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探明钙肥施用时期与浓度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藤稔”葡萄为试材,分别在萌芽期、花期、着果期、果实转色期和成熟期土施不同浓度硝酸钙,果实成熟期测定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香气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钙肥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与施用时期和浓度均有关,转色期施钙肥对葡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均有显著性影响,适量高水平钙肥有利于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的提升;萌芽期和转色期施钙肥对葡萄香气品质有显著性影响,萌芽期施用低水平钙肥有利于醛类香气含量的增加,转色期施用低水平钙肥有利于酯类和萜烯类香气含量的增加。从提高果实品质考虑,建议葡萄生产上将萌芽期和果实转色期作为施钙肥的2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钙肥施用时期与浓度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藤稔"葡萄为试材,分别在萌芽期、花期、着果期、果实转色期和成熟期土施不同浓度硝酸钙,果实成熟期测定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香气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钙肥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与施用时期和浓度均有关,转色期施钙肥对葡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均有显著性影响,适量高水平钙肥有利于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的提升;萌芽期和转色期施钙肥对葡萄香气品质有显著性影响,萌芽期施用低水平钙肥有利于醛类香气含量的增加,转色期施用低水平钙肥有利于酯类和萜烯类香气含量的增加。从提高果实品质考虑,建议葡萄生产上将萌芽期和果实转色期作为施钙肥的2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微量元素肥料对奈李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对奈李花芽分化期、开花前期、幼果期、膨大期、成熟转色期各喷施1次Zn+Mo≥100g/L的水溶性叶面肥料。结果表明: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能显著增加奈李产量,还可以提高其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等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子对广丰马家柚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影响广丰马家柚果实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2011—2017年连续测定果实品质,收集果实发育期间活动积温、降水量、光照、日较差等气象因子数据,并将品质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家柚果实发育分为3个阶段,即果实膨大期(5—7月)、膨大/品质形成期(8—9月)和果皮转色成熟期(10月至11月中旬)。果园产量和果实品质主要受8月至11月中旬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影响。降水量主要影响果园的产量,8—9月日照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月至11月中旬的日较差影响可滴定酸含量。从综合评价来看,8月至11月中旬气温日较差是决定柚果品质最关键的气象因子。挂果期既有利于形成品质,又不至于影响产量的气象参数均值为活动积温5 000℃、降水量1 100mm、日照1 130h、气温日较差8.8℃。  相似文献   

5.
对伯克利蓝莓生长的3个关键期即发芽前、初夏、秋季时,施用3种肥料即硫酸铵、磷酸二铵、氮磷钾复合肥,每株按3个不同的施肥总量即25g、50g、100g进行搭配施肥试验,研究对蓝莓植株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施用NPK复合肥每株50g,分春夏秋3次分施时,蓝莓的株高、冠幅、新梢长度等生长状况,单果重、单株产量,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Vc含量等品质指标均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峰’葡萄果实发育期适宜的灌溉阈值,为鲜食葡萄的精准灌溉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8 a(年)生盆栽‘巨峰’葡萄植株为试材,通过器官的连续摄像测量、根域土壤水势的实时监测和叶片日光合速率(Pn)的测定,建模分析果实发育期新梢、果实生长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土壤水势下降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和转色期,新梢日最大收缩量(MDS)显著增大时对应的土壤水势分别为-8.89 kPa和-9.21kPa。当土壤水势分别低于-17.34 kPa和-16.46 kPa时,新梢日最大值生长量(MXDG)和日最小值生长量(MNDG)均开始负增长。果粒随着土壤水势下降,其生长过程可分为急速膨大、快速膨大、缓慢膨大和收缩四个阶段。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各阶段对应的土壤水势范围依次为>-9.37 kPa、-9.37~-21.14 kPa、-21.14~-27.86 kPa和<-27.86 kPa;转色期则分别为>-10.31 kPa、-10.31~-22.05 kPa、-22.05~-32.83 kPa和<-32.83 kPa。叶片Pn日最大值在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土壤水势为0~-27.3 kPa无显著降低,而在转色期土壤水势降至-36.8kPa时显著降低。【结论】确定出既促进果实膨大、又防止新梢旺长且不会显著抑制叶片P_n的指导‘巨峰’葡萄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和转色期灌溉阈值为-12.83~-15.67kPa和-16.46~-22.05 kPa。  相似文献   

7.
