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不同施钾量和施锌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索马铃薯需肥规律,保障马铃薯高产优质,以‘新大坪’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量为主处理,施锌量为副处理,研究不同钾肥和锌肥处理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增施钾肥和锌肥,可改善其结薯量、薯块质量、大薯率等性状,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提高其商品价值。不同施钾量和施锌量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钾肥和锌肥的交互效应不显著。综合比较,在施钾量180 kg/hm~2+施锌量9.0 kg/hm~2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最高;施钾量90kg/hm~2+施锌量9.0 kg/hm~2的产量次之。  相似文献   

2.
开展不同施钾量对稻田脱毒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稻田马铃薯增施钾肥有增产作用,在纯N(150 kg/hm2)、P2O5(750 kg/hm2)肥料用量相同的前提下,施用不同K2O肥用量(0~375 kg/hm2),随着K2O肥用量加大,稻田脱毒马铃薯产量增加,当K2O用量增至375 kg/hm2时,稻田脱毒马铃薯产量、产值和纯收益达最大,分别为28 764.4 kg/hm2、34 517.28元/hm2、3 077.16元/hm2。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钾素对马铃薯内部的生理生化过程起决定性作用。在同等施用氮、磷肥的条件下,设置4个施K(K2O)水平处理,处理1~4分别为:0 kg/亩、9 kg/亩、16 kg/亩、24 kg/亩。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处理4的产量最高,为1 947.9 kg/亩,比处理3增产331.1 kg/亩,增产率为20.5%;比常规施肥(处理2)增产503.4 kg/亩,增产率为34.8%;比处理1增产697.8 kg/亩,增产率为55.8%。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不同施钾量和施钾模式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及粗蛋白质含量、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冀张薯8号为试验材料,设105、210、315 kg/hm23种施钾量和2种施钾模式。[结果]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块茎淀粉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粗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块茎产量、钾素的生理及利用效率呈降低趋势。当施钾量为105 kg/hm2时,块茎产量最高,钾肥的吸收利用率最大。[结论]施钾量的1/2用于基施,另1/2用于追施,有利于块茎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及钾肥吸收效率的提高,建议生产中将部分钾肥用于追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密度及施钾量对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贵州省余庆县600 m海拔水稻与马铃薯轮作区进行了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最佳播种密度、施钾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施钾量、密度×施钾量有显著差异。密度为5 000窝/667m2需配施钾15 kg/667m2、4 500窝/667m2需配施钾10 kg/667m25、000窝/667m2需配施钾15 kg/667m2的水平才能达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滴灌条件下不同施钾量对春玉米钾素运转效率、产量及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以天赐19号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不同梯度施钾量处理:K0(0 kg/hm2)、K1(60 kg/hm2)、K2(120 kg/hm2)、K3(180 kg/hm2)、K4(240 kg/hm2)、K5(300 kg/hm2)。结果表明:适量施用钾肥可以促进玉米干物质积累和钾素积累,提高作物对钾素的吸收和转运能力,提高植株养分的转运效率,K3处理叶、茎的转运效率和钾素贡献率最高,分别为37.96%、59.68%、18.35%、22.56%;施钾肥处理(K1—K5)2019年的玉米产量均高于不施钾肥(K0)处理,其中K3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为15 883.35 kg/hm2,较K0处理增产24.01%;各处理在2019年、2020年的钾肥偏生产力均随着生育期推移呈显著性降低,而K3处理的钾肥农学效率均最高,分别为25.49、13.23 kg/kg。因此,当施钾量为18...  相似文献   

7.
为云南冬春季马铃薯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在大田进行不同灌水量(24m3/hm~2、48m3/hm~2、72m3/hm~2、96m3/hm~2)、不同灌水时期(出苗后、开花期、淀粉积累期)膜下滴灌对冬春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较对照(自然生长)最高增产7 644kg/hm~2,增产率为12.75%,商品率高达98.4%;在同一灌水量下,开花期充分灌水会促进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块茎生长,增加产量,出苗后和淀粉积累期水分过量或不足均会对其生长及产量造成不良影响;在同一灌水时期,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株高与茎粗增大,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其中灌水量为96 m3/hm~2,出苗后与开花期各灌水1次的产量最高,达67 575kg/hm~2,比灌水量96 m3/hm~2,出苗后、开花期与淀粉积累期各灌水1次高9 645kg/hm~2,节省96m3/hm~2。灌水量96m3/hm~2,出苗后与开花期各灌水1次可作为云南冬春季马铃薯大田生产的适宜灌水量。  相似文献   

