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旨在探讨发酵构树叶对AA肉仔鸡生长性能及代谢性能的影响,为构树饲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Z3和HS3菌株分别发酵构树叶混合物,对比发酵前后营养成分的差异,并用不同发酵处理的构树叶饲喂AA肉仔鸡,试验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1组(未发酵构树叶组)、试验2组(GZ3发酵组)和试验3组(HS3发酵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8只鸡,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试验2组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比试验1组下降了11.67%;粗蛋白含量最高,比试验1组提高了9%.2)1~42日龄对照组的料肉比为1.88±0.04,略低于试验2组和3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试验1组.3)对照组AA肉仔鸡消化利用率最好,其次是试验2组、3组和1组.试验表明:经过发酵处理的构树叶粗纤维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粗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饲喂构树叶对AA肉仔鸡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酢浆草的兽医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预防猪流行性感冒用酢浆草、刺针草、野菊、青蒿、牛筋草煎汤拌精料喂猪,预防本病每每获效。方法是将鲜酢浆草、嫩野菊、青蒿、刺针草各150—250克(10头50公斤体重猪的用量),煎煮拌精料喂猪,每日2次,连喂5—7天,亦可将鲜药草生喂。 2.治疗仔猪白痢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中药对植物蛋白原料混菌固态发酵以及由中药和植物蛋白原料组成的生物发酵饲料对草鱼鱼种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的影响,在植物原料中依次添加0.11%、0.33%、0.55%、0.77%、1.1%、3.3%、5.5%、8.8%的复合中药,测定各组总菌数、棉酚去除率、硫甙去除率和乳酸含量。确定最适添加量后,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挑选体重(31±1)g的草鱼600尾,分成5组,K组(阴性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L组(阴性中药组)投喂发酵饲料,M组(阳性中药组)投喂发酵饲料+0.3%中药,N组投喂发酵饲料+0.3%单独发酵的中药,P组投喂发酵饲料+0.3%和发酵基料混合发酵的中药,喂养至60 d,测定各组草鱼鱼种生长及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中药在0.11%~0.77%的浓度范围内,有利于发酵过程中乳酸含量提高和棉酚、硫甙的降解;在添加量大于3%时,不利于植物原料的微生物发酵;植物蛋白原料中添加0.3%的复合中药共同发酵后,相比较对照组,增重率提高了37.8%,饵料系数降低了17.2%,LSZ、SOD、SBI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MDA、GOT、GPT、Cr则显著降低(P0.05),说明生物发酵饲料对草鱼鱼种具有明显的促生长及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中药和植物原料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均对草鱼鱼种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P0.05),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三种非常规粗饲料(花生秧、构树、艾草)的瘤胃发酵参数和养分降解特性,试验选取体重为(600±30)kg、装有永久瘘管的荷斯坦干奶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将风干并粉碎的三种非常规粗饲料分别放入发酵瓶中,并添加人工瘤胃液,于发酵2 h、6 h、12 h、24 h后分别测定各发酵物的产气量、养分降解率(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瘤胃发酵参数(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在体外发酵24 h内,构树瘤胃发酵物的产气量均显著高于花生秧和艾草(P<0.05);花生秧瘤胃发酵物的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均高于构树和艾草(P>0.05或P<0.05);艾草瘤胃发酵物的pH值均为最高;花生秧瘤胃发酵物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酸含量均为最高,艾草瘤胃发酵物的均为最低。说明相比于艾草,花生秧和构树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全混合发酵饲料,得到最优的组合方式。选取28头4月龄左右的健康水牛公犊[(88.9±20.1)kg],随机分4组,每组7头。试验组一为构树+紫色象草,第二组为紫色象草,第三组为甘蔗尾,第四组为桑枝+紫色象草。试验期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正试期内测定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计算经济效益;最后5 d用全收粪法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最后1 d采集血液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以构树组最高,甘蔗尾组最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采食量构树组高于紫色象草组、甘蔗尾组,且差异显著(P<0.05),与桑枝组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桑枝组最高,甘蔗尾组最低;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构树组最高,甘蔗尾组最低;NDF、ADF表观消化率均以紫色象草组最高,甘蔗尾组最低,且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除总蛋白和谷草转氨酶外,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毛盈利构树组比甘蔗尾组高出47.6%。结论:紫色象草与构树、桑枝配合饲喂效果优于紫色象草单独饲喂,亦较甘蔗尾单独饲喂要好。  相似文献   

6.
