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湖羊经布鲁氏菌S2疫苗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消长规律。[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25亿CFU(正常剂量)、口服免疫100亿CFU(正常剂量)、口服免疫150亿CFU(1.5倍剂量)3种免疫方法,对试验湖羊进行S2疫苗接种。在免疫前后的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分离血清,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皮下免疫组在免疫后7 d出现抗体,21 d达到峰值,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为1:400,RBT和SAT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免疫后120 d,RBT、SAT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56%;血清抗体存续时间为240 d。1.5倍剂量口服组免疫后21 d,RBT、S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83%,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为1:230.9,血清抗体存续时间为150 d。正常剂量口服免疫组在免疫后14 d产生抗体,21 d的抗体阳性率最高,RBT、S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57%,平均抗体效价最高为1:156,血清抗体存续时间为120 d。[结论 ]布鲁氏菌S2疫苗皮下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口服免疫效果,但可能存在免疫副反应;1.5倍剂量口服优于正常剂量口服。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株)强制免疫后的绵羊免疫抗体水平及消长变化规律,采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张掖市六县区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株)强制免疫后的绵羊进行了免疫抗体抽样检测。结果表明,免疫后15 d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9.3%,免疫后30 d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8.0%,免疫后60 d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5%,免疫后90 d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8%。  相似文献   

3.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全乳环状试验(MR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3种国家标准认可的动物布病检疫方法检测奶牛布氏杆菌抗体,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从82头非免疫和S2菌苗免疫的奶牛采集血样和乳样,RBT检测血样的阳性率为51.22%(42/82),MRT检测乳样的阳性率为46.34%(38/82),SAT检测血样的阳性率为45.12%(37/82)。以SAT定量检测的结果为参照标准,RBT初筛试验的符合率比MRT高,而且MRT反应强度的差异与SAT抗体滴度没有明显相关性。另对乳清和血清样本中布氏杆菌抗体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当前我国常用的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S2株)对羔羊免疫后血清抗体产生以及早期生产性能的影响,将90只1月龄湖羊羔羊随机均分为3组(M5免疫组、S2免疫组、对照组),M5免疫组皮下注射M5株疫苗,S2免疫组口服S2株疫苗,对照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免疫后观察疫苗免疫副反应,并于免疫前及免疫后7、14、21、28、90、120 d采集血液样品进行抗体检测,首先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检,再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复核。参试羊群于免疫前及免疫后30、60、90、120 d称重,分析判断M5、S2株疫苗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5株疫苗免疫羔羊引起的免疫副反应较大,S2株疫苗相对较小;M5株疫苗免疫后7 d即可检测到血清抗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2.86%,14 d达到峰值(96.43%),120 d降至29.63%;S2株疫苗免疫羔羊后7 d同样可检测到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4.48%,14 d血清抗体阳性率达93.10%,120 d降至27.59%。免疫M5、S2株疫苗均会对羔羊早期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其中M5株疫苗影响较大,羔羊在各阶段的体重指标以及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成年绵羊经布鲁氏菌病疫苗S2株免疫后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方法 ]采用"灌服100亿菌""灌服200亿菌"和"肌注50亿菌"三种不同免疫方法,对试验羊进行布鲁氏菌病S2株疫苗的免疫接种。在接种前和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试验羊血清样品,用虎红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肌注组抗体上升较快,于免疫后10天达到峰值,然后快速下降,90天后下降速度减缓,但在180天时RBT和SAT阳性率仍分别为63.2%和84.2%,SAT平均凝集效价为1:178.9。2个口服组均在免疫20天后抗体达到最高,以后下降,分别于90天和120天降到最低,然后有所回升并维持在低水平波动;至180天时,口服组的RBT阳性率均下降为0,SAT阳性率分别下降为40.9%和23.1%,SAT平均凝集效价分别降至1:40.9和1:18.2。[结论 ]对采用布鲁氏菌病S2株活疫苗口服免疫6个月以后的羊群,可用虎红凝集试验进行布鲁氏菌病检疫的初筛。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6,(7):113-114
