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定了湖北省本省育成和外引的12个白皮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比较了室内整穗发芽法和田间自然鉴定法的优劣,分析了系谱法经验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湖北省本省育成的白皮小麦品种具有一定的穗发芽耐性,而外引品种高感穗发芽;室内整穗发芽法和田间自然鉴定法均可提高穗发芽选择,以室内整穗发芽法效果较好,采用改良系谱法结合室内整穗发芽法鉴定是抗穗发芽育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以冀中南麦区主推的13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穗发芽的抗性因品种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邯麦13、石新828、邯麦17,抗穗发芽能力综合表现突出;济麦22、邯麦15、邯6172穗发芽抗性较为突出;邢麦6、邢麦7、观35、冀麦585,对穗发芽有一定的抗性;石家庄8号、石麦15、石4185穗发芽种子所占比率在50%左右,穗发芽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小麦穗发芽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子。具有抗穗发芽特性的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是改良栽培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重要基因资源,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位点,评价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导入系抗穗发芽育种利用效率,筛选抗穗发芽小麦新材料,为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提供数据和材料支撑。【方法】以抗穗发芽的人工合成小麦SYN792和四川地方品种涪陵须须麦为母本,以穗发芽敏感品种川麦45为轮回亲本,构建2个BC1F7群体。2017年,通过整穗发芽鉴定法对2个BC1F7群体的1 796个株系进行穗发芽表型初筛,然后利用与人工合成小麦PHS-3D和地方品种PHS-A1穗发芽抗性位点连锁的SSR标记进行分子标记选择,筛选出整穗发芽率(SGR)小于35%且携带PHS-3D和PHS-A1抗性位点的导入系;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对初筛选出的PHS-3D和PHS-A1导入系进行整穗发芽率、籽粒发芽指数(GI)和产量相关性状鉴定,其中,籽粒发芽鉴定试验设置25℃(18GI)和32℃(...  相似文献   

5.
湖北小麦材料穗发芽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穗发芽和子粒发芽试验评价了湖北省85个材料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差异显著,红粒小麦材料休眠性和抗穗发芽性较强,而白粒小麦抗穗发芽种质匮乏;根据穗发芽率和子粒发芽指数两个指标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以分为5类,13份材料具有较强的休眠性和抗穗发芽能力;湖北省大面积推广和新选育出的品种中,郑麦9023对穗发芽高度敏感,湖北省选育的品种大多有较好的抗性,其中鄂麦352表现优异。研究结果为湖北小麦生产品种布局和抗穗发芽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河北省也经常遭受小麦穗发芽为害,开展小麦种质穗发芽抗性鉴定、筛选抗穗发芽材料对河北省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选择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和优异种质共计193份材料,在干旱和正常灌溉2种环境下种植,利用发芽指数对参试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麦材料在干旱环境与正常灌溉环境下的发芽指数相关系数为0.78,说明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较为稳定。2种生长环境下不同发芽指数的小麦材料数量均呈现正态分布规律,这与小麦穗发芽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相吻合。河北省小麦种质穗发芽抗性普遍较弱,仅有3份材料在干旱生长环境下达到高抗穗发芽水平,而高感穗发芽材料所占比例高达39.38%(干旱)和64.25%(正常灌溉)。河北省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缺乏,抗穗发芽小麦育种工作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小麦大拇指矮的穗发芽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大拇指数的近等基因系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分析了大拇指矮的矮秆基因Rht3和赤霉酸不敏感基因Gai3对穗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Rht3和Gai3与抗穗发芽密切相关,高矮亲本间穗发芽差异明显,矮扬3和矮苏3及它们的轮回亲本的穗发芽率分别为8.26%、11.47%和56.37%、66.87%、。群体中穗发芽率分离明显,赤霉酸拓应不敏感的矮秆和半矮秆类型植株穗发芽率低,赤霉酸反应敏感的高秆类型植株穗发牙率高,两分离群体中株高、赤霉酸反应、α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5和0.6562、0.8103和0.6435、0.8581和0.89268,均达极显著水平,Rht3、Gai3通过低α-淀粉酶活性而增强了抗穗发芽性。  相似文献   

8.
对235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穗发芽抗性鉴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山西省育成品种(系)的抗性稍差于国外品种。从山西省的152份白粒品种中鉴定出8份较抗穗发芽的品种,以供育种及专题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9.
人工合成小麦具有较强的抗病、抗逆等特点,抗穗发芽是其中的重要性状。然而,人工合成小麦的穗发芽抗性与其颖壳硬度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抗穗发芽、硬颖壳的人工合成小麦与正常颖壳硬度、穗发芽的普通小麦杂交构建的杂种F3代群体,研究穗发芽与颖壳硬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群体水平上人工合成小麦的穗发芽抗性与其硬颖壳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尽管群体中穗发芽抗性较强的株系中,其抗性与硬颖壳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仍有40%左右的株系表现为正常颖壳硬度却抗穗发芽。这一研究结论清楚地表明,人工合成小麦穗发芽抗性是可以通过杂交转移到普通小麦中来的。这一结论对小麦抗穗发芽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两个小麦生长季,22个参试材料在开花后不同天数,采用4种方法测定穗上发芽率和籽粒发芽率。结果表明,小麦抗穗发芽性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并在籽粒成熟的不同时期有较大变化。所以,评定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最好多次进行,并以加权发芽率为评定尺度。多数品种的颖壳浸出液对籽粒发芽有抑制作用,但除少数品种外,大都不够稳定。α-淀粉酶活性和面粉降落值测定表明,α-淀粉酶活性与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降落值与同期穗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鉴定抗穗发芽性的同时,必须考虑面粉的降落值。种皮色级与降落值的相关不显著,说明选育有一定抗穗发芽能力而品质劣化较轻的白皮小麦品种是可能的。以塑料袋保湿法测定穗发芽率较为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1.
用种子发芽法,整穗发芽法测定了4个面包小麦新品系的抗穗发芽性。结果显示,节硬偏1号的抗性最强,GP%,SP%值分别为1.5和0,比对照高,可作为性资源利用。野二燕4号的抗性与对照品种贵农10号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
赵斌  万映秀  王瑞  张平治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00-8902
[目的]利用已报道的抗穗发芽共显性STS标记Vp1B3,筛选适宜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抗穗发芽白粒小麦品种。[方法]对57份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品种(系)及地方品种于2007年测定种子萌发指数(GI),并用标记Vp1B3对选取的品种做PCR扩增。[结果]标记Vp1B3扩增出抗性条带845、569 bp和感穗发芽条带652 bp 3种类型的片段,其频率分别为7.0%、26.3%和66.7%,且3种基因型品种之间的GI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验证了标记Vp1B3能对不同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有效筛选;筛选出2份GI值〈20%的白粒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丰产3号和万县白麦子,可作为穗发芽抗性育种中的有用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南方北方雨水都较多,而防止小麦大面积发生穗发芽造成灾害,已经不仅仅是南方麦区需要注意的事情了。全国小麦科技入户工程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肖世和认为,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是  相似文献   

