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缺磷的土壤中适量施用磷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作用,但过量施用磷肥则有害无益,主要有以下五害:一是会使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过多的磷素营养。过多的磷素营养会促使作物的呼吸作用大大增强,从而过多消耗作物体内储存的糖分和能量。二是诱发土壤缺锌。过量施用磷酸钙后,会在土壤中大量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锌盐,使作物出现明显缺锌症状;过量施用钙镁磷等碱性磷肥后,会使土壤碱化,使锌的有效性降低,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玉米白化症,水稻僵苗坐蔸等,就是由于作物缺锌的结果。同时,施磷过多,还会导致作物发育不良。三是会使作物得磷失…  相似文献   

2.
正一、施用磷肥过量,会使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过多的磷素营养。过多的磷素营养会促使作物呼吸作用过于旺盛,消耗的干物质大于积累的干物质,造成繁殖器官提前发育,引起作物过早成熟,籽粒小,产量低。二、诱发土壤缺锌。过量施用磷酸钙后,会使土壤里的锌与过量的磷作用,产生磷酸锌沉淀,作物无法吸收,使作物出现明显缺锌症状;过量施用钙镁磷肥等碱性磷肥后,会使土壤碱化,使锌的有效性降低,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夏桂生 《农家顾问》2006,(10):18-18
在缺磷的土壤中适量施用磷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作用,但若过量施用则有害无益.主要有以下四大害处: 1、促使植株过度呼吸而消耗营养过多的磷素营养会促使作物呼吸作用大大增强,从而过多消耗作物体内储存的糖分和能量。  相似文献   

4.
一是施用磷肥过量会使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过多的磷素营养。过多的磷素营养会促使作物呼吸作用过于旺盛,消耗的干物质大于积累的干物质,造成繁殖器官提前发育,引起作物过早成熟,籽粒小,产量低。  相似文献   

5.
土壤磷素演变与高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香  徐明岗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1):3828-3829
<正>土壤磷素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养分限制因子。磷肥的施用可以大大增加土壤磷素含量与供给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然而,磷肥过量施用造成土壤磷素累积的现象在全球已经非常普遍~([2]),我国的情况尤为严重。我国土壤磷累积以11%的速度在递增~([3]),导致不同地区土壤有效磷呈现增加的趋势~([4]),这不仅明显降低了磷肥的利用率,而  相似文献   