旨在比较奶牛布氏杆菌病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为临床根据实际检测情况选择不同检测方法提供参考。对420头奶牛血清样品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方法进行布病抗体检测,比较总符合率、假阴性、阳性率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RBT、SAT、ELISA 3种检测方法的总符合率高达到90%以上;以SAT作为判定标准,ELISA检测结果的假阴性率(7.1%)和假阳性率(1.3%)均低于RBT检测结果的假阴性率(14.3%)和假阳性率(3.1%),而ELISA的敏感性(92.3%)和特异性(98.7%)均高于RBT的敏感性(85.7%)和特异性(96.9%)。临床工作中使用RBT或者ELISA进行初步筛选,SAT进行复核确诊,2种或2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联合运用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不同商品化布鲁氏菌疫苗对小尾寒羊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及疫苗免疫效果,本研究选取3月龄~6月龄的羔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布鲁氏菌疫苗S2口服组(70只)、A19皮下注射组(30只)、M5皮下注射组(70只)、M5口服组(70只)和对照组(30只),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段羊血清中IgM和IgG抗体的消长规律,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ELISA方法检测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段羊血清中抗体转阳率和抗体持续期的变化趋势,统计分析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显示,免疫前,所有实验羊均未检测到抗体,不同疫苗免疫后羊产生的IgM抗体水平最高的是A19皮下注射组,最低的是M5口服组,在免疫7 d~14 d内4组实验组羊的IgM抗体水平均达到峰值,其抗体持续时间在45 d~60 d。不同疫苗免疫后羊产生IgG抗体水平最高的是M5皮下注射组,最低的是M5口服组,在免疫7 d~28 d内4组实验组羊的IgG抗体水平均达到峰值,其抗体持续时间在60 d以上。M5皮下注射组、A19皮下注射组、M5口服组和S2口服组羊在免疫7 d~14 d内抗体转阳率均达到最大值:采用RBPT方法检测抗体转阳率分别为67%、56%、41%和45%,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转阳率分别为71%、56%、37%和38%,其抗体水平持续时间约为150 d。抗体水平结果表明,A19疫苗可以用于羊布鲁氏菌病的免疫,M5疫苗皮下注射免疫羊的效果最好,口服S2的疫苗免疫效果要优于口服M5疫苗。本研究为制定羊布鲁氏菌病合理的疫苗免疫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我国部分省市犬感染布氏杆菌的情况。用血清样品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OIE标准间接酶标试验(i-ELISA)初筛,初筛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SAT)复核,对SAT判定为阳性血清所对应的脾脏或新鲜全血进行布氏杆菌分离与培养。结果显示,4 750份犬血清中60份为阳性(29份检测到粗糙型布氏杆菌抗体:牧区2份、农区4份、城区23份;31份检测到光滑型布氏杆菌抗体:牧区19份、农区2份、城区10份),个体阳性率为1.26%(牧区6.69%,农区1.53%,城区0.84%);3份脾脏和1份新鲜全血经接种培养后,从1份全血中分离到1株菌,经AMOS-PCR方法鉴定为犬布氏杆菌。试验结果表明,调查的部分省市均有犬感染布氏杆菌,牧区个体阳性率最高、农区居中、城区最低,且存在粗糙型和光滑型布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羊只布鲁氏菌疫苗(S2株)口服免疫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在甘肃省平凉市2个乡镇,各选1个行政村,选择散养户饲养的264只羊作为试验羊,进行小范围的布鲁氏菌S2株活疫苗口服免疫试验,其中3月龄以上羊只(包括怀孕母羊)每只口服活菌100×2亿,3月龄以下羊每只口服活菌100亿。分别在免疫后的30、60、180、210 d,采集试验羊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RBT)+试管凝集联合试验(S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羊只免疫后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口服免疫30 d后,试验羊只2种检测方法检测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3%和53.8%,不同时间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P 0.05)。结果表明,布鲁氏菌S2株活疫苗按照试验剂量免疫安全有效,适用于所有月龄羊只以及怀孕母羊的整群免疫,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羊经布鲁菌病疫苗(S2株)免疫后的血清抗体长期动态消长规律,本试验于2012年9月-2015年9月选取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96只山羊、100只绵羊作为试验动物,经布鲁菌疫苗(S2株)100亿CFU、200亿CFU不同免疫剂量灌服,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时间段采血分离血清,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抗体监测。结果表明,绵羊组在一免后20d时,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150d抗体阳性率降至0%,免疫后180d^360d,绵羊组抗体阳性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0%~4%),二免和三免后不同时间段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与首次免疫基本一致;山羊组抗体阳性率在免疫后20 d时,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免疫后90 d^360 d,免疫抗体时高时低,起伏较大,无明显规律,二免和三免后不同时间段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与首次免疫基本一致,结果同时表明,100亿CFU和200亿CFU两个免疫剂量组的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