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采用灭鼠、灭鼠+围栏封育、灭鼠+围栏封育+补播等培育技术措施对天然草原高原鼢鼠危害形成的鼠荒地进行了植被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鼠荒地土丘采取灭鼠、灭鼠+围栏封育、灭鼠+围栏封育+补播等培育技术措施,均可明显提高植被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其中以灭鼠+围栏封育+补播效果最好。在补播牧草品种中以补播无芒雀麦效果最好,其次是补播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工种草为主的技术治理若尔盖县草原鼠荒地120hm2,形成了"生物控鼠+围栏封育+草种补播(燕麦+老芒麦+草地早熟禾+中华羊茅=3 ∶ 1 ∶ 1 ∶ 1)+合理利用"的鼠荒地治理技术模式.结果表明,综合治理2年后,示范区高原鼠兔控制效果达95.2%,植被高度、覆盖度、生物量大幅增加.示范区植被平均高度由7.55c...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草地培育措施对重度退化亚高山草甸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分别以补播、施磷肥和划破草皮3个因素的不同组合方式对退化亚高山草甸、天然草地进行草地培育。结果表明:各草地培育措施对改善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的效果不同。补播可提高补播草种所在群落的优势地位,划破草皮使良等牧草居于优势地位,施磷肥对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影响不大,效果最差。补播+划破草皮改善优等牧草和良等牧草在草地植被结构中的效果比补播更显著,使优等牧草和良等牧草居于优势地位,补播+划破草皮的良等牧草优势地位与划破草皮相比有所降低。综合各项指标,补播+划破草皮+施磷肥的草地培育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利用草地改良措施探讨了禾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植被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50 hm~2,同时在围栏内选择20 hm~2样地进行垂穗披碱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探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除物种数外,物种多样性指数(H′)、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补播草地鼠害草地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人工草地补播草地鼠害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亦大不相同,鼠害草地中垂穗披碱草比重不足10%,而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比重分别达50%和90%以上。不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在3种草地中都存在显著差异,总洞口数变化在35~411,其中,鼠害草地的总洞口数是补播草地的2.28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1.74倍;有效洞口数变化在11~188,鼠害草地是补播草地的2.26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7.09倍,表明垂穗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地植被特征间有不同的关系。无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与植物物种数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H′间则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原鼠兔总洞口数及有效洞口数分别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相对于鼠害严重草地,无论是补播草地,还是人工种植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鼠兔种群密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施"防治鼠虫害+鹰架+施肥+划破草皮补播+围栏封育"的综合治理措施,草原鼠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常规区,优质饲草比例明显增加,增强了示范区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充分证明该技术是有效治理草原鼠虫害、恢复草原植被、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草原鼠荒地是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的严重次生裸地。分析鼠荒地的危害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禁牧休牧,建植人工饲草料基地,合理确定载畜量,减轻草场压力,大力推进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积极开展环保新型药剂筛选试验和新技术研究,全面推广C型肉毒素、招鹰控鼠等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治理,降低鼠密度,有效防控鼠害,恢复草原植被,为鼠荒地治理和鼠害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草地改良措施探讨了禾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植被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50 hm2,同时在围栏内选择20 hm2样地进行垂穗披碱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探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除物种数外,物种多样性指数(H')、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补播草地>鼠害草地>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人工草地>补播草地>鼠害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亦大不相同,鼠害草地中垂穗披碱草比重不足10%,而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比重分别达50%和90%以上。不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在3种草地中都存在显著差异,总洞口数变化在35~411,其中,鼠害草地的总洞口数是补播草地的2.28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1.74倍;有效洞口数变化在11~188,鼠害草地是补播草地的2.26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7.09倍,表明垂穗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地植被特征间有不同的关系。无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与植物物种数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H'间则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原鼠兔总洞口数及有效洞口数分别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相对于鼠害严重草地,无论是补播草地,还是人工种植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鼠兔种群密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在玛曲县退化高寒草甸草原实施不同草地改良措施后,对高原鼠兔发生生境的适合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揭示当地高原鼠兔发生机理,并为有效开展高原鼠兔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0年5月至2010年7月,对玛曲县退化高寒草甸草原进行围封、补播、施肥、划破等12种不同草地改良措施,通过堵洞盗洞法监测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并结合样方法测定植被等生境因子,探讨玛曲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高原鼠兔发生生境的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改良措施前相比,不同改良措施下有效鼠洞密度均表现出差异显著性(P<0.05)。所有草地改良措施均显著降低了有效鼠洞密度(P<0.05),且补播措施显著优于其他措施(P<0.05)。有效鼠洞密度与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效鼠洞密度与草层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因而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草层高度是决定鼠群密度的重要因子,而禾草类高度是决定草层高度的重要因素。两年的植被定向调控试验表明,在该区不同草地改良措施均能有效降低有效鼠洞密度,而补播禾草和增施有机肥,增加植物群落中禾草的比例,进而提高整体草层高度,可显著降低有效鼠洞密度(P<0.05)。因此提出“增加植物群落中禾草比例,治理高原鼠兔危害” 的生物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9.
