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鲵子二代规模化人工孵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影响大鲵子二代孵化率的环境因子(包括水质、水温、孵化密度)、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技术。从理论上阐明孵化水质的离子比例平衡直接影响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华宝珍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调节水和水库水适合孵化,孵化率分别为53.3%和46.7%;过高、过低孵化水温都可导致大鲵胚胎发育停止,适宜孵化水温为16~22℃,最适水温为(20±1)℃;孵化密度以每筛(25 cm×35 cm×6 cm)放150颗受精卵为宜(孵化率为48%)。在本试验设定的条件下,大鲵孵化率逐年提高,由1998年的平均3%,提高到2003年的平均18%。  相似文献   

2.
王建荣  邹洁建  苏力  陈武 《野生动物》2009,30(4):207-209
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孵化介质及黄喉拟水龟受精卵的排列方式,研究黄喉拟水龟受精卵人工孵化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黄喉拟水龟受精卵的孵化积温为49 896~55660℃,最适孵化温度为25~30℃,孵化介质的含水量以8%~10%较适宜.用1:1的沙土混合物作为孵化介质孵化率最高.卵的大小及排列方式对卵的孵化率影响不明显.25℃恒温孵化时,雄性稚龟的比例为77.8%,33℃恒温孵化,雌性稚龟的比例为92.9%.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天水市麦积区党川乡新庄村郑根拜大鲵养殖场引进同一批大鲵卵,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利用原产地长江流域静置溪流水、天水市秦州区金海湾虹鳟渔场"回"形环道微流水及秦州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验室曝气充氧自来水进行孵化试验,大鲵卵在不同水源条件下均能孵化,且孵化率均达到78%以上,适宜且基本恒定的水体温度以及良好的水质条件是决定鲵卵在不同水源地孵化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1繁殖红鲫鱼的性成熟年龄因生长地区不同而略有差异。在长江流域一般1龄性成熟,在北方寒冷地区则相对迟些。红鲫鱼为多次产卵类型,1年约产卵2~4次。春季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便开始发情产卵,较适宜的产卵水温为17~22℃,水温上升到26℃时较少产卵,每10天左右产卵1次。红鲫鱼的受精卵具有粘性,可粘附在水草或人工鱼巢上孵化。在水温18~22℃时,受精卵的孵出时间约为3天。刚孵出的仔鱼身体弯曲,携带有一梨形卵黄囊,并常侧卧底  相似文献   

5.
1.驯食的饵料要是动物性蛋白饵料:大鲵自苗种开食时就以动物性饵料为食物,因此,驯食的饵料要符合这个要求.对大鲵稚鲵的驯食,开口饵料用冰冻红虫,具体方法是:先将红虫解冻,切细后投入稚鲵盆内,其目的是为了让稚鲵苗驯诱吞食饵料和嗅饵料气味,以利正式饲养,能很快识别饵料吃食.成鲵饵料一般以鲤鱼、鲢鱼等鱼类为主.  相似文献   

6.
7.人工孵化方法与管理:我国首次大鲵人工催产获得人工授精卵的是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与桑植县娃娃鱼研究所。1978年首批获得的人工授精卵,曾采用微流水于盆中孵化,孵化中发现大鲵胚的卵黄膜十分脆弱,流水孵化易使卵黄膜破裂,使胚胎发育中途夭折,所以孵化率极低。1980年的受精卵采用搪瓷脸盆定时换水的静水孵化。换水加水时,动作要轻细,同时注意新加水与盆中  相似文献   

7.
1繁殖 红鲫鱼的性成熟年龄因生长地区不同而略有差异。在长江流域一般1龄性成熟,在北方寒冷地区则相对迟些。红鲫鱼为多次产卵类型,1年约产卵2-4次。春季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便开始发情产卵,较适宜的产卵水温为17-22℃,水温上升到26℃时较少产卵,每10天左右产卵1次。红鲫鱼的受精卵具有粘性,可粘附在水草或人工鱼巢上孵化。在水温18-22℃时,受精卵的孵出时间约为3天。刚孵出的仔鱼身体弯曲,携带有一梨形卵黄囊,并常侧卧底面,孵出2-3天后能够平游并开始摄食。  相似文献   