选用900尾初重为0.61 g的凡纳滨对虾,棉籽粕和菜籽粕按照1:1比例,棉籽粕、菜籽粕使用总量由6%增加到22%,替代日粮中的鱼粉、大豆粕及花生粕,鱼粉分别为25%、20%两个水平,配制6种试验饲料,投喂8周后,测定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体成分.结果显示:(1)投喂6种试验饲料对凡纳滨对虾4周和8周末重、增重率、饲料系数及8周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棉籽粕和菜籽粕使用比例的增加,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上升(P<0.05),但是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6种试验饲料对虾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GOT和GPT无显著差异,不同组别间肝胰腺SOD存在显著差异.(3)投喂6种试验饲料对虾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组别粗脂肪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在精料投喂量相同的情况下,用3种不同品种牧草饲喂隆林黑山羊。结果表明:杂交臂形草育肥效果较好,与用桂牧一号象草相比全期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在经济效益方面,杂交臂形草投喂收入利润最高,但试验的3种牧草饲料报酬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外源添加不同菌种对于全株构树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采用新鲜全株构树(70%)并搭配辅料(玉米粉5%、糖蜜10%、稻糠5%、麸皮10%)进行青贮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试验组Ⅰ(产朊假丝酵母CU-1+植物乳杆菌L-1混合青贮)、试验组Ⅱ(枯草芽孢杆菌BU-4+植物乳杆菌L-1混合青贮)、试验组Ⅲ(植物乳杆菌L-1单独青贮)、对照组(未加菌)。室温发酵30 d。结果表明:试验组Ⅰ、Ⅱ、Ⅲ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值与NH3-N/T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组Ⅱ、Ⅲ(P<0.05),酸溶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产朊假丝酵母CU-1和植物乳杆菌L-1混合青贮对于提高全株构树青贮饲料质量和蛋白品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三种投喂方式对小池塘鲤草鲫混养效果的影响,以肠道健康膨化饲料(蛋白水平30%、脂肪水平4%)为试验饲料,采用三种投喂方式:自动投喂(AF)、人工投喂(MF)和自助摄食(SF),在室外小池塘(10 m×10 m×1 m)条件下,研究不同投喂方式对鲤草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摄食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的影响。每种投喂方式设置3个重复,每个小池塘放养300尾鲤鱼、100尾草鱼、200尾鲫鱼,鲤鱼初始体重为(93.03±0.20)g、草鱼初始体重为(176.61±6.79)g、鲫鱼初始体重为(75.83±0.08)g,每天按照相同的投喂量(体重的2%~3%)投喂4次,试验周期为8周。试验结果显示:在鲤草鲫混养条件下,自动投喂组、人工投喂组和自助摄食组的鱼类存活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自助摄食组的鲤鱼和鲫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明显高于人工投喂组和自动投喂组(P0.05),而草鱼的情况刚好相反(P0.05)。池塘鲤草鲫混养条件下,鲤鱼由93 g生长到318 g,草鱼由177 g生长到526 g,鲫鱼由76 g生长到155 g,肠道健康膨化饲料的饲料系数平均为1.37。试验表明:池塘中鲤草鲫混养时,三种投喂方式不影响鱼类的存活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自助摄食方式利于鲤鱼和鲫鱼的摄食。根据本试验,建议在混养池塘中采用不需要电力又省力的自助摄食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投饲频率干预后研究军曹鱼对饲料中晶体蛋氨酸(MET)和微胶囊蛋氨酸(RES)的利用效果。试验设置日投饲频率为2、3、4、5次,分别投喂含有MET和RES的饲料,养殖军曹鱼幼鱼[初重(5.40±0.07)g]30 d,测定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评估微胶囊和晶体形式的两种蛋氨酸在不同投饲频率下吸收利用的效率。结果表明,投饲频率未对成活率产生显著影响;MET组和RES组增重率均随投饲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投喂5次的RES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投喂5次RES组肥满度显著高于投喂2次和4次的MET组;投喂5次的MET组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投喂4次和5次的RES组;消化酶活性随着投饲频率增加显著下降(P0.05),肝脏总蛋白酶活性随投饲频率增加而增加,5次投喂的MET组总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投喂2次的处理组(P0.05)。结果表明,增加投喂次数可以改善外源蛋氨酸的利用效果,改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一)冬前抓膘,提高鱼体耐寒力与抗病力冬前气候适宜,应保证让鱼种安全摄食,使之膘肥体壮,提高鱼的耐寒力与抗病力。