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卡拉病由禽腺病毒C群IV血清型病毒引起,临床上患病鸡以心包积液和肝炎为典型病理变化。近些年,我国不同省份都有病例报道,发病和死亡情况不尽相同,对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安卡拉病毒有垂直和水平2种传播方式,可感染多种品系鸡群。结合国内外研究,总结了目前安卡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及其防治措施,以期为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肉鸡"安卡拉"病即心包积液-肝炎综合症。该病的病原为禽腺病毒。有12个血清型,亚洲以4、2型为主,目前国内流行为2型和5型,发病鸡群多于3周龄开始死亡,4~5周龄达到高峰,持续4~8d,5~6周龄死亡减少。四季均可发生,当管理不当,天气骤变,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时容易发生,本病可垂直传播,通常与特定的种鸡场有关,感染鸡只对外排毒在第3周,  相似文献   

3.
Ⅰ群禽腺病毒感染导致家禽心包积水综合征、包涵体肝炎等疾病,近几年主要流行毒株是FAdV-4、FAdV-8b及FAdV-11血清型。防控方案除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措施外,可制备腺病毒灭活疫苗进行预防,也可注射使用腺病毒抗体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心包积水综合征,又称安卡拉病,是由Ⅰ亚群禽腺病毒引起的以鸡的心包囊积液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哈尔滨地区1例蛋鸡为例,通过检查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诊断心包积水综合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基本控制病情发展。在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安卡拉病俗称心包积液综合征,由Ⅰ群禽腺病毒引起。本病的主要剖检症状为心包积液,肺脏水肿,肝脏肿大出血,肾脏肿大,输尿管扩张。蛋鸡主要发生于25~80日龄的青年鸡。从临港区2015年10月份到2016年的病情发展趋势来看,发病日龄越来越大,大多集中在120日龄左右的初产母鸡。2016年4月,威海市临港区郝某饲养的5000只绿壳蛋鸡出现死亡,发病前3天每天死亡10只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东地区疑似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患病鸡进行腺病毒分离鉴定并研究其分子特征。【方法】采集的病料样品,通过鸡胚有限稀释法经SPF鸡胚传代分离纯化病毒,进行致病性试验,并对病毒的hexon、fiber-2、ORF19和ORF29基因进行PCR扩增,分析其分子特征。【结果】hexon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此次分离的毒株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命名为WM-XC株),SPF鸡接种分离毒株后,致死率达90%,死亡鸡只出现明显的心包积液、肝炎等变化,肝脏病理切片可观察到明显的嗜酸性包涵体,显示分离毒株具有致病性。fiber-2基因序列同经典毒株ON1和KR5相应序列的相似性达96.1%和97.0%,与2015年以来国内分离的毒株序列相似性则达到100%;ORF29序列与2013年国内分离到的毒株JSJ13和JN13的相应序列相比存在33个碱基的缺失;WM-XC分离株与2015年以来国内分离毒株序列相同,但相比经典株ON1和KR-5,缺失ORF19序列。【结论】此次从广东地区分离到的血清4型Ⅰ群腺病毒,和近年国内其他地区分离的流行毒株一样,其fiber-2、ORF19和ORF29基因序列与经典毒株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广东地区疑似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患病鸡进行腺病毒分离鉴定并研究其分子特征.[方法]采集的病料样品,通过鸡胚有限稀释法经SPF鸡胚传代分离纯化病毒,进行致病性试验,并对病毒的hexon、fiber-2、ORF19和ORF29基因进行PCR扩增,分析其分子特征.[结果]hexon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此次分离的毒株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命名为WM-XC株),SPF鸡接种分离毒株后,致死率达90%,死亡鸡只出现明显的心包积液、肝炎等变化,肝脏病理切片可观察到明显的嗜酸性包涵体,显示分离毒株具有致病性.fiber-2基因序列同经典毒株ON1和KR5相应序列的相似性达96.1%和97.0%,与2015年以来国内分离的毒株序列相似性则达到100%;ORF29序列与2013年国内分离到的毒株JSJ13和JN13的相应序列相比存在33个碱基的缺失;WM-XC分离株与2015年以来国内分离毒株序列相同,但相比经典株ON1和KR-5,缺失ORF19序列.[结论]此次从广东地区分离到的血清4型Ⅰ群腺病毒,和近年国内其他地区分离的流行毒株一样,其fiber-2、ORF19和ORF29基因序列与经典毒株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2015—2016年,西南地区多个养鸡场发生疑似禽腺病毒感染病例。实验从发病鸡场采集肝组织,利用鸡胚肾细胞(CEK)进行病毒分离,共分离出16株Ⅰ群禽腺病毒(FAd V)。通过对hexon基因L1环临近的保守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发现16株FAd V分属4个血清型,其中13株为FAd V-4型,FAd V-8a,FAd V-8b和FAd V-2型各占1株。选取不同血清型的4个代表毒株CH/SCDY/1604(FAd V-4)、CH/GZXF/1512(FAd V-2)、CH/CQBS/1504(FAd V-8a)、CH/CQBS/1512(FAd V-8b)进行鸡的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感染CH/SCDY/1604(FAd V-4)的死亡率达80%,CH/CQBS/1504(FAd V-8a)感染组死亡率为20%,而CH/GZXF/1512(FAd V-2)和CH/CQBS/1512(FAd V-8b)组的鸡只有发病没有死亡。FAd V-4是西南地区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且其致病性极高,其致病性主要表现为心包积液综合征(HPS)。试验结果可为西南地区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安卡拉病毒,也叫心包积液肝炎征,是在巴基斯坦发生的新鸡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肉鸡,而后备母鸡和蛋鸡也有发生。该病早在1985年就已见散发病例,在1987年3月在安卡拉地区一个鸡场发生暴发性流行,安卡拉病由此而得名。近期在山东多地都有发生,笔者近期就见过几例肉鸡发病,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诊断治疗经过。1病原本病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腺病毒感染。对于腺病毒我们  相似文献   

10.