改造鼠荒地,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鼠荒地是害鼠破坏草原植被以后形成的次生裸地。在鼠荒地上 ,原生植被破坏率达80 %~ 90 % ,并滋生一、二年生杂草 ,植被稀疏 ,群落结构简化 ,植被盖度不及 10 % ,地上植物量为37.5~ 152 .5kg/hm2 。土壤侵蚀严重 ,地表形态支离破碎 ,并出现沙化特证 ,对周边草场构成沙尘暴和扬沙威胁。进一步对鼠荒地的发生与发展、鼠荒地的生态环境特征等问题作了深入论述 ,并针对鼠荒地提出了几项有效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玛曲县鼠害草地综合治理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董高生 《青海草业》2004,13(2):11-13
本试验设在玛曲县鼠害危害严重的高寒草甸草地上,进行毒饵灭鼠、补播和封育等防治鼠害综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毒饵灭鼠防治效果好,在短期能抑制鼠害发生,灭鼠 封育 补播能达到生态灭鼠的目的,可以尽快恢复植被,是治理鼠荒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鼠荒地采取“害鼠控制+围栏封育+禁牧+整地施肥+草种补播” 的综合治理措施,并于治理前(2017 年)和治理后(2018—2020 年),采用堵洞开洞法调查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有效洞口数量,利用植物群落调查法调查植物群落结构和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治理后高原鼠兔相对种群密度、植物群落结构和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理后第 1 年、第 2 年和第 3 年 ,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分别减少了 90. 4%、90. 6% 和 64. 7%;植物种类分别增加了 60. 0%、40. 0% 和 35. 0%;植被平均高度分别增加了 437. 3%、441. 0% 和 442. 2%;植被盖度增幅分别为 153. 6%、152. 0% 和 140. 8%;平均鲜草产量分别达到 15 862. 5、15 007. 5 和 12 547. 5 kg/hm2 ,比治理前分别增加了 272. 2%、252. 0% 和 194. 3%;丰富度指数 、Shannon ‐Wiener 指数 、Simpson 指数和 Pielou 指数在治理 1 年后分别增加了 60. 0%、26. 0%、11. 6% 和 8. 9%,治理 2 年后分别增加了 40. 0%、 27. 6%、13. 3% 和 14. 7%,治理 3 年后分别增加了 35. 0%、27. 9%、13. 6% 和 16. 3%。该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试验区植被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降低了高原鼠兔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12.
