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9月份,辽宁省朝阳县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鲜食枣产业第一县"称号。该县鲜食枣的栽植面积、株数和产量都是全国第一。"朝阳大枣"是朝阳县独有品种"大小平顶枣、金铃园枣和金铃长枣"的总称,鲜食口感、主要营养成分和鲜食销量列全国首位。目前,全县大枣栽培规模已发展到2万公顷、  相似文献   

2.
大枣产业在这里腾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县是辽宁省大枣主要产区,历史悠久,枣果以酥脆、酸甜爽口而闻名省内外,素有“北方玛瑙”之称。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大平顶枣之乡”称号;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62个“经济林建设示范县”之一。目前全县已拥有大枣树4000多万株,年产量1500多万公斤,实现产值4000~6000多万元。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县大枣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建立了临界条件下特殊干旱类型枣树栽培区,形成了3个各具特色的栽植区域。  相似文献   

3.
<正>朝阳市位于大凌河的上游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枣树生长发育的优势区域。近年来,朝阳市抓住实施荒山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辽蒙边界防护林工程等重大造林工程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朝阳市的特色优良枣树品种—朝阳大平顶枣。据统计,目前朝阳市大平顶枣栽植面积达到2万余亩,大枣产业已成为朝阳市农林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了加快和促进朝阳大平顶枣产业的规模发展,现将大平顶枣保花保果促丰关键技术简述以下,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朝阳气候条件特殊适宜枣树栽培,当地的各级政府和种植户非常重视大枣的种植和产业发展,截至2017年,朝阳的枣树种植面积已经近30万亩,每年产鲜枣可达7560万公斤。但是传统栽植技术仍然存在于当地的枣树生产作业中,由其带来的枣苗成活率低、产量提高慢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朝阳地区大枣产业良性发展的阻碍,因此,大枣种植技术的完善和调整仍然是朝阳大枣生产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设置4种不同的土壤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大平顶枣、金铃圆枣和三星大枣3个品种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大,与对照相比,3个枣品种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三星大枣的脯氨酸含量在不同的水分胁迫处理条件下,始终高于大平顶枣和金铃圆枣,其原因可能是三星大枣在水分胁迫下,比其他2个枣品种激活脯氨酸合成酶基因表达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日光温室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前几年辽宁朝阳地区实施"百万亩设施农业的建设"计划,朝阳县设施农业的面积迅速扩大。因此调整种植结构,对设施生产提质增效成为目前朝阳县设施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朝阳县经过多年的实践,考察和探索,筛选及研究,确定了甜瓜1年3茬栽培模式。朝阳县居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尽管东南部受海洋暖湿气影响,但由于  相似文献   

7.
<正>朝阳县鲜食大枣栽培历史悠久,据林业县志记载已有500多年发展历程。目前,全县鲜食大枣已发展到30万亩,总株数达8220万株,正常年产鲜枣7560万公斤,年创产值8亿多元,是朝阳县农业重点支柱产业之一。一、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的优势因素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明显优势。是任何区域无法比拟的,具有天时、地利、人合的独特优势。1.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朝阳市地处辽宁省西北部,西北与内蒙古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接壤,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该地主要气候特征,非常适宜大平顶枣的生长发育。为此,朝阳市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林果业朝阳大平顶枣,至2012年,全市已有朝阳大平顶枣树1500hm2。为了促进  相似文献   

9.
辽西朝阳地区大枣农业气候资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大枣各生育期气候条件。[方法]根据大枣各个生育阶段的气象指标,分析当地气候资源的利弊程度。[结果]温度条件是朝阳地区种植大枣的主要限制因子。朝阳南部地区热量充足,各生育时段的热量条件较好地满足生理指标的要求,适宜栽植大枣;而北部地区大枣生育关键时段的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指标,不适宜栽植大枣。朝阳地区水分条件基本满足大枣生长发育需求。朝阳地区大枣生产气候优势是光照充足和温度日较差大。[结论]朝阳南部地区是适宜生产优良品质大枣产区。  相似文献   

10.
朝阳金铃大枣包括金铃圆枣、金铃长枣,是目前我国最耐寒的大果型鲜枣新品种.通过近十年的选育,朝阳金陵大枣于2002年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辽宁省林业厅已发文指示在全省推广,2005年通过了国家级审定,并己申请国家枣属植物保护新品种.目前,该品种已被引种到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京、宁夏、甘肃、新疆等地,为我国北纬40°以北适宜鲜枣栽培的广大贫困山区增添了又一致富项目.  相似文献   

