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有霞  朱昱 《植物保护》1997,23(5):21-22
柳瘿蚊在新疆以老熟幼虫于柳树1~2a生的枝条中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化蛹,3月底到4月上旬羽化,4月中下旬为第1代幼虫孵化期。柳瘿蚊在喀什地区1a发生5代,常规有机磷农药对幼虫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原地区梨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启昌  崔改泵 《植物保护》2010,36(5):154-156
梨瘿蚊在河南1年发生3~4代。翌年3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4-6月为发生为害盛期。平均枝梢被害率,第1代为22.10%,第2代为58.91%。在做好树上化学防治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地面防治。龟纹瓢虫、草蛉、小花蝽等对第3代梨瘿蚊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柚实雷瘿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实验表明,在湖南,柚实雷瘿蚊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开始进入土中或未腐烂的柚(桔)果内越冬,翌年4月底至5月中下旬当气温回升至20℃以上时开始化蛹。越冬幼虫历期150天以上,且越冬幼虫存活率低,90%以上不能化蛹羽化。以幼虫蛀食柚桔果实,全年有3次较为明显的危害高峰期。柚实雷瘿蚊的控防,主要采取冬季清园;土表撒施毒土;消灭虫源;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摘拾虫果集中处理;树冠喷药防虫;套袋保果及袋中置放敌敌畏等熏蒸剂灭害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柽柳柽瘿蚊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在新疆柽柳上造成虫瘿的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土库曼柽瘿蚊和害柽瘿蚊。对4种柽瘿蚊分布、寄主植物、生活史、行为及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4种瘿蚊造成柽柳枝条形成性状各异的虫瘿,多一室一虫。齿腿柽瘿蚊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年4代,毛尾柽瘿蚊在新疆阜康一年1代,均以老熟幼虫在虫瘿中越冬;在室内养虫盒和罩笼中,齿腿柽瘿蚊平均产卵42粒,害柽瘿蚊平均产卵56粒,卵多单产。寄生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的寄生蜂均分别有姬小蜂科和金小蜂科各1种。寄生蜂对齿腿柽瘿蚊越冬代的寄生率为38.5%,第1代蛹末期为58.0%,第2代蛹末期为91.3%,第3代蛹末期为3.6%;对毛尾柽瘿蚊蛹期寄生率为58.8%。接种卵试验表明,齿腿柽瘿蚊可以在采自美国的盆栽多枝柽柳上成功地取食、造成虫瘿,但不能在盆栽杨树和柳树上取食、存活。  相似文献   

5.
药菊花瘿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菊花瘿蚊生物学特性研究赵洪义,赵新建,李爱民,胡翠娟,张连军,刘运民,黄述礼,王久军(河南省虞城县农技中心476300)0)(商丘地区农业局)(虞城县农业局)1988年8月我们在虞城县大侯乡药菊田发现菊花上普遍发生虫瘿,在植株地上部的各个部位均有发...  相似文献   

6.
桑椹瘿蚊生物学特性及其化学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桑椹瘿蚊Cotarina sp.生物学特性,并进行有效地化学防控,通过调查桑椹瘿蚊的发生期,观察并记录其各部分形态特征,同时统计了乐果对桑椹瘿蚊的防治效果,并采用高效气相层析法测定了成熟桑椹中乐果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桑椹瘿蚊为完全变态昆虫,经历卵、幼虫(休眠体)、蛹、成虫4个阶段,每年3月开始羽化为成虫,成虫不取食桑椹,可存活2~4 d,雌雄成虫傍晚交配,产卵于桑椹小果中,卵经6~7 d孵化为幼虫,幼虫从果柄中心取食桑椹,导致桑果局部畸形(干瘪)、早熟;幼虫经历3个龄期,老熟幼虫弹跳入土,形成休眠体进行越夏越冬,翌年2月化蛹。喷洒乐果乳剂1 000倍稀释液后,桑椹虫害率由83.3%降低到15.0%,被害桑椹虫口密度下降了89.3%;经高效气相色谱法分析,乐果残留量仅为0.75 mg/kg,低于国际标准,表明乐果对桑椹瘿蚊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桑瘿蚊在贵州省江口县由次要的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据 2 0 0 2年 5月对全县部份桑园调查结果看 ,桑瘿蚊的危害率达 30 .6 %。如不及时防治 ,即能迅速蔓延 ,造成大面积的桑树受害成灾。为了寻求对桑瘿蚊害虫的防治方法 ,我们对该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 :1 为害症状桑瘿蚊主要危害芽叶 ,初孵化的幼虫多在桑枝顶芽未开叶片内侧中部和基部 ,用口器刺伤嫩芽组织 ,吮吸汁液致使桑树顶芽弯垂卷缩 ,甚至枯死。被害部位生长停滞、芽形弯曲、芽色黄褐 ,最后变黑倒挂 ,直到脱落 ,造成条梢封顶 ,致使桑树短矮杂乱 ,层层交叉 …  相似文献   