6.
针对太湖流域稻麦农田土壤磷库出现富集,从而磷素流失加速导致太湖地区水体环境污染负荷加重的事实,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因长期施用磷肥导致土壤磷库盈余的现状以及环境风险。从节约磷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角度,提出了既能满足作物磷素营养需求,又不造成农田土壤磷素过量积累的科学施磷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壤磷素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综述了近42年来关于土壤磷素中化学行为、磷素平衡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土壤磷素包括无机磷、有机磷、生物态磷、土壤无机、有机磷又根据其有效性分为各种形态的无机磷、有机磷组分;施入土壤的磷素主要转化为土壤无机磷、土壤类型、作物种植方式、作物根限、磷肥种类及用量对土壤磷素转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种高分子有机物料,作物根系分泌有机酸对土壤磷素有明显的活化作用;VA菌根真菌明显地促进了作物吸收利用根际、非极际土壤的Ca2-P,Ca8-P,Al-P等形态的夫机磷。土壤磷素积累与消耗以无机磷为主,长期大量施用磷肥明显地增加了耕层以下土壤磷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一、水稻秧田集中施磷 磷素是农作物进行新陈代谢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若不供给磷素营养,水稻根芽生长点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受到抑制,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稻谷产量。水稻秧苗生长过程中缺磷,主要表现栽插后难返青,不分蘖,根系发育不良。国内外资料表明:如果作物在生长初期有丰富的磷素营养,即使后来把它移植到没有磷的环境,仍能获得正常的产量。若秧苗营养临界期前,土壤速效磷过低,而以后再施磷肥,也会影响产量。因此,水稻育秧时,在秧田集中施用磷肥,对水稻生长有重要作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紫色水稻土磷素累积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累积与迁移的影响。【方法】以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鲜猪粪)、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8种施肥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平衡、累积和去向状况,以及不同施肥方式对耕层(0-20 cm)土壤全磷、有效磷演变规律及土壤剖面(0-100 cm)全磷、有效磷迁移特征。【结果】钙质紫色水稻土33年不施用磷肥(CK和N)作物籽粒和秸秆磷素携出总量为613.12 kg·hm-2,种苗、根茬、雨水及灌溉水带入土壤总磷量为106.61 kg·hm-2,长期不施用磷肥土壤磷素表现出亏缺状况,年亏缺量为15.35 kg·hm-2,且土壤磷含量随种植年限延续而下降,土壤全磷含量年均减少量为0.0011 g·kg-1、有效磷含量年均减少量为0.029 mg·kg-1;33年单施无机磷肥(NP和NPK)土壤磷素投入总量为1 880.03 kg·hm-2、作物携出磷量为1 275.40 kg·hm-2,有机肥处理(M和MN)土壤投入磷量为2 532.68 kg·hm-2、携出磷量为757.50 kg·hm-2;有机无机磷肥配施(MNP和MNPK)土壤投入和携出磷量分别为4 305.11和1 436.64 kg·hm-2;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磷素投入量都明显高于作物携出量,导致单施无机磷肥、单施有机磷肥和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处理土壤磷素年盈余量分别为18.32、53.79和86.92 kg·hm-2,年未知去向磷量分别为4.99、34.96和59.39 kg·hm-2,土壤全磷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0.015、0.0018和0.018 g·kg-1,有效磷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1.13、0.032和1.17 mg·kg-1。长期不施用磷肥钙质紫色水稻土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则相反;长期施用磷肥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土壤剖面都呈现出上下层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施用无机磷肥土壤磷素可迁移至60-80 cm土层,施用有机磷肥或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土壤磷素可迁移至100 cm以下;随着磷肥施用年限持续,土壤磷素迁移深度和迁移量将会更大,有机肥的施用促使磷素向土壤下层迁移。【结论】连续数年施用磷肥后,土壤磷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考虑减少磷肥用量,减少因有机肥过量施用导致的磷素快速积累和淋失。  相似文献   

10.
关中石灰性土壤上磷肥构肥效问题,解放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在缺磷地块施用磷肥对多种作物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磷肥已是生产上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但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作物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是影响磷肥肥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土壤速效磷是作物磷素营养的直接给源,与作物产量一般是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两种磷肥对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磷肥不同用量对棉花全生育期磷素有效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显著的增加棉田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以及磷素活化系数,同时也能增加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两种磷肥比较显示,过磷酸钙对棉田土壤全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干物质积累和吸磷量的贡献与磷酸二铵相差不大,只有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贡献显著优于磷酸二铵,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棉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分别是施用磷酸二铵肥料的7.95,4.35,2.81和2.95倍。  相似文献   

12.
磷素在作物新陈代谢和生产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合理施用磷肥来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性和改良品质,历来为广大的土肥科学工作者和农民所注重。试验证明,湖区稻田土壤施用磷肥平均约增产5~13%。施入土壤中的磷不一定都被作物吸收,而与土壤发生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变化,这些变化对施用磷肥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影响施用磷肥效果有许多因素,其中土壤磷的形态和相对含量及磷素吸持容量是重要因素。这方  相似文献   