8.
(五)大鲵的疾病防治 1.水霉病:主要发生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和幼鲵早期。可及时换水或换池,卵和幼鲵可用5~10ppm的孔雀石绿浸泡10分钟。 2.皮肤溃烂病:包括人为的受伤,互相咬伤和病菌侵入而引起皮肤溃烂。可隔离受伤大鲵,每公斤每次注射青霉素5~10万国际单位,注射次数根据病情而定。同时在伤口处涂抹四环素软膏、碘酒、紫药水等。 3.消化道感染:主要是寄生在大鲵胃和肠中的线虫引起的疾病。线虫数量少时并不影响大鲵的生长。如果数量太多,尤其是消化道感染时,将会起到帮凶作用。必要时可投喂适量的驱虫药。  相似文献   

9.
非原产地人工繁殖大鲵一直是个难题,本研究在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大鲵人工繁殖。对亲本进行强化培育,促使雌雄亲体性腺发育同步成熟;依据性腺发育的综合特征判定,在最佳的繁殖时间段对大鲵进行催产和人工授精;根据大鲵受精卵发育特点,设计专用孵化装置,提高孵化率。在2012-2015年的4批次试验中,累计繁殖♀41尾,♂36尾,受精率分别为45.7%、62.3%、85.0%和86.2%,孵化率为分别为28.6%、56.7%、71.4%和72.6%,4年共计繁殖苗种9 089尾,繁殖后的亲鲵体质健康,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10.
普通稚鳖在7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壳,10月中旬水温降至15℃以下时,进入冬眠期,到第二年4月份停止生长。如果加温饲养,改变稚鳖冬眠不生长的状况,使鳖整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一般经过一个冬季的加温饲养,一只稚鳖可长到200克左右,当外界气候适宜时再移至室外饲养,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鳖。  相似文献   