8.
范华培 《植物保护》2005,31(6):92-93
随着中央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青花椒不断发展壮大,给椒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青花椒瘿蚊近几年大面积危害青花椒枝条,致使青花椒产量降低,椒农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失。经过多点防治实践,探索出几种简易的防治方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9.
梨瘿蚊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梨瘿蚊是为害梨树芽、叶的重要害虫。为此,对梨瘿蚊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萍乡市及附近地区发现、油茶瘿蚊危害较重,笔者对此害虫形态、生物学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现报道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4mn。,褐色,触角灰褐色念珠状,各节有轮生细毛,前翅透叨,翅基渐狭窄。卵呈椭圆形,长0.3~0.5mm,两端稍尖,桔黄色,略透明。幼虫:椭圆形,老熟幼虫2~4mm,桔黄色,前胸有“Y”状骨片。二、生物学特征1.生活史:在江西、湖南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次年3月中旬羽化、下旬为羽化盛期,幼虫于4月上刊初见,幼虫老熟后便弹跳落土进行化蛹并进入越夏至越冬。2.生…  相似文献   

11.
为绿色安全防控枸杞红瘿蚊Jaapiella sp.,于2016—2018年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新堡镇宋营村枸杞种植基地枸杞上采集枸杞红瘿蚊,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室内观察,并对其年生活史及年发生规律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枸杞红瘿蚊成虫羽化高度集中,羽化后的雌成虫不需要补充营养,便可立即求偶、交尾和产卵,孵化后幼虫取食子房,致使花蕾畸形膨大形成虫瘿,幼虫老熟后脱离虫瘿并弹跳入土结茧化蛹。成虫寿命极短,已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41.8 h和38.3 h;未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8.5 h和16.6 h。枸杞红瘿蚊每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地表土层中越冬,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其为害期,其中第1代、第2代和第6代幼虫为害严重。枸杞红瘿蚊成虫发生高峰期有2个,分别为4—6月和9月。从4月枸杞红瘿蚊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开始,其成虫数量不断增长,4月和5月成虫数量分别为121头和167头,6月达到第1个高峰,为282头,随着枸杞秋枝萌发,9月枸杞红瘿蚊成虫数量又明显增多,达到第2个高峰,为117头。2017年4—10月从田间共收集788头成虫,雌成虫数量为420头,略高于雄成虫数量,雌雄比介于1.11~1.19之间。  相似文献   

12.
皮刺瘿螨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唐 《植物保护》1998,24(3):32-33
皮刺瘿螨是危害柳树的重要害螨,在库尔勒1a繁殖13~15代,以成螨在柳树芽眼、枝叉和皮层裂缝等处越冬,翌年早春柳芽显绿后开始危害,被害叶片、嫩梢形成紫红色瘿瘤,导致树体衰弱。该螨在12.6~30.7℃内,发育繁殖进度与气温成正比。当地优势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二星瓢虫和塔六点蓟马等。  相似文献   

