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季节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内,对20只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季节采食行为,繁殖行为,领域行为,自卫行为,飞翔行为,栖息行为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丹顶鹤在行为模式及行为表现程度上与野生鹤相比有其独特性,并对加强丹顶鹤的饲养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研究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秋季迁徙季节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野生丹顶鹤在此期间,觅食行为时间分配显著高于散养丹顶鹤,差异均达极显著;散养丹顶鹤整理行为和其他行为(驱赶、鸣叫)显著高于野生丹顶鹤;成年个体两性间行为时间分配也有一定差异。观察发现,野生丹顶鹤大量觅食,是为长途迁徙储备能量;散养丹顶鹤作为不迁徙种群,整理行为和其他行为的时间分配表现出对保护区环境的适应性。野生和散养丹顶鹤家庭组中个体间行为差异体现丹顶鹤个体在家庭组中地位和职责有所不同。从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在秋季迁徙季节中行为节律观察,建立行为谱,可了解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行为差异,改进人工饲养技术,改善丹顶鹤生存环境,也为完善丹顶鹤行为生态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3.
丹顶鹤俗称"仙鹤".丹顶鹤和其它鹤类一样,在生物进化、生态学、仿生学、遗传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医药、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解放后,我国先后有多家动物园开展了丹顶鹤的饲养与繁殖工作,1963年取得了繁殖工作的首次成功.近年来沈阳、天津、北京等市的动物园在繁殖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野生丹顶鹤的越冬地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繁殖地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进行了丹顶鹤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工作,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丹顶鹤“表演”驯化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丹顶鹤"表演"驯化实用技术,以现代动物行为学和条件反射理论为指导,在对丹顶鹤的生态生物学特征、行为学特点研究的基础上,从雏、幼鸟开始根据动物"印记"行为特点,建立驯养人员和驯化对象的"亲和力",进行丹顶鹤的定向"表演"驯化。经长期的"表演"驯化,丹顶鹤可具有鸣叫、舞蹈、飞翔、伏卧等4种"表演"技能。"非条件反射"的生物学特性和本能行为与驯养人员的"条件反射"技术是丹顶鹤"表演"驯化技术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条件,"人工驯化"不过是使其经人工长期驯化的"本能"行为在观众(人类)需要欣赏时,在驯养人员的诱发下即时做出相应的条件反射同步"表演"。野生动物的"表演"驯化用于人类的商业、娱乐、文化目的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应做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浙江省安吉中南百草园动物园有限公司的13枚丹顶鹤种蛋进行了人工孵化和培育,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鹤卵孵化期为31~33 d,两次人工孵化共得到成活幼鹤9只;温度对幼鹤出壳率影响较大,采用"前高后低"的温度控制可获得较高孵化率;人工孵育是提高丹顶鹤繁殖率的重要方式;合理的日粮配方及饲养方式是人工育雏成功的关键。采用本研究提供的日粮配方制成食糜饲喂幼鹤,其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圈养丹顶鹤和戴冕鹤在繁殖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了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更换笼舍改变了环境和人工取卵等不当因素引起应激反应,对鹤的繁殖性能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丹顶鹤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繁殖期的丹顶鹤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丹顶鹤繁殖期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所占频率依次为:繁殖38.34%、觅食29.14%、警戒15.67%、静栖9.13%、游走5.77%、其它1.95%。在不同繁殖阶段,丹顶鹤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一定差异。在产卵前期,觅食行为比值最高;在孵卵期,繁殖行为比值最高。温度和降水是影响丹顶鹤繁殖期各种的行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是人类对滩涂进行围垦开发形成的一种湿地类型。通过在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湿地对丹顶鹤越冬分布影响的调查,得出鹤群分布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人工湿地丹顶鹤的越冬分布随其栖息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其中安全度、食物和水源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散放丹顶鹤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散放条件下丹顶鹤繁殖行为的观察,掌握了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等生态习性。观察表明:在繁殖期的开始日期、雏鸟成活率、迁行徒、针对人的防御行为和巢址选择等5个方面,散放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的行为存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0.
火烧及湿地注水后扎龙丹顶鹤孵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2002年的4月~5月份,于扎龙自然保护区被严重火烧后注水的大面积湿地上,用扫描取样法对6对丹顶鹤(Grus japonertsis)的孵化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在孵化期内,丹顶鹤孵化行为所占的比例最高(47.84%),其次为觅食(27.77%),再次为警戒(15.59%),游走和静栖等其它行为所占比例较小;野生丹顶鹤的警戒行为(18.84%)所占比值明显高于半散养丹顶鹤的警戒行为(12.34%),而孵化和觅食行为要低于半散养丹顶鹤;营巢于芦苇沼泽中的丹顶鹤,花费在孵化(48.92%)和觅食(29.16%)行为上的时间要高于在苔草沼泽中营巢的丹顶鹤(分别为46.73%和26.63%),而花费在警戒(13.18%)行为上的时间却明显低于在苔草沼泽(17.93%)中营巢的丹顶鹤。  相似文献   