从疑似心包积液综合征的病死鸡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该病毒无血凝活性,提取其核酸经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禽白血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偏肺病毒和包涵体肝炎病毒特异引物扩增均为阴性,而经禽腺病毒4型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则将其暂命名为禽腺病毒4型FJ1674株。将其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经序列测定分析表明该株病毒与国内外禽腺病毒4型毒株的同源率为99.4%~100%;经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其与禽腺病毒4型关系密切,共处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禽腺病毒血清 2 型(FAdV-2)的发病模型,为评价 FAdV-2 的免疫原性和疫苗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对疑似禽腺病毒感染的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株 Fiber 基因和 Hexon 基因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使用 DNAStar 和 MEGA7.0 软件对分离株和其他 FAdV 代表株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在确定分离到的病毒为 FAdV-2 后,通过动物实验分析分离株在不同感染途径和不同感染剂量下对 6 周龄 SPF鸡的致病性,筛选出建立 FAdV-2 血清型发病模型的最佳感染方式和最佳感染剂量。【结果】从发病鸡组织样品中成功分离得到 1 株 FAdV-2 血清型毒株,命名为 KM 株。遗传演化分析表明,KM 株和 GX01 株同属于禽腺病毒Ⅰ群 D 种中的 FAdV-2 血清型;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KM 株和 GX01 株的 Fiber 基因和 Hexon 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8.9% 和 99.3%,推导出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8.9% 和 98.8%。KM 株静脉注射感染途径的致病性高于肌肉注射,试验鸡出现明显的心包积液 - 肝炎综合征;KM 株发病模型的感染途径为静脉注射,感染剂量为 108.0 TCID50,感染后鸡群死亡率为 50%,剖检病死鸡可见明显的病理变化,鸡群感染后 1 d 泄殖腔排毒阳性。【结论】首次验证了 FAdV-2 能引发心包积液 - 肝炎综合征,建立了 FAdV-2 感染 SPF 鸡的发病模型,可为药物研发和疫苗评价提供一定参考,将有效预防和减少 FAdV-2 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六安、郭河、宣城、肥西某养殖户送检的疑似腺病毒的病料进行分离鉴定,为进一步鉴别、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采集病例中鸡的肝脏,提取病毒DNA,根据Genbank已登录腺病毒的hexon基因设计引物,通过PCR检测病料中腺病毒,对扩增的序列进行连接转化和阳性克隆子筛选,并对扩增到的序列进行测序鉴定,最后将获得的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分析确定安徽省部分地区禽腺病毒血清型。[结果]临床中疑似腺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心包积液和肝脏肿大,用设计的引物均检测出大小为599 bp的目的基因条带,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此次检测的腺病毒均为4型腺病毒。[结论]试验建立了快速检测禽腺病毒的方法,为安徽省地区禽腺病毒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禽腺病毒疫苗株和制备亚单位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探明高致病性禽腺病毒C亚型4血清型(FAdV-4)毒株在传代中的毒力变化以及不同感染方式对雏鸡死亡率的影响,首先制备2 ~ 15代的高致病性FAdV-4尿囊液,用LMH细胞检测第2、4、8和15代尿囊液的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其次选取的4个代次尿囊液分别通过黏膜(点眼)和颈背部皮下途径接种SPF雏鸡,观察动物的死亡率;最后应用PCR方法扩增主要结构蛋白Fiber2基因序列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制备的2 ~ 15代FAdV-4毒株均在5 ~ 7 d内致鸡胚死亡(100%),4个代次毒株的TCID50为106.5±0.2/0.1 mL,不同代次毒株间的毒力差异不显著(P>0.05);选取的4个代次毒株经颈背部皮下接种雏鸡的死亡率为100%,死亡雏鸡出现典型的心包积液综合征。而经黏膜接种的雏鸡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80%、50%、30%和30%;不同代次毒株Fiber2基因序列没有发生变化。总之,不同代次毒株通过皮下接种后对雏鸡的致病力没有差异,但黏膜接种的死亡率则逐代下降,而主要结构蛋白Fiber2基因则没有出现碱基变异。  相似文献   

14.
