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已成为国内外一流大学进行知识创新、增强创新能力、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农林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存在“亲本”学科结构有待优化、成果贡献潜力挖掘不足、建设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亟需拓展学科布局,推进基础学科、人文社科与农科的交叉融合;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构建新兴交叉学科平台条件;完善制度环境,不断健全促进学科交叉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成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寻求技术突破的重要途径,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对全国农林高校交叉学科设置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自设交叉学科的数量分布和所属类型分布,支撑一级学科的数量分布、所属门类分布和学科层次分布,发现当前农林高校在推动交叉学科建设方面存在思想观念弱、交叉范围窄、学科差异大等问题,探究深层次的原因,还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转变观念,树立正确认识,推动交叉学科内涵建设;完善机制,构建全方位制度体系,为学科交叉提供保障;重组机构,建立矩阵式学科组织,为学科交叉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地方农林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新挑战。农林高校需要弥合乡村振兴目标综合性与高校学科建设的专业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长期性与社会服务项目的周期性,乡村振兴服务的公益性与社会服务提供者的功利性之间的差异,以发挥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吉林农业大学通过优化服务乡村振兴顶层设计,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强化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完善社会服务管理评价机制等系列措施,优化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组织模式和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崔峰 《中国农业教育》2013,(1):42-46,90
旅游高等教育正进入由数量扩张向全面提高质量的转型时期。相对综合性高校而言,农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存在优质生源缺乏、学科被"边缘化"、办学空间受限、学生就业竞争力弱等诸多瓶颈。为进一步提升高等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水平,应在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彰显专业特色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农科建设应当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开展,高校大力推动新农科建设有利于培育卓越的农林新人才、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并且满足乡村新农业发展。传统农学呈现学科结构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产教脱离现象突出的特点,必须尽快转型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革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构建政产学研共同体是破解传统农学发展瓶颈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地方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展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对农林院校整体工作的促进作用。从改变"重理轻文"的思想观念、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文学科实力、多学科交叉融合、改革完善管理等几方面提出了促进地方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是国家为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核心是培养各类创新人才。地方农林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地方农林领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制定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思考。以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为例,针对目前此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及培养质量评价等主要问题提出当前形势下培养模式改善途径,旨在为地方和区域培养优秀农业工程领域专业人才以及促进福建省农业工程学科长足发展提供思路,同时也为全国地方农林高校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林高校是新中国建立后院系调整形成的,目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其人文社会科学不断发展壮大,在理论创新、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其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现状并不完善,存在着指导思想模糊、评价主体分散、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周期短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符合农林高校自身特点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其发展,进而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形成"农林学派"。  相似文献   

9.
农林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科建设、科研人才、科研机构、科研项目以及科研产出五个方面看,农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实力快速增强,且具有传统学科优势更优,多学科开拓发展,新兴学科领域不断涌现以及地区、院校间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建立完善适合于农林高校的人文社科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是农林高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农林高校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众多要素和主体,体现为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层次,具备推动农林产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林企业发展、提高农林高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以及促进农林科技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三大功能。农林高校产学研合作必须引导系统多方共赢,促进系统创新涌现,实现系统整体最优,加强系统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林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迎来黄金发展期,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我国首轮“双一流”建设的9所农林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林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繁荣背后的发展困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回信”精神,为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即强化政治建设,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师”作用;坚持引培并举重在培养,持续优化队伍结构;促进教学科研两轮驱动,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坚持破立并举,健全更为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具有显著农林特色、符合新时代“六要”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农林高校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人才。数学在提升农业人才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数字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淡化通专界限、打破通专壁垒、推动通专融合是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本质诉求。通过梳理农林高校数学课程通专融合实践中的普遍性问题,以“夯实基础、支撑专业、实践创新”为核心理念,提出调整数学课程定位、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以及深化数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三个方面的课程结构优化路径,构建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农林高校大学数学教学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农林高校学科发展水平,促进农林高校"双一流"建设。以ESI数据库和InCites数据库为统计源,构建面板数据,从学科生产力、学科影响力和学科发展力三个维度选取12项评价指标对我国农林高校学科竞争力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显示,我国农林高校学科综合竞争力指数和学科生产力指数发展水平整体不高,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85和0.244。学科影响力指数和学科发展力指数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35和0.300。"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发展力表现相对突出,普通高校的学科影响力表现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14.
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呈现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促生和发展了以跨学科科研平台等为特征的科学研究组织模式及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但我国农业高校科研体系形成的严格的以学科为特征的管理模式制约了跨学科科研的发展.借鉴德国高校跨学科平台建设的经验,我国农业高校在继续推动现有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引导、鼓励、组织多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平台,重点突破,从而实现农业高校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5.
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激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于当前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南北不均衡现象突出,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步伐相对滞后,但发展潜力雄厚,因此研究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可以补齐短板,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推动全省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文献查阅、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梳理分析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现状特征,苏北休闲农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品牌培育水平不断强化、类型模式丰富多样。同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政策扶持有待优化、整体发展规划有待完善、资源优势潜力亟待挖掘、产业融合程度有待增强、服务管理体系有待提高、特色品牌优势有待培育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品牌培育、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推动苏北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全国32所农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现状描述,认为农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现实困境有培养目标趋同从众、农林特色课程少、学科地位弱、边缘化严重、市场火爆专业遇冷并存。提出建议:依托农林优势资源,坚持“有小异”;优化专业方向课程,凸显农林特色;落实导师制,精细化人才培养。研究结论对于农林高校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质量与特色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增强农林高校服务“三农”能力的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农服务、为农输送人才是农林高校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农林产业的弱势地位、高等农林教育缺乏吸引力、办学经费不足、就业渠道不畅、行业支持不足、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农林高校为"三农"服务能力的发挥,应进一步提高农林高校的地位,建立涉农专业免学费制度和多部门合作协调制度,健全农林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构建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增强农林高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文磊  李茜 《农学学报》2022,12(5):70-76
为进一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益提升。本研究基于农林文旅康产业间的组合,围绕农林文旅康产业分化、融合和整合形成的组织形态,构筑组织形态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是农业、林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5个产业之间相互融合推动新业态和新功能的发展。本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研究对象,围绕其资源和地形特点的发展基础,在新业态和新功能视角下,构建出“平川+现代农业主导”型、“丘陵+文化旅游主导”型和“山区+森林康养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利益联结强化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和培育延伸拓展机制的发展机制。本研究对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发展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时代,也对农林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具体到涉农高校,就要抓住契机,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同时根据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优化涉农专业。通过对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运用SWOT分析构建矩阵,对农林高校在新农科建设改革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以及将改革中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比对,从对标“安吉共识”、根据教育部学科评估要求提升内涵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而优化专业布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的路径,有助于高校抓住优势和机遇,克服劣势、回避威胁,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科交叉研究是颠覆性创新的重要途径,交叉学科发展需要制定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科技管理办法。文章通过分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交叉学科发展现状,剖析交叉学科科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促进跨学科融合交流、完善学术评价方式和创新分类管理模式等加快建设交叉学科科技管理工作体系的建议,旨在优化科技管理工作方法,助力交叉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