维护家庭经营稳定、维持农民耕种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土地租赁市场对促进农户收入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成效,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首先运用内生转换(ESR)模型研究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平均收入的影响,其次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UQTE)模型和广义分位数回归(GQR)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分布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农户人均收入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显著提高参与土地流转农民的家庭人均收入;如果未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能够参与土地流转,其家庭人均收入可以得到大幅提高。此外,土地流转对低收入水平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收入效应呈U型变化趋势且区域差异明显,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土地流转对高收入农户的收入效应相对较小。总之,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缩小农户人均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3个镇5个村的167份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论证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的年龄、主要经济来源、家庭人均收入、家庭规模、非农劳动力、流转历史和流转政策认知都对农户土地流转有显著影响。年龄较大,其土地流转意愿较弱;以务农为主的农户流转意愿弱于以非务农收入为主的;家庭人均收入越高,流转意愿越弱;家庭规模越大,流转意愿越弱;家庭非农劳动力越多,流转意愿越强;有土地流转历史的流转意愿高于没有进行过土地流转的;政策认知度越高,流转意愿更强。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养老方式这3个因素对广德县土地流转没有显著影响。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广德的土地流转,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宁波和丽水282户农户的家庭调查问卷为基础,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理论分析,确定农户自身状况、土地流转环境、土地流转预期收益3个方面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性别、年龄、就业现状、家庭年收入、土地流转的预期合理租金,及土地流转方式等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社会资本及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缓效应,基于秦巴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在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和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流动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主要在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等福利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贫困现象;k=3时,农户多维贫困发生率高达93.0%。2)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资本对劳动力流动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农户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在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参与影响农户多维贫困的过程中均存在负向部分中介效应,表明劳动力流动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建议从多维视角改善农户的家庭福利,发挥社会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减贫作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3.
计划经济体制是用计划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资源,不可避免地要实行计划配置.我国在建国初期用行政手段干预劳动力市场,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统一行政计划调配和调剂劳动力就业、实施统一工资制、排斥农村劳动力及固定工用工制度的劳动力计划配置体系;劳动力计划配置必然导致用人单位冗员,引致劳动者的低效劳动,并通过限制制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力配置的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配置方式也必定市场化,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完善劳动力市场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14.
陈秧分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3):185-188
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与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审视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基于国内外文献的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同时存在正向与负向影响,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存量、可利用资本、汇款用途、人力资本回流等多个方面。最后,提出了认定农业生产者、务实推进野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冶战略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索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户脱贫的途径有效性,基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贫困户的789户调查数据,构建以家庭收入为中介变量、"劳动力转移-中介传导-贫困退出"为传导机制的中介效应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减贫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劳动力转移是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非农收入对促进贫困户退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贫困户摆脱贫困;但对于通过非农就业反哺农业经营,以此来提高农业收入,从而达到贫困户的脱贫效果不明显。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制定和完善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的劳动力转移人数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推动反贫困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效应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1978年以来农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的相互关系,并以全国和4个典型的省区为例.利用对数线性函数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业内部结构变动对不同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总结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突出地表现为农民工进城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总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总费用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从2000~2005年,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总费用略有上升,其中进城寻工费用下降,在城务工费用增加;进城途径、性别、学历、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对农民工进城务工费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目标模式至今尚未完全确立,而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又存在着诸多问题。加入WTO,要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与国际接轨。本文针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和时效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创新,以期完善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省顺昌县农户进行随机调查,并用宏观数据进行检验,将林业劳动分为林业生产性劳动、林业服务性劳动和林业加工性劳动。根据调查样本,核算木质林产品生产性劳动报酬约53元/工日,非木质林产品生产性劳动报酬约80元/工日,林业服务性劳动报酬约106元/工日,林业加工性劳动报酬约40元/工日。指出了林业劳动报酬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劳动供求情况及农户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为完成好"十二五"期间北京市通州区现代农业规划的编制任务,促进现代都市农业相关政策的落实;对通州区内农业劳动力结构组成及分布现状进行实证抽样调查,包括务农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总务农时间等内容;通州区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高,并面临务农劳动力数大幅度下降并短缺的趋势。同时,务农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兼业劳动力比例也很大。这种状况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应当充分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状况的严峻性,采用积极有效措施应对这一无法回避的难题,防止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隐患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