11.
8.大鲵的胚后发育与培育 大鲵人工繁殖一般是夏末秋初。其卵产出后经一段较长时间孵化,胚胎的胚后发育已进入冬季了,从湖南开始向北走,冬季水温较低。因此,为了提高胚后的发育成活率,水温要保持在11℃~24℃范围(最好保持18℃~20℃),其自然水温达不到上述条件的,要采取一定的增温措施,如温泉、工厂余热水、室内保温、电热恒温等加温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酶合成酶(FAS)活性的影响,在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水体添加不同浓度[0(对照组)、2、4、6、8和10 mg/L]的葡萄糖,测定孵化率及畸形率,并测定1、2、3日龄卵黄囊仔鱼全长、ACC和FA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对受精卵孵化率及初孵仔鱼畸形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葡萄糖浓度与受精卵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的相关性均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通过回归方程计算,获得最大受精卵孵化率的葡萄糖浓度为3.8 mg/L。葡萄糖浓度低于6 mg/L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受精卵孵化率随之升高,初孵仔鱼畸形率随之降低,卵黄囊仔鱼全长随之增加。对于1~3日龄仔鱼,葡萄糖添加组ACC及FA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在1日龄仔鱼阶段,ACC和FAS活性均呈上升的变化;在2~3日龄仔鱼阶段,ACC活性呈"上升—下降"的变化,FAS活性呈"上升—平缓"的变化。综上分析,在杂交石斑鱼人工育苗孵化水体中添加6 mg/L葡萄糖可显著促进其受精卵孵化及卵黄囊仔鱼发育,显著提高卵黄囊仔鱼ACC及FAS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动中国大鲵人工生态繁殖和迁地保护的成功 ,系统介绍了中国大鲵子二代制种的技术路线 ,首先收集野生中国大鲵经人工驯养成为亲本种鲵 ,种鲵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卵子、精子 ,经人工授精产生受精卵 ,再经人工孵化获得子一代幼苗 ,子一代经人工培育 2~ 3年产生子一代后备种鲵 ,再通过生理生态人工强化培育获得 1998年、1999年子一代亲本 ,然后经人工繁殖产生子二代大鲵 ,子二代大鲵可以放归自然保护区或供科研、观赏、商品鲵等利用。从 1998~ 2 0 0 3年共生产子一代 1 5万余尾 ,2 0 0 2年生产子二代 12 6 0尾 ,2 0 0 3年 4 80 6尾 (2年合计子二代 6 6 0 6尾 ) ,种群数量从最初的 1996年的 10 0尾增加到 2 0 0 3年的 2 31万尾 ,增长2 31倍 ,实践证明 ,此技术路线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棘胸蛙卵的孵化效率,从永福县某棘胸蛙养殖场采集自然生产的受精卵在实验室用底部进水式孵化器进行人工流水孵化。试验结果,在20℃~26.5℃水温范围,棘胸蛙受精卵孵化用时9d~12d,在孵化密度4 271粒/m2~4 839粒/m2时,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8.17%~100%。表明底部进水式孵化器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定量投喂的方法研究不同饵料对大鲵幼体生长性能的影响差异性,试验选用同一亲本所产且孵出日龄相近、刚进入开口阶段并处于混合营养期的大鲵幼体12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尾,分别标记为B-0、B-1、B-2和B-3。B-0组为对照组,投喂天然饵料红线虫;B-1组投喂人工饲料与微生态制剂配合料;B-2组投喂质量比为11的红线虫与人工饲料混合料;B-3组投喂质量比为11的人工饲料与鲢鱼肉混合料。在室内循环流水的水族小箱中,进行80 d的生长试验,通过对不同组幼鲵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肥满度及饵料转化率等参数的差异性分析,筛选幼鲵最佳养殖投喂饲料。结果表明:摄食50%鲢鱼肉与50%人工饲料混合组与摄食50%红线虫与50%人工饲料混合组的幼鲵生长较慢,且前者在试验的第40 d停止摄食,后者在试验的第55 d停止摄食;摄食天然饵料红线虫组和摄食人工饲料与微生态制剂混合组幼鲵的生长发育较好,二者相比之下,摄食人工饲料与微生态制剂混合组幼鲵的生长发育更好。试验过程中幼鲵停止摄食的现象,可能原因是随着大鲵的生长,试验饲料在营养要素、营养配比以及适口性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其在水体环境中获取各营养要素而生长的要求。综合各项评价指标,人工饲料与微生态制剂混合料可替代大鲵幼体天然饵料红线虫而作为其主要饲料,这一结果为大鲵人工饲料绿色添加剂配方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但是人工饲料与微生态制剂混合料组与红线虫组相比,并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优越性,还需加强试验调整大鲵人工饲料微生态制剂的配方以达到其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西伯利亚鲟属于鲟科鲟属,是中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对象之一。具有食谱广、易驯养、生长快等特点,其适温范围广,生存水温为1~30℃,适宜生长水温为15~25℃,最佳生长水温为18~22℃。西伯利亚鲟雌体怀卵量一般为20万~80万粒,孵化水温16~24℃,最适孵化水温为19~22℃,平均孵化水温17℃时,约105h出膜。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4 mg DOM+3 μg 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自制溢水式孵化桶与水泥池置入40目绢纱布网箱两种方法对泥鳅受精卵进行去巢流水式孵化和鱼巢附卵孵化.在pH7.0~7.5、水温24~26℃的条件下,以孵化时...  相似文献   

18.
程伶 《饲料工业》1993,14(12):35-37
<正> 甲鱼(鳖)的养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温泉水或锅炉加温,使冬季的饲育水温保持在30℃左右,幼鳖孵化后约饲养1年,体重达到800克上市的短期养殖法;另一种是冬眠越冬,饲养4~5年上市的自然养殖法。本文重点介绍日本有关甲鱼营养需要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甲鱼品质的试验情况。一、甲鱼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1.蛋白质试验用鱼粉作主要蛋白质源,设蛋白质含量为40%~60%5个组别。供试甲鱼为孵化、开食的稚鳖,在容积为1米~3的水槽内收养80尾。饲养试验时间为88天,水温保持在28~30℃。各组的饲料组成及试验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是一种不易防治的鱼类常见病.水温低于20℃时感染率最高,对受精卵的孵化和冬放鱼种的危害最大,每年死于该病鱼种达20%左右.  相似文献   

20.
试验随机选取了刚开口的大鲵幼体26尾,任意选取幼鲵8尾作为对照组,其水体中不添加氨基酸;谷氨酸组任意选取幼鲵12尾,水体中添加谷氨酸;混合氨基酸组任意选取幼鲵6尾,其水体中添加谷氨酸与苏氨酸的混合氨基酸。通过对幼鲵体重、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生长效率等指标的分析,研究3种不同氨基酸投喂条件下大鲵幼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添加混合氨基酸的幼鲵增长最好,只添加谷氨酸的幼鲵前期增长低于对照组,但后几次测量的生长效果好于对照组。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发现,谷氨酸组与混合氨基酸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