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人工环剥松树干皮导致立木萎焉,以此引诱松墨天牛聚集产卵,然后销毁被产卵的松树,达到减少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目的。3 a试验证明,这是一种安全、无公害、易操作的防治松褐天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松褐天牛等鞘翅目害虫迁移产卵规律,将诱瓶在松树离地面约1.3 m处系挂、设成诱杀天牛等鞘翅目害虫的陷阱,再喷施药杀天牛的微胶囊农药,达到有效、低成本防除的效果.这一发明专利技术,创新了松褐天牛等鞘翅目害虫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松褐天牛又名松墨天牛、松天牛,其幼虫是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以蛀食韧皮部、木质部为生存条件,松褐天牛不仅能直接为害松树造成松树死亡,也是"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对松褐天牛的防控手段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引诱剂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的效果最好。生产上使用防治松褐天牛的化学农药产品主要有噻虫啉、吡  相似文献   

4.
松褐天牛、褐梗天牛是松树重要蛀干害虫,单独发生亦能引起松树枯萎并致死。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的扩散侵染过程中起着携带传播、协助病原侵入寄主的关键性作用,褐梗天牛是继松褐天牛之后携带拟松材线虫能力最强的蛀干害虫。防治松褐天牛是切断松材线虫病传播蔓延危害的主要方法。2017年,长岛自然保护区应用APF-I型松褐天牛高效诱捕设备进行监测防治,效果较好。本文详细总结了防治方法、技术要求、应用结果,供其它地区开展监测防治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松褐天牛是危害松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分布面广,危害严重,是松树产区的一大生物灾害。过去多采取化学农药防治,效果较差,对于保护环境还不利。本文就采用花绒寄甲防控松褐天牛的研究和林间防治的效果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1~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采用林间和室内罩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松褐天牛肿腿蜂产卵之前的刺蛰、补充营养取食能直接造成松褐天牛1~3龄幼虫死亡,对1、2及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95.66%、85.91%、57.88%,并可产卵寄生2、3龄幼虫;林间释放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后,在刺蛰和补充营养取食后能有效寄生寄主的肿腿蜂雌蜂数量比例变化较大,有效肿腿蜂率最高为14.9%,最低为2.3%.松褐天牛肿腿蜂寄生行为不受寄主聚集程度的影响,但刚羽化出茧肿腿蜂雌蜂的寄生效率比经饲喂后的雌蜂高近5倍.从肿腿蜂单一个体来看,每头雌蜂补充营养取食和产卵寄生致死的松褐天牛幼虫数为2.1~7.7头.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的补充营养习性及刺蛰、取食致死寄主行为在防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表明该种肿腿蜂是防治松褐天牛的重要天敌,在生物防治松褐天牛幼龄幼虫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日本学者Kosaka与Ogura发现松褐天牛成虫除携带松材线虫外,雌成虫卵巢内还携带有另一种线虫,他们将其命名为卵巢线虫,并认为这种线虫是松褐天牛成虫的寄生性线虫。我国对该种线虫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为了证明这种线虫在我国是否存在和分布,开展了本项研究。[方法]分期分批捕获刚羽化的松褐天牛雌雄成虫,采用解剖松褐天牛成虫松树木质部及感病的松褐天牛幼虫等方法,调查卵巢线虫的存在与分布。[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松褐天牛成虫体内有该卵巢线虫存在,分布于松褐天牛成虫、幼虫体内和松树木质部3个部位;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的卵巢线虫通过松褐天牛雌成虫产卵而接种、进入寄主树木木质部中。同时,木质部的卵巢线虫也有一部分进入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另一部分仍在木质部生活,当松褐天牛幼虫再次发育为成虫时,在木质部中的卵巢线虫和已被寄生的松褐天牛幼虫体内的卵巢线虫再次进入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完成循环。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雌、雄虫体内均有分布,携带率为44.4%,其中松褐天牛雌成虫携带率为43.8%,松褐天牛雄成虫携带率为45.0%,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每头松褐天牛成虫平均携带卵巢线虫574条,其中雌成虫平均携带816条,雄成虫平均携带308条,具显著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只能完成产卵到1~4龄的幼虫阶段,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世代;在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和在木质部生活的卵巢线虫能完成一个完整世代,但具体过程尚不清楚;调查中未观察到卵巢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有寄生致病或致死的现象,但对松褐天牛幼虫有寄生致死的能力;卵巢线虫常与松材线虫同时存在,而且侵入松树及离开松树的方式与松材线虫相同。[结论]我国松褐天牛体内也发现有卵巢线虫存在;目前尚不能证明该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寄生致死性,但对松褐天牛幼虫具有一定的寄生致死性;卵巢线虫的生活史与松材线虫相似,是否与松材线虫一样对松树具有危害性以及其病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病的细菌参与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松材线虫病是由松褐天牛为媒介者携带病原体松材线虫而引起的一种松树的传染病。因此,其防治对策应基于松树、松材线虫、松褐天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松褐天牛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传播的中间媒介,松材线虫疫区周围松褐天牛虫口密度直接影响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速度。防治不及时,可导致松材线虫病的蔓延。因此,要掌握松褐天牛成虫羽化、产卵、幼虫蛀食三个时期的生活特性,对做好松褐天牛危害防治工作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连续3年监测松褐天牛及其它松树主要蛀干害虫的为害情况,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可以持续监测林间松褐天牛、赤梗天牛、马尾松角胫象和松瘤象等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发生量和发生规律,为监测、预报、控制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提供直接、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老疫区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9年在广州市松材线虫病老疫区系统开展了疑似病死松树的早期诊断、应用引诱剂和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控制松褐天牛、清理病死木套袋熏蒸和疫区松林植物群落结构改造等持续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疫区内松树枯死木松材线虫的检出率为22.1%~55.4%.诱到松褐天牛成虫19 853头,每个诱捕器的诱虫量为14.06~24...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外来入侵生物,主要依靠媒介昆虫的携带在自然界中扩散传播。目前松材线虫病的生物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松材线虫本身及其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的控制两方面。本文对国内外松材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方法研究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6-1999年在浙江省富阳市,新昌县等地开展了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明确了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携带和传递松材线虫特性,研究出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M99),并取得应用预测和防治松褐天牛的显著效果,采用松材线虫早期诊断,病木伐除清理,引诱监测,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扑灭了一个松材线虫病新发生地,建立了6700hm^2的综合防治示范林,总结出包含有八章五十一款的“浙江省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海拔地区松褐天牛发生规律,给松材线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2019~2020年通过在不同海拔设立试验点,对松褐天牛发生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500~800 m松褐天牛数量最多,在海拔800 m以上松褐天牛数量最少。整株样木中,除伐桩外,其他部位均有松褐天牛,松褐天牛在被害树上的数量分布为树干中段>下段>上段>侧枝。因此,在5~7月开展松褐天牛防治,对控制松褐天牛虫口密度是一个关键期。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蛀虫种类、主要松蛀虫成虫活动期、种间种群数量比率和种内种群数量垂直分布比率 ,2 0 0 1年 5种松蛀虫成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不同监测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比率。研究结果表明 ,黄山风景区繁衍着 14种松蛀虫 ,主要松蛀虫有 5种 :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松树皮象。其种群数量比率分别为 6 1.6 %、2 7.0 %、5 .5 %、3.8%和 2 .2 %。松墨天牛成虫最高分布区为海拔 16 5 8m的天海景点 ,海拔 318m的白亭景点种群数量分布比率最高 ,达80 .9% ,诱获的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为 2 5 .3粒  相似文献   

