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焦虫病也称作牛巴贝斯虫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需经硬蜱传播的牛的血液原虫病.牛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是牛蜱.lI缶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红尿热.该病对牛的危害很大.各种牛均易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牢很高.  相似文献   

2.
牛焦虫病是指由双芽焦虫和巴贝斯焦虫引起,以高热、贫血与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季节性寄生虫病。双芽焦虫多由突尾方头蜱和有距方头蜱传播,本病一年可数次爆发,但以春、夏、秋三季为多。易感染2岁以下的牛,但症状不明显,易耐过  相似文献   

3.
奶牛焦虫病是一种季节性的血液原虫病,对奶牛危害大,死亡率高。该病病原体为焦虫的原虫,其中有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它们分别在牛的体内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进行无性繁殖;而在蜱的体内进行有性繁殖,并由蜱传播。由于蜱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焦虫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季节性,多发季节为春、夏、秋季。  相似文献   

4.
牛焦虫病是由双芽焦虫或牛巴贝斯焦虫寄生在血液红细胞内而引起的疾病。它是由蜱传播的一种急性季节性疾病,往往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临床特征是高热、贫血和血尿,故又称为血尿病。一、发病情况本病主要发生于华南、华中及西南等地区,近些年来由于牛的流动增加,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发现。该病是由焦虫在蜱内繁殖,当蜱吸食了病牛或带虫牛的血液后,在吸食健康牛血液时,将虫体传染给健康牛而使其感染发病。1岁~3岁的牛最易感染,8月龄以内的犊牛能耐过,1岁~2岁的牛发病较重,2岁~3岁的牛发病更重,死亡率也高。发病区当地牛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  相似文献   

5.
牛焦虫病也叫巴贝斯虫病或梨形虫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寄生于牛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该病由蜱传播,又称蜱热,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红尿热。  相似文献   

6.
1发病情况2011年7月18日,芒市轩岗乡拉哏奶水牛养殖场有5头后备奶水牛的母牛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发热,食欲减退,可视粘膜发绀、黄染等临床症状。通过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为牛焦虫病,经用药物连续治疗6d后,除1头病情较重的死亡外,其余的各种症状消失,患牛逐步康复。奶水牛焦虫病是由巴贝斯虫或泰勒虫寄生于牛的血液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寄生性原虫病。焦虫病由蜱传播,又称蜱热。德宏州是焦虫病的常发区,早在解放前就有该病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牛焦虫病是由双芽焦虫或牛巴贝斯焦虫寄生在血液红细胞内而引起的疾病。它是由蜱传播的一种急性季节性疾病,往往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临床特征是高热、贫血和血尿。故又称为血尿病。  相似文献   

8.
牛焦虫病是由焦虫寄生在牛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对牛危害严重、流行较广的血液原虫病。我国自杨平在贵州首次发现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湖南、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相继报道了该病。通过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文献资料查询,与焦虫病内容相关的国内文献53篇,均为对焦虫病治疗的相关报道,未见因北牛南养地区差异性导致焦虫病爆发的研究报道。因而笔者提出北牛南养要重点防治牛焦虫病,并开展了病原学鉴定,确诊病种为环形泰勒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探索出治疗焦虫病药物和驱除牛蜱药物及其有效安全剂量,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有效地控制了牛焦虫病的发生流行。为异地(从北到南)引种(牛)疫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血孢子虫病又名焦虫病。血孢子虫病是由血孢子虫亚目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红细胞内)引起的牛许多疾病的通称。牛血孢子虫病主要包括泰勒虫病、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牛巴贝斯虫病和牛边虫病。1临床症状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夏、秋季节和蜱类活跃地区。病牛以贫血、黄疽、血红蛋白尿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绵羊焦虫病即绵羊梨形虫病,是由寄生在绵羊红细胞中的巴贝斯虫或泰勒虫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的疾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绵羊焦虫病是经硬蜱传播,由梨形虫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绵羊的焦虫病死亡率很高。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一般经蜱爬行或叮咬进行传播。2012年4月,在迁安市野鸡坨镇某养羊户发生了该病,由于及时、有效的治疗,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绵羊焦虫病后,用血虫净治疗效果较好,用药后病羊痊愈,无羊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牛焦虫病(现称牛梨形虫病)是由蜱为媒介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该病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牛叮咬而感染。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又名牛暂时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促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炎症和运动障碍。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混合感染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牛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各种焦虫寄生于牛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疾病,又叫血孢子虫病。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环形泰勒角虫。本病呈地方流行,并且有明显的季节性。辽宁省西部等地区广泛存在本病。该病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对养牛业危害极大。1流行病学环形泰勒焦虫的传播主要是璃眼蜱属的各种蜱。本病的  相似文献   