因此着重要培肥水质,每亩鱼塘施发酵粪肥400~600千克、尿素2~2.5千克、过磷酸钙3~5千克,并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还要投足水草或投喂适量的旱草,同时增喂精料,按鱼种重量的5%投喂含蛋白质和淀粉较多的精料,每天分2次投喂。(二)并塘越冬,确保来年放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3种天然牧草为发酵底物,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牧草营养参数及体外培养48 h后相关瘤胃发酵参数,分析三江源区天然牧草营养成分与甲烷产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48 h累积产气量,早熟禾>异针茅>矮嵩草,差异极显著(P<0.01),甲烷产量,早熟禾>矮嵩草>异针茅,差异极显著(P<0.01),氨氮浓度,矮嵩草>异针茅>早熟禾,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甲烷产生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与甲烷产生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根据牧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建立体外法估测甲烷产生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虎斑乌贼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组织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13.08±0.01)g的虎斑乌贼幼体180只,随机分成3组(投喂频率分别为每天1、2和4次,分别命名为F1、F2和F4投喂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F2和F4投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均显著高于F1投喂组(P0.05),F1和F4投喂组的饵料效率显著低于F2投喂组(P0.05)。2)F4投喂组的肝脏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投喂组(P0.05),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和F2投喂组(P0.05)。F2和F4投喂组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投喂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投喂组(P0.05)。3)各组肌肉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1投喂组的肝脏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2和F4投喂组(P0.05),F2投喂组的肝脏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与F4投喂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F1投喂组的肌肉和肝脏的二十二碳六稀酸(DHA)含量和DHA/二十碳五稀酸(EPA)显著高于F2和F4投喂组(P0.05),而F2和F4投喂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肌肉和肝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F1投喂组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F2投喂组(P0.05)。F1投喂组的前肠α-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F2投喂组(P0.05),F2和F4投喂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虎斑乌贼幼体养殖的适宜投喂频率为每天2次。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皖北石灰岩山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群落,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群落的组成、结构、多样性和生活型组成,进而阐明石灰岩山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模式对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有54种植物,隶属26科54属。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人工混交林有植物种类16科26种,分别占总数的61.5%和48.1%。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牡荆(Vitex negundo var. cannabifolia)灌丛和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牡荆草灌丛植物种类分别为32和33种,分别占调查总物种数的59.3%和61.1%。不同植被恢复群落生活型也有差异。侧柏+构树人工混交林群落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而酸枣+牡荆灌丛和荩草+牡荆草灌丛则以地面芽植物所占比例较大。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侧柏+构树混交林>酸枣+牡荆灌丛>荩草+牡荆草灌丛,但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荩草+牡荆草灌丛>酸枣+牡荆灌丛>侧柏+构树混交...  相似文献   

15.