禽腺病毒是家禽常见的传染病原之一,在宿主体内一般处于潜伏状态,当宿主受到外界其他压力或免疫力下降时,腺病毒就可能引起相应症状甚至死亡[1]。2015年6月以来,我国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鸡群出现一种可以引起鸡心包积液和包涵体肝炎为特征的I群血清4型腺病毒感染,且容易与传染性贫血病和传染性法氏囊并发于禽,该病多呈急性感染,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多发于3~5周龄雏鸡。近几年来,在国内报道的主要流行株是血清4型和8b型禽腺病毒,其中血清4型毒株占据主导地位。腺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复杂的传播方式使其快速传播与流行,给我国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经济损失巨大,加强对该病的研究对保护和促进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8年11月,山东省某蛋鸡场80日龄左右鸡群出现采食下降、精神沉郁、消瘦等症状,日死亡率达1%,临床剖检病变主要为心包积液、肝脏有出血点、肾脏肿大等。为明确患病蛋鸡死亡原因及确定病原,无菌采取病死鸡肝脏、肾脏等,并展开病毒分离、PCR检测等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病料接种鸡胚,胚体有明显出血症状,肝脏有出血点,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血清4型禽腺病毒Hexom基因同源性为99%。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将分离到的腺病毒对2周龄SPF鸡进行攻毒试验研究其致病性,每日观察鸡的精神状态,记录死亡情况,发现胸肌接种0.3 mL/羽的病毒剂量对SPF鸡的致死率高达100%,死亡时间在72~144 h;对死亡鸡剖检均可见明显的心包积液,肝脏出血坏死;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肝细胞核内形成嗜碱性包涵体。  相似文献   

16.
一、病原与流行特点 1.病原 又称禽Ⅰ型副粘病毒,目前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新城疫病毒却表现不同毒力,有强毒株、中等毒力株和弱毒株。而弱毒株和中等毒力株常用于做疫苗对鸡只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17.
一、病原与流行特点 1.病原 又称禽Ⅰ型副粘病毒,目前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新城疫病毒却表现不同毒力,有强毒株、中等毒力株和弱毒株。而弱毒株和中等毒力株常用于做疫苗对鸡只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18.
对2015年浙江省某鸡场疑似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的患病鸡进行病原检测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禽腺病毒全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结合核酸测序分析确定其病原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通过鸡胚接种和原代鸡胚肾(chicken embryo kidney, CEK)细胞多次传代培养,获得FAdV4细胞适应毒株ZJ2015。血凝实验显示:ZJ2015株不能凝集小鼠、大鼠、鸡和绵羊的红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其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_(50))为2.0×10~6mL~(-1)。以0.2 mL/枚剂量接种鸡胚,该毒株能100%致死鸡胚,且致死鸡胚胚体潮红、肝肿大、出血等。将FAdV4全基因组分11段分别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获得跨越ZJ2015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MF521611.1),对其全基因组、hexon和fiber-2基因的氨基酸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显示:ZJ2015毒株与近几年国内流行的FAdV4强毒株处于同一个分支上,同源性达到99.87%以上;与ON1、KR5、MX-SHP95等较早毒株相比,ZJ2015具有1 966 bp的大段缺失及Fiber-2蛋白上多个位点的突变。浙江毒株ZJ2015的分离可为进一步开展FAdV4的诊断防控技术和毒力变异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验应用自行分离鉴定的Ⅰ群4型禽腺病毒HY株,制备了3批Ⅰ群4型禽腺病毒卵黄抗体,并进行了性状、装量、无菌、支原体、外源病毒、安全、效力、甲醛和辛酸残留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试制的3批卵黄抗体呈淡黄色澄明液体;装量符合规定标准要求;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及外源病毒污染,安全性好,预防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国内Ⅰ群禽腺病毒疫苗的防控能力,防止Ⅰ群禽腺病毒蔓延.[方法]优化Ⅰ群禽腺病毒的增殖条件,以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V-4)及血清8型(FAV-8)的抗原液制备油乳剂单价及双价灭活苗,比较甲醛及β-丙内酯(BPL)的灭活效果,并检验疫苗性状、监测免疫抗体水平及进行免疫攻毒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疫苗灭活以1.00 mL/L终浓度的甲醛或0.500 mL/L终浓度的BPL为宜;3种疫苗均为白色状乳液,4 ℃下保存期均可达12个月,单价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0 μL/羽,双价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250 μL/羽;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免疫后第4周抗体水平达到峰值,且在免疫后第8周仍维持较高水平;免疫攻毒试验结果显示,3种疫苗的保护率均为100%,能完全抵抗病毒攻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免疫初期3种疫苗抗体均达到预期免疫效果,免疫保护期在6个月以上,在生产中使用双价疫苗可以减少注射次数.[结论]FAV-4、FAV-8双价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效果好、保存期长、安全性好,为净化Ⅰ群禽腺病毒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