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伤致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并总结相应的救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道路交通伤致重型颅脑损伤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本地青年男性为主,致伤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患者从事发到达神经外科住院部所需时间平均(200.96±29.38)min,存活16例,死亡7例。结论道路交通伤所致的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水平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急救水平有关,建立创伤急救中心,加强急救现场人员急救技能学习,完善院前急救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脑电图检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诊断意义.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日本光电4418K16导联笔式脑电图仪检测入院的脑电图情况,记录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脑电图分级预后的关系.结果 60例首次脑电图结果分级与预后存在正相关关系(rs=0.7197,P<0.01),可以认为随着脑电图监测分级越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颅内减压术和二次脑损伤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恶化型颅内高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传统术和改良术各40例,比较其预后并对发热、低血压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改良组的重残植物状态或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组(35.0%vs57.5%,P<0.05);有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高危因素者的预后明显差于无此高危因素者(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恶化型颅内高压行减压术后二次脑损伤的预后受手术方式、体温、血压等多种因素影响,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改良术及消除二次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6%~47%.早期文献报导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病出血者死亡率高达30%~50%[1],严重地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如何针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有效的救治,是提高病人救治率的重要步骤之一.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8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7例,经过留置鼻胃管、禁食、西米替丁、雷尼替丁预防性静脉推注,奥美拉唑、凝血酶、云南白药鼻胃管推注及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灌胃、输血等治疗,无1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开放性颅脑损伤(Open craniocerebral injury)多数为交通事故伤及坠落伤,伤情严重,病情危急,意识障碍明显,有严重脑挫裂伤,且多伴有严重颅内污染,并常合并全身多发性损伤,死亡率及伤残率高.现就1996年8月至2000年7月期间本科收治的2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23例,女3例.年龄5~62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65.38%),打击伤3例(11.54%),坠落伤6例(23.08%).伤后入院时间:30分钟~3小时21例,3~6小时4例,6小时以上1例.  相似文献   

6.
双侧去骨瓣减压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对同时期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5倒。A组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组行伤情重侧去骨瓣减压术,两组术中在减压的同时行血肿清除及碎化脑组织切除,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A组死亡、植物生存、重残、中残、良好的例数分别为6、1、3、7、8例,B组则分别为11、2、4、6、2例,差异有显著性(Hc=4.841.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是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10个相关指标进行讨论.结果 3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得到正确的诊疗,115例死亡.相关指标中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是否手术与病死率无关(P>0.05);而GCS评分、基底池评分、瞳孔状态、低血压、低血氧、并发症与病死率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 Orem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效果。方法 :1 1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n=46)和观察组 (n=72 )。对照组按分级护理制度 ,由医生决定护理级别 ,护士按医嘱执行护理 ;观察组则按 Orem自我护理模式 ,依护理程序 ,实施护理计划。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 30 d行 MESSS评分及 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入院后 30 d观察组 MESSS评分及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运用 Orem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 ,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系统早期活动对预防颅脑损伤患者足下垂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302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1例,试验组除给予颅脑损伤常规护理外,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即给予良肢位、刺激小腿肌肉、牵拉肌肉、练习肌力、轮椅练习等的具体活动方案.分别在患者住院期间或出院时记录足下垂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足下垂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6% vs 17.2%,P<0.01).结论 系统早期活动可以减少颅脑损伤患者足下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尿崩症(TCDI)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21例.结果:21例中暂时性尿崩19例,永久性尿崩2例.结论:为患者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准确全面了解病情,及时监测尿量、尿比重和血、尿电解质等,为早期诊断和治疗TCDI,处理原发颅脑损伤提供依据,能明显改善TCD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颅脑外伤的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留守儿童颅脑外伤患者147例,主要的受伤机制包括车祸伤、跌倒、高处坠落,其他少见原因包括成人或动物攻击等结果:恢复良好85例,遗留残疾49例,3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结论:农村留守儿童颅脑外伤的发生与前相比有增加趋势,其中以交通事故引起的颅脑外伤尤为严重,是导致儿童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以最大的减少神经功能遗留症状及受损神经恢复。通过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加强教育,为儿童创造安全的环境,减少留守儿童颅脑外伤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胰腺损伤的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本院近16 a收治的13例胰腺损伤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2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胰瘘2例,腹腔内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胰腺损伤患者病情多较重,多需术中确诊,合理的术式是胰腺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IL-6水平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IL-6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7例不同病情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CRP,ELISA法检测IL-6水平.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且患者CRP和IL-6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各组患者在入院当天IL-6和CRP水平有所升高,并在入院1 d后继续升高,IL-6于3 d达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CRP在1 d达高峰,随即开始下降;患者IL-6水平与CRP呈正相关(r=0.556,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IL-6和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在急性颅脑损伤中可能通过促进肝脏合成CRP,在一定程度上对神经系统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823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的统计分析,探讨其法医学鉴定特点。方法随机收集张家口市2008—2016年间823例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案例,按照死者的性别、年龄、涉事车辆类型、主要死亡原因等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23例死亡案例中,死者男女比例为2.3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中以21~60岁居多(78.3%),肇事车辆以轿车(47.5%)最多,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致人死亡多见(59.8%)。结论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对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案件法医学鉴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致出血较为常见,但大多为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极为少见.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有时很凶猛,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1].作为颅脑损伤术后的并发症,治疗上更显困难.我科最近收治了1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 96例 (GCS评分为 5~ 8分 ) ,其中常规治疗组 4 6例给予脱水、激素、抗炎、止血等常规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开颅减压术 ;亚低温治疗组 5 0例除上述治疗外均于患者入院时或手术后即刻采用亚低温治疗 3~ 14 d,在应用冬眠药物的同时 ,配合全身物理降温。于颅脑损伤后 6、9个月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组的 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5 ) ;自尊、住房、收入与消费、生活环境等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亚低温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1)。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去骨瓣减压术在基层医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均采用脱水、降温、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 常规颞顶瓣23例,死亡1例;扩大额颞顶瓣10例,死亡2例.手术共死亡3例,病死率为9.1%.生存者中良好22例,中轻残5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及时抢救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收治的2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结果本组死亡4例,其中死于脑出血3例,重症颅脑损伤1例,抢救成功率为81.8%。讨论正确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气道切开后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够缩短带管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梁耀携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6,24(6):581-582,586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 og istic回归对215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33.0%;危险因素依次为年龄、留置胃管、抗生素联合应用、手术时间、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结论:年龄、留置胃管、抗生素联合应用、手术时间、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薛漫清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4,22(2):195-195,199
目的观察以心理干预法对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2),对照组正常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抑郁、焦虑和恐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