13.
磷是植物营养的必需元素之一,它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磷在土壤中的形态,合理施用磷肥,增加作物的磷素营养,提高作物产量,多年以来,都是科学工作者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的工作由张守敬做了总结。蒋柏藩等(1963)曾对我国南方水稻土各级形态磷与作物营养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研究,认为磷酸铁是水稻土的主要磷源。上述研究为后来研究土壤磷素转化、固定以及有效磷测试法等奠定了基础。我国土壤磷素的研究近几年来也做了一些工作,但系统地报道酸性水稻土磷素状况的研究尚少。我们于1983~1984年曾对洞庭湖区稻田土壤有效磷及土壤的磷形态做了一些相关校验研究,初步确定Olsen法对湖区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的适宜性,并提出8ppm(P)左右是水稻施用磷肥效应的临界值。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5~1986年对我省酸性水稻土的磷素状况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本文拟对酸性水稻土的磷形态、磷的固定、以及与有效磷的关系等作一初步探讨,以便为这类水稻土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供试土壤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磷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在缺磷的土壤中适量施用磷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作用。但不少农民朋友误认为磷肥施用越多越好,其实过量施用磷肥不仅无益,而且害处很多。  相似文献   

15.
<正>磷是作物营养三要素之一。磷肥在所有化肥中利用率是最低的,目前的利用率仅为10%~25%。为了提高磷肥的肥效,必须根据土壤性状、作物特性、轮作制度、磷肥品种以及施用技术等加以综合考虑。一、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1.磷肥应优先施于缺磷土壤据磷  相似文献   

16.
麦稻轮作体系中磷素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高肥力土壤施用磷肥对冬小麦/水稻轮作周期中作物产量、磷肥利用率和磷养分平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当季作物有增产效果,而磷肥残效对后茬作物增产明显。1个轮作周期一次性施磷(P2O5)45kg·hm-2即可保持麦稻两季作物高产;磷肥施用在小麦季水稻利用其后效,小麦季磷肥利用率为7.6%~13.6%,水稻季磷肥利用率为7.3%~12.2%,累积利用率为14.9%~25.8%;磷肥施用在水稻季小麦利用其后效,水稻季磷肥利用率为7.9%~12.7%,小麦季磷肥利用率为7.8%~12.2%,累积利用率为15.7%~24.9%。1个轮作周期后还有74.2%~85.1%磷积累在土壤中。磷平衡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经过3个轮作周期后,不施磷处理磷素亏缺144.73~145.22kg·hm-2,施磷(P2O5)45kg·hm-2亏缺磷素(P2O5)41.82~41.83kg·hm-2,施磷(P2O5)90kg·hm-2磷素盈余(P2O5)77.42~78.85kg·hm-2,施磷(P2O5)135kg·hm-2磷素盈余(P2O5)200.78~201.77kg·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呈明显递增趋势,小麦—水稻轮作高肥力土壤水稻季施用(P2O5)45kg·hm-2就可以维持土壤速效磷平衡。从磷素平衡角度来说,施入的磷肥量应大体上等于作物吸收带走的量,土壤施用磷肥(P2O5)45~90kg·hm-2之间就可以维持土壤-作物体系中磷素的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施(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土壤施用磷肥肥效低是农业生产中调节作物营养的一个具有经济价值的一个具有经济价值的大问题。本研究是从提高磷肥肥效土壤环境入手-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为土壤笛生物生长繁殖增加新鲜的生物能源物质。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微生物在降解能源物质的过程中,以达到转化土壤难溶性磷,保护有效磷,降低土壤固磷容量,提高土壤供磷水平,促进作物吸磷能力的增强,从而使植株含磷量、干物质重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磷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作物高产需要大量的有效磷,磷在植物组织中移动性强,也最活跃。可以这么说,没有磷就没有细胞,也就谈不上种植农作物。河南是全国重点缺磷省份之一。近二十年来,由于大量施用磷肥,土壤中磷素状况得到改善,但从农业发展来看,土壤中有效磷的多寡,仍然是农业增产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磷是作物三大营养要素之一.据调查,我国土壤缺磷的面积较大,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3,除了人工施用化学磷肥以外,施用以能够分解土壤中难溶态磷的微生物肥料,使其在作物根际形成一个磷素供应较充分的微区,为改善作物磷供应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此类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应用面积较大,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出一定的效果,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