1 桃树生产中施用追肥时,应做到适时、适种、适量、适法,以提高施肥效果适时施用追肥,应在桃树需肥高峰期施用,一般3月,为了促进根系和新梢生长,提高坐果率,应追肥1次;6月为了促进果核和种胚发育,促进果实膨大及花芽分化,应追肥1次;在果实膨大期,要注意追肥1~2次,以促进果个增大、果实着色和提高含糖量.由于桃树在年生长周期中,生长的重点是有区别的,因而各阶段施肥的种类也不一样,3月追肥应以速效性氮肥为主,配合适量的磷、钾肥,以促进枝叶快速生长,尽快形成叶面积,增加光合产物;6月,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施用追肥应以磷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氮、钾肥;在果实膨大期,为了改善果实品质,促进果个膨大、果实着色和提高果实的含糖量,追肥应以钾为主,配合施用适量的氮、磷肥.如采用复合肥,3月追肥应高氮高磷低钾复合肥,6月花芽分化前、果实膨大始期追施中氮高磷型复合肥,果实膨大中后期,施入低氮中磷高钾型复合肥.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表明,兔眼蓝莓果实横纵径呈S型曲线生长,果实膨大主要在幼果期和成熟期,中期果实膨大缓慢.果形指数呈缓慢递减变化.在温州市免眼蓝莓裂果发生始于成熟期,完熟期裂果加重,裂果以横向开裂为主.兔眼蓝莓果实膨大和裂果与品种和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果实大小还受树龄和生长势的影响.疏花疏果对果实大小有直接影响,叶果此与果实大小呈正相关.因此,建议采取促进果实膨大,控制和减少裂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水条件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设施葡萄各生育期的最佳起始灌水阈值与灌水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萌芽至花期(A)、幼果发育期(B)、果实转色成熟期(C)、果实采收至落叶期(D)分别设置3个水分梯度,共9个处理,于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品质并综合评价,以此研究不同灌水条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品质受灌水时期、起始灌水阈值、灌水量的共同影响,在萌芽至花期、果实转色成熟期保持高起始灌水阈值与高灌水量,在幼果发育期降低起始灌水阈值同时适当增加灌水,在果实采收至落叶期降低起始灌水阈值同时减少灌水,获得的果实品质指数最大,综合品质最佳。同时得到理论灌水方案为A_2B_3C_2D_1,即4个时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0%~80%、60%~80%、60%~70%、55%~65%。  相似文献   

10.
以'清香'核桃(Juglans regia)为试材,以节肥节水为目标,通过不同时期施肥,探索施肥时期及次数对'清香'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适合山地土壤贫瘠核桃园的施肥时期和次数。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核桃产量及仁质量、出仁率和营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萌芽期、幼果发育期和果实膨大期3次施肥处理产量、单果质量、种仁质量等高于其它各处理,但萌芽期或幼果发育期、果实膨大期2次施肥,其单果质量、种仁质量及出仁率等指标与3次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单次施肥处理以萌芽期或果实膨大期为宜,产量及单果质量等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施肥显著提高山地土壤贫瘠果园核桃产量及果实品质;萌芽期、幼果发育期和果实膨大期3次施肥,或者萌芽期或幼果发育期、果实膨大期2次施肥,增产增质效果显著;单次施肥以萌芽期或果实膨大期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实验室保存的蛹虫草菌株("BY2")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γ射线与ARTP复合诱变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经过初筛、复筛及稳定性试验,研究了诱变菌株的菌落特征及子实体产量,以期获得蛹虫草高产菌种。结果表明:经复合诱变处理,筛选出3株高产突变株,其子实体产量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率分别为32.27%、36.00%和33.87%。通过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及工厂化生产测试,BY2-1122菌株是传代稳定性较好的菌株,其子实体产量明显高于现行生产菌株,增幅达17.3%。研究表明,利用^60Co-γ射线与ARTP复合诱变选育蛹虫草,可以获得高产子实体菌株。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细胞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和alamarBlue^TM细胞活力测定实验评价樟芝皿培菌丝体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相和氯仿萃取相对SPCA-1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抑制作用,并进一步利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PI(propidium iodide)双染测定细胞早期凋亡率、流式细胞术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fluorescindiacetate,H2DCFDA)单染测定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释放量、流式细胞术PI单染测定细胞周期变化和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53和PARP的表达,探讨樟芝皿培菌丝体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相和氯仿萃取相抑制SPCA-1增殖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樟芝皿培菌丝体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相和氯仿萃取相均能抑制SPCA-1细胞克隆的形成、迁移和增殖,石油醚萃取相的活性明显好于氯仿萃取相;石油醚萃取相通过促进SPCA-1释放ROS来诱发线粒体依赖性早期凋亡的发生,并使促凋亡蛋白Caspase-3和p53表达上升,同时抑制蛋白PARP表达,从而发挥其抑制SPCA-1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而氯仿萃取相主要通过将SPCA-1细胞阻滞在S期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3.
