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定量化描述渍水条件下芝麻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以耐渍品种中芝13和渍水敏感品种郑芝13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盛花期持续渍水不同时间[0 h(CK)、24 h(W24h)、36 h(W36h)、48 h(W48h)、60 h(W60h)]对芝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以苗后相对天数为度量单位,对芝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干物质积累、蒴果分配指数随苗后天数的变化趋势均符合Logistic曲线变化规律,拟合决定系数分别在0.96、0.91以上。干物质积累拟合Logistic方程中两品种参数K值随渍水持续时间延长而减小,中芝13参数a、b受渍水影响不大,郑芝13参数a、b除W24h处理外其余各处理较CK显著降低。通过分析次级参数可知,渍水降低了2个芝麻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速率,随着渍水持续时间的延长,降低幅度增大。两品种蒴果分配指数拟合Logistic方程中参数K值随着渍水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其中郑芝13渍水36、48、60 h较CK显著降低;参数a、b则不受渍水处理影响。芝麻茎分配指数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可用四次多项式拟合,各处理拟合决定系数在0.83以上。叶分配指数呈递减曲线,可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各处理拟合决定系数均在0.91以上。渍水对芝麻茎、叶分配指数的拟合参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芝麻新品种郑芝98N0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播期和密度对郑芝98N09经济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芝麻生育期呈缩短趋势,株高、果轴长、株蒴数、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逐渐降低;随密度增加,芝麻株高、蒴长、株蒴数、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也不断降低;同一播期不同密度对小区产量影响不大。综上所述,在开封地区芝麻生态环境下,郑芝98N09在开封市芝麻生产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31日至6月10日,适宜密度为每亩10 000~15 000株,郑芝98N09采用每亩15 000株密度下早播有利于芝麻高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花期渍水对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江汉平原小麦抗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适宜长江中下游流域种植的小麦品种襄麦55和扬麦23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 (纯氮135 kg/hm2)、N2(纯氮180 kg/hm2)],用盆栽方法于开花期进行7 d渍水试验,分析小麦旗叶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籽粒产量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开花期渍水显著降低小麦旗叶SPAD值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旗叶SPAD值降低8.61%~39.78%,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降低4.49%~12.24%,降低幅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少。渍水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贡献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35.39%~58.37%、6.04%~21.88%、8.94%~29.32%。在渍水期间(花后0~7 d)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41.81%~63.50%;铵态氮含量显著升高21.89%~62.15%。花后7~21 d表现为硝态氮含量升高,铵态...  相似文献   

4.
研究拔节孕穗期不同渍水时间及渍后不同补肥措施对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小麦渍水时间越长则减产越多,渍水5 d处理较对照减产20.1%;渍水后补肥有补救效果,且补肥量越大效果越好,渍水1 d不补肥的667 m2产量为520 kg,与对照无差异。小麦拔节孕穗期渍水对花前干物质积累影响较小,但降低了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补肥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渍水时间延长,干物质积累会减少。  相似文献   

5.
播期播量对郑芝98N0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芝98N09”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探讨了播期播量对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郑芝98N09在三门峡市豫秦晋黄河三角芝麻生态区的适宜播期为6月1~10日,适宜密度为每亩5000~10000株.随着播期的推迟,株蒴数、蒴粒数减少,千粒重、单株产量降低;同一个播期随密度的增加株蒴数、蒴粒数不断减少,千粒重、产量也不断降低.综上,在豫秦晋黄河三角芝麻生态环境下,郑芝98N09采用每亩10000株密度下的适期早播模式有利于其群、个体的发育,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解析芝麻群体冠层结构和功能特性,揭示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为芝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豫芝11'、‘郑芝98N09'和‘大粒杂'为供试品种,对其群体冠层结构参数、光合生理及产量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从初花期到成熟期,‘大粒杂'的平均叶倾角(MLA)大于‘豫芝11'和‘郑芝98N09',‘大粒杂'的冠层开度(DIFN)始终高于其他2个品种;现蕾期到成熟期光合速率最高。相对于‘大粒杂'和‘郑芝98N09',‘豫芝11'在盛花期叶面积指数(LAD最高,冠层开度最小,利于光截获和光能利用。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在测试的3个品种中,‘豫芝11'产量最高,‘大粒杂'虽然千粒质量较高,但因单株蒴数过少,产量显著低于‘豫芝11'和‘郑芝98N09'。本试验条件下,‘豫芝11'和‘郑芝98N09'冠层结构适宜、群体光分布合理,利于芝麻高产。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2005年芝麻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9个芝麻新品种(系)开展对比试验,比较品种的综合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郑芝98N09、郑芝97S56和杂交0176产量相对较高,综合性状明显较好,可作为我省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8.
夏芝麻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芝98N09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夏芝麻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上旬;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37.5万株/hm2,这样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郑芝98N09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南阳盆地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夏芝麻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上旬;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37.5万株/hm2,这样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高温胁迫对芝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研究方式,2013年以芝麻品种郑芝13号、郑芝98N09和郑太芝1号为材料,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系统研究了不同高温胁迫条件下的芝麻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芝麻生育后期不同品种不同高温胁迫处理的功能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呈现出单峰下降的变化趋势,高温逆境胁迫后不同时间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芝麻子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造成严重影响,不同品种不同产量指标的影响幅度不尽一致,不同高温处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以郑太芝1号为最大,减产幅度分别达到86.20%和70.44%。  相似文献   

