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20,(6)
牛产后败血病是养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产科病,严重的可造成死亡;预防该病必须加强对母牛的管理,科学对待产牛进行助产,平时还应加强母牛保健;治疗该病需对局部生殖系统病灶进行消炎处理,同时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各种年龄牛只都易感的一种传染病,重点感染幼龄牛,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尤其是养牛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该病带毒时间长,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病牛和带毒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牛只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预防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7,(8):121-122
牛螨虫病是螨虫寄生于牛体表而导致的一种皮肤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螨虫的活动可造成皮毛的直接受损,其产生的毒素分泌物有强烈致痒作用,对牛行为产生影响,导致全身消瘦、料肉比升高、皮毛脱落和继发感染;加强管理和做好药物定期驱虫工作可有效预防该病,治疗该病时除了使用抗螨虫药外,还应配合抗过敏药和广谱抗生素,可快速改善症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7,(8)
牛沙门氏菌病为养牛临床常见病,病原为沙门氏菌,常见的种类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纽波特沙门氏菌;牛感染后表现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母牛引发流产;选择性培养基可对该菌进行鉴定,用于实验室诊断;预防该病需要强化牛场管理,加强消毒和增强牛群的综合抵抗力,抗生素对该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美锋 《畜禽业》2023,(3):81-83
牛出血性败血症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导致,呈世界流行,病原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接触以及血液等途径传播,感染牛根据具体表现不同分为急性败血型、组织浮肿型和肺炎型3种类型,临床危害较大。养殖户需要做好牛群的预防工作,发现疑似病例时及时诊断确诊,并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该病带来的影响。对此,基于该病的病原及临床症状,探讨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广大养牛户防控该病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7,(10)
牛流行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发的急性热性传染病,青年牛易感,犊牛和高龄牛发病率低;病牛表现暂时性的体温升高,可维持3 d左右,之后自行恢复正常;该病死亡率低,剖检病变以呼吸道异常表现为主;疫苗包括灭活苗、弱毒苗、亚单位疫苗和病毒裂解苗等,可在每年夏季到来前免疫;扑灭吸血性昆虫可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治疗可采用退热、补水和强心方案,配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牛瘤胃积食肚胀是养牛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虽不能直接带来突发性的经济损失,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也可导致患病牛发生死亡,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不能掉以轻新,一旦患病应该认真的对待,及时的治疗,减少因患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21,(3)
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同时该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所以要对牛结核病给予充分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有效防控和治疗牛结核病。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7)
牛瓣胃阻塞病主要是由于瓣胃蠕动迟缓,收缩力减弱,食物出现长时间滞留,导致水分被吸收完毕后,留下干涸的内容物,阻塞胃通道并引发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该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为食物结构不当引起,后者为继发其他疾病引起;科学配比饲料结构和加强运动可有效预防该病发生;治疗本病时应以软化阻塞物、加强瓣胃蠕动和促进阻塞物排空为原则,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发病较少,常见的病因有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发热是在机体的调节下产热大于散热的结果,黄疸主要为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所引起;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确诊该病,病牛主要表现全身黏膜及分泌物、尿液的发黄,体温升高;治疗该病需要对因治疗结合对症治疗进行,疗效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5,(8)
<正>瘤胃积食又称牛宿草不转,是牛瘤胃内积滞大量的饲料,致使瘤胃容积增大,胃壁扩张及运动机能障碍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冬、春两个季节,老龄、体弱者较为常见。该病对病牛危害很大,如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可导致死亡,并给农户的经济和生产生活造成损失和影响。2015年4月23日,笔者下村社巡诊时,在本镇大井村2组村民寇某家中医  相似文献   

12.
牛恶性卡他热是一种对牛有致死性的淋巴增生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狷羚疱疹病毒I型,对环境抵抗力弱,普通消毒方法即能将其杀灭;带毒绵羊是该病主要传染源,病毒不能通过牛与牛之间相互传播;临床常见的有最急性型、慢性型、头眼型、良性型和消化道型5种类型,病牛表现全身症状和黏膜炎症;预防该病必须加强管理和消毒,避免牛群接触绵羊,该病目前暂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 ,临床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前胃弛缓在龙陵县是牛的一种多发病,目前的发病率高达43.6%以上,该病在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牛都可发生,特别是舍饲的牛更为常见。这是因管理不当和营养不良所造成的,对奶牛危害极大,对畜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发病原因复杂,有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在治疗时必须正确诊断,方能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现根据引起牛发生前胃弛缓的病因及临床症状,提出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20,(4)
在牛养殖业中,很多患有子宫内膜炎的牛都是产后感染细菌,从而引发了子宫内膜黏液性或脓性的局部炎症反应,不及时治疗便会转为慢性的炎症,严重影响牛的健康和繁殖性能,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经济造成了严峻的影响。对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帮助,使我国畜牧业得到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母猪产后感染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引发该病的病原有多种,常见的有化脓性棒状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以及链球菌等;病原菌可通过外界或机体内部感染生殖系统,子宫内膜炎、阴道炎是常见的临床表现;该病一旦发生可对配种和受精造成影响,还可以引发子宫蓄脓,对乳汁质量也能造成影响,甚至停止泌乳;除了生殖系统局部症状外,该病后期还会出现全身症状;抗生素对该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治疗结束后还应注意后期的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6.
<正>牛出败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该病是牛的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近年来笔者诊治牛出败患牛15例,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治愈13头,治愈率86.6%,获得较好的疗效,现简单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患牛体温39.5~41.5℃,脉搏80110次/min,流涎,呈白色泡沫状从口角流出,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常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20,(1)
牛感染绦虫病之后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发育不良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痉挛、贫血等现象,最后导致牛死亡。强化牛绦虫病防治,可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在分析了牛绦虫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牛绦虫病的临床诊断,并提出了几条有效的防治策略,希望能为提升我国牛绦虫病防治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7,(8):123-124
牛骨软病是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的一种,主要是由于钙磷缺乏或二者配合比例不当而引起;冬季青草枯乏期该病多发,常见于妊娠期和泌乳量高的奶牛;骨骼进行性脱钙,消化功能紊乱,跛行,骨骼变形及异食癖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实验室检测血钙和血磷浓度可确诊;根据牛不同日龄所需的营养标准而调整日粮结构是防治该病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12)
子宫脱出是兽医临床的常见病,高寒牧区牦牛种间杂交子宫脱出发病较多;手术整复和后海穴位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是治疗子宫脱出的有效方法;加强怀孕牦牛的饲养管理,组织优良的参配牛,正确的助产方法等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7,(11)
猪水肿病由溶血型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以仔猪发病为主,成年猪耐过,发病急、病死率高是该病的主要特点;病原可分泌致水肿毒素和神经毒素,导致临床表现组织器官水肿和神经症状;疫苗免疫、药物预防和加强管理可有效预防该病,治疗该病需要及时,因该病和圆环病毒病发病日龄接近,临床需警惕二者同时感染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