13.
<正>牛泰勒虫病俗称焦虫病,是由环形泰勒虫引起的通过蜱类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养牛业危害极大。此病在莎车县阿不来提汗牧场发生后使养牛业遭受巨大损失。此牧场170头牛,平均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4.
<正>牛焦虫病也叫巴贝斯虫病或梨形虫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寄生于牛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病牛以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淋巴结肿大、迅速消瘦和产奶量降低为特征。由于焦虫病必须通过适宜的蜱作为传播媒介而散布病原,所以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我国各地常有本病发生,新疆是牛焦虫病的高发区,牛焦虫病严重威胁阿勒泰地区养牛业的发展,使养牛业蒙受巨大损失。自2008年,福海县各乡相继发现牛焦虫病以来,笔者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正羊梨形虫病又称为焦虫病,是由泰勒科和巴贝斯科的各种梨形虫引起的血液原虫病。其中羊泰勒虫和莫氏巴贝斯虫是使绵羊和山羊致病的主要病原体,疾病由硬蜱(草爬子北方称呼)吸血时传播。本病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多有发生,常造成羊大批死亡,危害严重。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体温升高40~42℃,呈稽留热。呼吸脉搏加快,肺泡音粗厉。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可视黏膜初期充血,以后出现贫血,并伴有黄染,有时有小出血  相似文献   

16.
<正>牛羊焦虫病是由焦虫(巴贝斯焦虫、泰勒焦虫)寄生于牛羊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所引起的一类蜱传性的血液性原虫病。以高热、贫血、出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常导致牛羊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呈很强的地方流行性,多呈急性型,死亡率高达90%以上,国际兽疫局将其列为B类疫病,我国将其  相似文献   

17.
韩杰 《中国畜禽种业》2011,7(1):109-109
随着阜新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牛的各种疫病也不断出现,其中牛焦虫病是严重危害养牛业健康发展的一种传染性寄生虫病。该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需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虫体主要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呈环形、椭圆形、梨籽形及变形虫样等各种形状,姬姆萨染色后,虫体原质呈淡蓝色,染色质呈暗红色。  相似文献   

18.
南疆部分散养户牛场梨形虫及其媒介蜱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近几年来在南疆散养户的牛场常发生梨形虫病,此病是蜱虫传播的一种地方性血液原虫病,死亡率较高。查清部分散养户牛场的梨形虫感染及其媒介蜱的流行情况,更好地预防、控制梨形虫病,减少此病对基层散养奶牛户造成的损失。【方法】现场采集病料(蜱虫和采血),带回校实验室,借助显微镜和有关梨形虫病的资料,对所采集的传播蜱及病原进行虫种鉴定和分析。【结果】综合判断为牛环形泰勒虫病和牛巴贝斯虫病,其主要传播蜱是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和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血样检查结果为在所采样的50头牛当中,血液原虫的感染率为84%,其中牛的环形泰勒虫感染率为71.4%,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率约为40.5%,牛的巴贝斯虫感染率约为29%。【结论】基本查清了梨形虫病在部分散养户牛场发生、流行情况和当地媒介蜱虫的优势分布种类,发现在南疆部分散养户牛场存在几种梨形虫的交叉感染情况。研究为制定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该病过去又叫牛焦虫病,是由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寄生在牛红细胞内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临床特征为高热、溶血、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改良品种和国外品种较当地品种多发,幼牛较成牛多发。幼牛患病时如果治疗及时康复快、死亡率低,成牛尤其是年老体弱牛病情较重、康复慢、死亡率高。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需有病原体、传播者(蜱)、易感动物3个条件同时  相似文献   

20.
牛血孢子虫单一种的分离技术及其保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利用微小牛蜱、长角血蜱、残缘璃眼蜱在牛血孢子虫传播过程中的专性及某些蜱在不同世代和变态期传播不同血孢子虫的特性,由混合种人工感染牛体,一次性分离出边缘边虫、牛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瑟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和双芽巴贝斯虫6个单一种的分离方法和步骤,以及对这些种的超低温保藏试验结果。边缘边虫等6个单一种已测定的有效保藏期依次达1095天、312天、270天、1202天、1181天、186天,其间对不同方法处理的冻存物,进行过多次动物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保藏效果良好,各单一种的感染性和致病力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