11.
以豫芝4号和豫芝11号为对照,对漯芝12、漯芝16、驻芝11号、驻芝15号、舆芝2018、郑芝05N01、郑芝98N09和皖芝02062等夏芝麻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郑芝98N09品种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经济性状优等特点,适应南阳盆地种植,可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杀菌剂类型、浓度及喷施次数对郑芝98N09和豫芝11号芝麻中粗脂肪及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方面,不同种类、浓度及喷施次数的杀菌剂对豫芝11号芝麻样品粗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影响,郑芝98N09号芝麻处理4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处理7、8;粗蛋白质含量方面,豫芝11号芝麻处理9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处理1和3,郑芝98N09号芝麻处理1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处理2、3、6、7、8、9.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物质积累转运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明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选育高产品种、制定育种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2个20世纪不同年代代表性小麦品种于2007-2009年进行大田试验,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生产与积累转运特性的演进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随着品种改良进程,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逐步提高,而20世纪60年代品种生物产量显著降低随后保持稳定;开花期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旗叶光合速率逐步提高,为花后物质积累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来源。品种改良显著提高了小麦拔节前和开花后物质积累量及群体生长速率,但降低了拔节至开花期积累量和生长速率;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贡献率,但降低了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小麦籽粒产量与拔节前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生长速率及花前干物质贡献率显著正相关,与拔节开花阶段物质积累量和生长速率及花后干物质贡献率显著负相关。【结论】品种改良提高了小麦物质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协调了不同生育阶段物质积累,平衡了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因此,提高拔节前营养生长、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花前物质转运是小麦产量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今后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郑芝98N09、晋芝1号、晋芝2号、丰城白芝麻、密荚霸王鞭、冀157、皖芝1号、豫芝4号8个高芝麻素芝麻品种在农艺经济性状、抗性、产量等性状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皖芝1号、郑芝98N09、冀157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分别为1 692.00 kg/hm2,1 570.50 kg/hm2,1 566.00 kg/hm2,适合在黄淮区域种植;产量最低的是密荚霸王鞭,仅1 122.00 kg/亩。晋芝1号、晋芝2号抗性较差,产量一般,不适合在豫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湖南芝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8):52-53
进行湖南芝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航育芝秀的产量最高,为1 387.50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位,较对照品种郑芝98N09增产250.00 kg/hm2,增幅为21.98%。此外,航育芝秀的株高、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均最高,始蒴位亦最高,空稍尖长最长,生育期最短。综上所述,航育芝秀可作为湖南省芝麻生产中的更新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模拟渍水逆境试验方法,研究了花后渍水逆境对不同耐渍性小麦品种产量及N、P、K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渍水逆境显著降低不同小麦品种粒重和籽粒产量,影响N、P、K吸收、运转和分配,降低根系、茎鞘、功能叶片、籽粒N、P、K积累量,而对N、P、K素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的影响各异,渍水逆境导致根系、功能叶片N、P积累量占单株总积累量的比例下降,茎鞘和籽粒所占比例上升;而对K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因此,基肥中施足P、K肥和拔节孕穗期及时追施速效N肥,对于减轻花后小麦渍害,提高受渍小麦粒重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小豆地上部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方法】2008-2009年,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小豆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豆开花至成熟期植株茎秆、叶片、幼壳、籽粒等的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小豆开花后,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均呈近"S"型变化趋势,花后7~14d是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产品种"2000-75"和"冀红9218"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明显较低产品种"湾选1号"和"红宝1号"快;主茎上部开花节位叶片是籽粒充实的主要源器官,其转运率高达17.23%~22.31%,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不同品种小豆间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差异显著,高产品种"2000-75"和"冀红9218"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强,尤其是主茎上部开花节位叶片干物质积累较多,为后期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结论】在小豆生产实践中,提高籽粒产量的关键是选用库容大的多荚、大粒型品种;加强花后田间管理,以延缓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采用去除无效分枝等措施,增强源库间的物质运输与分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绿色防控技术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当地农户常规管理为对照(CK),设置病害绿色防控区(T1),虫害绿色防控区(T2),病虫害绿色防控区(T3),综合防治区(T4)4个绿色防控措施,研究小麦干物质积累、干物质转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小麦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绿色防控技术显著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转运率和产量,其中以综合防治区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花后贡献率最大。绿色防控技术显著影响小麦籽粒和面筋品质,能够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其中综合防治区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容重、出粉率和湿面筋含量最高。【结论】绿色防控技术对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有较好的效果,其中综合防治的效果最好,可在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不同施氮量对常规稻品种"桂香3号"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为优质常规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设5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N0)、120(N1)、150(N2)、180(N3)和210(N4)kg/hm~2,对水稻的干物质量、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在0 N处理下水稻最终产量主要是由抽穗前的干物质向籽粒器官转运而形成,具有较高的茎叶转运率;而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形成主要靠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茎叶转运率出现趋减现象;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后缓降的现象,而施氮量主要影响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结论】本试验中,施氮量为150kg/hm~2,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5∶3∶2时,优质常规水稻品种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受渍条件下稻田玉米产量与渍害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研究了稻田玉米营养生长期间受渍条件下的水分生产函数,并结合实验资料建立了受渍条件下稻田玉米营养生长期干物重的水分生产函数与最终产量的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玉米相对产量、相对干物质重与受渍天数因子及受渍抑制天数指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玉米4叶期是受渍影响的敏感时期,时间越长,产量与干物质降幅越大。借助于建立的稻田玉米相对干物质重生产函数,结合相对产量指标,可以受渍天数因子或受渍抑制天数指数作为稻田玉米渍害大小的指标,并可以给出渍水对稻田玉米产量影响的时间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