8.
施钾量对杂交棉产量和品质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施钾量对杂交棉金102、湘杂棉8号、泗阳328的产量和品质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2O)量为135~270 kg/hm2,可增加皮棉产量39.13%~57.48%,达极显著水平;单株成铃数、单铃重、衣分分别提高14.24%~40.29%、3.59%~15.51%、0.16%~4.89%;纤维长度、比强度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对麦克隆值无显著影响。施钾量由135 kg/hm2增加至270 kg/hm2时,钾肥偏生产力(PFPk)降低45.93%~48.01%,钾肥农学效率(AEk)降低37.1%~42.9%。金102的钾肥农学效率(AEk)最高,施钾增产效果最好;泗阳328耐低钾胁迫能力最强,不施钾肥时,皮棉产量分别较湘杂棉8号、金102高5.54%、11.19%。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华北平原冬小麦水肥一体化节水高产种植模式,以泰科麦33和山农29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冬小麦生育期进行大田试验。试验以常规施肥沟灌处理为对照(F1),设置F2、F3、F4水肥一体化3个处理,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株高和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225kg/hm~2有利于增加春季冬小麦最大分蘖数及株高。同时,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225 kg/hm~2提高了泰科麦33的穗数和穗粒数和山农29的穗数和千粒重,从而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
施钾和补水对旱作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水平为主处理,补水时期为副处理,研究了补充供水和钾素处理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增加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光合速率(P<0.05),但施钾提高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的程度还依赖于马铃薯受到土壤水分胁迫的程度.在施钾量150 kg/hm2、苗期补水的条件下,产量达到36 324.97 kg/hm2,比不施钾、不补水处理产量提高了32.24%.  相似文献   

11.
以青薯9号原种为材料,研究3种施肥量(不施肥(N)、农民习惯施肥(H)、配方肥(P))和3种覆膜类型(不覆膜(F)、黑膜(B)、渗水地膜(S))下不同肥膜组合对马铃薯生长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膜组合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同,配方肥处理较不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株高分别提高了 22.2%和11.8%,茎粗提高了 31.0%和13.7%;黑膜与渗水地膜较无膜处理株高显著提高12.0 cm;配方肥较不施肥时全株和块茎干物质累积分别显著提高2 492.37和2 191.46 kg·hm-2.配方肥较不施肥与农民施肥产量分别提高20.9%和10.8%,黑膜与渗水地膜较无膜产量分别增产6 080.9和5 101.1 kg·hm-2.黑膜与渗水膜较无膜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4.5%和18.6%,施肥与覆膜二者交互作用下以配方肥+黑膜和配方肥+渗水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82.07和80.42 kg·hm-2·mm-1.因此,配方肥+黑膜或配方肥+渗水膜能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可作为一个宁南山区马铃薯推荐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克新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阴山北麓地区连续3 a定位施肥,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各施肥处理各生育时期0~80 cm土壤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全生育期总耗水量较对照提高0.17%~4.16%,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肥料配施条件下各施肥处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和商品薯率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8%~49.67%,13.97%~55.14%,以M+NPK处理效果最明显,2011年和2012产量分别达到36 863.70 kg·hm-2和31 386.14 kg·hm-2,其次是NPK处理和M处理;各施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对照,其中以M+NPK处理最高,两年分别较CK处理高出43.72%和44.09%,与其它各施肥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其次为NPK处理和M处理。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配施是最适合当地马铃薯种植的肥料配比。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频率对滴灌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分布及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在灌水量375 mm条件下,高频灌溉(每4天1次)处理0~40 cm土层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较高,而深层(40~100 cm)土壤较低;低频灌溉(每10天1次)处理有利于水分的下渗和侧渗,深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较高,但水分补给不及时,表层土壤含水率和贮水量偏低;总体上中频灌溉(每7天1次)处理有利于水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均匀分配,有利于作物生长。中频灌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最高,分别比高频灌溉和低频灌溉产量增加7.6%和13.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6%和9.9%。在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下,滴灌小麦采用375 mm灌溉量和每7 d 1次的灌溉频率是较适宜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不同灌水定额下欧李抗逆性状及耗水特性,本试验探索了欧李在宁夏中北部半干旱地区栽培的可行性和最优灌水定额。结果表明:成年欧李树在灌水定额为7 mm时仍能完成生育全过程,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欧李抗逆性、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可知,灌水定额为20 mm处理是兼顾产量和节水效益的最佳处理,与灌水定额为7 mm处理相比,虽然水分利用效率不高,但产量增加84.08%。总体来看,在该地区将欧李作为经济林兼作生态林的栽培树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15个不同基因型甘蔗高产性状表现及水分利用特性,旨在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滴灌栽培能显著增加甘蔗产量,提高蔗糖分;GT97-69、GT02-833、GT02-770等13个品种(系)产量高于CK1,且产量在120 t/hm2以上,其产量性状表现为株高273~357 cm,茎径2.47~3.32 cm,有效茎71 990~97 775条/hm2,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WUEa)为64.40~83.71 kg/mm.hm2。  相似文献   