14.
河南主栽小麦品种抗穗发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主栽小麦35个品种的穗发芽和籽粒发芽试验表明,抗24h穗发芽品种占77.14%,抗性以穗部抗性为主。籽粒抗性为辅,仅占22.86%。抗48h以上穗发芽的品种较少,仅占2.86%,为穗部抗性。24h籽粒发芽率与以后时间的籽粒发芽率以及48h以后的穗发芽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穗发芽率与黑胚率无相关性,但与籽粒饱满度和外观达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南方北方雨水都较多,而防止小麦大面积发生穗发芽造成灾害,已经不仅仅是南方麦区需要注意的事情了。全国小麦科技入户工程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肖世和认为,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是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穗发芽发生频繁,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现实,选育并推广抗穗发芽小麦品种至关重要.为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选育及推广抗穗发芽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整穗发芽法,对长江中下游安徽地区的39份小麦推广品种和31份选育品系及1份对照进行了穗发芽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长江中下游推广的品种(品系)整体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四川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组成,可为四川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个籽粒硬度和1个穗发芽抗性等位基因分子标记,对105份2000年后育成的四川小麦品种进行上述基因的检测。【结果】本研究表明:(1)针对籽粒硬度,含有Pinb-D1b基因(Pinb突变)的品种有11份,频率为10.5%,非Pinb-D1b等位基因类型则占到89.5%。(2)针对穗发芽抗性,含Vp-1Bc(抗穗发芽)的品种有88份,频率为83.8%;含Vp-1Ba(感穗发芽)的品种有17份,频率为16.2%;未能扩增出含Vp-1Bb(抗穗发芽)的品种。(3)聚合2项优质基因(Pinb-D1b和Vp-1Bc),品质优良的品种有11份,频率为10.5%。【结论】利用这些含有优异基因资源的品种,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逐步导入上述优质基因,是综合提高四川小麦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穗发芽抗性的鉴定方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收获前穗发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后期加工品质.一个简单可靠的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对于小麦抗穗发芽育种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利用万县白麦子/京411重组自交系群体(RIL)202份家系为试材,检测其F2-6,F2-7两年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年份内和年份间的相关系数变化情况,旨在找到一种简单易行的鉴定小麦穗发芽抗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同一年份内,从发芽后第1 d到第7 d,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相关性均极显著,用发芽后第3 d发芽率或发芽指数来鉴定小麦穗发芽抗性效果较好;不同年份间,从发芽后第2 d到第7 d,发芽率与发芽率的相关性、发芽指数与发芽指数的相关性均极显著,用发芽指数来衡量小麦穗发芽抗性较发芽率更稳定;两年重组自交系群体发芽指数分布频率表明,发芽后第3 d发芽指数正态分布最集中,综合各种参数可得出用小麦发芽后第3 d发芽指数来鉴定小麦抗穗发芽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材料穗发芽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籽粒发芽法和大田穗发芽法,综合评价目前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33份)和选育品系(19份)及对照(2份)的抗穗发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特性在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红粒小麦抗穗发芽能力极显著高于白粒小麦,大部分红粒小麦休眠期长,较耐穗发芽;白粒小麦总体上休眠期短,不抗穗发芽。材料储存时间对小麦穗发芽有显著影响,随材料储存时间增加,小麦休眠期渐渐解除。通过聚类分析可将长江中下游麦区54份小麦材料分为4类,第1类抗穗发芽能力强,包括扬麦11、CD-11、扬11-04、华麦5号、扬麦20、镇麦5号共13份材料,全部为红粒小麦;第4类不抗穗发芽,包括扬麦13、扬麦14、镇麦8号、鄂麦18、襄麦25、漯6010、CD-4共17份材料,其中郑麦9023也属于此类,几乎无休眠期,极易发芽。  相似文献   

20.
豫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连续降雨后,通过调查分析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程度,结果表明:在14个供试品种中,百农219、济麦22和百农207的正常种子比率较高,周麦18、淮麦33、华育116和周麦22的正常种子比率较低;百农219、济麦22、华育198和百农207的萌动种子比率较低,周麦22、淮麦33、矮抗58和华育116的萌动种子比率较高;百农207、济麦22、百农219和15-319的亚发芽种子比率较低;华育116、周麦18、西农979和周麦22的亚发芽种子比率较高。综合试验结果得出,百农219、济麦22和百农207的抗穗发芽能力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