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九年九月,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在江苏茅麓茶场召开沸腾干燥机现场交流会,有十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派员参加。认为茅麓茶场在我国红碎茶上首次应用沸腾干燥原理,制成样机,经过大生产试用,表现烘茶质量好,内质较鲜爽,叶底较红亮,外形较乌润,净度好;烘茶时间快,产量高,平均220市斤干茶/台时,热效率高,多孔板面积1.5M~2,合每平方米烘茶147斤,比一般百页烘干机每平方米面积烘茶  相似文献   

2.
王钟音 《茶叶科学》1966,3(1):49-52
1.眉茶色泽的形成,是茶叶对锅壁和鼓壁互相摩擦作用的结果,属于物理现象范畴2.要使眉茶获得优良色泽,茶条表面必须保持一定的干度,水分含量在4.0%以下用茶叶最容易上色,增加茶叶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也易上色。3.在精制技术处理中,第一遍火温度掌握高些,得到的色泽和经济效果都好。但火过高也会导致茶条底色枯褐、色泽灰枯。烘车处理易产生外干内湿现象,产品易退色,一以烘炒车处理为好。4.茶叶现烘、现炒、现车和轻重分开车,可以提高车色效果。5.车色机投入量要适当多些(以一箱为原则),多不但容易上色,而且碎茶也可减少  相似文献   

3.
眉茶(即炒青绿茶)是绿茶类之一。为了出口需要,寿宁县于一九七九年由烘录改制眉茶。眉茶初制工艺的杀青和揉捻两道工序与烘绿相同,所不同的是干燥工序,它以炒干方法而制成。眉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表面光滑,条索圆紧而弯曲,毫芽不显露而呈银灰色,滋味比烘青浓厚。这些品质特点主要是通过炒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花香型黄茶品质特征为基础,开展茶树品种适制性、花香型黄茶初制烘焙技术及配套加工技术等加工工艺研究,根据试验茶样品质鉴定与生化茶样检测结果,经系统分析可知,花香型黄茶以叶色偏黄类的高香型乌龙茶品种鲜叶原料为前提,配合适度的晒青、萎凋、摇青、堆青等做青技术,同时融入超干闷黄、精茶的控温控时烘焙等工艺为花香型黄茶加工标准加工规程。其最佳参数为:茶青减重达20%-25%时,进行5min摇青(15转/min),超干闷黄以空间温度35℃-40℃,相对湿度30%-40%,闷黄3-4h,黄茶初制烘焙以闷黄叶阴至8成干再烘足干,精茶烘焙以80℃、3-4 h或90℃、1-3 h为佳。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饮料用原料茶的适宜干燥工艺,将不同干燥方式、干燥程度绿茶原料加工成茶饮料,研究其浸出特性及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1)低温浸提时,茶多酚浸出量以炒干最高,高温时以烘炒焙、烘炒烘处理最高。氨基酸的浸出量则均以烘干、烘焙处理最高。(2)烘干、烘焙样品在灭菌前后及贮藏期间的L值显著为高,平均值较其余处理高2.035~3.905;抗色变能力同样以烘干较强,低温贮藏时的-a/b值较炒干处理样高19.5%。(3)感官风味比较显示,大多数处理茶汤在灭菌后均呈现出绿黄或黄绿色,香气带熟,但烘干处理仍能保持绿明亮,且滋味、香气未显熟味;贮藏期间的风味稳定性也以烘干样为最佳。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干燥工序宜采用烘干工艺,且烘干程度以5%~6%为佳。  相似文献   