16.
滴灌大豆不同灌水量的产量与水分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9年在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杜蒙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大豆滴灌试验.结果表明,滴灌大豆生育期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日耗水强度在结荚期达到最大,且各处理这一时期的日耗水量分别为4.3、4.8、5.1、5.4、2.3 mm·d-1;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大豆滴灌与不灌相比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超过某一值后,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并不明显;根据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的产量和生长状态的影响,确定滴灌大豆适宜的灌水量为1 090 m3·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灌溉方式、灌溉水平和品种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定量影响,基于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以“玉米”、“滴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等为主题检索词,检索到2000-01-01—2020-12-31发表的110篇文献,并根据已定筛选标准,最终纳入21篇文献的94组相关数据进行Meta-Analysis。结果表明:1)以灌溉量为40%~60%的作物需水量(ETc)为对照,与60%~80%、100%~120%和120%~140%的ETc相比,灌溉量为80%~100%ETc时,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值最高,标准均值差SMD=2.83(P<0.05),产量的效应值也较高,SMD=1.70(P>0.05);2)灌溉量在80%~100%ETc的水平下,以滴灌为对照,畦灌、沟灌和漫灌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合并效应值SMD=-4.55(P<0.05),产量的合并效应值SMD=-1.34(P<0.05);3)灌溉量在80%~100%ETc的水平下,以‘郑单958’为对照,与‘西蒙6号’、‘沈单10号’、‘秋乐126’和‘农华101’相比,种植‘京科958’的玉米...  相似文献   

18.
微喷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明不同微喷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在底施纯氮105kg/hm~2条件下,2016年春季设置追施纯氮45(N1)、90(N2)和135kg/hm~2(N3),每个追氮量采用微喷灌拔节期一次性追施(JS)和分别在拔节、孕穗、开花和灌浆期4次等量追施(4T)2种方式,测定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微喷灌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N2处理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产量的增加主要由于显著提高千粒重;2)拔节期一次性施氮提高冬小麦开花期群体叶面积指数,而分次施氮处理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延缓灌浆中后期旗叶的衰老,从而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和粒重的提高,但过多施氮导致粒重下降,总干物质积累量减少;3)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以N2处理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处理。综上所述,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比,微喷灌采用分次施氮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微喷水肥一体化N2处理下分次施氮为最佳的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9.
膜上灌对春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2004年到2005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二十里堡乡七号村进行了膜上灌春小麦调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膜上灌水的方式下覆膜处理的耗水量为460.1 mm,比对照减少了310.3 mm,但比对照增产1 363.69 kg/hm2,增收1 817.1元/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0 kg/(mm.hm2);在同一水分条件下,覆膜处理比露地处理增产54.22%,增收3 400.6元/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67 kg/(mm.hm2).覆膜处理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叶、穗等器官营养物质的分配、转换均高于露地处理,且产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玉米种植的适宜滴灌水量,以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312(W1)、645(W2)、945(W3)、1 275(W4)、1 605 m3/hm2(W5)及雨养无灌溉(W0)6个不同滴灌水量处理,测定2019和2020年各处理玉米不同生育时期0—6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随滴灌水量的增加,玉米全生育时期耗水量逐渐增加,其经济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灌溉水利用效率随滴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W4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处理。2019年玉米最高经济产量为16 952.9 kg/hm2,2020年为16 802.84 kg/hm2,2年均以W4最高;2019年W4经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20年W4的经济产量分别比W0和W5高77.2%和7.3%。2019年W4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W5,位于第三位;2020年W4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所有处理中最高,显著高于W0、W1和W5,但与W2、W3无显著差异。综上,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采用1 275 m3/hm2的滴灌水量可有效提高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