11.
以朝阳地区大平顶枣为试验对象,研究了3种耕作处理方法对大枣果实产量和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处理对大枣的产量提高显著,与免耕和清耕2个处理的差异显著;覆盖处理除可溶性糖酸外,其他品质指标比另外2个处理提升效果最好。因此,3种处理中,覆盖处理相对免耕和清耕在产量和品质上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张连增 《新农业》2003,(1):13-14
金铃圆枣(与金铃长枣统称金铃大枣),是在1993年枣资源调查中发现的优树.历经百年风霜的母树生长在北纬41.6度寒冷干旱的山坡薄地上,休眠期能抗零下34.4℃的低温,未见冻害,长势良好,结果正常.通过十年系统无性繁殖4个试代的试验观察,表现良好.2002年9月19日,通过辽宁省科技厅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编号2002118),2002年9月24日,通过辽宁省林业厅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可以在辽西北纬42度以南的枣栽培区推广,也可以在我国北枣栽培区与朝阳土壤气候相似的地区推广.金铃大枣的选育成功,填补了辽宁乃至我国北纬40度以北没有大果形鲜食大枣的空白,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大平顶枣是朝阳市特色的枣树品种,主要栽植于朝阳市的龙城区、建平县、凌源市、朝阳县、喀左县等地。大平顶枣是一种集抗逆性好、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稳产性好的名优新特枣树品种,果实品质好。在栽培过程中,大平顶枣具有花期较长、花量较大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700个栽培枣品种,目前,实现产业化栽培只有一个品种——冬枣;但冬枣是晚熟品种,不能适应在我国特有的鲜枣优生区——“三北”鲜枣栽培区栽培。金铃圆枣、金铃长枣统称“朝阳金铃大枣”,是目前我国最耐寒大果型鲜枣新品种,通过近10年的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朝阳县是大枣主要产区,历史悠久,声名远扬,枣果以酥脆、酸甜、爽口而闻名省内外,素有"北方玛瑙"之称。在地球上,只有在特定的纬度圈才能生长枣树,大枣的品质在地理上由南向北逐渐提高,朝阳县位于大枣分布区的最北端,地产大枣可谓枣中极品。近年来,我地区大枣栽植规模迅速扩大,建立了临界条件下特殊干旱类型枣树栽培区域,  相似文献   

16.
鲜枣种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种植概况   我国是大枣的故乡,枣产量占世界总产的98%,其他国家很少种植.目前,我国枣产量很低,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大枣销售前景十分广阔.据业内人士分析,面对“入世“桃战,我国的四大果业-柑桔、香蕉、苹果和梨会受到冲击,而枣是我国特有的果品.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思路,我国枣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发展大果型枣,更是顺应“入世“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朝阳金铃大枣包括金铃圆枣、金铃长枣,是目前我国最耐寒的大果型鲜枣新品种.通过近十年的选育,于2002年通过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辽宁省林业厅已发文指示在全省推广.2005年通过国家级审定,已申请国家枣属植物保护新品种.目前已被引种到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京、宁夏、甘肃、新疆等地,为我国北纬40°以北适宜鲜枣栽培的广大贫困山区增添了又一致富项目.  相似文献   

18.
<正>行唐县是河北省大枣重要生产基地,多年来,行唐大枣以其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营养丰富,产品质量上乘享誉国内外,被命名为"中国大枣之乡"。但是,多年来由于新品种更新缓慢、病虫害严重、技术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产量低、枣果品质差,种植效益低下。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行唐县积极引进大枣新品种"曙光1号"进行试验示范,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行唐大枣更新换代的  相似文献   

19.
朝阳大枣产业区域化开发与深加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朝阳大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保证朝阳大枣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从大枣新品种引进推广、地方名优品系筛选应用、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建立不同栽培模式示范基地、良种枣苗脱毒快繁、朝阳大枣标准化栽培规程、鲜食大枣安全贮运、保鲜保障及大枣精深加工等环节技术体系开发,对朝阳大枣产业区域化开发与深加工进行了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大枣就是人们滋养保健的良品,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在整个朝阳地区,种植规模最大,销售量高的地区就是距离朝阳市区南10公里的双塔区孙家湾和根德乡。孙家湾和根德乡为规范大枣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的相关部门以朝阳品牌为名注册商标,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权。为更好的促进朝阳品牌大枣产业的发展,本文首先阐述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在大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促进大枣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