6.
茶叶脱咖啡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茶叶具有许多医疗保健作用,然而咖啡因的负作用使消费者对低咖啡因茶及茶制品特别青睐。目前脱咖啡因技术主要有水脱除、溶剂萃取、吸附分离和超临界CO2萃取等传统方法,以及后来发展的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咖啡因和培育低咖啡因茶树等。本文对茶叶脱咖啡因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可行性;水脱除法与吸附分离法相结合、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及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将是今后茶叶脱咖啡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解析不同干燥工艺紫阳绿茶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差异,以6个硒香茶(烘-炒)和10个翠峰茶(烘)为材料,采用感官评价、生化成分检测、高分辨液质联用(UHPLC-Q-Exactive/TM)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茶叶的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硒香茶香气为高爽型,翠峰茶为清香型,硒香茶干茶的色泽更为深绿,翠峰茶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略高于硒香茶。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硒香茶的氨基酸总量以及10种氨基酸组分(组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等)显著高于翠峰茶(P<0.05),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及咖啡碱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出262个非挥发性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儿茶素、二聚体儿茶素、酚酸、黄酮醇(糖)苷和有机酸等13类。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硒香茶与翠峰茶中代谢物种类没有差异,但含量存在差异。选择VIP>1.2的化合物作为关键性差异化合物,主要有氨基酸类、酚酸和黄酮醇(糖)苷类。翠峰茶中氨基酸类、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含量低于硒香茶,而二聚体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高于硒香茶。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硒香茶和翠峰茶品质形成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绿茶不同干燥工艺导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机化学实验中使用HPLC法测定4种茶中的咖啡因;方法提取4种茶叶中的咖啡因,通过HPLC法测定咖啡因含量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提取咖啡因含量与HPLC法测定结果的结论一致。结论进行试验取得的咖啡因纯度比较高。证明纯化咖啡因有效办法是升华法。不过提取率较低。影响提取率原因较多,提高收率的先决条件是标准规范的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薯β-胡萝卜素的最佳方法,以丙酮/石油醚(2/5,V/V)为提取液,甲醇/叔丁基甲醚(70/30,V/V)为流动相,对白心木薯SC101和蛋黄木薯SC9块根β-胡萝卜素保留时间及其分离情况进行研究。检测条件为:色谱柱YCM C30,柱温30℃,流速为1 mL/min等度洗脱。结果显示:该方法精确度和重复性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保留时间为12.65 min,在2~3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 209.11x-14.114,R2=0.9993);平均回收率为81%~92 %。采用改进的HPLC法对木薯块根β-胡萝卜素进行测定,数据稳定性好,分析时间比已报道的方法缩短30 min以上,适用于快速定量分析木薯块根的微量β-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进行制茶试验,对茶样的烘干,一般采用木炭烘笼烘焙或烘箱烘干。但这两种方法由于烘干时间长,透气性差,烘茶样易产生闷气。特别是红碎茶的烘干,要求及时快速,否则就会影响茶样的品质。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红碎茶课题组为配合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茶叶样品中微量儿茶素进行快速准确分析,利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Ps-SPE)与电喷雾质谱(EIMS)联用技术进行了茶叶中四种儿茶素—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分离测定。首先以表儿茶素(EC)为模板分子,采用紫外聚合方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EC-MIPs),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MAA),交联剂为乙烯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利用EC-MIPs作为固定相制备EC-MIPs-SPE柱,对茶叶样品进行分离萃取后采用EIMS对洗脱液中儿茶素单体进行检测,分别与常规C18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NIP)固相萃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C-MIPs-SPE法对儿茶素类单体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对茶中主要干扰物质咖啡因、茶碱的结合能力远小于儿茶素分子。最佳萃取条件为:水相上样,用50%(v/v)甲醇/水溶液淋洗除去非特异性结合干扰物,1%(v/v)醋酸的甲醇洗脱特异性结合的四种儿茶素单体。对真实茶叶样品测试发现:经过EC-MIPs-SPE法预富集,可以去除94.2%的咖啡因和全部茶碱干扰,同时可得四个主要儿茶素信号,相对强度分别为:EC(12.1%),EGC(8.2%),ECG(35.4%),EGCG(45.7%)。本法可特异性地识别和分离儿茶素单体,有效消除咖啡因和茶碱干扰,可用于茶叶中微量儿茶素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2.
1974年以来使用结果表明该灶杀青、烘午两用,节能效果显著,平均每担干茶耗柴1究.7斤,重油4.4斤,与锅式杀青机比较每担  相似文献   