16.
重灾区松材线虫病的治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材线虫病近距离传播是由松褐天牛自然扩散完成的。通过人工清理病死木结合化学防治,在中心疫区保住了1块松林。实践证明,人工清理后通过有效保护措施,能够控制松材线虫病。  相似文献   

17.
在松材线虫病疫区,利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喷施1%噻虫啉微胶囊颗粒剂防治松褐天牛,能够取得因松褐天牛羽化期长、防治难度大等原因常规药剂难以达到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0d,防效效果在75%以上,该药剂能将不断羽化出来的松褐天牛杀死,药剂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18.
Pine wilt is a serious and fatal disease in pine forests. It is caused by the pine 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transmitted by the Japanese saw beetle Monochamus alternatus. Control of this disease depends on reducing its vector population.The public is demand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ntrol methods and biological control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en as an important, saf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hrough our investigations both in the field and by breeding in our laboratory, a new predator of M.alternatus, Tetrigus lewisi (Coleoptera: Elateridae), was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Given our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we are assured that the predatory behavior of the elater can be separated into four parts, i.e., foraging and sensing, killing, eating and excretion. They always took several hours to eat the preys that have been killed momentarily. We finally found that most of the elaters preferably attacked in the stomach and abdomen of the larva of M. alternatus.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松褐天牛防治及引诱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褐天牛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主要蛀干害虫,并传播松材线虫病,造成松林大面积死亡。该虫在我国广泛分布,已对我国林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我国对松褐天牛开展了大量的防治及引诱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系统分析总结了我国松褐天牛防治技术以及引诱技术的研究现状,并论述了此两项技术研究工作的前景,旨在为松褐天牛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