(一)草、青亲鱼的培育1.饵料投喂。秋季水温适宜,是草、青亲鱼摄食量最多的季节。整个秋季投饲应遵循"以精料为主,精粗结合"的原则,草亲鱼每天每尾喂小麦、豆饼、配合料等150克左右。间隔2天投喂青饲料1次,每次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0%左右。青亲鱼以投喂螺、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360尾初重为( 5.52±0.09)g的草鱼苗,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设为D0、D1、D2、D3、D4、D5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投喂用0、10%、20%、30%、40%、50%玉米DDGS替代豆粕的6种等氮饲料,饲养3周.结果表明:玉米DDGS添加量在30%以下时对草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量在40%~50%时草鱼生长性能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试验组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指标试验组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总抗氧化能力50%组显著高于0、10%和30%组(P<0.05);20%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侯殿明 《饲料研究》2020,43(12):110-112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青贮添加剂对构树叶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设置6组,乳酸菌(LAB)组(1×105CFU/g的鲜重)、糖蜜(M)组(3%的鲜重)、酶制剂(E)组(22.3U/g的0.1%鲜重)、M+LAB组、E+乳酸菌组和对照组(蒸馏水)。(25±2.3)℃储存60d。结果显示:E+LAB组pH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E+LAB组构树叶青贮中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M+LAB组乙酸(A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E+LAB组构树青贮叶的异丁酸(ISO-B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不同处理组构树叶青贮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M+LAB组构树叶青贮DM损失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M组构树叶青贮氨氮(A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在构树叶青贮中添加酶制剂和菌制剂的混合物,对构树叶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日本光叶楮及发酵构树叶在动物饲喂上的特点,将72只小白鼠雌雄各半,均分为6组,分别采用日本光叶楮、野生构树的未发酵树叶粉以及发酵构树叶取代等量基础日粮,进行49 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光叶楮组料肉比大部分低于野生品种及对照组。发酵组料肉比大部分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浓度增加,料肉比先增加后降低。雌性小白鼠在10%构树叶配比(包括光叶楮树叶、野生构树叶以及发酵构树叶)下,第3周起与对照组的体重无显著差异;而雄性小白鼠在试验期内,未发酵构树叶与30%发酵构树叶饲喂对雄性小白鼠的生长影响较明显,未发酵的构树叶饲喂对雄性小白鼠生长的影响相对于雌性来说更显著。适量比例的发酵构树叶(20%)可以促进睾丸增大。30%及以下构树叶配比的饲料对雌雄小白鼠的肝功能均无明显损伤。构树叶毒性对雄性小白鼠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玉米粉对杂交构树青贮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探讨最佳添加量,为杂交构树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构树茎叶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I组)、10%(II组)、15%(Ⅲ组)和20%(IV组)玉米粉进行60d的青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添加比例的增加,构树青贮饲料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试验II组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II组、Ⅲ组和IV组提高了14.84%、5.69%、12.84%和13.14%。试验II组、Ⅲ组和IV组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2.8%、95.6%和131.1%。添加5%和10%的玉米粉显著提高了杂交构树青贮料的乳酸含量,而且玉米粉添加量超过10%时可显著降低铵态氮/总氮。从青贮料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来看,杂交构树青贮时添加10%玉米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配方相同的膨化饲料和硬颗粒饲料饲养鲤鱼[初均重(55.44±0.09)g],日投喂率分别为2%、3%、4%,每天投喂6次。实验结果表明,投喂膨化饲料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较投喂硬颗粒饲料的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膨化饲料的鲤鱼全鱼鱼体的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较投喂颗粒饲料的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投喂膨化饲料组鲤鱼的蛋白质消化率、干物质消化率较投喂颗粒饲料显著增加(P<0.05),能量消化率极显著增加(P<0.01)。投喂率对鲤鱼的全鱼鱼体成分、营养成分生物利用率没有影响。4%投喂率鲤鱼的特定生长率较2%、3%都显著增加(P<0.05)。加工工艺和投喂率二者的交叉作用对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有显著影响(P<0.05)。鲤鱼在每天投喂6次时的最佳投喂模式是日投喂4%的膨化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