13.
桑根瘿蚊 ,又名黄瘿蚊 ,体长2mm~2.5mm ,橙色偏黄 ,在贵州遵义1年发生2代 ,以第2代老熟幼虫越冬 ,翌年4月下旬入土化蛹 ,5月下旬羽化 ,卵产于根际表皮或伤痕裂隙内 ,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孵化 ,第2代于8月孵化。幼虫孵化后 ,向表皮与形成层钻蛀 ,排出粪便 ,致使危害处溃烂 ,轻者叶变黄或发芽后叶片萎缩 ,重者根颈处表层一圈腐烂 ,整株桑树死亡 ,苗圃被害率可高达50%~70 %。防治措施 :1.在冬末春初剪去被害部 ,在根际灌入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 %乐果乳油。2.增加寄主树干基部的表土厚度 ,使成虫不能…  相似文献   

14.
梨瘿蚊是我国梨园重要害虫,近年来给我国梨树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本文分别从梨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情况、测报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梨瘿蚊的防治应推行无害化治理且在测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业与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并配以生态工程技术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减药控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金翅菇蚊在4月中、下旬对多种食用菌子实体及菌床、菌袋造成为害。采用菌丝脱水方法,可使幼虫失水死亡,简便易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影响危害发生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食蚜瘿蚊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蚜瘿瘿(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属双翅目瘿蚊科,能捕食多种蚜虫,是控制蚜虫危害的有效天敌。国外对该瘿蚊的大量饲养和应用早有研究,目前芬兰、苏联、荷兰、加拿大等国已进入商品化生产和应用。我室于1986年4月自加拿大引  相似文献   

18.
黄明  梁泽陆 《植物医生》2006,19(3):17-17
梨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在国内属新记录害虫。幼虫浅红色、蛆状,潜食于卷叶中,俗称梨红沙虫、梨叶蛆。  相似文献   

19.
武汉地区梨瘿蚊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梨瘿蚊(DiplosisSP.)属双翅目瘿蚊科,俗称“梨芽蛆”。国内分布于河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省。仅为害梨,长江流域高温高湿,适宜其生长发育,发生程度重,武汉地区梨瘿蚊已成为梨园主要虫害。现报道如下。1 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梨芽、叶,幼虫在未展开的嫩叶边缘刮吸汁液,使叶面皱缩、畸形,成肿瘤状,叶缘正面相对纵卷。为害轻的幼叶长大后边缘不开展,凹凸不平,卷曲叶缘发黑皱缩;为害重的幼叶完全不开展,成筒状,变黑枯死而脱落。一片叶中常有几个至20多个幼虫为害。武汉地区春梢为害盛期为4月上中旬,夏梢为5月中旬,秋梢为9月初,以夏梢叶…  相似文献   

20.
菊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主要危害早菊品种。该虫在国外文献中曾有记载,国内较少报道,仅北京市园林局在北京发现此虫。2000年春季我们在本院花卉基地及宜昌枝江市的菊花上也发现了此虫,为了防止菊瘿蚊蔓延,现将我们初步调查与防治结果报道如下。 1 菊瘿蚊的形态特征及发生特点 菊瘿蚊虫体较小,田间不易观察,须在室内养虫盒中观察。成虫体小如蚊,翅一对,膜质透明,后翅退化为匙状的平衡棒。虫体全身披黑褐色细毛,触角每节有反射状刚毛,足细长,雌虫腹末有一针状产卵器,雄虫腹末较细,未端圆形。卵椭圆形。幼虫无足、蛆状。初孵时乳白色,渐变浅黄色,老熟时为桔红色,蛹纺锤型、略弯曲,初蛹为淡红色,渐变为鲜红色,近羽化时为赤红色。 据观察菊瘿蚊在宜昌当年幼虫危害的高峰期为3月中旬~4月上旬,此时在菊花的嫩叶、叶腋枝梗等处出现大量的瘿瘤,害状明显,极易识别。4月中旬~4月下旬为化蛹盛期,4月底~5 月初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产卵于叶片等组织中,经3~4 d后幼虫孵出,开始为害叶片,分泌唾液,刺激组织而长出近圆型的虫瘿,为害严重时整株菊花的顶芽、叶片、叶腋枝梗均长满瘿瘤,导致菊花生长受阻,不能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