运用改良石蜡切片法制备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切片,观察其菌褶和菌柄的细胞结构。结果表明,以柠檬烯为透明剂,金针菇子实体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皱缩。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针菇子实体组织切片发现,金针菇原基内部有呈菌丝无规则扭结状态的菌盖结构,随着子实体不断发育,菌盖下端有菌褶结构分化,随后菌柄结构随菌盖发育而进一步分化,菌柄组织细胞状纵向紧密排列,横切面有维管束状细胞呈外紧密内疏松状排列且其间有孔洞出现,菌褶菌髓部呈菌丝与球泡状细胞共同存在的异型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14.
人工补光对调节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该研究从人工补光光源的类型及特点,以及光照强度、光质、补光时长、补光时期、补光方式、光源位置等方面对设施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指出了人工补光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今后设施园艺植物的人工补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干枯病是发生在广东杧果产区杧果上的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稀释涂布法分离和纯化、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杧果干枯病病样中分离获得的菌株NY01,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体杆状,最适培养温度28℃,最适pH值7.0~7.2。刺伤接种到健康杧果叶片,4 d后叶片呈现典型病斑。以菌株NY01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的16S rDNA片段,经BLAST分析,菌株NY01 16SrDNA序列与Sphingomonas sanguinis(登录号KT766073)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到99.6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NY01鉴定为血红鞘氨醇单胞菌S.sanguinis。血红鞘氨醇单胞菌能够引起杧果细菌性干枯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对于根系的健康发育、植株的茁壮生长意义重大。在瓜菜工厂化育苗过程中,幼苗根系生长空间小,持水保肥能力弱,微生态环境差,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热点逐渐聚焦在通过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或添加微生物有机肥来调控瓜菜幼苗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期达到活化养分、防控病害、促进幼苗生长的目的。笔者阐述了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在瓜菜工厂化育苗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番茄抗TYLCV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对TYLCV(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抗性稳定持久、园艺性状优良的番茄品种,以分别含有Ty-1、Ty-2、Ty-3的3个抗源材料‘TY52’‘CLN2777A’‘R1164’为供体亲本,2个园艺性状优良的不含抗病基因的育种材料‘TMX255-1’‘TMX255-5’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和多代回交自交,同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苗期接种技术和农艺性状观察对后代进行筛选,将Ty-1与Ty-2导入并聚合到‘TMX255-1’,Ty-1与Ty-3导入并聚合到‘TMX255-5’,最终获得2份聚合了不同抗病基因的株系,分别命名为‘TY1-2’‘TY1-3’,并对其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显示,2份株系对TYLCV整个生育期在田间都表现抗病,且园艺性状优良稳定,可以作为自交系应用于抗病育种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开展非茶饮植物茉莉花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意义,基于横县茉莉花生产等相关调研,分析了主要病虫害情况、普遍使用农药种类和影响横县茉莉花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并提出了控制横县茉莉花质量安全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探讨玉米芯含量不同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培养料中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置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分别为10%、30%、50%和70%,在菌丝生长满袋后(菌丝期)和子实体期(第4潮耳出菇期)分别从菌袋的上中下3个部位取培养料混合,测定酶活及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采收子实体统计4潮菇的产量并测定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菌丝期,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70%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活性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在4个配方中活性均较高,其中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酶活性最高;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β-1,3-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子实体期,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外,其余几种酶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活性的变化规律均与菌丝期不同。在菌丝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含量最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子实体每袋总单产和总产量均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子实体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因此培养料中添加玉米芯可以提高与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活性,但是不同的酶在不同含量玉米芯的培养料中分泌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质量(2000、2200、2400、2600 g和2800 g)香菇(Lentinula edodes)压块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二次培养阶段压块内温度、水分及pH变化,结合出菇农艺性状,探讨压块质量对二次培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压块内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先升高并于菌丝恢复培养第3天达到峰值,后降低,再升高并于菌丝恢复培养第6天达到次峰值,然后再下降至高于培养房温度1~2 ℃后稳定;各处理压块质量均呈下降趋势,绝对失重量随压块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含水量变化总体趋势为先降后升再降,于菌丝恢复培养第6天后相对平稳;各处理菌块内pH均先急剧下降至3.33左右,再缓慢上升,之后保持在3.6~3.9;子实体产量、采收期随着菌块质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其中2000 g压块质量处理,与其它4个处理相比,压块内温度较低,含水量较高,pH下降后回升较快,两潮总生物学效率较高(51.7%),菇型较大,采收期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