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相同条件下,给11日龄试验鸡注射不同配比的IBD油苗,注射后第21天采备姐鸡血液。分鼻血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BD抗体水平,并于第23天攻毒,注意观察记录其临床表现。攻毒后第7天和14天分剐将各组鸡半数致死剖解,观察其法氏囊、肾等病理变化。试验结果从临床保护率、法氏囊和肾病变及N/P值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用浓缩液制成的油苗和浓缩液加TF制成的油苗预防IBD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3.
山东诸城外贸集团公司常年存栏肉种鸡 80万套,年饲养商品代肉鸡 6000万只,有饲养商品代肉鸡的合同农户 4000多户,公司商品鸡场 53处。我们这样的大型养殖企业,自九五年以来,彻底控制住了传染性法氏囊病,而且也大大减少了其他传染病发生的机会,使肉鸡成活率平均达 96%的好成绩。笔者认为这是和公司倡导“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分不开的,也和公司技术部门同仁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分不开的;更和广大合同农户虚心接受技术指导、精心做好各项工作分不开的,现将我公司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加强宣传,使养殖户认识到法氏囊…  相似文献   

4.
5.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养鸡与鸡病的诊疗工作,对鸡法氏囊病的危害及防控略有体会,现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入至今已达十五六年之久。在这十多年对鸡法氏囊病的防控中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出现诸多新的特点,现总结如下:1发病日龄逐渐拓宽  相似文献   

8.
9.
10.
中草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中兽医理论选药组方,制成中草药煎液,按3ml/只灌服,2次/d,连用3d,治疗IBD病鸡100只,治愈率达92%。进一步扩大试验治疗IBD病鸡4500只,治愈4207只,治愈率为93%。按1ml/只饮水预防鸡6900只鸡,未发病鸡数6805只,保护率98.6%。上述结果表明,该自拟中草药复方能够有效地防治鸡IBD病。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传染病。IBD无特效疗法,以防为主。1疫苗接种1.1免疫疫苗的确定目前IBD免疫疫苗有两种,一种是活疫苗,一种是灭活疫苗。1.1.1活疫苗:我国1985年由李汉秋等研制出的IBD-BJ836冻干活苗是国产...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感染本病会造成免疫抑制,并易继发多种疾病,从而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几起典型病例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青年鸡、雏鸡和雏火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表现为精神不振、厌食、间歇性腹泻、震颤和重度虚弱.剖检以脱水、骨骼肌出血、肾小管尿酸盐沉积和法氏囊肿大、出血为特征.本病从1988年以来,传播迅速,几乎席卷了世界上所有的养鸡国家,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国自1979年以来,先后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报道有本病发生,1988年以来,在全国不同类型鸡场发生严重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同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不同疫苗(A组:IBDB87株疫苗常规免疫;B组:IBD组织灭活苗;C组:IBD双价苗,D线:IBD三价油苗;E组:IBD中间型毒株疫苗;F组:非免疫对照)免疫鸡群,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各免疫组的免疫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以B组免疫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E组免疫效果较好,但法氏囊损害严重,C,D两组免疫效果相近,C组成本低,D组抗体持续时间较长,A组的免疫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菏泽市牡丹区金堤镇一养殖户2002年7月4日进1000只罗曼鸡,5日龄全部发生法氏囊病后,每只注射1mL法氏囊卵黄抗体,死亡基本控制。3d后,少数有并发症的鸡群出现零星死亡,对症治疗后病情全部控制。法氏囊病一般发生在2~7周龄仔鸡,5日龄发生很少见,主要因为夏季为法氏囊病高发期,环境气候适合法氏囊病毒大量繁殖,人员流动,空气传播等造成本病流行。夏季预防本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饲养管理搞好饲养管理及消毒卫生工作。福尔马林熏蒸消毒鸡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2预防措施目前预防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卵黄抗体,预防量为0.5mL/只,治疗量为…  相似文献   

17.
18.
朱保林 《畜牧与兽医》1989,21(4):165-166
<正>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病,简称IBD(Infectious bursai diseaso),于1957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以后相继在各国有所发生。商水县近几年来也发生了该病的流行,为了弄清该病在我县的流行状况和感染的程度,以探讨该病的防制措施,我们于1988年5~7月份,对该病进行了细致的现场调查和实验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1962年报道以来,世界上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目前,IBD防控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疫苗接种,使易感雏鸡获得主动或被动免疫保护,因此疫苗的质量对临床上IBD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国均有较好的商品化疫苗,但随着IBDV毒株的不断变异,商品化疫苗的抗原性与流行毒株不能完全匹配,临床上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与临床流行毒株相匹配的新型疫苗用于IBD的防控。对近期IBD的基因缺失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此为IBD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免疫缺陷病,属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