13.
采用模拟试验和工业性生产试验,研究了用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的炒青,烘青和半烘炒青花茶素坯原料的精制效益、物理特性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三种素坯原料的精制效益依次为炒青〉半烘炒〉炒青;茶坯的比表面积是炒青〉半烘炒〉烘青;吸竿速度和促香效果与茶坯的含水量有关,在茶坯含水量为5% ̄25%范围内,茶坯的吸香效果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强,而保香效果则以含水量20%最佳,三种素坯的吸香速度和保香效果依次为烘青〉半烘炒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反应器/荧光检测器测定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用乙腈水溶液(V∶V=86∶14)提取黄曲霉毒素B1,提取液经净化柱和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在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0.591~5.91μg/L时,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黄曲霉毒素B1的回收率为85.4%~98.9%(添加量分别为0.510μg/kg、7.090μg/kg和14.180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2%~1.8%,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运用所建立方法对市售的8个茶样及加标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适合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反应器/荧光检测器测定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用乙腈水溶液(V∶V=86∶14)提取黄曲霉毒素B1,提取液经净化柱和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在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0.591~5.91μg/L时,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黄曲霉毒素B1的回收率为85.4%~98.9%(添加量分别为0.510μg/kg、7.090μg/kg和14.180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2%~1.8%,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运用所建立方法对市售的8个茶样及加标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适合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吸附树脂法制备高纯儿茶素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以有机溶剂萃取制备的儿茶素粗品为材料,进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制备高纯儿茶素(儿茶素含量≥95%)的研究。选用12种树脂为吸附剂,应用HPLC对吸附过程中儿茶素含量与组分的变化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以脱咖啡因小叶种儿茶素粗品为原料,AB-8吸附树脂为柱填充料,收集过柱溶液一定区段内馏份,可以制得高纯儿茶素样品。产品制率为65%,纯度≥95%,EGCG含量大于55%,咖啡因<0.2%。  相似文献   

17.
衡山茶烘绿。又称“南岳茶”、“岳顶茶”。产于湖南南岳衡山各峰。历代生产。清初王夫之《莲峰志》:“沿山皆茶……浮乳甘香,不在徽歙下。”衡山钻林茶烘绿。产于衡山水月寺。茶生岩壁上,须攀缘至树顶才能采下,故也。清刘廷献《广阳杂记》:衡岳之上品名。九嶷茶烘绿,简称“嶷茶”。产于湖南宁远县九嶷山。《九嶷山志》:“味甘香不减武夷、日铸,以潇水煮之,厥味倍佳。”五盖山茶烘绿,又称“盖山米茶”。  相似文献   

18.
科技简讯     
为了探求长炒青初制过程中各工序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制订工艺技术标准打下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制茶研究室于1984年春,夏两季在该所试验车间,用控温燃油加热炉的120型烘干机、84型锅式(铁板)炒干机、瓶式炒干机对干燥阶段(二青、三青、辉干)的投叶量、温度、时间等因素进行了14个批次的试验。干燥采用目前较优的烘——炒——滚工艺流程,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烘青绿茶作对照,用经典方法对云南产代表性厂家生产的一年、五年和十年三个普洱茶产品进行了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四个茶样的小白鼠骨髓微核试验、畸形精子检测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所测试的普洱茶样和烘青绿茶样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生殖细胞都没有致突变性。排除了普洱茶对引起染色体断裂损伤、基因碱基置换和移码等致突变性。试验还发现试样对其他因素引起的微核率的增加有拮抗作用。从遗传毒性证明了四个茶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表明正规厂家生产的普洱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茶叶》1959,(3)
咖啡因又名茶素,在医藥上用途极广,因国內生产不足,每年多向资本主义国家进口,以滿足国内需要。去年四川省商业厅棉麻菸茶貿易局的同志們在思想大跃进的基础上,破除迷信,从废棄的“泡水茶”(吃过的茶叶)中提制出咖啡因,并利用提制咖啡因后的茶渣做雪茄菸和醬油的原料,經过多次試驗已获得成功,使廢棄的“泡水茶”得到充分利用,均加了社会主义財富,如按全省茶叶銷量囘收百分之七十廢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