11.
双台河口保护区是世界濒危鸟类丹顶鹤大陆种群西线群体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重要栖息地。2008-2010年3-4月,采用定点观察法、二维坐标法、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保护区内春迁期丹顶鹤觅食栖息地的多尺度选择进行了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春迁期,该保护区丹顶鹤觅食栖息地选择包括2个尺度3个选择,即大生境尺度内觅食生境类型选择和小生境尺度内觅食区选择、觅食微生境选择;(2)觅食生境类型偏好选择芦苇沼泽(90.00%),也偶选玉米地、泥滩、草甸等生境;(3)觅食区选择通过宏生境因子和干扰因子来判定,宏生境因子包括明水面、堤坝和火烧地,距离均在30m以内;干扰因子包括居民区和油田等强干扰因子和道路等弱干扰因子,均采取远离的方式进行回避,居民区保持在1km以上,油田保持在2km以上,道路保持在300-500m;(4)觅食微生境选择通过微生境因子来判定,包括植被高度、植被密度、植被直径等,选择盖度小(<5%)且植被高度小于喙长的区域觅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上海动物园饲养的4对吸蜜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吸蜜鹦鹉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的饲养过程,包括笼舍的环境管理、饲养流程、饲料配比等方面,并研究其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的自然繁育情况和常见疾病诊治相关问题。结果表明:给吸蜜鹦鹉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及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是其在人工圈养条件下得以存活、繁殖成功以及预防日常疾病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丹顶鹤群体的驯化放飞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鹤类和引导良性的野生动物娱乐,扎龙保护区通过人工繁育建立了丹顶鹤观赏群体。结合丹顶鹤的生物学特征,从2月龄雏鸟开始建立群体并进行训飞训练。对2003—2004年9次放飞结果的分析表明:丹顶鹤最适飞翔温度为15~20℃,但低温不会严重影响飞翔,在高于30℃高温时,丹顶鹤拒绝飞翔的比率达到60%左右;雨雪天气丹顶鹤多数拒绝飞翔。丹顶鹤最适飞翔风力为3~4级,风力大于6级时,丹顶鹤拒绝飞翔。在提供30只丹顶鹤飞翔时,场地起降区面积应不少于1000m2,且应保证约30°的起降角。放飞地点空中的可移动物体和放飞场地内及附近过大的噪音会严重影响放飞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野外观测资料和室内分析数据,探讨了秋收季节田间人为刺激对我国松嫩平原西部齐齐哈尔长沟地区的白头鹤(Grus monacha)觅食和生理行为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收割活动产生的各种声音干扰对秋季停歇在长沟地区的白头鹤的觅食以及健康产生明显地影响.人类活动不仅频繁地中断白头鹤的觅食过程,而且使白头鹤保持警觉的时间增...  相似文献   

15.
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期的个体行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目标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研究了4对野生丹顶鹤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结果表明:丹顶鹤的行为类型主要有觅食、静栖、警戒、游走、修饰、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丹顶鹤为保证繁殖成功而建立领域,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其行为存在一定的变化:在产卵前期,觅食行为显示的强度最高;在孵化期,繁殖行为显示的强度最高,静栖行为显示的强度下降,警戒行为显示的强度则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的保护海南长臀鮠这一海南淡水土著鱼类,对其进行了人工驯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池塘和网箱中,人工饲养条件下,野生的海南长臀鮠通过驯养可以主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7.
扎龙保护区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化期觅食生境选择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2005年3—5月份,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等对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化期的觅食生境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孵化期散养与野生丹顶鹤觅食生境类型一致,均选择芦苇沼泽;因子分析表明:觅食微生境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均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影响散养丹顶鹤取食的前3个因子分别是食物因子、警戒因子和食物保障因子为主,而野生丹顶鹤的前3个因子分别是食物因子、食物保障因子和警戒因子为主。得出结论:孵化期,在扎龙保护区繁殖的散养丹顶鹤繁殖对的觅食生境选择策略与野生丹顶鹤繁殖对还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人工圈养大熊猫出生幼仔一般采用自然哺育和人工哺育2种形式。人工哺育大熊猫幼仔1月龄内的饲喂及体重增长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只研究个体均饲喂异母初乳时,其生长发育良好。经方差分析,3只幼仔1月龄内饲喂和体重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因圈养大熊猫产双胎的几率较大,所以采取人工哺育可以保证幼仔的成活率。目前人工哺育的方式主要是采集初乳及母乳和配制人工乳来进行人工育幼。  相似文献   

19.
大口鲇捕食行为感觉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特定感官消除或抑制和单一感官刺激方法,研究了大口鲇Silurus meriordinalis捕食行为中几种相关感觉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口鲇主要依靠侧线和触须捕食,皮肤具有部分感觉作用。大口鲇侧线和触须主要对猎物的低频振动起反应,触须对静止的鲜饵料鱼有中等强度的反应。味觉在食物吞咽过程中起很大作用,视觉和嗅觉在捕食中的作用不大,猎物的形状不影响大口鲇的捕食。由于大口鲇对静止的鲜饵料鱼有中等强度的攻击反应和吞食行为,因此,只要经过适当的驯化,大口鲇可以摄食人工饲料,但一般拒食臭饵料鱼。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合毕节地区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母猪发情控制技术,进行了不同激素对乏情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同期发情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对生理性乏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