《四川草原》2022,(1):41-47
草原鼠荒地是草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草地畜牧业生产。为探索川西北高原高寒草原鼠荒地优化的植被恢复模式及恢复效果,以未进行植被恢复鼠荒地草地为对照(CK),比较研究围栏封育下的肥料添加(FG)、肥料添加+响。结果显示:(1)与CK相比, FAGSR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1提高126倍、 3271%、 14倍,同时, FAGSR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较FG分别显著提高153个处理对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FAGSR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CK,且增加了48FG、 FG与CK两者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土壤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高寒草地是生态脆弱区,草地退化、沙化、鼠荒地、鼠虫害对草原生态的危害十分严重。通过对红原、若尔盖和色达3个深度贫困县典型高寒草地为主的草地生态状况深入调研,总结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地方发展需求,提出了生态优先、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科技创新、提升能力的对策措施,以及以草原沙化和鼠荒地治理为生态攻坚重点的植被恢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草原鼠荒地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取路线调查和实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样地、样方的害鼠种类、害鼠密度、植被种类、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等进行全面调查,摸清了四川省草原鼠荒地分布面积、分布区域,为草原鼠荒地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为提高果洛地区寒牧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治理效果,降低高原鼠兔对试验区草地补播的影响,以优质燕麦为基饵,按1.5%加入D型肉毒灭鼠剂拌制毒饵,在试验区内完成了2万亩高原鼠兔鼠害防治工作,在防治区域内随机划定25×25样方3个,采用堵洞开洞法计算灭鼠区内鼠害防治效果,经样方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灭洞率均在90%以上,灭鼠效果良好,为后期草地植被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免耕补播对冀西北坝上地区草原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本试验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张家口综合试验站以中度退化草地为对象,设置补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施肥(MAF)、紫花苜蓿+冰草(MA)、紫花苜蓿单播(M)、紫花苜蓿+披碱草(Elymus nutans)+施肥(MEF)、紫花苜蓿+披碱草(ME)、披碱草单播(E)、冰草单播(A)、不补播(CK)8个处理。测定其地上生物量、植被盖度、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冰草+施肥处理使地上生物量与盖度显著提高(P<0.05);该处理下提高了禾本科植物在群落中的重要值(P<0.05),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P<0.05)。因此,紫花苜蓿+冰草+施肥处理的补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玉树地区寒牧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治理效果,降低高原鼠兔、高原田鼠对试验区草地补播的破坏。本研究以优质燕麦为基饵,拌制添加D型肉毒灭鼠剂浓度为1.5%的毒饵,投放至试验区内0.133万hm~2亩寒牧退化草地,随机划定25×25 m~2样方3个,采用堵洞开洞法计算灭鼠区内鼠害防治效果。样方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灭洞率均在90%以上,灭鼠效果良好,为后期草地植被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高寒草地是生态脆弱区,草地退化、沙化、鼠荒地、鼠虫害对草原生态的危害十分严重.通过对红原、若尔盖和色达3个深度贫困县典型高寒草地为主的草地生态状况深入调研,总结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地方发展需求,提出了生态优先、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科技创新、提升能力的对策措施,以及以草原沙化和鼠荒地治理为生态攻坚重点的植被...  相似文献   

19.
云南山地灌草丛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春德 《草业科学》2010,27(1):47-51
通过对云南山地灌草丛植被恢复研究表明,围栏封育、浅耕翻、浅耕翻+补播3种技术措施均可有效恢复山地灌草丛植被,提高草地产量和品质,改良土壤,增强保水保土功效;浅耕翻+补播对退化山地灌草丛植被的恢复效果优于围栏封育和浅翻耕;在浅耕翻+补播处理中,3年平均草层高54.0cm、植被盖度95.4%、植株密度2250.1株/m2、鲜草产量7701.1kg/hm2,分别较对照提高210.34%、147.12%、123.60%和93.25%;土壤全氮(2.05g/kg)和有机质(62.61g/kg)分别较对照增加79.82%和109.82%,容重(0.83g/kg)较对照降低25.89%;地表径流量(5.73m3/hm2)及土壤侵蚀量(6.32kg/hm2)分别较对照下降93.59%和78.85%。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补播对高寒草地群落特征和植被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黑土滩中度退化草地为对象,利用免耕补播机通过近自然补播措施进行了恢复,测定了恢复后草地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经人工补播后,退化草地的植被盖度,地上、地下生物量,禾本科牧草比例和根冠比都显著上升(P<0.05),补播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修复效果。从物种组成上看,退化草地经过补播之后,其植被群落组成和物种重要值都发生了变化。其中,禾本科牧草和莎草科牧草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外,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匀度指数经人工补播后都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人工补播是高寒地区黑土滩中度退化草地修复一种快速有效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可食牧草的比例,同时也有利于高寒地区草地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