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木豆是世界上唯一的木本食用豆类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木豆杂交制种需昆虫传粉,制种地传粉昆虫的种类及数量是制种产量的决定性因素。而对木豆杂交制种中传粉昆虫与种子产量关系的研究极为少见。国内尚无传粉昆虫种类、数量及木豆杂交种制种产量的任何研究报道。本文调查了云南省元谋县CGMS木豆[Cajanus cajan (L.) Millspaugh]杂交种ICPH2671制种田访花昆虫种类、数量、访花频次及杂交种制种产量等。结果表明在云南元谋,木豆访花昆虫共有5目15科25种,其中主要5种传粉媒介为绒切叶蜂(Megachile velutina)、切叶蜂属一种(Megachile sp5)、圆柄木蜂(Xylocopa tenuiscapa)、蜜蜂亚科一种(Apinaesp)和切叶蜂属一种(Megachile sp2)。木豆盛花期,制种亲本不育系每个分枝昆虫访花频次为每10 min 2.8次,而恢复系植株上的访花频次为每10 min 5.2次,表明昆虫对恢复系花朵有明显偏好;在前述昆虫访花频次下,不育系单株干籽粒产量达383.7 g,恢复系单株产量为357.0 g,二者无显著差异,说明这样的昆虫访问频次已能满足杂交制种中将花粉由恢复系传至不育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4.
5.
6.
为探究梨优势传粉昆虫,在对山西省平川区和近山区的梨树野生传粉昆虫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野生传粉昆虫的种类、数量及其访花行为。结果表明,2个调查样地访花昆虫共有4目15科22种。近山区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较平川区丰富。近山区优势传粉昆虫为中华蜜蜂、毛附黑条蜂、黄胸地蜂。3个蜂种均喜欢访问树干中上部花朵;中华蜜蜂访问上部花、中部花、下部花的比例分别为36.9%、51.1%、12.0%;毛附黑条蜂访问上部花、中部花、下部花的比例分别为46.5%、38.0%、15.5%;黄胸地蜂访问上部花、中部花、下部花的比例分别为41.2%、37.6%、21.2%。中华蜜蜂[(11.95±0.87)朵/min]和毛附黑条蜂[(12.52±2.16)朵/min]的传粉频率显著高于黄胸地蜂[(6.64±0.56)朵/min],中华蜜蜂是梨传粉的理想昆虫。研究可为明确山西省梨树野生传粉昆虫现状、建立野生传粉昆虫数据库及梨授粉用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大豆常规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育种效率是育种家追求的育种手段之一,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已被应用于轮回选择育种中,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能否应用于常规大豆育种程序还未曾有报导。此研究以1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配制15个杂交组合,利用苜蓿切叶蜂授粉,通过对其后代的选择与鉴定,选育出4个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系。探讨了该方法的育种效率、组合选配与后代选择问题以及杂种优势与后代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常规大豆育种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不同激素条件下大豆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栽培大豆(Glycine max(L.) Merr.)南农86-21、南农86-4、南农73-935为材料,用K8/K8p基本培养基比较了不同原生质体密度和不同激素种类、水平对未成熟子叶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发现它们的差异表现在植板率、产生愈伤组织的速度和频率、愈伤组织的颜色和结构等几方面。对低激素来源南农73-935的愈伤组织的速度和频率、愈伤组 相似文献
16.
为增加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多样性,同时为优良不育系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2014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对贵州大学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稳定的10个水稻新育三系不育系田间特征特性进行了调查,并对所观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育成的10个水稻三系不育系播始历期为77~84 d,抽穗历期6~8 d,主茎叶数均为13片,株高为56.33~69.00 cm.单株颖花数最多为504 A,最少为510 A;不育系单株颖花数与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9*,与单穗颖花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98*. 相似文献
17.
18.
几个水稻不育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8对不育系(A)和保持系(B)以及一些杂交稻组合对6个小种的40株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比较了不同类型不育系对6个小种群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冈型、印尼水田谷型和大多数野败型不育系的抗性很差,BT型的抗性较高。菌株Ah28对冈46A和野败珍汕97A的致病力强。比较了6个恢复系(C)和8个杂交组合对不同小种的抗性程度。结果显示,杂交稻的抗病性主要受父本(恢复系)核基因的控制,但同时又受不育胞质的影 相似文献
19.
20.
不同的部分保持系可能存在不同的微效恢复基因,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基因重组,能够获得完全保持系类型,但只有在不育细胞质中才能观察得到微效恢复基因是否存在以及它们的作用大小.反向杂交法以不育细胞质为选择背景,在杂交后代植株中直接观察到微效恢复基因的表达,获得的完全不育株,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微效恢复基因,不育株再通过高温处理转换为可育后自交,来自不育株的微效恢复基因可以进一步排除掉,从而产生出没有(或很少)微效恢复基因的"亲本",利用该"亲本"高温处理后仍可转换为可育的特性,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或回交育种,在其后代中获得没有微效恢复基因的完全保持系.该研究为Cp 26不育细胞质源创造出了完全保持系.如果在田间鉴定出优异的完全不育株,对其进行单倍体育种(诱导孤雌生殖或花培),选择到没有(或很少)微效恢复基因的纯合不育株.再对其进行花培,筛选可育的突变体;或者利用纯合不育株的原生质体与一个已破坏细胞核的可育系原生质体融合,都可能得到具有纯合不育株细胞核和可育细胞质的保持系,而能够完善和改进反向杂交法.反向杂交法不但能够为所谓不能保持的不育细胞质源创造出保持系,而且有利于加强新不育系选育的目标性和预见性,提高不育系配合力和培育不同类型优异不育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